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提出,要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建立創新機制,強化高職院校創新能力建設,引導學生到鄉村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此外,《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指出,“雙創\"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與關鍵舉措。因此,深入探索高職院校實施“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發展路徑,對推進\"雙創\"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耦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促進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高質量人才支撐,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可為農村培養兼具創新精神與創業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目前,我國農村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鼓勵其返鄉創業,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這種人才結構既能滿足農村地區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能為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廣闊就業空間,促進人才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
(二)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
鄉村產業升級轉型對鄉村振興至關重要,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可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創新動能。高職院校需優化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以培養適應農村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人才可將新技術、新觀念引入鄉村產業,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此外,高職院校還可通過與農村企業開展技術研發、項目孵化等合作,直接促進農村產業技術升級與模式創新。這種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既能提升農村產業競爭力,又能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三)激發鄉村創新創業活力
高職院校可通過開設創業課程、組織實踐活動、開展項目孵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這些學生畢業后返鄉,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開展農產品深加工、農村電商運營、鄉村旅游等創新創業活動。同時,高職院校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農村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撐、資源對接等服務。這種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既能提高農村居民的創新創業能力,又能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耦合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激發鄉村創新活力
高職院校需強化與當地政府、農業企業及農村合作組織的深度協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方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究、項目孵化等方面的責任與權益,確保合作關系持續穩定發展。高職院校應依據農村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培養契合農村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參與鄉村產業項目與應用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助力鄉村產業升級。同時,通過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通過構建新型“產教融合\"生態,激發農村創新活力,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例如,處于農業大省的高職院校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可與當地政府、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關系,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雙方簽署合作協議,明確各方在人才培養、農業科技研發、農業項目孵化等方面的職責與權限。高職院校針對當地農業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增設“智慧農業技術\"“農產品深加工\"等專業課程,并在課程中融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既懂農業技術又具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鄉村產業項目及應用研究,如由食品科學教授帶隊,與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開發新型農產品保鮮技術,有效延長農產品貨架期,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鄉村產業升級。此外,學校可與多家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如某生態農業園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學生在此既能學習生態農業種植技術,又能參與生態農業項目策劃與實施,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極大提升。這一新型\"產教融合”生態,能有效激發鄉村創新活力,為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與技術支撐。
(二)定制化人才培養計劃,培育鄉村精英力量
高職院校要深入調研農村產業現狀與發展需求,結合當地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行業,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計方面,增加農產品加工工藝、農村電商運營、鄉村旅游規劃等與鄉村產業相關的實踐課程比重,使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入企業導師制,邀請鄉村企業家、科技專家等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帶來行業前沿資訊與實際經驗。此外,還可與村級企業簽訂“訂單式\"培訓協議,按企業需求進行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實現人才培養與鄉村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通過“量身定制\"培訓計劃,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創新的精英人才。
例如,高職院??筛鶕胤教厣r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行業的發展需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訂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在課程設置上,增設“農產品加工工藝\"“農村電商經營策略\"“鄉村旅游規劃與管理”三大類實踐課程,使學生具備解決農村產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校引入企業導師,聘請多名鄉村企業家、農業科技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將行業前沿信息與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如某鄉村旅游發展企業總經理,經常舉辦講座,為學生講解鄉村旅游市場分析、項目策劃和經營管理等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此外,學校與當地多家村企簽訂“訂單式\"培訓協議,按企業具體需求實施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工作。這一“量身定制\"的培養方案為鄉村振興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創新的精英人才。
