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Versions of GB 1588 Medical glass thermometer
LONG Cunlin1.2 ZHANG Minjuan1.2 REN Jian12 CHEN Yuerong1.2 SUN Xiaoning1.2 ZHAO Zhijie12 ZHANG Hongtao12 LEIl Di1.2*
(1.Qinghai Provincial Drug Inspectionand Testing Institute;2.Qinghai 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 Medical Device Quality Control and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Objective]Thepaperaims toanalyze the keydiferences betwee theoldand new versions of GB1588,Medical glass thermometers,clarifypathways for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icalupgrades,and 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 for manufacturers to adaptto the requirements ofthe new standard and optimize testing proceses.[Methods]Using GB1588— 2001and GB 1588—2024 as research subjects,this study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visions through clause-by-clause comparison. Guided by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 and industry demands,it focuses on measures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compliance,scope ofapplication,technical specifications,and testing methods.[Results]Thenewstandard eliminates mercury-relatedclauses,relaxes tolerancerangesforscaleline width,unifesindicationerrorlimits,quantifies centrifugal testonditions,introduesprecisiondetectiontols,smplifestestingtemperatureponts,andstrengthspriodic inspections.[Conclusion]This studyreveals the technical transitiondirectionfornon-mercurythermometersthroughstandard comparison, guiding enterprises i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Future research should deepen stability validationofeco-friendlymaterialsand promotedigital detectiontechnologies.
Keywords: medical glass thermometers; the Minamata Conventionon Mercury;mandatory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standard-driveninnovation
0 引言
醫用玻璃體溫計利用感溫液體在感溫泡與毛細孔(管)內的熱膨脹作用來測量體溫,能夠準確地反映出體溫的數值和變化,是臨床測量體溫的重要工具\"。GB 1588—2001《玻璃體溫計》(以下簡稱“舊標準”)2自發布以來,規范了汞基體溫計的生產與檢測。然而,根據《關于汞的水俁公約》要求,我國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正生產含汞體溫計。舊標準在環保性、技術適配性上不能滿足行業需求。新修訂的GB1588—2024《醫用玻璃體溫計》(以下簡稱“新標準”)4刪除了汞相關技術要求,調整了產品分類與檢測方法,強化了標準的科學性與可持續性,于2026年5月1日實施。本文結合政策背景與技術需求,詳細對比新舊標準核心差異,為行業轉型提供理論支持。
1范圍
