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鍋圈食匯(以下簡稱鍋圈)公布了2024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收64.7億元,同比增長 6.2% ;毛利潤14.17億元,同比增長 4.9% ;核心經營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 3.1% ,業績亮眼。鍋圈也公布了上市以來最大的一筆股東年度分紅,較2023年大幅增長39.8% ,總規模約2億元。
截至2024年年底,鍋圈門店總數為10150家,連續2年維持萬店規模,共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火鍋食材這一高度分散、區域壁壘森嚴的傳統賽道中,鍋圈以“供應鏈重構 + 數字化基因”打破行業桎梏,用7年時間從區域品牌躍升為覆蓋全國萬家門店的社區零售巨頭。
鍋圈的成功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勝利,還揭示了產業互聯網時代用技術穿透傳統行業壁壘的核心法則,為傳統零售業轉型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樣本。
供應鏈革命:從規模效應到生態協同的進化
三級供應鏈體系的降維打擊
鍋圈構建的“工廠一中央倉—門店”三級網絡,改寫了中國食材供應鏈的游戲規則。
上游生產端:通過控股23家核心工廠,實現火鍋底料、肉制品等八大品類 100% 自主生產。以蝦滑為例,單廠日產能達50噸,占據全國火鍋門店供應量的35% ,規模效應使原料采購成本較行業均值低 18%
中臺倉配端:22個省級冷鏈倉形成150公里配送圈,配合2890條干支線實現次日達。2024年,鍋圈物流成本占比降至 5.7% ,較行業均值低 3.2%
終端門店端:數字化訂貨系統實現“銷量預測自動補貨一動態調價”全鏈路智能化,缺貨率從2019年的 12% 降至2024年的 2.1% ,庫存周轉效率遠超永輝等傳統商超。
解決柔性供應鏈破解行業痛點
針對生鮮食材損耗率高、標準化難的頑疾,鍋圈獨創“雙循環”供應模式。
計劃性供應鏈:依托2.1億條消費數據訓練出的 需求預測模型,提前45天鎖定 80% 的常規品采購量。
敏捷供應鏈:設立應急響應中心,通過預售制、區域調撥等方式消化剩余的 20% 的彈性需求,這種“剛柔并濟”的體系使損耗率控制在 0.9% ,遠低于行業2.5%-3% 的水平,每年節省成本超2億元。
當供應鏈能力突破臨界點時,鍋圈開始向行業輸出基礎設施,向中小餐飲企業開放供應鏈平臺,2024年B端(企業/商務)業務貢獻營收12.7億元,同比增長 43‰ 與地方政府共建食品產業園,通過集中采購、技術輸出提升區域農產品商品化率,如河南某紅薯種植基地經改造后,年產值增長 270% 。

重構用戶運營:從流量收割到關系重構
鍋圈會員體系的四次迭代
1.0時代(2019—2021年):“儲值卡 + 基礎積分”體系,實現 18% 的會員轉化率。
2.0時代(2022年):上線鍋圈App(手機應用軟件),建立LBS(基于位置服務)精準推送系統,復購率提升至 45‰
3.0時代(2023年):引入AI(人工智能)推薦算法,用戶標簽從32個擴展至218個,個性化套餐銷售占比達 27% 。
4.0時代(2024年):構建“家庭賬戶”體系,打通多設備、多場景數據,家庭用戶客單價提升34‰。
內容營銷的破圈密碼
在流量成本高的背景下,鍋圈探索出一條內容即貨架的新路徑,吸引會員用戶。
