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22-0146-05
Abstract:ThecourseofEngineering 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isanimportantengineeringcourseinthe major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ing.BasedonthecurrentteachingsituationofEngineeringHydrologyand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thispapersummarizesthepainpoi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 teachingof modern hydrologycourse. Theideologicalandplitical elementsofthehydroogycoursearesummedupfromfiveaspects:socialistcorevalueseducation, idealandbeliefeducationecoogicalcivilztionducationandprofessionalqualtyeducation.Specificteachingrefoeasures areproposedbyoptimizingteachingcontent,reformingteachingmethods,andimprovingasessentmethods.Anewteaching methodofEngineeing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basedonideologicalandpolicalcuriculumisestablished, soastointegrat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uiculumintothewholeprocessofcultivatingoutstandingtalentsinthefield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providea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high-qualityteachingsystemofEnginering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Keywords:environmentalengineering;Engineering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researcho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lem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特別指出“高校要明確所有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推動每一位專業課老師制定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大思政\"教育是指無論是什么課程,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都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思想,深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三全育人\"34。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重要的工程類課程,包括工程應用以及水文學計算等教學內容,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在未來將會是建設我國水利工程和管理我國水資源與水環境的重要人才。因此,應當在授課過程中將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的講授相融合,給予其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內在德性和專業素養,協調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與國家生態文明發展需要。
一 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育現狀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思政教育的功能在于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引領,保障學生在思想政治上不走彎路。然而,在現實的大學教育中卻一直存在“兩張皮”現象,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各司其職,相互之間界限明確,沒有交織聯系,導致各門課程之間難以實現“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教育方針6]。為了更加精確地制定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路徑,以期能夠攻克課程的痛點問題,本文通過反思和調研課程教學經驗,對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育現狀總結如下。
(一)傳統的專業教學課堂
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上,教師往往更注重的是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以及水文計算等專業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水利工作者背后的付出和貢獻。在沒有現代化技術的條件下,他們為記錄和探究水文現象在惡劣環境下不言放棄的精神是更加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在以往的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堂上,教師“填鴨式”的教學只是教給學生研究水文學的工具,傳統的三大教學內容“測”“報\"和\"算\"缺乏與前沿知識的聯系,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于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的學習興趣低落,參與度不高,無法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專業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此外,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學科所采用的教材包括《水文學原理》(芮孝芳著)《水文學》(管華著)、《環境水文學》《工程水文學》等,著作時間都已經超過六年,對于前沿的水文學技術和新興的思政教育元素都未涉及,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相互結合學習。
(二)廣泛的課程教學內容
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包括水文學和水資源兩門課程的知識,課程涉及內容知識面廣,但高校能夠給予的課堂學時有限,最多的為54學時,但大部分的為24學時和32學時[8-9]。僅僅是為了能夠覆蓋到絕大部分的知識點,很多教師就已經花費掉了幾乎所有的課堂教學時間。對于思政教育,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點到為止。例如,教師想要向學生傳遞科學家為探索河流水文規律時的艱苦精神,但學生卻很難在枯燥的文字中感受到這一點,學生甚至可能都無法意識到在課程上進行過思政教育這一個環節,更不用說學生對于水利工程專業知識中思政元素的理解,這導致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育只是走馬觀花,學生也越來越輕視思政教育,嚴重影響了其在未來道路上職業規劃的健康發展。
(三)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
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是一門工程類課程,相比于理論教育,實踐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當中。然而,現階段的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不論是專業教育還是思政教育,其教學方式仍然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教學時間很少,甚至沒有單獨開設額外的課程實踐學時。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枯燥的公式和模型本身就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打磨,簡單的文字和視頻資料更加難以激發學生對于思政教育意義的思考。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和思政元素的認識只能徘徊在“半空中”,無法實現真正的“落地”。學生沒有辦法在實踐中同時領會到專業知識和思政理論的雙重重要性,對學生在未來道路上職業素養的養成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 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自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相繼被寫入黨章和我國憲法之后,我國環境保護行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篇章,開始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利工程和水資源管理逐漸從單一的防洪灌溉功能發展到航運調度和南水北調等多重功能,從水質分析到水資源環境的調度等均需要工程水文學的知識]。因此,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管理與水資源的調度分配等問題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密切相關,是我國國泰民安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夠為國家增添有理想有信念的水利工程建設人才,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能夠促進水利工程行業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發展,進而保障社會秩序的穩定。
