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購是高校主要的業務活動之一,隨著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高校采購體量日趨擴大,為了規范高校采購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校采購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應當加強采購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采購管理體系,強化采購內部控制,提高采購活動的合規性。首先,重點闡述了高校完善采購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當前高校采購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加強采購預算管理、完善資產全價值鏈管控、做好采購信息化系統集成工作、合理選擇供應商、強化內部監督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采購管理體系;措施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3.133
引言
如何推進采購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采購活動閉環管理,提升采購管理能力,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高校運行與發展的核心內容。高校應當構建采購信息化平臺,實行采購活動全過程的監督與管控,及時發現采購活動中的管理漏洞,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防范風險,提升高校采購信息化管理水平,為高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高校應當積極推進采購管理體系建設,明確采購活動的目標、程序、流程,強化合規意識,積極落實執行采購管理體系,推進數字化采購,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實現數據標準化、流程數字化、監管智能化,推動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與發展。
1 高校采購信息化概述
高校采購信息化是指高校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到采購活動中,以網絡為主要平臺,完成采購業務流程,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全流程的監管,助力高校數字化轉型發展。高校采購較為復雜,風險性較高,為實現優質采購,高校應當積極響應“放管服”改革要求,推進采購信息化建設,加強采購活動全過程監管,確保全流程公開,有效防范采購風險[1]。
2 高校采購信息化的主要優勢
高校采購信息化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第一,提高采購工作效率。高校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實現采購流程線上審批、在線支付,減輕了采購人員、審批人員與出納的工作量,提高采購工作效率。第二,便于高校實行有效管控,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管理人員利用信息化系統,全面監督采購活動全環節的流程,幫助管理人員做好采購數據分析與統計工作,實現全方位的監控,及時發現采購活動中的風險點和管理漏洞,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形成閉環管理,提高高校采購管理的水平。同時,管理層領導能夠利用信息化系統,全面監控各項資產的使用情況與分布狀況,根據本校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資源,避免出現重復采購、資產閑置等現象,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3 高校采購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3.1 資產管理系統性不足,導致資產浪費
大多數高校較為重視資產采購環節的管控,忽視了事前、事后環節的風險管理,導致資產管理系統性不足,存在資產浪費、閑置現象。例如,在事前環節中,高校未能做好內部需求分析,采購計劃缺乏合理性,無法指導采購活動有效開展,重復采購現象較為突出。在事后環節,高校忽視了到貨驗收與入庫等環節的管理,無法及時根據相應的標準進行驗收,入庫登記不及時,同時缺乏資源共享機制,資產管理部門未合理調配資產,導致資產浪費。另外,采購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影響采購活動有序開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未全面落實執行采購授權和審批制度,采購工作流程不明確,各個部門崗位的工作職責存在相互交叉的情況,影響采購活動整體質量。
3.2 采購預算控制不到位
采購預算控制不到位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預算編制不夠精確,沒有充分考慮到市場價格波動、需求變化等因素。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增加了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可能超出預算,不利于高校控制成本。有些高校缺乏有效的預算管理制度,沒有明確的預算審批流程和權限劃分,缺乏對預算執行情況的跟蹤及監控,無法及時發現偏差,致使預算執行效果不佳。第二,采購流程不規范,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未嚴格遵循采購計劃和預算,擅自變更采購數量或品種,影響各個項目的正常建設,甚至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緊急項目,管理層領導為了迅速完成采購活動,選擇了價格較高的供應商,打亂了原有的預算安排,從而導致采購預算控制不到位。
3.3 高校采購信息化建設緩慢,未能做好采購信息化系統集成工作
大多數高校管理層領導已經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引進了一套采購信息化系統,實現采購活動智能化管理。然而,在系統規劃時,管理層人員過于強調系統本身的功能,弱化了相關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內在需求,導致系統孤島,部分功能閑置,信息化系統無法發揮其作用。同時,由于信息化建設服務商技術不同,采購信息化系統與財務預算系統、資產系統、合同管理系統難以有效集成,無法實現閉環管理。