其一,搭建場景化內容矩陣:在抖音建立“總部達人號 + 區域探店號 + 素人體驗號”的三級賬號體系。2024年產生62億次曝光,內容轉化率是傳統廣告的3倍。
其二,設計游戲化運營機制:推出“火鍋英雄”養成游戲,用戶可通過完成任務解鎖食材折扣,日活躍用戶突破120萬,拉動淡季銷售額增長 19% 。
其三,激活社區關系:每個門店建立3個以上業主微信群,通過拼單團購、廚藝大賽等活動,使社區用戶貢獻門店 60% 的穩定流水。
數據資產的貨幣化探索
鍋圈正在將用戶數據轉化為新的利潤增長點:與第三方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廚房安心險”,基于用戶烹飪頻次、設備使用數據定制差異化保費,首年保費收入破億元;向家電企業輸出廚房場景消費洞察,某品牌空氣炸鍋借助鍋圈數據優化產品設計,上市首月銷量增長 300‰
全球化破局:中國供應鏈的能力輸出
出海路徑的差異化選擇
面對國內市場的存量競爭,鍋圈的國際化戰略呈現梯度推進特征:
第一站中國香港:2024年開設12家門店,主打“一人食”火鍋套餐,單店坪效達內地門店的1.8 倍。
第二站東南亞:在馬來西亞試點“中央廚房 + 社區店”模式,通過改良冬陰功鍋底等產品實現本地化突破。
第三站北美洲:與Costco(開市客)合作開發冷凍食材專區,利用現有渠道降低試錯成本。
文化差異的破解之道
產品矩陣再造:開發符合清真認證的牛肉丸、不含豬油的素火鍋底料等定制化產品。
針對海外市場的特殊性,鍋圈建立了三大適配機制:
供應鏈本地化:在泰國設立分揀中心,將當地特色食材占比提升至 40% 。
場景教育創新:通過TikTok短視頻教海外用戶制作麻辣拌、火鍋雞等衍生菜式,培育新的消費習慣。
全球供應鏈網絡雛形形成
通過生產基地區域化、物流體系樞紐化、信息系統云端化三大舉措,鍋圈正在構建龐大的供應鏈網絡:在越南設立水產加工基地,蝦滑生產成本較國內低25% ;啟用新加坡全球數據中心,實現多時區庫存協同管理,與馬士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建跨境冷鏈物流通道。
產品與服務創新:極致定位,場景化破圈
品類拓展與場景化創新
鍋圈以火鍋、燒烤食材為核心,延伸至預制菜、飲品、調味品等領域,形成六大產品矩陣。其中火鍋系列最為豐富,久負盛名,覆蓋川渝麻辣、潮汕牛肉等八大派系,SKU(最小存貨單位)超400種。

鍋圈還特地推出場景化套餐,力推家庭聚會、一人食等主題套餐,提升客單價與復購率,并持續推進健康化轉型,開發低脂底料和植物蛋白食材,滿足健康飲食的需求。
好吃不貴的極致性價比定位
通過供應鏈壓縮中間環節成本,實現終端價格低于傳統商超 20%-30% 例如,菌菇湯底料定價9.9元,牛、羊肉卷均價25元/盒,顯著降低居家餐飲成本。
數據驅動的產品創新
實驗室級口味測試流程:設立千人測評團,涵蓋不同年齡、地域、飲食習慣的用戶,新品需通過盲測評分 ?4.5 分(5分制)方可上市。例如,藤椒雞片經過3輪配方調整,麻度從初始的500SHU(斯科維爾辣度單位)降至300SHU,以適配大眾口味。
鍋圈還在上海、成都等地設立數字化研發中心,通過AI算法預測區域口味偏好,依托300多個品控團隊及消費大數據分析,實現季度新品研發周期縮短至15天(行業平均45天),區域適配度提升至
(24號如2024年推出的泰式冬陰功鍋底等10款新品,貢獻全年營收的 12% 。
從火鍋到家庭廚房生態,再到季節性快速迭代
首創火鍋到家場景,提供超600個SKU食材矩陣,區域化定制產品占比超 30‰ “鍋圈廚房”小程序提供500多種烹飪方案,月均使用頻次4.2次,帶動周邊商品銷量增長 26% 。


