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理念,并逐步被確立為民族工作的主線。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弘揚民族精神、強化國家觀教育、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培養包容多元化的思維方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從多種實踐教學方法入手,能夠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深度參與感,從而培養出具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優秀人才,對于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是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力軍。思政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教師更是課堂的關鍵所在,思政課堂所教所授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為人師表,更要以身作則,所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入思政課堂要從思政教師抓起。專業的教師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讓專業的教師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夯實自己的專業素養,要注重理論功底與教學研究并駕齊驅。教師自身需要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掌握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及新時代的一些民族政策,來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自身理論素養提升了,才能培養出對中華民族有高度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的學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操守、扎實學識、仁愛之心”,這是思政教師必備,但除此之外,思政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要把政治意識放在首要的地位,因為政治意識正確了,其他的活動才能正確。思政教師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不斷學習進行自我提升,在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引領下,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除了定期學習、研討、調查研究,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以外的基礎學習,還需要動態化地學習掌握本學科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動態。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的自我提升,應構建科學的激勵與評價機制:一方面,對工作成效顯著的教師給予及時肯定與獎勵,調動其積極性;另一方面,建立多維、公平、動態的評估體系,全面考察教學成果,并提供針對性反饋以助力教師持續優化。最終,通過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勝任力,充分發揮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思政教師作為講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體,他的傳授載體包括了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的知識體系需要不斷更新,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人特點也在變化,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教學方法也不能是一成不變,需要不斷優化來達到更好的教學結果。要想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入學生內心,學校和教育者需要打破以往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找到更加生動、有創意、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找到更能調動學生情緒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多元化互動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刻感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踐行的就是榜樣示范法,學生在優秀榜樣耳濡目染示范之下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案例分析法,老師和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會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和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選取西部大開發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到我國這樣的政策下,東部幫助西部讓西部經濟發展更好,共同創造繁榮發展的未來。也可以選取“一帶一路”這樣的經典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民族秉持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和其他民族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創造繁榮未來的。除了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外,還可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這個信息時代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是十分常見的,可以借助這些豐富的載體來向學生們展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化,帶領學生們在圖片視頻中認識祖國的壯美河山。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影片,比如,影視劇的相關歷史片段或者歷史講堂,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情況下了解教師所講知識點的相關史實和現實意義。角色扮演亦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它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歷史角色,如少數民族領袖、歷史文化名人等,在扮演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性格以及所處時代的相關歷史,體驗不同樂趣的同時也能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
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理解,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深度參與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有成效。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了讓學生能系統地學習中華民族共同體,應開設專門的課程供學生學習。高校是我國進行高素質型、專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高度政治責任感、使命感的重要地方。在高校人才培養中,一定要健全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在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中,不是只有馬克思主義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相關內容,而是要擴大教學范圍讓其他專業的學生也對此進行學習。除了開設專門課程外,還可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專業課程體系。讓學生不僅在專門的課程上學習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可以在其他課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專業課程需從頂層設計層面打破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二元分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理念融入各專業課程,可挖掘專業知識中的民族元素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相結合,讓課程生動起來。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然成為高中思政課教學領域一項極具分量的重要任務。高中思政課作為青少年思想塑造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為學生心靈注入家國情懷、為民族未來夯實精神根基的神圣使命,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融入則是其中關鍵一環。為達成這一目標,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全方位、多維度地發力。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課堂,也是一場文化傳承的接力賽,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空、代代相傳,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