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戰略已成為規范企業管理流程、防控風險的重要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戰略的重要性,并以戰略來指導企業各項管理活動。財務戰略作為企業總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財務戰略體系有助于促進企業財務活動按照預期要求得到實施,但是部分企業未結合所處生命周期明確具體財務戰略方案,產生的財務戰略和企業所處階段以及生命周期無法實現銜接的問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隱患。基于這一背景,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重點論述如何在生命周期視角下開展財務戰略,對企業規范自身管理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生命周期;企業;財務戰略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3.070
引言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財務戰略的價值,并借助財務戰略規范工作流程和管理活動,促進企業各項工作流程規范化、合理化。然而,財務戰略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如何基于生命周期開展財務戰略成為當前企業需要思考的重點,部分企業在財務戰略管理環節未合理安排企業各項工作規劃,決策存在盲目性,影響企業的運營。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視角對財務戰略進行探討,認為只有充分關注生命周期的實際特點,讓企業各階段的財務戰略都能符合企業的經營實際,才能促進企業實現發展的目標。
1 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特點
第一,初創期。初創期作為企業創立的初始階段,在該階段企業制定合理的運營目標,要實現平穩發展。在該階段財務戰略特征是要實現對風險的管控,因為企業現金流入遠小于流出,企業現金緊缺導致經營環節風險相對較高。未來企業是否能夠獲得發展及產品是否被市場接受都存在明顯不確定性,企業在高風險環境下為規避快速走向衰敗的問題,要盡可能減少各環節風險。通過控制債務資本使用、多應用權益資本及關注企業風險控制的要求,確保企業在市場上實現發展。該階段企業財務戰略的重點是利用機會彌補劣勢,實現對資金的逐步積累。第二,成長期。進入成長期企業開始實現逐步盈利以及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該階段企業要有大量資金作為發展支撐,因此企業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只有充分使用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等一系列措施積極融資,并在融資環節充分關注企業效益的提升以及逐步實現規模經濟,才能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促進企業實現發展。同時在該階段企業存在較高風險,因為企業要進行大量的營銷和市場份額擴張。該階段企業要通過積極利用外部機會,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借助現金流優勢實現快速擴張。第三,成熟期。成熟期的企業特征是經營穩定、經營風險大幅下降、市場份額增多、銷售額提高,企業收入實現最大化。在該階段,企業擁有良好的資金實力,企業現金流的穩定、留存流程收益增加、分紅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到達發展的巔峰階段。在該階段,企業應分析外部可能存在的威脅并規避內部管理流程的劣勢,制定穩定發展的戰略,合理配置內部的各類資源,使企業合理安排資金,避免進入衰退期。第四,衰退期。在衰退期,企業的產品失去競爭力或內部出現風險,導致企業逐步被市場淘汰。進入衰退期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收入逐漸下降、存貨周轉率下降、經營凈現金流逐漸為負值,企業在市場中難以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只能勉強維持運營,并尋找經營的轉機。進入衰退期的企業無法保持市場競爭力和獲得市場青睞,企業產品從市場中退出,需要采用防御型的財務戰略。
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業財務戰略問題
第一,初創期財務戰略管理不當。部分企業在初創期沒有形成現代化的財務管理體系,存在財務管理工作混亂、財務信息不真實與不準確等一系列問題,不僅會影響企業獲得融資,還會導致企業產生違規風險,被稅務機關等各機構懲罰。同時,部分企業在初創環節存在融資風險過高的問題,甚至盲目使用民間借貸,給企業帶來重大風險。此外,部分企業在投資時未建立集中投資戰略,在投資過程中沒有將企業的有限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產生盲目投資的風險。第二,成長期財務戰略管理不足。進入成長期的企業應高度關注融資信息的獲取,但是部分企業的融資方式不科學,沒有建立合理的融資體系,導致成長期存在融資方面的風險,忽視了多元化融資。例如,企業盲目擴大自身的財務杠桿,導致企業財務風險不斷擴大。同時,部分企業未形成合理的投資方式,存在盲目投資等一系列風險,不利于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第三,成熟期財務戰略存在問題。部分企業進入成熟期之后,仍然存在單一的股權結構,可能導致企業無法獲得融資,無法保障企業資金的充裕以及建立現代化治理結構。部分企業在成熟期未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產品規模相對單一,影響企業發展。此外,部分企業未合理分配股利,存在零股利的問題,很可能導致投資者不滿以及無法吸收新的投資者。第四,衰退期財務管理不當。企業在進入衰退期之后,難以獲得進一步的融資。部分企業在衰退期沒有通過出讓股份等方式獲得資金,導致財務風險不斷擴大而走向破產。同時,部分企業在投資環節存在著資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沒有將有限的資金投入能夠給企業帶來新生的環節。
3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業財務戰略策略