3.4 供應商的選取存在風險,供應商管理不善
第一,供應商的選取存在風險。部分高校對供應商資格審查不嚴格,未能全面了解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導致供應商無法按時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嚴重影響高校的采購進度,甚至引發法律糾紛。高校在供應商準入審核時僅對營業執照、開戶證明、代理商授權書進行審核,缺乏對供應商經營業績、履約能力的實質審核,造成高校的經濟損失。第二,部分高校供應商管理不善。有些高校只注重短期交易,忽視了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致使高校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不穩定,導致價格談判始終處于劣勢,采購成本增加;有些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質量不穩定,影響高校正常使用;高校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及時、不準確,導致需求傳達有誤,影響供應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3.5 內部監督缺失,采購管理不規范
大多數高校在物資采購、招標過程中缺乏監管,導致采購管理不規范。部分高校對采購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未建立完善的采購監管制度,監管機構缺失,沒有及時監督采購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難以發現采購活動中的違規問題,不利于高校提升采購管理水平。由于經費不足,監管手段比較落后,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手段,難以搜集真實準確的數據,未能深入挖掘數據,致使內部監督流于形式,不能為管理層領導提供決策支持。
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完善采購管理體系的措施
4.1 完善資產全價值鏈管控,規范采購管理流程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業務流程資產集成逐漸突破部門界限,有助于高校實行資產全價值鏈管控,實行采購供應鏈管理,提升高校采購活動整體水平。在事前環節,高校應當制定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與流程,包括采購立項、采購實施、驗收等制度,做到從采購需求提出到資產下賬數據的全程追蹤,規范采購管理流程。例如,高校應建立資產使用登記和跟蹤制度,便于管理人員實時掌握資產的使用狀態和位置,輔助管理層領導進行科學決策;加強資產的維護和保養,延長資產的使用壽命。為了強化高校資產管理,確保校園資產實現數字化管理,高校應當運用先進的資產管理系統,實現從資產購置申請、采購、入庫、調撥、處置、維修、保養的全過程在線管理,系統通過建立資產檔案,記錄資產所有信息,幫助管理層及時掌握資產的分布情況,合理配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4]。同時,高校運用系統能夠有效開展資產盤點工作,系統可以根據管理要求自動生成盤點計劃,管理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資產盤點,系統獲取資產信息后自動更新,提高資產管理的質量。此外,高校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制定嚴格的采購管理制度,包括明確的采購流程和審批制度,強化預算管理監管,確保預算管理目標順利實現,進一步推動高校采購工作規范化。
4.2 加強采購預算管理,科學編制預算
第一,高校管理層領導應當認識到采購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強化采購預算管理,重點分析上年度采購預算執行情況,總結上年度預算編制執行經驗及不足,改進采購預算管理體系,優化采購流程,為下年度采購預算落實執行奠定基礎。管理層領導應當將全面預算管理思想融入采購活動中,結合高校整體的發展目標,合理設定采購預算的目標和原則,建立健全項目評審專家庫,對各部門各學院提出的采購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按照實際工作需求,科學合理編制年度采購預算,并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同步填報,按程序提交管理層領導審核,并在審核通過后,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采購,規范采購預算行為[3]。第二,高校應當創新預算編制方法,如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方法,設定預算指標,包括采購金額上限、成本節約的目標等,確保預算具有明確的約束力。同時,高校應開展分類編制預算工作,根據采購項目的性質、重要性和金額大小進行分類,分別制定不同的預算標準和審批流程,按照采購項目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提高預算編制的合理性,更好地滿足高校的需求,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另外,高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為了確保預算編制結果的精準性,應當運用預算一體化系統,實時監控采購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分析等環節,加強審查與監督,確保預算編制符合相關要求,為后續預算執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4.3 做好采購信息化系統集成工作,實現預算、采購、資產、核算閉環處理
