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TikTok難民”現象為切入點,借助巴赫金狂歡理論中的“顛倒的世界”概念,深入探討中美數字平臺文化產業的博弈態勢。聚焦TikTok在美國面臨的監管壓力及用戶遷移現象,分析“TikTok難民”現象所呈現的全民性、顛覆性和宣泄性特征,并進一步探討其對中美數字文化產業的深遠影響。研究發現,“TikTok難民”現象不僅體現了用戶對美國霸權政策的反抗,更揭示了全球數字平臺在技術創新和文化適配方面將扮演越發關鍵的角色,成為中美兩國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紐帶。數字技術與全球文化的深度融合,將推動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多元的數字生態體系的形成。
【關鍵詞】“TikTok難民”;小紅書(rednote);狂歡理論;數字平臺;文化產業博弈
TikTok是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數字技術競爭中的成功案例。自2020年起,美國政府以“數據安全威脅”為由,頻繁對TikTok采取制裁措施,甚至出臺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隨著關于TikTok禁令的臨近,大量美國用戶開始尋找替代平臺。小紅書(rednote)憑借其獨特的網絡社區氛圍及支持境外手機號注冊的優勢,迅速吸引了這些用戶。2025年1月13日,小紅書在美國APP Store免費排行榜登頂,大量美國用戶涌入并自稱為“TikTok難民”。
通過狂歡理論的“顛倒的世界”視角研究該現象,可以揭示“TikTok難民”現象背后的文化反抗與反叛。在中美數字平臺文化產業博弈中,TikTok的崛起打破了美國長期主導的全球數字媒體格局。這一格局的“顛倒”不僅挑戰了美國的數字霸權,也為文化權力的分配與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美國用戶選擇小紅書作為替代平臺,不僅是對美國政府禁令的抗議,也反映了對數字霸權的反思。這種行為揭示了文化消費與政治權力之間的復雜關系,為文化研究開辟了新的維度。
一、“顛倒的世界”理論概述
在巴赫金的理論中,“第一世界”是官方的、嚴肅的、等級森嚴的秩序世界,統治階級擁有無限的權力,而平民大眾則過著常規的、謹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對權威、權力、真理、教條、死亡充滿屈從、崇敬與恐懼[1]。與第一世界形成鮮明對比的第二世界,即“顛倒的世界”。這里的生活打破了階級、財產、門第、職位、等級、年齡、身份、性別的區分與界限,人們平等而親昵地交往、對話與游戲,盡情狂歡,對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邏輯予以顛倒、褻瀆、嘲弄、戲耍、貶低、歪曲與戲仿[2]。在這個空間里,個體可以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從而獲得重新審視現實世界的視角與力量。這種顛覆并非單純的對抗,而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重置”,為社會關系和個體身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
狂歡理論的框架可以有效地解釋當代數字文化現象。“TikTok難民”的行為便是這一理論的典型體現,可以明顯看到“顛倒的世界”的特征:美國用戶從第一世界的官方規則和政治壓力嚴格限制的TikTok平臺中暫時脫離,在小紅書平臺上通過戲謔和調侃建立了一個反常規的、跨文化的交流空間。他們以幽默、諷刺的方式對權威進行解構,通過語言游戲、文化碰撞和集體互動,重新定義了自身在數字空間中的角色。狂歡生活是異化暫時消失的生活,它使人們獲得戰勝對彼岸、對神圣物、對死亡的恐懼的力量,獲得抗拒人間權力和壓迫因素的勇氣;它充滿了全民性、顛覆性、宣泄性,表現出強烈的反體制、反權力、反規范的自由的蓬勃朝氣[4]。
二、“TikTok難民”現象中的“顛倒的世界”特征
(一)全民性:跨越邊界的多元社區狂歡
巴赫金認為“顛倒的世界”是與官方世界相對的平民大眾世界,它在民間通常是以狂歡節的形式出現,而狂歡節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活動,不分階級、財產、門第、職位、等級、年齡和性別。人們平等而親昵地交往、對話與游戲,對一切神圣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邏輯予以顛倒、褻瀆、嘲弄、戲耍、貶低、歪曲和戲仿[5]。狂歡節構成理想中的對話世界,其本質是人回到了與他人的本質聯系中,他們脫離了第一世界的權力、身份和地位,進入了一個全民參與、平等自由對話的世界中[6]。大量美國用戶涌入小紅書平臺,形成了一個全民參與的狂歡局面。無論是內容創作者、意見領袖,還是普通用戶,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去創作、評論和分享他們的經驗。小紅書的推薦算法更側重于創意和內容的相關性,而非粉絲數量或名人效應。這種機制讓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即使語言不通,也能平等參與交流并感受到平臺的友好氛圍。例如,有外國人舉著“聽勸”的牌子,發帖詢問“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這種互動體現了小紅書平臺的自由與平等,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能夠平等參與內容創作與交流,打破了傳統社交平臺中的等級和身份限制,鼓勵用戶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表達和共享多樣化的內容。
(二)顛覆性:從語言壁壘到狂歡互動的轉化
