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革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只有積極擁抱數字化,才能突破發展瓶頸,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如今,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傳統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亟待通過數字化改革實現轉型升級,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浪潮奔涌,傳統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當前,數字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根據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數據,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約10%,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這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正深刻影響著各個產業的格局與走向。
傳統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石,長期以來為經濟增長、就業穩定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在數字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傳統產業面臨著生產效率低下、資源配置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市場響應遲緩等諸多挑戰。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憑借其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精準的資源配置效率、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產業滲透力,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可能。數字化改革不再是傳統產業的可選項,而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是推動傳統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
從理論層面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為傳統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數據具有無限復制、邊際成本遞減等獨特優勢,能夠與傳統產業的生產要素深度融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同時,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傳統產業通過數字化改革,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從傳統生產模式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生產模式的轉變。
從實踐層面來看,一些傳統制造企業已經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如富春江通信集團(下稱“富春江”)早早便以“做信息高速公路筑路人”為目標,積極投身于數字化轉型的行列。從早期的業務操作電子化,到流程信息化,再到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富春江逐步構建起涵蓋全公司人、財、物等協同辦公的生產運行管理系統,以及輔助決策管理系統,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企業實現了內部經營管理手段的優化升級,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為企業走向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化改革賦能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三大要點
以數字思維引領理念革新。數字思維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思維方式。它突破傳統經驗主義的局限,以數據要素為基礎,以智能分析為手段,推動企業經營模式、生產流程、管理決策的系統性變革。在傳統產業轉型過程中,企業必須樹立數字思維,將數字化融入企業的戰略核心,全方位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企業首先要以數據為核心,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和價值,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其次要以創新為導向,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最后要以開放為原則,打破傳統的封閉式管理模式,積極與外部的供應商、客戶、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以入選杭州市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推廣項目庫的“光電生產智造管理項目”為例,富春江將5G技術與MES深度融合,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生產鏈條。通過數據平臺驅動管理升級,構建智能化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無紙化辦公、異地審批、動態預警機制等,推動企業決策從“經驗主導”向“數據賦能”躍升,降低管理成本;通過數據共享平臺,與上下游企業實現訂單、庫存、物流信息實時互通,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并依托數據資源延伸服務鏈條,開展個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務等創新業務,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開辟新的市場增長點。
以智能工廠推進生產變革。智能工廠是傳統產業實現生產變革的重要載體。通過深度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工廠可以實現生產流程全要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構,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撐。在智能工廠建設過程匯總,企業可以通過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的“三換工程”,實現關鍵工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富春江以“未來工廠”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生產體系智能化改造。在核心生產區域,智能機械臂精準完成高精度操作,無人搬運車構建柔性物流網絡,數字孿生系統實時映射物理空間運行狀態,形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閉環管理體系。同時,在二期智能化改造中,富春江打通研發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等業務系統數據壁壘,構建“端到端”數字化管理閉環。依托供應鏈可視化平臺,實現庫存周轉率提升、訂單交付周期縮短。
以數字技術賦能綠色發展。在全球氣候治理深化的時代背景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化轉型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將數字基因植入生態治理體系,構建資源循環利用新模式,既是踐行“雙碳”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一方面,通過建立能源管理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的能耗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設備運行參數,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控,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資源回收利用平臺,實現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率;通過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企業間的資源優化共享和協同合作,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如富春江聯合頂尖科研院所,攻克二噁英在線檢測這個世界性難題,并自主研發全球首套實時監測系統。該設備監測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廣泛適用于生活垃圾、危廢、醫療廢棄物的焚燒爐以及環境監測部門。同時,集團下屬熱電聯產業務板塊圍繞數字發展、綠色低碳,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嫁接,積極打造智慧電廠,以試點項目為例,實現鍋爐、汽機以及環保系統的智慧控制,自動投入率95%以上、機組效率提升1%以上,年減少煤炭消耗約1200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2200噸,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與節能降碳同頻共振,構建智慧熱電生態系統,打造“降碳減污擴綠”新樣板。
總之,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只有通過樹立數字思維、建設智能工廠和推動綠色發展,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創造新的價值。
(作者單位: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