學校和教師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和重擔,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師更是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培養的關鍵群體。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中融人課程思政元素,可以實現課程思政改革和教師深造發展的耦合聯動,還能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創新,貫徹“大思政\"的育人理念。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我國環保技術領域的主干力量,肩負著為祖國環保事業做貢獻的責任和重擔,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該專業的學生而言必不可缺。相比于其他熱門的工作行業,我國的水利工程領域是一個公益性質較強的行業,行業職工為國家和社會安定發展做出的貢獻是隱形的,難以被社會所看見,對于初人社會的學生來說心理落差較大。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能夠提前在學校就幫助學生解決心理落差問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內心,告誡學生價值的衡量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收益回報,更是自身價值的奉獻,一切努力終將會被社會認可。其次,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入能夠幫助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建立頑強的理想信念和生態文明責任感,即使是面對位于偏遠的山區或遠離城市中心郊區地帶的工作環境,學生也能夠一往無前。另一方面,融入課程思政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員工充分遵循各種規章制度,按照標準和要求行事,不跨越職業底線,時刻以工程安全和項目質量為中心,謹防“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問題發生。
三挖掘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的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是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結合,關鍵在于思政。需要從專業課程中挖掘該門課程的思政元素,并在專業課的教學體系中將其與專業知識的講授相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是指蘊含在專業課知識體系中,有助于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引導或德育培養的教育元素。積極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助于真正發揮這門課程的思政功能。因此,基于專業課程知識及時代發展的需要,依據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針對性地挖掘了課程中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發揮專業教師的育人主體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基本要求,課程思政應當助力這一教育深入人心,讓專業知識的講授和價值觀的教育在課堂中交織進行。例如,在講授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中“緒論\"這一章的知識點時,向學生強調水的重要性,保護水環境,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培養學生的文明觀和和諧觀;在講授水文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時,可以優秀的水科學工作者為例,介紹我國的水利工程設計者是如何在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敬業精神下一步一步發展我國的水利工程技術的,從而讓學生懂得“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應該把所有的力量,獻給他的祖國”,培養學生的敬業觀和愛國觀;在講授\"地下水污染及管理\"時,可以介紹我國由于偷排漏排導致的地下水污染現狀,并深入剖析這種不合理現象發生的主導因素,進而提及水處理行業的“誠信\"問題,以課程思政為契機,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和法治觀。
(二) 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學生是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棟梁之才,他們的理想信念就是國家未來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夢一塊又一塊的拼圖。通過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為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提供奮發向上的勇氣和鴻蒙之力,以專業技術為理想導向,矢志不渝地為實現中國夢前行。例如,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突出強調我國水利工程及水資源管理行業從一無所有到現如今蓬勃發展的艱苦奮斗歷程,介紹我國自古以來在水利工程上的輝煌成就,例如戰國時期的都江堰和靈渠,春秋時期的京杭運河,兩漢時期的農田水利地區,三國時期興復的芍陂,隋唐時期的大運河,元朝的會通河,現代建設的長江三峽水里樞紐工程、南北水調工程、江埡水庫等。在講解河道治理時,著重陳述從古至今人們在對抗天災時永不言敗的精神,如公元前2200多年的大禹治水,宋朝蘇軾身先士卒徐州抗洪和未雨綢繆西湖修堤,王安石變法中的《農田水利約束》,明朝于謙“束水攻沙”,習近平總書記的十六字治水方針等,從中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鍥而不舍、自強不息、滴水穿石的精神。正是有著這有志者事竟成的理想信念,我國才能不斷地在水處理技術領域展現中國人的智慧,保障我國社會的穩定安康。
(三) 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國夢能否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建設我國的生態文明不是對生態環境的過度保護,將生態文明教育貫穿到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具有端正的環境保護意識,更是能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講授地下水水文學一章中,可通過介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湖南長沙鎘污染事件、漳州對二甲苯污染事件等,向學生揭示水體在受到污染時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持續危害,從而領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理念與生態內涵;在講授“設計年徑流和洪水”一章時,結合國內外突發水情,例如2021年夏季鄭州發生的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等,讓學生認識到水庫防洪調度的重要性及大力興修水利防洪工程的實際意義,增強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不僅僅在自己未來要從事的環境保護專業領域,更是要從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以身作則,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獻計獻策。
(四) 職業素養教育
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是職業信念、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水利工程行業要求職工具有奉獻、艱苦奮斗、嚴謹務實的職業操守,絕對不能以工程安全和質量當玩笑。因此,在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的思政教育中,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和艱苦拼搏的職業內涵,牢記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工程目標,不斷地在課堂中告誡學生要堅決杜絕有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事情,同時要學會從奉獻的角度來看待本專業,而不是一味地與其他行業在金錢上進行攀比。