根據巴赫金的狂歡理論,“第一世界”充滿了教條和權威,等級制度嚴格,人們在恐懼與崇敬中生活;而“第二世界”則是一個歡樂輕松的空間,所有神圣事物都被褻瀆、戲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自由而隨意[7]。在狂歡節中,神圣與粗俗、崇高與卑下的界限被顛倒,等級秩序消解,形成了一個與日常世界截然不同的“第二世界”。這種顛覆性的狂歡精神,在TikTok禁令引發的跨文化交流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在“TikTok難民”現象中,語言障礙被顛覆為互動的重要媒介和幽默源泉。美國用戶使用機器翻譯發布內容,甚至主動學習中文,而中國用戶則通過“普通話教學”或中式英語與他們互動。例如,有美國用戶將“吸貓”直譯為“suck cat”,引發了評論區的熱烈討論和調侃。中國網友用中式英語回應“U like Chinese,we kiss kiss”,這種互動以幽默的方式解構了語言誤解,體現了跨文化交流中的狂歡精神。
盡管語言差異和文化沖突不可避免,這些障礙在互動中通過幽默和包容轉化為促進理解的契機。“TikTok難民”通過小紅書這一開放的平臺,創造了一個輕松、自由的跨文化交流空間。在這里,他們打破日常規則,借助幽默重新定義了彼此的關系。這種現象體現了巴赫金所說的“狂歡”狀態——一個顛覆日常秩序、促進文化交流的臨時性空間。
(三)宣泄性:對權威的諷刺與反抗
狂歡節是一種全民性的文化現象,人們通過戲謔、諷刺、狂歡等方式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壓抑,表達對權威和等級制度的反抗。正如巴赫金所指出的,狂歡節通過非正式的集體行為解構了既定的權威和社會秩序[8]。這種狂歡式反抗在美國用戶對TikTok禁令的回應中得到了具體體現。
小紅書平臺為美國用戶提供了一個虛擬化的“狂歡節”空間,他們可以在這里自由地表達對TikTok的懷念、對美國政策的諷刺以及對社會壓抑的反抗。這種在線行為既是對日常生活壓力的釋放,也是對權威體系的一種文化反叛,充分體現了狂歡理論中“通過戲謔推翻權威”的核心特質。
三、“顛倒的世界”視角下的中美數字平臺文化產業博弈
(一)文化融合:跨文化交流與理解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加跨文化交流能增進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欣賞,減少誤解和沖突,推動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融合[9]。美國用戶在小紅書上的活躍表現,為中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中美用戶通過比較物價、醫保、學費、電費等生活細節進行“賽博對賬”,雙方打破了對彼此日常生活的刻板印象。這種基于生活細節的交流,雖然更多地聚焦于經濟層面,但也為雙方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對方社會的機會,有助于增進相互理解。在中美用戶友好交流的同時,小紅書平臺的技術手段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小紅書于2025年1月19日推出了翻譯功能,該功能使用戶能夠實時翻譯,并與外國友人實現無障礙溝通。
小紅書上的跨文化交流盡管未完全打破文化壁壘,但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為中美用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還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交流的門檻。正如巴赫金所指出的,文化現象中的“狂歡”具有打破常規、促進交流的作用[10]。在小紅書的跨文化交流中,這種“狂歡”精神得以體現,用戶通過共同的興趣和話題,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建立起友好的互動關系。這種交流雖然可能無法完全消除文化差異,但至少為雙方提供了一個理解和包容的空間,展現出跨文化交流的積極潛力。
(二)文化沖突:打破政治宣傳的壁壘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試圖建立一套新的現代倫理價值體系,并以此作為全球化的價值軸心,形成單一文明形態。相比之下,中華文明的倫理特質使我們更傾向于“文明共存論”,中國歷來有兼容并包的傳統,能夠包容和接納不同的思想和文明。[11]長期以來,美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媒體報道的影響,這些報道中夾雜的政治敘事可能導致一定的認知偏差。
然而,隨著短視頻平臺如小紅書逐漸受到海外用戶的歡迎,美國民眾開始通過更為多元的內容接觸中國文化。從教育、醫療到消費、旅游等領域,這些內容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示了中國社會的日常面貌。這種直接的文化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傳統媒體敘事的壁壘,增加了跨文化的理解空間。通過平臺推薦機制,用戶能夠接觸到大量帶有文化細節的內容,推動了其對中國文化的更豐富想象和接受。同時,這種“文化輸出”并非單向,而是通過平臺上的互動與反饋實現了文化間的對話。
(三)產業博弈:市場份額與國際影響力的變化
數字競爭的關鍵在于確保關鍵技術與平臺企業的領先地位,中美數字博弈逐漸表現為數字平臺之間的競爭。盡管全球期待權力分散的數字全球化模式,但少數美國平臺仍主導著全球秩序[12]。當前,美國憑借微軟、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這五大數字巨頭,掌握著全球海量用戶的主要信息流,壟斷全球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及衍生市場[13]。然而,這一優勢正在受到挑戰。以TikTok為代表的中國數字平臺迅猛發展,對美國的數字巨頭市場地位產生了強烈沖擊,繼而引發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政治干預。
