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資源寶庫,不僅提供紙質和數字資源,還是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第二課堂”,應充分利用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借助高校圖書館這個知識寶庫,可以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學生數量的增多,學生不斷增長的資源需求和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矛盾愈發凸顯,圖書館自習室座位緊缺是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早在2013年,熊太純通過對國內55所高校圖書館進行調查,發現各館讀者數與座位數的比值最高為 15.6:1 ,明顯高于教育部規定的 4:1 ,可見高校圖書館座位資源十分緊張。因此,建立合理的高校圖書館選座系統,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管理水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各地高校積極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開發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了圖書館自習室的智能互聯服務水平。趙勇宏等人結合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應用需求,詳細介紹了基于校園網和校園一卡通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構成及設計開發,包括增加座位預約功能、完善系統界面信息交互的友好設計、提高系統穩定運行能力等,并結合實際應用指出了該系統存在的問題。李長明等人基于圖書館座位在線預約的需求,在不下載App的前提下,利用微信小程序,從功能設計、數據庫設計、流程設計三方面入手,設計了一款座位預約系統,并通過實驗應用測試驗證系統的穩定性。張彪等人在深入分析高校圖書館“座而不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圖書館聯合學工、教務、后勤等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協同管理措施解決“座而不坐”問題的策略。趙芮等人針對高校圖書館不同資源場景下空閑座位與不同用戶的需求匹配問題,提出了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算法與基于內容的推薦算法相結合的混合推薦算法,通過該推薦算法得到座位相似度,彌補了協同過濾算法在面對冷啟動情況時的不足,提高了座位推薦的精確性。陳偉鋒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在推行座位管理系統時面臨的挑戰,提出構建基于檢索及借還系統的座位管理模式,并對該模式的可行性和優勢展開了深入分析。
當前,雖然座位管理系統在各高校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大學生用戶滿意度調查,分析該系統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的痛點及原因,從而為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優化和改進提供參考,以便學生獲得更好的體驗,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早在2006年,就有學者開展了有關高校圖書館自習室座位管理系統的研究工作。高校圖書館自習室座位管理主要分為人工監管和利用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兩種方式。人工監管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并配備專門的圖書館管理人員或學生志愿者進行管控與疏導。這種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面對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顯得力不從心,已被逐步淘汰。目前,多數高校通過購置或自行開發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實現了圖書館座位的自動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座位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然而,隨著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應用日益廣泛,該系統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系統信息更新不夠及時
目前,部分高校應用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無法實現對座位狀態信息的實時更新,難以判斷讀者預約位置后是否真正使用,存在“占而不坐”的現象。
退出座位機制不夠完善
目前,多數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都需要用戶執行退卡操作后,才能把座位釋放出來,供其他學生選擇。但在實際中,部分學生忘記執行這一操作,導致其他學生無法選擇座位,造成有些座位得不到有效利用。
讀者身份識別不夠智能
目前,部分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在身份識別方面存在漏洞,如學生可以借用別人的證件進入圖書館自習室,甚至存在一個人使用多個證件占座的現象,不僅造成座位資源浪費,還給相關管理人員帶來了困擾。
系統懲罰機制不夠明確
為了讓大多數學生能成功預約座位,部分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設定了開放時間。如果有學生成功預約但未使用,或者多次惡意取消及中途退出,可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以免其他學生失去預約機會,從而提高圖書館座位的利用效率。
信息安全重視程度不足
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往往綁定了學生的個人信息,一旦系統遭受攻擊,很容易造成學生信息泄露。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圖書館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足,無法保障學生的信息安全。
■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滿意度調查分析
在校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主要服務對象,他們對該系統性能的優劣最有發言權。大學生用戶對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滿意度,是系統優化升級的基礎,同時,相關調查數據為系統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為此,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用戶訪談相結合的方式,以期詳細了解用戶的需求痛點,從而為系統改進升級奠定基礎。
問卷調查
為了解在校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滿意度及相關看法,通過調研近年來高校圖書館服務滿意度相關研究文獻,以及選座系統的最新信息技術應用成果,完成本次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信息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年級、學院及專業、受教育層次等,以確定目標用戶群體信息。
第二部分,行為特征調查。主要包括系統使用時間、使用頻率、是否借用別人信息、是否占過座以及臨時離開等,以考察被調查者使用圖書館座位資源的行為和個性化習慣,探索用戶需求痛點。
第三部分,系統滿意度影響因素調查。結合目前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及用戶體驗,重點設置有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問題,包括選座系統的響應速度、運行穩定性、能否解決“占位現象”、違規懲罰力度是否合理等。數字1一6分別代表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有點不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非常滿意。同時,通過增加主觀回答題,詢問大學生用戶目前對座位管理系統的優化提升有什么建議。