3.1 初創期財務戰略要點
第一,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初創期的企業往往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部分情況下收入、成本、費用不透明,存在財務信息混亂、財務資料可信度不高等問題,導致無法獲得融資。財務管理體系是初創期企業所需要關注的重點,企業只有建立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保障財務信息真實、準確,讓財務核算流程規范、合理,才能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并以此獲得融資。同時,在財務管理環節,應規避舞弊的問題,使用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授權審批控制、財產保全控制等方式,對各類資金、資產進行全方位控制,以規避資金不足、資產流失等方面問題,保障初創期企業具有最佳管理結構和運營模式的同時,確保企業的風險得到嚴格管理。第二,合理確定融資方案。初創期企業的融資目標是為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保障企業實現逐步發展。在融資環節,企業應分析如何以融資方式逐步進入成長期,在滿足企業日常運營所需要各類資產的基礎上,規避融資成本過高或融資風險過大的問題,達到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及改進融資流程的目標。首先,使用內源融資。內源融資作為初創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向,初創期企業難以有充裕的可抵押物,往往難以獲得銀行的融資,內源融資方式成為企業主要融資方式。在內源融資環節,企業應依靠所有者投入、自有資本積累等方式,逐步讓企業資金趨于充裕[1]。其次,使用融資租賃。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初創期快速獲得資產的方式,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融資租賃優勢在于租金支付方式靈活多變,能夠根據企業自身實際需要選擇資金償還方式,并且融資租賃的租賃期限相對較長,選用該方式進行融資,能夠讓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得到大幅控制,避免采購資產導致大量資金流出給企業帶來資金壓力的問題。再次,獲取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作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法,在初創期企業想要實現發展,就應高度關注風險投資的要求。若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可以向風險投資機構尋求資金支持。第三,實施集中投資戰略。初創期的企業在運營環節有資金減少、風險極高的特點,企業往往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艱難發展,面臨較多風險,如科學管理不當很可能會走向破產。為了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應將有限的資金用于合理的投資,科學安排企業的各項資金投向。在初創期投資環節,應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方向,重視資本積累的要求。首先,合理確定產品定位。初創期企業應合理確定產品定位,了解客戶需求及如何滿足客戶要點。通過集中企業資金,讓企業將有限的資金投給能給企業帶來優勢的產品,以促進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初創期企業應確保自身產品定位精確,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逐步發展,以此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逐步開拓市場。初創期開拓市場環節,應分析如何利用現有優勢對各類活動進行科學管理。例如,企業對自身外部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后,發現在部分領域能夠形成競爭優勢并獲得快速發展,那么企業就應將資源投向具有發展前景的市場,讓企業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
3.2 成長期財務戰略要點
第一,優化融資戰略。成長期企業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融資:首先,金融型融資。金融型融資指的是企業通過與金融機構建立互利互惠合作關系獲取資金的方式。該方式要求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保障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貸款以及充裕的資金。其次,證券型融資。證券型融資是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向外部獲取資金的方式。最后,聯合型融資。成長期企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可以通過收并購等方式,與其他企業之間進行聯合合并等,從而獲得資金。三種方式作為成長期企業最為主要的融資方式,能夠使企業資金趨于充裕,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第二,改進投資戰略。在初創期企業涉及大量投資,該階段是企業快速發展階段,只有合理控制投資戰略,優化企業投資活動,才能確保企業實現發展的目標。首先,明確投資方向。進入成長期的企業應快速投資才能實現快速發展,但是企業應規避盲目投資,若投資不符合企業自身實際會得不償失。在初創期,企業投資方向是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投資模式,該階段應重視創新與發展,將企業的有限資源用于研發管理、人員培育等方面,讓企業擁有一批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并逐步形成專利技術[2]。通過開發獨特且具有差異化的產品,讓企業能夠在競爭中快速搶占市場。同時,企業應高度關注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合理開展投資。