與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相關的職業包括在企業、事業單位和教育部門從事環境生態規劃與設計、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設計、水利水電規劃與設計、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及決策支持等方面工作的專業型、創新型的應用技術人才。課程思政中的職業素養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工程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完善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教師自身參與過的工程項目為例或是以學生身邊的校園環境為題,讓學生模擬參與現實生活中實際環保問題的解決過程,引導學生去了解未來的職業工作內容。
四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
秉持課程思政的基本理念,開展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加強課程思政頂層設計,構建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新體系。在教育教學中,將水利工程與水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特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中挖掘得到的課程思政元素通過合理的教學思路重新加入專業課的學習當中,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融人思政元素,對教學體系和教學思路進行創新改革,促使學生在正確的思政道路上前行3]。例如,在講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穿插一些案例事件和名人故事等,循序漸進地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思政武器來抵御來自新思想新文化中丑陋歪曲的價值觀,讓學生沐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春雨中,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1) 優化教學內容以融入課程思政
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內容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課堂內容與實際工程案例相結合。圍繞水利工程人才培養和思政育人的方針開展課程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既要保留已經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又要充分考慮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因此,根據目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現代技術的發展潮流和水利工程行業的道德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和重點凝練,課程內容包括緒論、地表水水文學、地下水水文學、流域產匯流分析、水文模型與水文預報、設計年徑流和洪水共六個章節。為合理融入思政課程,將挖掘出來的思政元素通過各種方式穿插在教學內容當中,實現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的完美結合,凸顯人才教育在德與智方面的全方位培養。
(二)改革教學方式以促進高效教學
在教學方式與形式的改革中,以“實踐出真知”為原則,通過專業實踐活動和現場調研來推動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中的育人作用。因此,在教學方式的改革中,應該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方式與啟發式教學方式,以實際工程案例和前沿科學問題為導向,加強學生對課程學科地位的認識,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辯證聯系。例如,可以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流域或松花江流域為例,運用所學知識對其水文特性進行描述,對其流域匯流進行計算等,訓練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科學與工程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學校所在的城市里參觀相關的水利工程的建筑設施,近距離感受實際工程,而不只是浮于課本之中。
為了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知識的講授當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城市周邊地區對當地的地表水進行實地調研活動。根據收集得到的信息,分析當地水體現狀,結合小組討論,探討當地水體保護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三)完善考核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在考核方式方面,依據課堂大作業和期末考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課堂大作業主要為在課堂上設置適當的討論題目,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前行,協調發展學生的素質教育以及能力培養。期末考試主要考核課本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和需要掌握的基本計算分析技能。以概念、簡答和論述題目為主,通過對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知識與思政知識的考核,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價值的建設,為學生未來從事水利工程與管理類的專業工作提供正確的思想保障,
五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全過程教育。結合專業背景特色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夠在傳遞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教育,實現思政課和專業課的同向同行。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挖掘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和探討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途徑,對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進行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構建了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從環境工程的角度實現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協同效應,從而引領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胡荀.對新時代高校教師的幾點思考—《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讀后感[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216.
[3]文記東,巴登其其克.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創新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10):56-58.
[4]鄭小建,鄧天平,張軼,等.思政教育融于\"模擬電子技術\"專業基礎課的研究與探索[J].課程思政教學研究,2022,2(1):209-215.
[5]張樂樂,劉生杰,陳德宇“立德樹人\"理念下“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實施建議[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3,39(12):105-108.
[6]劉曉麗,孫譽軒,孫濤.生物分離工程課程思政教育現狀及其改進對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3,39(12):99-101.
[7]姜沛汶,鄧天天,劉帥霞,等.新工科背景下《環境監測》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化工,2023,51(4):199-200,226.
[8]黃濤,戴強,黃昌春,等.地理學大類平臺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以\"水文與水資源學\"為例[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6(S1):54-58.
[9]祝淑敏,周石慶,卜令君,等“水文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1(4):90-93.
[10]丁晶,王廣智,趙慶良.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思政體系設計與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5):19-21.
[11]周青云,韓娜娜,李妍,等.水利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初探——以“水利工程學\"課程為例[J]天津農學院學報,2020,27(4) :102-104.
[12]岳殿佐,侯玉雙.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7):223-225.
[13]劉俊娥,王寧,朱冰冰.“水文與水資源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3(1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