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深度剖析了太和清音的演唱藝術,以及其產生的藝術影響力。本文首先介紹了太和清音的藝術風貌,涉及其發展脈絡、音樂屬性和獨特的唱法風格。通過對《追女兒》中的演唱技巧進行詳細分析,展示了演唱者在角色變化、曲調與唱法的呈現、地方語言與唱法的結合及聲音技巧的運用上的高超造詣,并在情感的傳達上闡釋了該作品如何精致入微地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激發觀眾的共鳴。
[關鍵詞]太和清音;演唱技巧;情感表達;《追女兒》
[中圖分類號] J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5)08-0-03
太和清音是安徽民間音樂藝術的杰出代表,對安徽太和地區的民間音樂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太和清音其唱腔形式豐富多樣,融合了皖北地區民歌小調和勞動號子,兼具南方小調的優雅和北方戲曲的粗獷之美。太和清音歷經六百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細膩、深沉清雅的旋律。在第十三屆中國曲藝牡丹獎中,省級非遺傳承人于飛的《追女兒》獲提名,該作品以小人物切入大主題,展現了合肥發展和滬皖情感。劇中,母親誤會女兒小雨留在安徽的原因,直到人工智能“小小雨”揭示真相,母親才理解并支持小雨在合肥創業。通過分析《追女兒》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傳遞,探討太和清音在角色塑造、旋律、地方語言和聲腔上的特點,以及其情感表達的藝術感染力,為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參考。
一、太和清音藝術特色概述
(一)歷史淵源與發展脈絡
太和清音起源于元代晚期至明代初期,由位于潁州泉河之南岸的玄壇法師所創。到了清代中期,此音樂傳入太和地區,逐漸發展形成了“清音會”這一組織。
1954年,太和縣的文化館建立了業余的劇團,把清音的彈唱形式改編成了戲曲。到了1958年,太和清音在省級的曲藝匯演中贏得了獎項,隨后還成立了專門的戲劇團進行巡回表演。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該戲劇團被遣散。直到20世紀80年代,文化館才重新組建了清音組。在太和清音面臨失傳的風險之際,得益于政府的扶持,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確保了其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二)音樂特點與唱腔風格
太和清音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已融入太和文化的發展進程,帶有獨特的太和色彩,太和清音在江淮地區甚至全國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已成為太和發展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太和清音以其清雅動聽的唱腔和特有的旋律,在民間盛極一時。經過歷代藝人的不斷傳承與創新,這一藝術形式逐漸發展成獨具特色的稀有劇種。核心唱腔“四句腔”結構嚴謹、節奏穩定,適合敘事,以平和舒緩和明快節奏著稱,歌詞波動幅度寬,展現多樣情感。演唱者聲情并茂,聽者陶醉其中。演唱者通過變化唱法結構展現節奏美感,精心控制聲音,營造多元化風格。太和清音將地方語言融入唱腔,增強特色和親和力,強化藝術風情和情感傳達。其表演形式質樸,通常在室內或庭院圍坐,手持樂器伴奏演唱,伴奏樂器包括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太和清音強調咬字清晰、發音準確,對表演者的儀態動作也有要求,這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方式,使演唱更鮮活有力。
(三)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地位與影響
太和清音,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太和清音在傳承與發展上的成就,為其他傳統藝術的保護提供了借鑒。得益于政府支持、校園普及和藝術家創新,太和清音在當代依然充滿活力。它不僅是太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寶貴財富,對傳承和弘揚中國音樂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追女兒》演唱技巧分析
(一)角色轉換的精湛演繹
在《追女兒》這部作品中,演唱者于飛巧妙地實現了角色的多樣化演繹,她獨立承擔了包括母親、女兒劉小雨、智能機器人小小雨,以及紀錄片旁白在內的多個角色,每一個形象都栩栩如生。她憑借聲音的極致表現力,精準把握了曲目的深層含義。在扮演母親一角時,她的嗓音低沉而有力,如“烈日炎炎紅日照,滬合高鐵飛樣跑,有一位母親她心如焚,去合肥急急忙忙把女兒找”這段唱詞,傳達了母親的堅定與焦急,表達了其對女兒的深切牽掛。在斥責女兒時,她的音量增大:“我不是你的媽媽,沒有你這樣的女兒!”透露出憤怒與失望。當她化身女兒劉小雨,聲音則變得溫柔,如在“媽媽你消消火來消消氣,聽我把工作的事情對你學”中所展現的耐心與誠摯。介紹智能機器人小小雨時,她的聲音充滿了自豪與期待:“媽,這個機器人小小雨就是我們團隊研究的成果?!毙⌒∮甑穆曇羟宕鄤勇?,在“外婆,您好!我叫小小雨,我是一個機器人”這句話中,表現出了滿滿的熱情與禮貌,而在介紹高科技功能時,聲音則顯得沉穩有力。除了扮演三大主角,于飛在作品中還擔任了眾多其他角色,如劇中的旁白、支部書記等身份。她高超的角色表現能力,令觀眾在享受劇情的同時,深切地體會到了各個角色的風采與情緒,為整部劇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旋律與唱腔的優雅展現