“TikTok難民”現象不僅由平臺禁令引起,也與美國政府在數字領域的政治操作有關。美國政府將TikTok視為中美科技與文化競爭的核心。本質上看,這是中美文化產業在數字平臺上的競爭。盡管美國平臺如Facebook、Instagram、X等在技術上有優勢,但中國數字平臺如TikTok、小紅書等在推薦算法和個性化內容上更勝一籌,它們通過精準預測用戶興趣,顯著提升了用戶的黏性與體驗。美國政府試圖通過政治手段遏制中國平臺的擴展,但這種策略反而間接推動了中國平臺在技術創新和全球用戶基礎上的擴張。
(四)政治經濟學視角:監管政策的動因與影響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TikTok難民”現象是由美國政府的監管政策驅動的,這些政策既考慮經濟利益,也受政治因素影響。美國試圖限制中國數字平臺,以保護其本土數字經濟的競爭力,遏制中國數字經濟的崛起,進而維持其在全球數字產業的主導地位。同時,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導致部分勢力將中國數字平臺視為“威脅”,并推動相關政策的實施。
中美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兩大引擎,其數字產業互動對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美國的限制措施削弱了兩國數字產業的互補性,沖擊了全球數字產業鏈的穩定。跨境數據流動受限,令跨境電商和數字內容創作等領域的全球化發展受阻,也拖慢了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
未來中國數字平臺仍需面對諸多挑戰。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下,如何滿足不同國家的文化需求,同時突破當地監管政策,將是其全球市場成功的關鍵。這需要技術支持和國際規則中的更多話語權。
四、結語
“TikTok難民”現象的全民性、顛覆性和宣泄性特征,不僅促進了中美文化的融合與沖突,還改變了中美數字平臺的產業格局,揭示了美國監管政策的經濟與政治動因。技術創新與文化適配能力將成為中國數字平臺在全球市場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TikTok難民”現象的長期影響,包括用戶行為與文化認同的變化,以及中美數字平臺在跨境電商、數字內容創作等其他領域的博弈態勢。此外,研究可聚焦于技術創新在文化適配中的作用,為中國數字平臺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M].劉虎,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184.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95.
[3]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76.
[4]胡春陽.網絡: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15-121.
[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95-321.
[6]燕道成,談闊霖.狂歡理論視閾下網紅經濟與文化的作用機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05):134-139.
[7]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84.
[8]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76-178.
[9]Yousaf M,Ahmad M,Ji D,et al.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ethnocentrism and the 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wo collectivistic cultures[J].Scientific Reports,2022(12):17087.
[10]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錢中文,曉河,賈澤林,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21.
[11]李建華,劉樹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均衡倫理特質[J].思想理論教育,2024(11):4-11.
[12]Jin D Y.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imperialism in the globalization era[J].TripleC:Communication,Capitalism amp; Critique.Open Access Journal for a Global Sustainable Information Society,2013,11(1):145-172.
[13]龐金友.當代歐美數字巨頭權力崛起的邏輯與影響[J].人民論壇,2022(15):80-85.
作者簡介:李威,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澳門 999078);管永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任記者(北京 100859);宋立,中原工學院新聞與數字傳播學院副教授(鄭州 450007),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澳門 999078)。
編校:張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