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低落、行為異常,是青春期叛逆還是心理疾病的征兆?當抑郁的陰影籠罩孩子,家長又該如何科學應對?記者采訪了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董玉紅。下面是她的講述——
抑郁癥通常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實際上,我認為抑郁癥在精神科疾病中屬于一種情緒情感障礙,因為其所有診斷均基于癥狀學診斷,也就是依據患者的表現來判斷。
興趣減退、情緒消沉、精力不濟,是抑郁癥的3個核心癥狀。例如,患者自述近期心情低落,早晨尤為難受,下午狀況會有所好轉,呈現出晨重夜輕的狀態,這便是抑郁癥的表現。另外,生理上睡眠質量差、飲食欠佳,以及心理上社會功能減退,如不想出門、不愿跟人交流等,也是抑郁癥的表現。
患者如果出現上面說的3個核心癥狀,再加上生理和心理變化,表現得越明顯,病情程度就越嚴重。不過,病情程度的輕重需要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從專業角度進行鑒定。對來找我看病的孩子,我一般不會直接對他們說“你患了抑郁癥”,而是會告訴他們得了“心理感冒”,或者說他們處于一種“抑郁狀態”,因為這種狀態是動態變化的。
有的孩子主動問我:“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癥?”我會反問:“你問這個問題對你有什么幫助?你得到這個標簽能有什么益處?”之后孩子往往會釋然。實際上,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得了抑郁癥后會“因病受益”,比如會覺得,抑郁了就可以不去上學,抑郁了就可以不用做某些事。有些家長在孩子確診抑郁癥后,對孩子的態度發生巨大的轉變,走向極端——無限放縱孩子。這是不可取的。
我舉個例子。有個男孩從初中開始就跟著我做咨詢,至今已有7年。剛開始,他有很明顯的精神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無法待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若面朝一邊,一會兒就會做出各種小動作,還會回頭張望,呈現出非常典型的精神分裂癥狀態。他父母帶他來我這里治療,他跟我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就一直跟著我做咨詢。
他不敢出門,去學校也不敢上廁所,一去就感覺有人跟蹤他,極度恐懼,以至于無法正常上學。上高中后,這種情況越發明顯,他只能間斷上學。我告訴他媽媽,只要他不愿去上學就及時給他請假。慢慢地,他上學的時長逐漸增加。
這個孩子出現如此嚴重的身心狀況,和家庭有一定的關聯。孩子的奶奶、姑姑都比較有成就,姑姑家的孩子也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可能存在一定的家族遺傳因素,但醫學上無法鑒定。我向他媽媽了解情況,用他媽媽的話說,他奶奶很冷漠,就像一塊冰,沒有溫度,他爸爸和奶奶的關系很緊張,家里的氣氛很不好。據我觀察,孩子的媽媽和奶奶有些相似。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幾乎感受不到愛。從家族動力學角度來看,家庭對這個孩子的影響較為嚴重。
孩子后來考上了大專,能夠融入社會,不過情況時有反復。最近他又來找我咨詢,說他考上了本科,不想住校,想在外面租房子,但家人不同意,他很痛苦。臨走時,他突然對我說:“董醫生,我知道我不想好起來的原因了,就是想讓他們在學校旁邊幫我租房子。”
這個孩子就是想借助自己的病要挾家長,讓家長滿足他的要求。他內心抵觸康復,想用患病來達到目的,但在意識層面有時并未察覺到這一點,所以感到非常痛苦。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痛苦其實已經緩解了很大一部分。他剛來的時候十分頹廢,但離開時,因為察覺到了這一點,狀態好了許多。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態,比如整天無精打采、眼神黯淡,還頻繁哭泣,動不動就眼淚汪汪,或者常常做出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舉動,在學校里總感覺自己受了委屈,覺得被老師誤解、被同學排擠等,就說明孩子情緒方面出問題了。
同時,孩子如果明顯不愿與他人交流,在和小伙伴相處時總是沉默寡言,也不想和家長溝通,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仿佛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對外界的一切都不感興趣,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閉傾向,說明孩子在行為方面也有問題。
在現實層面,孩子原本學習成績還不錯,各方面表現都挺好,但現在成績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一次比一次差,名次不斷后退,而且怎么找都找不到具體的原因,不知道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還是心理上有什么負擔。
如果孩子出現上面的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去心理科門診進行咨詢,讓專業的醫生幫助孩子解決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總之,面對患有抑郁癥的孩子,家長除了調整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還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覺得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