舊標準適用范圍涵蓋醫用及獸用體溫計,測量范圍為 30~43°C (獸用擴展至 43% ),包括口腔、肛門、腋下及新生兒專用類型。新標準(4.1.1條款)明確僅適用于人體測溫,刪除舊標準(3.1條款)中“新生兒棒式(測量范圍 30~40°C )”和“獸用肛門式( 35~43°C )”,統一測量范圍為 35~42°C 。此外,新標準在1.2條款中新增“有測溫留點結構、感溫介質為液體”的描述,默示采用鎵銦錫合金等環保材料,從源頭杜絕汞污染。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新標準刪除了引用標準GB191—2000、GB913—1985、GB/T2828—1987,僅保留了GB/T2829[5]",目的是強化生產過程穩定性監控,聚焦核心檢測流程。此外,新標準在2.1條款中明確“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版本適用,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以最新標準為準”,避免舊標準因引用文件更新導致的適用性問題。
3 術語和定義
舊標準定義了“自流”“難甩”“中斷”等5項基礎術語,但未對標度線、標度板等核心部件進行明確定義,表述較為籠統。舊標準未明確定義標度線(4.9.1僅描述“標度線寬度”),而新標準(3.1)明確“標度線”為“印刻在玻璃棒或標度板上用以指示溫度值的線條”,并規定標度線伸出長度,簡化檢測流程,細化操作術語。在新標準中,“標度線”定義為“印刻在玻璃棒或標度板上用以指示溫度值的線條”,并注明“也稱刻度線”;“標度板”定義為“內標式玻璃體溫計內印刻標度線、標度值和其他符號的平直、有色薄片”,并注明“也稱刻度板”。此外,新標準在3.3~3.5條款中對“自流”“難甩”“中斷”的定義進行了優化。
4 要求與試驗方法
4.1型式
舊標準按測量部位和用途分為9種型式,涵蓋新生兒棒式(測量范圍 30~40°C )、獸用肛門式( 35~43°C )等特殊類型,導致產品線冗余。新標準依據禁用含汞產品的政策導向,刪除獸用及新生兒棒式類型,僅保留口腔、腋下、肛門3種人體測量部位,型式精簡至7種(三角型棒式、元寶型棒式長/短泡、內標式大/中/小規格等)。新標準將棒式體溫計直徑公差從舊標準的‘ 3±0.8mm′ 改為區間式# 2.2~5.5mm′ ,通過放寬上限(如允許更大直徑)降低玻璃管加工難度,同時下限控制( ?2.2mm )
確保臨床使用中感溫液柱清晰可見。舊標準依賴目視檢驗和鋼直尺測量,新標準引入游標卡尺(精度0.02mm )精確測量關鍵尺寸(如直徑 D 、高度 H ),并規定“型式與測量范圍需通過視檢確認”。
4.2外觀
舊標準外觀缺陷要求禁止擦毛、斑點、氣線、氣泡等缺陷,新標準表述更嚴謹,明確“不應有妨礙讀數的缺陷”,細化判定標準。舊標準三棱鏡放大要求分類型規定寬度(三角型 ?1.2mm ,其他 ?0.8mm ,新標準統一要求顯像寬度 ?0.8mm ,取消分類差異,簡化并統一標準。同時,新標準增加了內標式套管“無朦朧、無雜質”要求,強化內標式體溫計的質量控制。試驗方法上,舊標準依賴目視檢驗,新標準引入讀數放大鏡(4倍以上)輔助檢測。
4.3感溫液
在感溫液柱中斷方面,新標準將舊標準簡單的目力觀察要求規范化為“視檢”表述,使檢測方法更加明確。感溫液柱自流的變化較為顯著,舊標準針對不同類型體溫計(普通、新生兒、獸用)設定了不同測試溫度( (42.5°C/40.5°C/43.5°C) ,而新標準統一采用 42.5°C 作為測試溫度,同時新增了恒溫槽浸沒深度不小于 60mm 的要求。這一改動既簡化了操作流程,又提高了測試條件的規范性。在感溫液柱難甩方面,舊標準根據體溫計類型(棒式、內標式)分別規定 430m/s2 和 450m/s2 的離心加速度,且未明確離心時間,需要人工計算轉速。新標準則統一采用 600m/s2 的離心加速度和固定的20s離心時間,并新增了離心加速度 (a) 和相對離心力(204號 (RCF) 的換算公式,使測試條件更加標準化、科學化。此外,新標準在計算公式和單位標注方面更加嚴謹,如明確半徑單位為厘米,而舊標準中提到的“體溫計頂端檢驗”在新標準中未被提及。通過統一參數和新增計算公式減少了人為操作差異,對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4.4標度板
舊標準(4.7條款)嚴格規定玻璃管頂端與標度板頂端的距離必須控制在 0~2mm 范圍內,而新標準(4.4條款)將此公差范圍放寬至 0~5mm 。這一修改顯著增大了裝配允許的誤差范圍,使生產工藝容錯空間更大,有利于降低生產難度和提高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新舊標準均強調標度板與玻璃管必須“牢固地靠在一起”的核心要求未變,說明雖然裝配精度要求放寬,但產品結構可靠性的基本標準仍然保持。這種調整可能基于實際生產經驗,在確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對非關鍵尺寸給予更寬松的工藝控制,體現了標準修訂的實用性考量。
4.5分度值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中“按1990年國際實用溫標標度”的表述,簡化為“按攝氏度( °C )表示”,使標準更具普適性而不受特定溫標版本限制;新標準取消了舊標準中對新生兒棒式體溫計的特殊規定(相鄰分度線距離不小于 0.5mm ),統一采用0.55mm 的標準,實現了產品規格的標準化;新標準在表述上更加規范嚴謹,將“應不小于”調整為“不應小于”的否定式表述,并完整標注溫度單位符號“ C ”。這些修改反映了標準制定從特殊化向通用化發展的趨勢,同時通過術語規范化提升了標準的嚴謹程度。試驗方法上,新舊標準均采用讀數放大鏡測量,新標準明確放大倍數需 ?4 倍