其次,合理控制投資規模。投資規模的控制對成長期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投資規模管理不當,很可能存在投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無法實現預期效益,若投資規模擴大將很可能產生過高風險。因此,企業應對產品需求量進行預測分析,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規模經濟效益等方面要素,合理確定具體的投資方向和投資規模。第三,結合企業的現金流量分配股利。進入成長期,企業發展前景良好,有了一定的盈利。在該階段雖然有股利分配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著財務風險高、投資需求大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規避企業在分配股利之后資金不足的問題,企業在分配股利的環節應關注自身投融資情況,合理選擇具體的股利分配方式,確保企業分配股利方案能符合自身實際資金需要,保障企業實現穩健發展的目標。
3.3 成熟期財務戰略要點
第一,實現股權多元化。進入成熟期,企業想要獲得進一步融資,就應積極實現股權多元化,因為成熟期企業盈利較為穩定,市場份額最大。在該階段,企業已被市場所看好,如果企業仍然采用單一股權發展方式,那么很可能會陷入家族式經營模式,無法建立現代化治理結構。企業想要建立現代化治理結構,就應實施股權多元化,吸引戰略投資者,或者通過股份制改造的方式,使企業獲取更多資金,并建立更為現代化的股權結構。同時,企業在股權結構管理環節,應充分關注與上下游的合作[3]。例如,與上下游優質供應商和經銷商可以形成戰略聯盟,形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促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擁有更合理的發展格局,并實現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目標,在擴大自身規模和獲得充裕資本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第二,逐步實現多元化投資。在投資環節,若投資方向較為單一,那么很可能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利潤缺乏新的增長點,給企業運營帶來負面影響。為了確保企業投資環節科學合理,企業應實現多元化投資,在擴大企業規模及規避風險的同時,逐步形成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有序成長。多元化投資要求企業基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開展投資,促進企業市場空間逐步發展。在多元化投資環節,應基于自身主營業務開展投資,避免投入完全與企業現有業務無關的領域。例如,企業在發展環節多元化投資的過程中,應基于上游材料渠道及下游銷售渠道,逐步實現多元化投資,讓企業多元化業務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達到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標。第三,使用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在企業進入成熟期后,企業運營模式日趨成熟,該階段企業可以建立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因為成熟期的企業現金流穩定、財務風險低、投資機會減少、盈利能力高、擁有大量現金,此時企業通過穩定股利分配政策,能夠給予投資者信心,并且有助于為所有者提供相應的回報。
3.4 衰退期財務戰略要點
第一,通過產權變革來獲得融資。進入衰退期,企業經營管理環節產生了巨大問題,產品在市場中逐步退出,很多企業由于自身內部環節產生重大風險、經營狀況混亂和資金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企業發展。為了使企業能夠實現穩健發展目標,應通過產權變革方式積極吸納資金,緩解資金危機,促進企業獲得進一步發展。在產權變革環節,企業出讓一部分股權,由其他企業幫助企業償還部分或全部債務,接替或幫助企業經營。產權變革是衰退期企業重要的融資方式,有助于避免企業由于財務風險導致企業走向破產。第二,在投資環節調整資產結構。進入衰退期的企業,由于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難以獲得新的市場份額,該階段企業很可能會走向衰敗。衰退期企業應調整自身戰略,從難以獲利以及競爭激烈的產品中退出,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控制風險及促進企業發展的目標。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戰略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環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改進企業管理流程至關重要。企業在實施財務戰略過程中,應對經營環節工作流程進行持續分析,促進企業財務戰略能夠適應外部發展環境。在執行財務戰略過程中,企業可基于自身環境和工作特點,選擇恰當的財務戰略體系對資源進行合理控制,并重視財務戰略相關活動要求,以促進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未來,企業在執行財務戰略環節應進一步結合生命周期的特點,完善財務戰略相關活動,使財務戰略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夏丹.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及企業財務戰略研究[J].區域治理,2024(04):35-37.
[2]張雅荃.淺析中小企業不同生命周期融資戰略選擇[J].財務管理研究,2020(06):111-114.
[3]樊瑩.核心競爭力下的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創新方法分析[J].中國經貿,2024(01):84-86.
作者簡介:張愛枝(1986-),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爾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