(三)搭建數字服務平臺,促進資源精準對接
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整合學校、企業、政府及社會各類資源的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平臺。該平臺應具備信息發布、資源共享、項目對接、在線培訓等功能,為教師、學生、企業、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學??山柚撈脚_及時發布“雙創\"成果及科研成果,企業可發布技術需求與合作意向,實現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收集鄉村產業數據,為鄉村“雙創\"教育提供數據支撐,助力教師更精準地理解鄉村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同時,可依托線上培訓,對農村居民開展農業科技、電商運營、鄉村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提升農村居民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構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高效分配與精準對接。
例如,高職院校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鄉村振興數字服務平臺,實現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該平臺是集信息發布、資源共享、項目對接、在線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學校利用此平臺及時發布“雙創”及科研成果,如農科系師生研發的新型生物肥產品,在平臺上發布后,迅速吸引多家農業企業關注并達成合作意向。同時,企業可通過平臺發布技術需求與合作意向,如某農產品加工企業對高效農產品分揀技術的需求在平臺上發布后,很快與學校機械工程系的師生取得聯系并開展技術開發。在此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分析采集鄉村產業相關數據,為鄉村\"雙創\"教育提供數據支持,如通過對本地農產品銷售數據的分析,學校調整農產品加工業專業課程設置,增加市場營銷與電子商務課程內容。此外,平臺還定期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經營\"等線上培訓,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創新創業能力。
(四)強化文化引領,促進鄉土文化自信與創新
高職院校需深入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鄉土文化融入“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如開設鄉村民俗、傳統手工藝等鄉土文化課程,培養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師生開展鄉土文化研究,通過實地考察、文獻整理等方法,挖掘鄉村文化的內涵與價值,為鄉村文化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另外,可舉辦“鄉土文化節\"和“傳統手工藝展”,全面展示鄉村文化魅力,增強村民文化自信心。通過文化引導,激發教師、村民的創新意識,促進農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鄉村振興注人文化動力。
例如,高職院校在\"雙創\"課程體系中,應充分挖掘當地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加以改革運用。學??砷_設“鄉村民俗與文化\"\"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等鄉土文化課程,通過課堂教學與實地考察,培養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谶@一理念,學校應鼓勵教師與學生開展本土文化調查,如由歷史學教授帶領學生考察地方鄉村建筑,發掘其獨特價值與內涵,為保護和傳承鄉村建筑提供理論支持。
(五)建立持續評估與反饋機制,優化耦合發展模式
高職院校要構建科學、合理的“雙創\"評價指標體系,從人才培養質量、鄉村產業發展和社會服務成效三個維度,全面評估鄉村振興與“雙創\"教育的耦合發展情況。定期開展自評與第三方評估,通過問卷調查、田野調查及資料分析,了解耦合發展成效。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及時向相關部門及人員反饋評估結果,適時調整與優化耦合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及居民的交流溝通,廣泛聽取意見與建議,確保耦合發展模式科學有效。在此基礎上,建立可持續的評價反饋機制,持續優化\"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發展模式,提升耦合發展質量與效益。
例如,高職院校應構建科學合理的“雙創\"評估指標體系,對鄉村振興與“雙創\"教育的耦合發展效應進行綜合評估。學校定期開展自我評估和第三方評估,如每年委托第三方機構評估學校\"雙創\"工作成效,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等方法,深人了解耦合發展成效。同時,學校應建立反饋機制,及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和個人。如在一次評估中,發現學校對鄉村工業發展的服務效果欠佳,學校立即調整工作重心,加強與農村企業的合作交流,開展一系列農業技術研發項目,有效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此外,學校還要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溝通協作,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如定期舉辦校企合作座談會,邀請企業代表、政府官員和村民代表參加,共同探索“雙創\"教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發展路徑。在持續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下,學校持續優化“雙創\"教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發展模式,提高耦合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三、結語
“雙創\"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是推動農村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可為鄉村振興培育更多兼具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的人才。未來,高職院校應立足鄉村振興實際需求,進一步深化“雙創\"教學改革,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與實踐路徑。這對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孟迪.鄉村振興戰略與高職“雙創\"教育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7(06):57-61.
[2]李善戰.論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以助力“鄉村振興”為切入點[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9):12-14.
[3]韓紫微,任巧嬌.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院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發展路徑[J].農業科技與裝備,2023(04):90-92.
[4]陶宇,劉俊熙.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院校服務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踐困境與解決路徑[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0):67-70.
[5]劉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3,32(02):9-13.
[6]楊瓊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鄉村創業教育方案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07):266-26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