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堂是學生運動技能培養的重要陣地,也是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提升身體素質的關鍵途徑。隨著課程改革的深人推進,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單純的體能訓練,而是更加強調動作技巧的學習和運動技能的掌握。然而,復雜動作技巧的教學往往因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因素而面臨較大挑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適齡化的教學策略。因此,如何通過科學高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成為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的重要課題。
一、直觀演示,感知動作要領
1.形象化示范,激發學生的感知與興趣。
直觀演示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以教師的身體示范為核心,將抽象復雜的動作要領具體化,幫助學生通過視覺感知建立對動作的初步認知。對于處于形象思維占主導階段的小學生而言,直觀演示比口頭講解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模仿欲望,從而提升課堂的參與感與互動性。
以“立定跳遠”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完整展示整個動作流程,包括雙腳站立的起始姿勢、手臂的擺動、膝蓋屈蹲后的起跳動作,以及最后落地緩沖的要領。在演示時,教師特別需要突出關鍵動作,例如“起跳時雙腳需同時用力蹬地,手臂向前擺動以增加騰空高度”。此外,教師還可適當添加對比演示,展示錯誤與正確動作的差異,幫助學生明確什么是“標準”的動作表現。
2.多角度演示,強化動作理解與記憶。
為了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教師可采用慢動作分步演示的方式,逐一解析關鍵環節,同時通過不同角度的示范,幫助學生清晰感知動作軌跡和細節。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口令提示、動作圖示、視頻回放等多元媒介,讓學生在多感官刺激下形成更牢固的動作印象。
直觀演示的價值在于,它通過動態的、可視化的過程,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掌握,實現動作技能的內化和模仿。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規范的動作參考,也為后續的分步教學和細節糾正奠定了基礎,是小學體育課堂中具有廣泛實踐意義的教學策略。
二、拆解組合,分化動作要領
1.化整為零,降低學習難度與認知負擔。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復雜動作技巧的學習常常對學生構成較大挑戰。小學生處于認知發展初期,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動作協調能力尚不完善,面對連貫性和技巧性較強的動作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導致學習興趣下降。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動作要領,教師可將整體動作拆解為多個環節,并逐步組合。這種策略通過分步驟的教學,將原本復雜的動作化繁為簡,使學生能夠逐步理解動作結構,并提高控制能力。它既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也提升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仰臥起坐”這一基礎體能動作時,教師可將動作分為三個環節:首先,要求學生雙手交叉置于胸前或輕觸耳側,同時雙膝彎曲、腳掌貼地,確保起始姿勢穩定;接著,通過腹部用力緩慢抬起上身,過程中避免使用頸部力量,避免因用力不當造成拉傷;最后,上身逐步下放至仰臥狀態,確保動作連貫且不失控。通過分步練習,學生可以明確每一環節的動作要點,并最終連貫完成整體動作,提升學習效果。這種分解與組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學生對復雜動作的畏難情緒,幫助其逐步內化動作技能,并建立學習自信。
2.技能重組,實現動作節奏與協調性的提升。
將體育技能重組不僅可以提高動作教學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也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科學訓練提升運動技能掌握”的教育目標,是當前小學體育課堂廣泛應用且實踐成效顯著的重要教學手段。例如,在“籃球三步上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動作細化為運球、跨步和投籃三個環節。通過反復練習運球與跨步的銜接,學生能夠掌握節奏感;隨后,學生再練習跨步與投籃的動作連貫性,確保手臂與步伐的協調,最終實現技能的整合和提升。
三、口令提示,傳遞動作要領
1.以精煉語言突出關鍵動作要點。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口令提示應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將動作的關鍵點和節奏清晰地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動作要求,提高動作的執行效率,并迅速掌握技巧。
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可用“蹬、擺、跳、穩”四字口令指導學生。“蹬”提醒學生用雙腳發力蹬地;“擺”引導學生協調手臂擺動助力騰空;“跳”提示學生保持身體姿態;“穩”強調學生落地后要屈膝緩沖、站穩重心。這種分階段提示方式,能讓學生逐一聚焦動作細節,從而提升整體表現。
2.以分階段指令增強動作節奏與連貫性。
口令提示的分階段特性契合小學生對語言與動作結合的感知需求,能夠有效提升動作執行的準確性。比如,在教授“短跑起跑”時,教師可以使用“預備一沖一跑”三段式口令。“預備”提示學生擺好起跑姿勢,并集中注意力;“沖”強調啟動瞬間的爆發力;“跑”要求學生逐步加速,保持動作節奏的連貫性。
此外,在“籃球三步上籃”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三步、抬腿、出手”的分段口令進行指導。“三步”提示學生掌握步伐的節奏;“抬腿”強調學生上籃時的騰空動作;“出手”提醒學生投籃時的手臂姿勢與手腕控制。每一階段的口令都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方向,有助于他們在動作銜接上更加流暢。
四、形象語言,再現動作要領
1.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簡化理解難度。
形象化語言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教學手段,能夠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形象比喻和具體描述,將復雜的動作要領轉化為清晰可感的畫面。這種方法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理解途徑,不僅激發了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還增強了動作技巧的感知與記憶效果,同時緩解了復雜動作可能帶來的心理壓力。
以“仰臥起坐”為例,教師可以將其比作“毛毛蟲蜷縮身體”的過程來引導學生完成動作。教師描述道:“像毛毛蟲一樣,先將身體慢慢彎曲,抬起胸部靠近膝蓋,然后緩緩放下回到原位。”這一比喻不僅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了動作過程,還突出了腹部發力的重要性,降低了動作學習的難度。
2.運用擬物表達,增強記憶效果。
在“壘球投擲”中,教師可以通過“像種子被撒出去”的描述,直觀呈現動作要領:“將手臂像拉弓一樣向后拉,再像撒種子一樣用力將壘球投出。”這種比喻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動作的節奏與力量協調,從而加深對動作的理解。
在“跳繩”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鐘擺擺動”的類比來說明手腕動作的要領:“手腕像鐘擺一樣輕輕轉動,繩子自然地擺過腳下。”這樣的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手腕發力方式和動作的連貫性,從而更準確地掌握跳繩的節奏。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實踐總結,提出了直觀演示、拆解組合、口令提示和形象語言四種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策略。這些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復雜動作的理解難度,提升動作學習的規范性與趣味性。直觀演示通過視覺示范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動作,拆解組合強調分步教學促進技能掌握,口令提示以簡潔語言、分階段指令強化動作要領,形象語言通過生動比喻、擬物表達增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這些策略相輔相成,能夠提升教學效果,為小學體育課堂提供科學的實踐指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文筆小學)
參考文獻
[1]侯春榮.動作示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課堂的運用[J].學周刊,2020(05):155.
[2]霍光濤.“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的構建——以小學“立定跳遠”教學為例[J].新課程,2023(26):46-48.
[3]米瑞瑞.巧用游戲化教學構建高效小學體育課堂——以“小籃球”教學為例[J].新課程,2023(26):43-45.
[4]王蔚,金玉.小學體育課堂趣味化實踐——“交叉步投擲”示范課的深刻感悟[J].體育教學,2019,39(0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