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一直高度重視黨報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先后創辦了眾多紅色報紙。紅色報紙的創辦和留存是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的珍貴資料與歷史見證,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史料價值。紅色報紙影印不僅可以為專業人士提供研究資料,同時也為廣大公眾了解紅色文化提供正規渠道。本文以《中國共產黨黨報黨刊史料叢編》(1920—1949)(第一輯)中《晉察冀日報》(抗敵報)為例,通過對紅色報紙影印出版的思考,提出強化編輯規范意識、整體規劃與專題出版相結合、主動及時推進重大選題備案、增加小報紙的影印出版等建議,以為紅色文化宣傳、傳承及學術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報紙 影印出版 紅色文化 傳承
紅色報紙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進行政策宣傳、組織群眾、指導革命斗爭的重要媒介,是革命戰爭年代的政治決策、社會動態和思想變遷的記載,是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的珍貴資料,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稌x察冀日報》前身為《抗敵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創辦時間最早、出版時間最長的黨報。該報首創了“游擊辦報”的模式,在上百次的反“掃蕩”中,創造了“馬背辦報”的奇跡,開創式地發明了戰時黨報生存發展模式,不斷豐富內容,構建了涵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史料體系。
《晉察冀日報》(抗敵報)早期發行的報紙多采用酸性紙張和簡易油墨印刷,紙張酸化脆化嚴重,部分字跡因油墨褪色難以辨認。為了躲避日軍的“掃蕩”,途經多次轉運,導致部分底本和照片丟失。雖然人民出版社曾于1984年對該報進行過縮印出版,但受限于當時的影印技術,難以對報紙進行高品質復原。
因此,結合當代先進影印技術,將《晉察冀日報》(抗敵報)遷移到新載體上,以實現對原件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豐富存檔資料內容,還可以完善黨史研究文本體系,為專業人士提供研究資料的同時,也為廣大公眾了解紅色文化提供正規渠道。
一、關于紅色報紙影印出版的思考
(一)影印出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影印出版并非單純的復制粘貼活動,而是涵蓋了諸多復雜環節的編輯工作。前期,需要將《晉察冀日報》(抗敵報)眾多底本廣泛搜集比對,匯總專家意見后,選定內容相對完整、??本嫉牡妆具M行影印。在封面設計上,用紅色主色調搭配金字,不僅突出了“紅色”主題,還可以增強整套書的厚重和莊嚴感,提升書籍藝術品位,形成較強視覺吸引力。同時,編輯要對原稿進行逐字核對,對缺頁、漏頁以及章節未完等情況進行同一版本的補足。此外,編輯還要考慮影印效果和成本把控。影印出版對圖片采用規格有很高的要求,以保證印刷成品的清晰度。與成本較高的彩色印刷相比,采用灰度影印既可以保留原本的歷史信息,還可以有效控制印刷成本,降低圖書價格,同時社會歷史價值遠遠高于位圖影印本。因此,影印出版工作,是一項需要編輯人員投入大量精力與心血的復雜工作。
(二)影印是對原版的“二次創作”
影印不僅僅是對原始底稿復制和原貌展現,更是對原版的二次創作?!稌x察冀日報》(抗敵報)最初開本為4開,后來改為8開,排版結構緊密內容卻不受影響,但是影印后閱讀時卻較為困難。所以,在開本選擇上,除了考慮原底本大小外,還要考慮成品呈現的效果,方便讀者使用。
此外,目錄編排也是對原始稿件進行的深度創作。目錄能夠將原版報紙“碎片化”的內容信息整合呈現并分集成冊,在瑣碎的信息里精確定位內容信息,搭建起讀者與內容的橋梁。《晉察冀日報》(抗敵報)采用具體的年、月、日編入目錄中,便于讀者準確快速查找相應日期的內容。
(三)影印出版需要系統規劃
紅色報紙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全面整套地影印出版雖然可以保留完整歷史信息,但高成本可能會影響市場競爭力。另外,紅色報紙種類繁多、保存狀況復雜,不僅存在著同一種報紙分批次存放在不同機構的現象,而且同一版本的報紙在多個機構中存藏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因此,鑒于紅色報紙出版業的快速發展,影印出版物的數量迅速增加,如果缺乏系統規劃,可能導致重復出版、浪費資源等問題。
(四)重大選題備案對影印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署《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國新出發〔2019〕35號)的規定: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在出版之前,應當依照本辦法報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此處提到的重大選題,指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方面內容的選題,具體包括十二條內容。凡是涉及十二條內容的出版物,需要進行重大選題備案。
《晉察冀日報》(抗敵報)的內容中因涉及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著作、文章的選題,所以需要進行重大選題備案。由于重大選題的備案審讀環節用時較長,因此要提前規劃時間進度,把控印制周期。
二、紅色報紙影印出版的關鍵要點
紅色報紙影印出版是歷史搶救與文化傳播的雙重使命,需在規范、規劃與創新中實現文獻價值的深度釋放。強化編輯規范意識,需以歷史還原為基、現代標準為尺,構建職業化編校能力;整體規劃需統籌專題開發與資源整合,避免同質化競爭;重大選題備案須優化跨機構協作機制,縮短審批周期;而小報影印則需挖掘地方文化基因,通過“靜態保存+動態再生”激活集體記憶,推動紅色文獻從搶救性保護邁向創造性轉化,實現學術價值與文化傳承的共生共榮。
(一)強化編輯規范意識