在《追女兒》這一作品中,音樂與歌聲的精妙運用為全劇注入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那些流暢的曲調就如同細膩的絲線一般,巧妙地將劇情中的每一個角色和每一處細節緊密地串聯起來。這些音樂元素不僅洋溢著濃郁的藝術魅力,還精確地描繪了劇中角色的情感波動和內心世界。例如,在母親高歌“烈日炎炎紅日照,滬合高鐵飛一樣跑”之時,音樂激昂且充滿力量,仿佛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個熱情洋溢、活力四射的世界;而在小雨懇請母親息怒之際,音樂又變得柔和而靜謐,宛如述說一則溫暖人心的故事。演唱者的嗓音和表演風格獨具匠心,她以獨特的音色和情感細致入微地表達,使每個音符都躍動著生機。在飾演母親一角時,她的嗓音淳厚有力,表達母親對女兒的深切思念與期待;而在扮演小雨時,歌聲則表現出溫柔而堅定的特質,體現了小雨對工作的不懈追求和對母親的深厚情感。此外,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對情感的微妙變化和層次感的營造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她能夠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情緒的波動,靈活調整自己的唱腔和聲音表現,使得每一個角色和每一幕場景都散發出獨有的情感色彩和氛圍。這種精湛的演唱技藝,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情感體驗,還極大地增強了整部戲的藝術感染力。
(三)方言與唱腔的完美融合
太和清音廣泛汲取了鄉土語言的養分,演唱者巧妙融合了中原地區的古老音韻,賦予了唱腔鮮明的地域特色,帶領聽眾進入一個充滿懷舊情緒和人文氣息的藝術境界。在《追女兒》中,演唱者巧妙地運用了地方語言的特點,傳承了太和清音的獨有韻味,如在唱“烈日炎炎紅日照……急急忙忙把女兒找”這幾句時,她靈巧地采用了中原古韻進行押韻,使得歌詞更加順口,增強了旋律的協調性和節奏感。這樣的押韻技巧使聽眾更能感受到太和清音的魅力,喚起他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演唱者的演繹方式將太和清音的精致與中原古韻的樸實完美結合,塑造出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使聽眾陶醉在濃烈的鄉土風情和文化底蘊之中,對太和清音的理解和喜愛更加深厚。這種融合方言與唱腔的技巧,不僅體現了演唱者的高超技藝和對太和清音的深刻把握,還通過創新性地融合方言元素,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
(四)聲腔運用的精妙之處
在《追女兒》的太和清韻演出中,表演者展現出精湛的技藝,特別是在聲音控制上的造詣。她靈巧地演繹了太和清韻的四句腔調布局及其變化無窮的精髓,通過運用起腔轉折、起始句的唱法、后續句的技巧等手段,使得演唱生動活潑,洋溢著鮮明的韻律感。
太和清音之中,隱含著別具一格的四階段韻味,分別為啟韻、續韻、變韻、終韻,各自散發著不同的情感色彩與音樂特質。演唱者于演繹之際,既忠實于傳統架構,又融合個人特色,使得四階段韻律交織出古風與現代的和諧。在起始之韻的引入時刻,演唱者總能精準地把握時機與拿捏力度,以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吸引聽眾。這一韻律為情感的發展奠定基礎,演唱者通過對音質細致入微地調控,引領聽眾步入預設的氛圍之中。接下來的接續之韻,緊承起始之韻而來,演唱者運用精湛的發聲技藝,保持旋律的流暢與變化,使情感逐步升華。她巧妙地運用滑音、顫音、裝飾音等技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展示了太和清音的魅力以及她個人的藝術境界。
三、《追女兒》情感表達解析
(一)母女情深的細膩描繪
《追女兒》巧妙融合了和諧之音與清新旋律,打造了一種別開生面的音樂風格,并在情感表達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曲目描繪了母親因女兒追逐夢想遠走他鄉而產生的牽掛之情,這種憂慮在歌詞“烈日炎炎紅日照,滬合高鐵飛樣跑,有一位母親她心如焚,去合肥急急忙忙把女兒找”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女兒則以“媽媽你消消火來消消氣,聽我把工作的事情對你學”回應,表現出她對夢想的堅持與不懈。母女間的交談充滿了溫馨與打動人心的情感,反映了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關鍵作用以及對親情的深度思考。曲目情節的巔峰時刻是兩人在合肥重聚,情感的閘門伴隨著太和清音的悠揚旋律開啟,活靈活現地呈現了母女間那份難以割斷的濃厚情感。
(二)家國情懷的激揚抒發
《追女兒》作為一部映射長三角區域融合及合肥變遷的藝術佳品,其以高昂的曲調和充滿情感的表演,精心勾勒出了家國之情,使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該劇圍繞合肥的迅猛變革與母女間剪不斷的情感牽絆,彰顯了滬皖兩地間的濃重情緣。曲目高潮處,母女在合肥的團聚,將這份深情推向極致,呈現出在地域更迭中恒久不變的情感紐帶。演唱者所唱的太和清音的獨特韻味、激昂且細膩的唱法,既彰顯了合肥的活力,又巧妙地描繪了滬皖之間的深情。觀眾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深切感受到作品所蘊含的家國之情與時代風貌。
