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乳腺癌等疾病已廣為人知,但您聽說過“社交癌”嗎?它究竟是心理疾病還是身體惡性腫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困擾許多女性的健康問題。
一、什么是“社交癌”
“社交癌”雖然名稱中帶有“癌”字,但與其他癌癥不同,從疾病本身考慮,它不會影響患者的壽命,因此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型癌癥”,實則是尿失禁的別稱。
國際尿控協會將尿失禁定義為一種不自主經尿道漏出尿液的現象。尿失禁會給患者帶來社會活動的不便和個人衛生方面的困擾。由于擔心在公共場合出現不自主漏尿、衣著滲出尿液甚至散發異味,許多尿失禁患者不敢參加社交活動。長此以往,患者會出現焦慮、尷尬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正常社交活動,所以尿失禁也被稱作“社交癌”。
據統計,我國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約為 40%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上升趨勢,65歲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高達 70% 。尿失禁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能引發反復尿路感染、會陰部濕疹、皮炎等并發癥。
尿失禁主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三類。壓力性尿失禁是發生率最高的一類尿失禁,是在打噴嚏、咳嗽、勞動、運動等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的漏尿癥狀。急迫性尿失禁指在強烈的尿意后,患者等不及跑到衛生間,尿液不受意志控制從尿道漏出。混合性尿失禁指同時存在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癥狀。
二、尿失禁的常見原因
為了探究尿失禁的預防與治療方法,首先我們要認識一下發生尿失禁的常見原因。
1.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會出現盆底肌松弛、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括約肌退行性改變等情況,這些變化都可能導致尿失禁。
2.生育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生育次數越多,初次生育年齡越大,或者胎兒體重越高,就越容易導致盆底肌肉損傷,從而引起尿失禁。
3.肥胖因素
腰圍在 80cm 及以上的女性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風險是腰圍小于 80cm 女性的1.381倍。
4.原發病因素
神經系統疾病、盆腔腫物、膀胱出口梗阻、泌尿系統炎癥等,均可能導致尿失禁。
5.膀胱過度充盈及膀胱過度活動癥
膀胱充滿尿液時會引起排尿的急迫感,可能無法控制尿液的排出。此外,控制排尿的肌肉、中樞、神經等異常引起的膀胱過度活動癥也會導致控尿能力下降。
6.其他因素
吸煙、過量飲酒、咖啡因攝入過多、慢性咳嗽、長期便秘、常提重物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尿失禁
三、尿失禁的防治
許多中老年女性認為漏尿是年齡增長后的必然現象,只能默默忍受。事實上,尿失禁完全可以通過科學治療得到改善。一方面,積極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腫瘤或炎癥等原發病;另一方面,根據尿失禁的種類和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于輕度及中度壓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推薦以下非手術療法:
1.生活方式調整
控制體重,規范排尿習慣,適當活動,避免久坐等增加腹壓的行為。戒煙限酒,盡量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積極防治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
找到盆底肌,想象小便時突然中止排尿,用力收縮的肌肉就是盆底肌。訓練時避免大腿、腹部、臀部用力,收縮盆底肌。用力收縮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隨著能力的增強,可逐漸增加肌肉收縮的保持時間和次數,但不可急于求成,避免過于疲旁。稍微努力就能達到且第二天不會覺得疲憊的強度剛剛好。
3.膀胱功能訓練
記錄排尿日記,掌握排尿情況。延遲排尿,從3分鐘逐步延長至10分鐘,增加控尿能力。設置排尿間隔時間,盡量按規定的時間排尿,并逐漸延長排尿間隔時間,直到間隔達到3~4小時為止。這種方法主要針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
2.盆底肌鍛煉
4.盆底肌電刺激治療
盆底肌電刺激治療聯合盆底肌訓練的方案,能有效地增強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可以明顯改善尿失禁癥狀。
5.其他方法
膀胱注射治療、藥物治療,以及使用抗尿失禁子宮托等。
此外,癥狀比較嚴重或者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還可以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女性尿失禁患者不必為此過于焦慮,應該正確認識它,積極應對,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勇敢對抗這個難以啟齒的健康問題,重拾自信人生!此外,即使沒有癥狀的健康人群,也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科學鍛煉,降低尿失禁的發生風險。最后,祝愿所有女性朋友都能夠遠離“社交癌”的困擾,輕松快樂,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