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臨床查房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碰到患者提出關于葉酸的各種困惑:“備孕時吃的葉酸片和降壓藥里的葉酸是同一種嗎?可以混著吃嗎?”“葉酸片到底安不安全?聽說吃多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社區免費領取的葉酸片和天然葉酸,哪個更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葉酸的世界,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一、葉酸的身世之謎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最早在菠菜葉中被發現,因此得名。它在人體中扮演著“細胞增殖建筑師”的重要角色,參與DNA合成、紅細胞形成等關鍵生理過程。值得注意的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葉酸,必須通過食物攝取來滿足需求。
二、葉酸的五種身份
根據劑量和用途的不同,葉酸制劑可分為五大類。
1.備孕守護者
對于有備孕計劃的女性來說,建議從妊娠前3個月開始補充葉酸,每天 0.4mg 。資料顯示,補充葉酸能夠顯著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率,降幅可達70% 。它不僅能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風險,還兼具預防胎兒畸形、貧血及妊娠并發癥的三重功效。此外,目前的專家共識推薦,在孕中期及孕晚期,同樣需要每天補充 0.4mg 葉酸。
2.血壓調控師
0.8mg 規格的葉酸在血壓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一項重要臨床指標,葉酸缺乏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簡稱高Hcy血癥)被視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伴有高Hcy血癥的高血壓,被稱作H型高血壓。對于合并高Hcy血癥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和H型高血壓患者,推薦每日補充 0.8mg 葉酸并聯合降壓藥治療。
3.抗抑郁增效劑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 0.5~2.5mg 規格的葉酸可作為抗抑郁藥增效劑。有研究表明,葉酸缺乏與抑郁癥,尤其是產后抑郁存在相關性。抑郁癥患者在應用抗抑郁藥,特別是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的基礎上,每天補充 0.5~2.5mg 葉酸,能夠提高治療的反應性。
4.抗風濕護航員
在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甲氨蝶呤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藥物,被廣泛應用。但該藥物具有抗葉酸作用,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葉酸缺乏。因此,對于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建議每周補充 5~10mg 葉酸,以緩解藥物的不良反應。
【提醒】若考慮為高危人群,用藥前需檢測葉酸代謝基因,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選擇適合自己的葉酸類型,才能更好地發揮葉酸的作用,確保補充效果和安全性
誤區2:葉酸吃多了會致癌
“葉酸吃多了會致癌”這一話題曾登上熱搜,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這主要源于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了葉酸攝入促進肝細胞癌發展的新生物學機制。但需要重點強調的是,該研究僅針對已患癌小鼠在高劑量葉酸飲食條件下的反應,不能說明健康人補充葉酸就會致癌。
雖說“葉酸吃多了會致癌”這種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但長期大量服用葉酸確實可能出現厭食、惡心等中毒癥狀,嚴重的還會影響鋅的吸收,降低免疫力,加重神經系統病變。另外,如果患者已經患有癌癥,尤其是結直腸癌,高劑量的葉酸可能會加速病情發展。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葉酸的補充,避免過量服用。
5.貧血患者的福音
5mg 規格的葉酸是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的福音。不過,由于每天補充的劑量較大,在治療期間需要密切監測血常規,以便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維生素
缺乏引起的貧血,不能單純使用葉酸治療,必須同時補充維生素
,否則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延誤病情。
三、使用誤區
誤區1:天然葉酸比合成葉酸更安全
很多人認為天然葉酸更安全,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天然葉酸雖然來源于天然食物,但生物利用率約為50% ,而且容易受烹飪方式破壞。例如,菠菜焯水后葉酸損失可達 80% 。因此,葉酸缺乏人群單靠飲食補充,難度較大。
我國市面上現售的 0.4mg.0.8mg. 5mg規格的葉酸都屬于合成葉酸,它們進人人體后并不能直接被利用,需要經過“活化”才能為身體所用。合成葉酸性質穩定,吸收度高,利用率達 85% ,價格也比較親民,性價比高。活性葉酸則更適合高危孕婦和某些有代謝性障礙的人群,如MTHFR基因突變人群(需基因檢測)。
四、科學補充
為了確保葉酸補充的科學性和安全性,我們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優先食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優先通過食物來補充葉酸。深綠葉菜(如菠菜、西藍花)、動物肝臟、豆類以及大部分水果等食物中都富含葉酸。
2.藥物警戒
葉酸應避免與酒精、茶水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同服。酒精可能會影響葉酸的吸收和代謝,茶水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能會與葉酸發生相互作用,從而降低葉酸的效果。
3.選對規格
0.4mg或 0.8mg 規格的葉酸適用于預防保健,適合備孕女性、H型高血壓患者等人群; 5mg 規格的葉酸屬治療劑量,主要用于治療巨幼紅細胞貧血以及配合甲氨蝶呤治療風濕病等,需要嚴格遵醫囑使用。
總之,葉酸雖好,但科學補充才是關鍵,這點務必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