《追女兒》以家國情懷為核心,通過人物情感經歷將家國情懷具體化,展現家庭溫馨與國家強盛源于個體情感與行動的匯聚,強調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的緊密聯系。作品通過講述母女間復雜情感及和解過程,引導觀眾思考個體與家庭、國家的關系及自我價值實現。這些深刻話題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深化了聽眾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因此,《追女兒》超越了家庭情感,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藝術品,鼓勵聽眾從更高視角審視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系,培養其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三)內心掙扎的深刻刻畫
在《追女兒》這部作品中,母親在勸說女兒回家鄉工作與支持女兒留在合肥創業之間的思想斗爭,成了全劇情感表達的一大亮點。母親這一角色的內心世界被細膩而深刻地刻畫出來,展現了其在親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復雜情感糾葛。
劇中母親急忙到合肥,希望說服女兒劉小雨放棄當地事業回上海,唱道:“烈日炎炎紅日照,滬合高鐵飛樣跑,有一位母親她心如焚,去合肥急急忙忙把女兒找。”面對女兒的興奮迎接,母親冷漠回應:“我不是你的媽媽,沒有你這樣的女兒!”反映了她內心的掙扎。母親表達了對女兒的培養和期望,希望她回上海,但小雨的堅定讓母親動搖。演唱者通過聲音和情感的轉變,展現了母親復雜的情感,從擔憂、憤怒到尊重女兒的選擇。小小雨的出現讓母親逐漸理解女兒,最終露出欣慰的笑容,意識到女兒的選擇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蹲放畠骸飞羁堂枥L了母女情感,引發對個人夢想與家庭責任平衡的思考,展現了親情的溫暖和人性的復雜,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作品。
(四)情感糾葛的細致處理
《追女兒》這部作品里,情感的微妙編織構成了劇中情感傳達的一大特色。無論是親情間的誤會與和好,還是理想與現實間的激烈碰撞,演唱者均運用高超的表演技藝將其處理得非常自然,使聽眾在體驗情感震撼之際,能夠感受到作品內含的深刻哲理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劇中,母親與女兒之間的誤會和最終的和解構成了故事的情感主線。在故事的開端,母親對女兒選擇留在合肥的行為感到憤慨和絕望,但隨著故事情節的逐步推進,她逐漸明白了女兒的理想。演唱者通過歌聲和臺詞的精妙演繹,細致入微地呈現了這種情感的轉換,如女兒在曲目中輕柔地唱:“媽媽你消消火來消消氣,聽我把工作的事情對你學?!边@既表達了對母親的敬重,又透露出自己的堅定信念。母女倆通過交流消除了誤會,達到了真正的和解,這一點在母親對女兒夢想的支持和女兒的情感回應中得到了體現。劇中還描繪了個人夢想與實際選擇之間的矛盾。女兒劉小雨渴望在合肥開創自己的事業,這與母親的期望產生了分歧。演唱者憑借聲音的抑揚頓挫和情感的深度投入,生動展現了女兒內心的糾結。通過展現這些情感的糾葛,《追女兒》不僅細膩地刻畫了母女之間的情感,還展示了人性的多元和情感的深邃。演唱者的精彩表演和深度的情感傳達,使得觀眾在經歷情感震撼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劇作所蘊含的哲理和對人性的深刻關懷[3]。
結 語
《追女兒》巧妙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元素,彰顯了其獨樹一幟的藝術風采,深度反映了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承之思。演唱者憑借高超的唱功與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將角色的內心活動刻畫得栩栩如生,為該作品增添了無限光彩。她將傳統唱法與現代內容相結合,既保持了古典的韻味,又賦予了作品現代的氣息。作品通過對人物情感糾葛的深度挖掘,細致地描繪了母女間的誤解與理解、夢想與現實的碰撞,觸動觀眾心弦。該作品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藝術表現和主題深度上,更體現在對傳統戲曲創新發展的勇敢嘗試上。它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擴大了受眾群體,并激發了人們對太和清音傳承之路的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 湯媛.聲樂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內在關系[J].戲劇之家,
2024(31):94-96.
[2] 夏正煒.當涂民歌的音樂形態與演唱分析—以《唱得綠海泛清波》為例[J].中國音樂劇,2024(5):28-31.
[3] 申蓓蓓,儲娜.《唱起畬歌迎遠客》曲式結構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J].
黃河之聲,2024(19):144-147.
(責任編輯:馮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