王振鐸先生曾對編輯進行概括性闡釋:“編輯活動在整個社會化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起著樞紐作用。具體地說對文化產品的生產起著引導、設計和組織等開發性的作用;對生產成品起著選擇、淘汰和修正等把關作用;而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大廈又起著構成、審驗和革新等作用?!盵1]影印出版工作是基于文獻需求、科技發展、市場趨勢,對歷史資料的“二次創作”。
影印編輯的規范意識,本質上是歷史責任與現代意識的融合。首先,需深耕歷史文獻,通過系統閱讀與研究培養歷史還原能力,精準把握文獻的時代背景與內容內核;其次,強化“規范”思維,在保留文獻歷史原貌的前提下,嚴格遵循現代出版標準,避免因機械復制導致信息失真;再者,需提升圖片識別糾錯與專業校對能力,從海量原始素材中精準發現并修正錯漏;最后,構建編校標準知識庫,通過持續培訓拓展跨界知識儲備,系統提升編校水平。這種規范意識絕非形式化要求,而是編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職業敏感與專業能力——既需要對歷史細節的敏銳洞察,也需要對出版標準的精準把握,更離不開持續學習與經驗沉淀。唯有將規范意識內化為職業本能,方能在封面設計、目錄編排、開本選擇等具體環節中,實現歷史原貌與現代傳播需求的有機統一,真正承擔起紅色文獻傳承的歷史使命。
(二)整體規劃與專題出版相結合
如今,市場上有很多紅色文獻出版物,其中大部分是對刊物的影印出版,紅色報紙的影印較少且品種單一。因此,出版單位在選題規劃及申報時,應做好市場調研工作,避免同類選題重復出版,做到申報有重點、出版有特點、銷售有賣點。因此,筆者以為國家新聞出版署、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等機構應總體把控、制定出版計劃,供全國各地出版單位出版選題時參考。各出版單位可以根據管理機構的規劃和指導,結合本單位特色策劃專題性出版。所謂專題性出版,是指將報紙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然后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影印出版。例如,將《晉察冀日報》(抗敵報)文獻搜集整理后發現,可以按“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的軍事斗爭”“邊區文化建設”等不同主題影印。專題性出版可以突出報紙的核心內容,為研究人員提供系統化的文獻資源,利于讀者查閱,同時還可以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主動及時推進重大選題備案
由于紅色影印資料多涉及重大選題備案,出版周期受審批進度影響較大。除需提前規劃出版周期外,編輯人員應該主動和上級審核單位進行溝通,探討可行方案,積極推進審批環節。出版單位要積極組織邀請相關專家出具專業修改意見,減少或杜絕審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升送審稿件質量。
建議建立跨機構協作機制提升審批效率。比如管理部門牽頭成立紅色文獻出版專項工作組,整合檔案館、出版社、學術機構等資源,制定內容審核標準及協作規范,可推廣至跨機構資質互認,即經認證機構的初審結果可直接作為其他部門復審依據,減少重復審核。同時,建議建立跨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按季度公示典型案例審批周期數據分析,優化協作規則。
(四)增加小報紙的影印出版
革命戰爭年代創辦的大量重點報紙曾被多次重復影印出版,而大量的紅色小報卻因發行量小、分散遺失、稀缺性強等原因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疏于整理出版。因此,小報紙的影印出版工作亟須得到重視。
與級別較高的大報相比,小報內容更容易記載地方風土人情、稗官野史,對于地方社會檔案保存更具有豐富的價值。本著文化自信的原則,小報影印不但可以作為地方歷史印記,還可以作為史料為當地文化傳承提供素材,為促進當地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創造契機。所以,小報紙的影印出版不僅是地方文化的靜態保存,更是一種動態再生。它通過物質載體的再現,將地方歷史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資源,從而在當代社會構建起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實現紅色報紙的動態再生,地方圖書館可以以影印報紙為社區活動載體,舉辦“老報紙展覽”,邀請老一輩居民講述報紙背后的故事,促進年輕一代對本土歷史的認知,這種“實物+口述”的方式能有效激活集體記憶。另外,影印小報內容還可為文創產品(如地方志書籍、紀錄片、旅游導覽)提供素材,成為推廣地方文化的媒介。總之,小報的影印出版,不但能夠保留歷史文獻,還能夠重拾地方的文化記憶,激發地方文化創新力,實現文獻“保存”與“再生”價值的再創造。
三、結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堅持正確的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深入開展面向全社會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盵2]紅色報紙記載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大眾走向獨立、自由、民主的歷史,記錄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軍事等方面的歷史信息,作為建造國家文化大廈的重要參與者,出版單位應做好紅色報紙的歷史傳承和發揚,為科學研究,延續和發展紅色血脈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振鐸,趙運通.編輯學原理論[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7:58.
[2]中共中央辦公室,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4:56.?
(作者單位系國家圖書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