4.6標度線和計量數字
在標度線伸出長度方面,新舊標準均規定內標式體溫計大、中規格不小于 1.0mm ,小規格不小于 0.8mm ,但新標準將表述從“應不小于”改為更規范的“不應小于”。對于棒式標度線寬度,舊標準規定為 (0.25±0.05)mm ,新標準調整為0.15~0.30mm ,這既保持了原有中心值又擴大了允許的公差范圍。內標式 (0.20±0.05)mm ,長度分級要求( 1°C 線 gt;0.5% 線 gt;0.1°C 線)也完全延續。新標準統一規定所有玻璃體溫計必須標有“37、40”兩位數字,體現了標準簡化的趨勢。在標度線質量要求方面,新舊標準都強調線條要平直、垂直于中心軸線,數字要對準標度線,且顏色牢固不脫色,但新標準將“不允許有脫色現象”修改為“不應有影響讀數的脫色”,使要求更具針對性。通過適當放寬部分公差和簡化特殊要求,標準更具可操作性和普適性。
4.7示值
舊標準規定新生兒棒式體溫計示值允差為±0.15°C ,而其他體溫計則為- -0.15~+0.10°C 。新標準(4.7條款)則進行了統一化調整,規定所有玻璃體溫計的示值充差均為- .0.15~+0.10°C ,不再區分產品類型。在保證新生兒體溫計必要精度的前提下,通過統一標準簡化了生產和檢測要求,同時通過設置負向允差下限,溫度測量的準確性要求更加全面。試驗方法上,舊標準(5.11條款)采用分類檢驗的方式,針對不同類型體溫計設定了不同的檢驗溫度點,人用體溫計檢驗 37% 和 41% ,新生兒棒式體溫計檢驗 35°C 和 139qC ,獸用體溫計檢驗 38°C 和42% ,并注明必要時可在其他溫度點補充檢驗。而新標準(5.8條款)則進行了統一化調整,規定所有玻璃體溫計均檢驗 37°C 和 41°C 兩點,取消了針對新生兒和獸用體溫計的特殊溫度點要求。
5 周期檢查
舊標準周期檢查采用GB/T2829,抽樣方案判別水平為Ⅱ,不合格分類包括B類(嚴重不合格)和C類(一般不合格),其中B類不合格質量水平(RQL)為12~20,C類為15。新標準沿用GB/T2829,但調整抽樣方案:B類RQL統一為12~20,C類RQL統一為15。此外,新標準刪除舊標準“逐批檢查”內容,將周期檢查作為唯一質量控制手段,簡化管理流程。
6 標志、使用說明書
舊標準要求每支體溫計標注制造廠代號、出品年代、攝氏度符號“ C ”及強檢標志“CV”,使用說明書需包含制造廠名稱、地址、產品適用范圍等。新標準在7.1條款中增加“注冊人或商標或標志”要求,刪除“制造廠代號”,強化產品追溯性。使用說明書新增“禁止吞下感溫液”警告說明及泄漏應急措施,體現環保替代材料的安全性管理。此外,新標準刪除舊標準“包裝、運輸、貯存”及“質量保證”章節,相關內容整合至使用說明書中,新增“產品儲存、運輸溫度”要求,并刪除“兩年內無償修理或更換”的質量保證承諾,改為“說明感溫液材料及泄漏處理方式”,更符合現代產品管理規范。
7結語
GB1588—2024的修訂不僅是技術規范的升級,更是我國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的關鍵舉措。通過刪除含汞條款、縮緊公差、量化檢測閾值,實現從“允許汞基產品”到“強制環保替代”的轉型,其核心價值體現在環保合規性、技術先進性和檢測可操作性等方面。新標準的實施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契機,企業需加快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轉型,優化非汞感溫液的配方設計與留點結構工藝。以標準引領的技術革新,將加速醫療器械行業向高精度、低能耗、綠色化方向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未來研究需聚焦非汞材料的長期穩定性驗證與成本控制,同時探索數字化技術在體溫計質量控制中的應用,進一步釋放標準引領下的技術革新潛力。
參考文獻
[1]劉勝,陳岳飛,劉晨,等.體溫測量技術演進:從玻璃體溫計到智能監測設備[J].中國檢驗檢測,2024,32(6):18-21.
[2]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玻璃體溫計:GB1588—2001[S].2001.
[3]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Z].2020.
[4]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醫用玻璃體溫計:GB1588—2024[S].2024.
[5]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周期檢驗計數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定性的檢驗):GB2829—2002[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