本次問卷調查共計發放200份問卷,收回問卷196份,有效問卷190份。通過對有效問卷的整理,得出如下結論。在背景信息統計方面,高校大學生占比 92% ,教工占比 8% ;其中, 96% 的被調查者使用過座位管理系統。在行為特征方面, 76% 的學生使用圖書館座位的時間為2一3小時,多集中于晚上,這與大學生的作息時間相吻合。此外,每學期期末,受到學生期末積極復習備考的影響,圖書館自習室座位非常緊張,座位需求數與實際座位數比值甚至達到 9:1 。在座位管理系統滿意度影響因素調查方面,36%的學生有過占座行為,認為圖書館內占座現象較為普遍且缺乏管理措施; 32% 的學生有過中途離開行為,并未在座位管理系統中選擇退出,導致其他學生無法預約,造成座位資源的浪費。 87% 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對違反規定的學生進行一定的懲罰,如座位預約成功但未使用,甚至惡意取消等。
用戶訪談
為了更深入、透徹地了解大學生對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滿意度及需求,從調查問卷中選出對主觀回答題進行了詳細回答的15名學生開展深入訪談,以進一步了解用戶體驗。為使訪談內容更加豐富、更具針對性,根據每位學生的建議,制定訪談大綱和流程,列出需要了解的主要問題和覆蓋內容,重點了解學生對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用戶體驗及滿意度,探究其對占座行為的看法、態度、應對措施,以及對座位管理系統的提升建議等。訪談以傾聽記錄為主,據實反映受訪者的觀點,尤其是在調查問卷中不便言明的深層次原因。
通過全面梳理所有訪談記錄得出,12名學生遇到過用書籍、紙條占座的情況,7名學生有過占座行為,3名學生曾與圖書館自習室的其他學生因搶座問題發生過口角等不愉快事件,5名學生指出靠近插排的位置“一座難求”,2名學生指出當前座位管理系統的漏洞,如可讓其他學生為自己占座,同時系統顯示自己一直在座位沒有離開等。
基于滿意度調查的系統優化及改進建議
通過分析大學生對座位管理系統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其需求痛點,這對于優化與改進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完善座位預約制度及提升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上述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校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滿意度調查數據,經過完善和優化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可以較好地解決目前該系統存在的問題。改進后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選座具體操作流程如下。首先,用戶打開座位管理系統界面,可通過人臉識別選擇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座位預約;其次,系統會自動檢查用戶是否在懲罰期,決定用戶是否有權限預約座位;最后,預約成功后,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使用規定座位,否則將觸發懲罰機制。退座系統具體操作如下。離開座位分臨時離開和完全離開兩種,可在選座系統中設定,座位的紅外會掃描并確定離座的狀態和時間。如果是臨時離開,需要在規定時間內返回,否則將觸發懲罰機制,記錄違規一次;如果是完全離開,需要在系統中選擇退出或刷卡退出,否則將觸發懲罰機制,記錄違規一次。學生退出后,座位管理系統會完全釋放座位,供其他有需要的學生重新選擇。違規一旦超過3次,系統的懲罰機制將鎖定該用戶的選座權限,在懲罰期內無法使用該系統進行選座,過了懲罰期,選座系統自動解鎖,用戶可正常使用。
優化升級后的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應用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增加人臉識別系統,完善讀者身份識別
增加人臉識別系統有助于解決應用傳統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存在的占座、借用他人證件入館等問題。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每位學生只能預約并使用一個座位。同時,可將人臉識別系統與紅外系統相結合,最大程度解決占座問題。
實現數據實時更新
借助校園網,增加圖書館路由器數量,提升信號強度,提高系統數據的實時更新頻率,可以有效監控不同時間段圖書館座位的使用情況,在有人退出時為有需要的學生及時提供增選機會,從而提高座位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
引入紅外傳感技術檢測座位狀態
圖書館自習室桌子上的紅外傳感可對座位進行周期性檢測,獲取座位使用狀態和時間等數據,并將相關數
據實時發送至控制端,為座位管理系統智能監控學生“占而不坐”的行為,以及觸發相應的懲罰機制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構建懲罰機制
通過構建懲罰機制,可以規范學生的選座行為,維護圖書館的管理秩序。對于存在多次惡意取消座位預約、中途離開未退出等違規行為的用戶,降低其信用等級,采取限制座位預約權限等處罰措施。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座位管理系統設計
微信小程序是一種輕量化的應用,也是目前較好的設計載體。即點即用,既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又規避了傳統App應用占用內存過大的弊端,可大幅提升系統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
加強用戶數據安全管理
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應用人群龐大,一旦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設想。首先,建立健全用戶隱私保護制度,規范開發者的權限。其次,完善惡意代碼檢測機制,提升用戶安全意識,共同構筑數據安全屏障。
系統及時維護和更新
及時維護和更新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十分必要。這不僅可以避免潛在的安全威脅,如數據泄露、惡意攻擊等,還能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此外,還應定期檢查系統性能、優化功能設置,并根據用戶反饋持續改進,保障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與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其性能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影響。目前,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解決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可能,也為其性能提升和功能完善提供了技術保障。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用戶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詳細了解了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在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應用方面的痛點,以及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各要素和深層次原因。基于統計數據和調查結果,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優化設計框架及改進建議,以期提高圖書館座位資源利用率,提升用戶體驗和滿意度,并為圖書館座位管理系統的科學建設提供參考。
本文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背景下的水利特色微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以智能水下機器人為例”(項目編號:2024XJGXM097)、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級青年教改項目“新工科背景下二級學院對線上課程學分互認管控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