為了提高采購效率,高校應當推進采購信息化建設,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引進采購供應鏈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智慧校園、數字校園,推動高校轉型與發展。采購分管領導應當做好采購管理統籌工作,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內容,監督各部門履職情況,及時糾偏,確保采購信息化系統順利建成。各使用部門應當認真分析本校教學、教研方面的特點,做好內部需求調研分析工作。由采購部門牽頭搜集信息化建設的相關建議,明確采購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整體目標,為后續引進信息化系統奠定基礎,完善系統相應的板塊,包括立項、審核、執行、履約、驗收、結算,實行采購活動全過程的監管,及時發現采購活動的管理漏洞,改進采購方式、采購流程,確保信息化建設持續改進。采購活動并非獨立存在,而是與預算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核算等眾多業務緊密關聯,因此,高校應當做好采購信息化系統集成工作,將采購系統、核算系統、預算管理系統與資產管理系統相關聯,通過OA平臺與ERP、CRM等業務集成,確保采購信息實時同步,避免“信息孤島”,增強決策的準確性[5]。高校應當開發標準化的數據接口,確保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暢通無阻,構建全面的數據同步機制,保證采購數據在各個信息化系統中實時可見,便于各部門協同作業,實時共享與聯動,減少手工錄入,強化采購過程監管力度,提升高校整體管理水平。
4.4 重視采購前期市場調研與需求管理,合理選擇供應商
第一,采購人員應當重視采購前期市場調研與需求管理,結合戰略目標,明確資產投資的方向和重點,制定長期的資產規劃,進行資產需求的預測和分析,以確保資產配置與業務發展相匹配。采購人員應綜合分析當前市場中各類型資產的市場價格,提前對相應產品進行綜合性市場分析,在價格浮動、市場需求、市場供應量等方面收集足夠的數據信息,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可行性分析,制訂計劃。同時,高校應當建立校內采購需求審查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審查責任,各個部門需要對項目的整體內容進行審查,涉及學科建設的項目,學校的發展規劃部門應當參與;涉及專業建設的項目,教務部門應當參與,全面審核各部門、各學院的需求,做好需求管理,有效指導采購活動開展。第二,高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尋找潛在供應商,如招標、詢價、推薦等,使供應商能夠合理定價,避免溢價嚴重,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支出。高校應成立供應商評選小組,分析市場競爭環境,確立供應商選擇目標,建立供應商評價標準,對供應商進行資質審查、實地考察、樣品測試等,綜合評價供應商的財務狀況、履約能力、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篩選出符合要求的供應商。采購人員應與供應商進行價格、質量、交貨期等方面的談判,爭取有利條件,簽訂采購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防范合同風險,及時下達采購訂單,跟蹤訂單執行情況,確保按時交付,并對采購物資進行檢驗和驗收,確保質量符合要求。
4.5 強化內部監管,提升采購管理效率
高校應強化對采購全過程的監管,建立完善內部監管體系,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定期審計監管采購活動全過程流程的合規性,針對不合規現象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不斷強化采購活動監管,規范采購活動。高校應建立供應商評估和選擇標準,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和審查,確保供應商所提供貨物的質量;加強采購預算執行監督與控制,嚴格執行采購預算,對超預算的采購進行嚴格審批和監督,確保預算管理目標得以實現;加強采購合同審查和管理,確保合同條款合法、合理,保障高校的利益;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遵守規定、提高采購效率的人員給予獎勵,對違規操作導致效率低下的員工予以處罰,促使高校提升采購管理效率,減少財務風險產生的概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管理層領導應當借助大數據技術,實行全鏈路在線監管,在主要工作環節設置監控點,實施分級管理和全程監督,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解決,保證采購順利實施。同時,高校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采購全過程,大數據技術不僅能夠提升采購業務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采購風險,提高采購管理效率。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購工作對教學科研和高校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既是責任的體現,也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因此,高校應當加強采購管理,完善采購管理體系,加強采購工作內控管理,推進采購信息化建設,實現閉環管理,規范高校采購行為。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對高校采購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提升高校采購內控管理成效,能夠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和調節,實現高校現代化治理,使高校采購更加智能,助力高校采購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孫雯欽,田卡.強化高校內控管理對采購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4(05):35-37.
[2]余磊.高校政府采購網上商城采購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實踐探索——以淮北師范大學為例[J].招標采購管
理,2023(12):59-62.
[3]耿秋芳.高校采購管理信息化相關問題的思考與對策探析[J].商訊,2023(22):132-135.
[4]李朝暉,何鑫.高校采購信息化管理相關問題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17):57-59.
[5]立欣.高校內控采購管理系統信息化平臺設計[J].職大學報,2021(05):95-99,94.
作者簡介:向思琪(1992-),女,苗族,重慶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采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