建立“15天研發—7天測試一全國鋪貨”機制,夏季重點推送涼皮火鍋,單月銷售額破億元,冬季力推的羊蝎子火鍋占總營收的 12‰
開辟預制菜第二增長曲線
拓展預制菜、快手菜系列,如酸菜魚、宮保雞丁,2024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占營收的 23% ,復購率達 58% 。與200多家餐飲品牌聯名開發地域特色產品,如川渝地區的麻辣烤魚,月均銷量80萬份。
跨界聯名打造爆款
鍋圈與熱門IP(知識產權)《舌尖上的中國》合作推出非遺火鍋系列,包括云南諾鄧火腿片、安徽毛豆腐等小眾食材,上線首周售罄率達 95% ,客單價提升至158元。此外,與元氣森林聯名開發的火鍋伴侶氣泡水(添加金銀花、羅漢果成分),宣稱解辣降火,成為2024年夏季銷量Top3單品。
“零門檻”加盟支持,無憂經營
鍋圈首創零加盟費策略,僅按營業額的 3%-5% 進行抽成,顯著降低創業門檻,吸引超 60% 的加盟商 布局下沉市場。
為加盟商提供“選址一裝修一開業—運營”全鏈條標準化支持
智能選址模型:基于區域人口密度、競品分布、消費能力等12項指標生成選址報告,將選址失誤率降低至 8% 以下。
模塊化裝修方案:提供4種標準店型設計,包括60平方米的極簡店、120平方米的社區旗艦店等,裝修周期從45天壓縮至20天,開業籌備效率提升超50%。
開業爆破策略:對加盟商首月推行“滿100減30”“買火鍋底料送蘸料”等促銷組合,單店日均客流量可達150人次,3個月內實現盈虧平衡。
動態利益共享機制
梯度分成模式:根據單店營收規模差異化抽成,刺激加盟商主動優化運營。
滯銷品共擔政策:對臨期商品以成本價的 50% 進行回購,通過線上臨期專區二次銷售,使加盟商庫存損耗率降低至 3‰。
供應鏈返利計劃:加盟商年采購額突破300萬元后,可享受 2%-5% 的階梯式返利,頭部加盟商年均額外收益超15萬元。
加強實戰型人才培養
推行分層培訓機制:新人“721”培訓法。 70% 的課程聚焦實操,如收銀系統操作、冷柜陳列技巧等;20% 的課程學習危機處理,如客訴應對、食品安全事故預案等; 10% 的課程掌握數據分析工具。
區域督導駐店制:每50家門店配置1名督導,每月至少3天現場指導,幫助加盟商優化排班效率(人效提升 25% )、調整商品結構(滯銷品淘汰率降低40% )。
共創加盟商生態:培育金牌店主經驗池。選拔前10% 的加盟商成立智囊團,輸出社區地推、團購接龍等實戰案例,新加盟商復制成功后,3個月回本率提升至 80% 。
動態淘汰機制:實行紅黃牌考核。連續3個月坪效低于2000元/平方米亮黃牌,總部介入整改;6個月未達標者終止合作,2024年淘汰率控制在 5% 以內。
門店轉讓通道:建立全國加盟商數據庫,經營困難的門店可優先轉讓給其他區域的優質加盟商,閉店損失減少 60% 。
鍋圈的成功是新零售時代供應鏈即競爭力的驗證。其以“輕資產加盟 + 垂直整合”雙輪驅動,構建覆蓋全國的萬店網絡,通過規模效應倒逼上游成本優化,自建工廠與智能物流將食材流通效率提升至行業巔峰。更關鍵的是,鍋圈打破了傳統零售的邊界:以美食平權理念激活縣域市場,鄉鎮門店貢獻 34% 的營收;以“火鍋 + 預制菜”的場景融合,創造 63% 的會員復購率。這種“規模擴大一成本降低一體驗升級”的飛輪效應,不僅成就了64.7億元的年營收業績,更重新定義了社區經濟的商業邏輯一一未來的零售戰爭,必是供應鏈效率與數字化運營洞察的終極較量。
編輯:安均/微信:CZ6665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