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66.1;S6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820X(2025)03-0200-05
0 引言
甘蔗產業是廣西貴港市的重要產業之一,2024/2025年榨季糖料蔗種植面積達2.84萬 hm2[1] 。由于貴港市大部分蔗區甘蔗長期連作,土壤結構破壞、土傳病蟲害加劇及產量和質量下降等連作障礙問題已日益突出[2],嚴重制約其糖料蔗單產的穩定提升及蔗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李成寬等3研究發現,甘蔗套種馬鈴薯、西瓜、大豆等作物的產量和產值均較單種甘蔗顯著提高,可提升糖料蔗種植的綜合效益。陳道德等[4]研究表明,甘蔗間套種可利用甘蔗與間套種作物在株型和根系分布方面的差異,構成互促互補的復合群體,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減少病蟲雜草危害,進而提高甘蔗產量和土地利用率。黃飛等5研究指出,甘蔗長期連作會引起土壤養分失衡、酶活性降低及土壤質量下降等連作障礙,而與香蕉、花生、玉米等作物合理輪作可調節土壤養分及改善微生態環境,從而有效解決連作障礙,提高甘蔗產量。魔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富含葡甘聚糖,以塊莖加工而成的魔芋精粉已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具有極高經濟價值[。魔芋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過程中需適度遮蔭,對光照的需求與糖料蔗形成天然互補7]。糖料蔗生長中后期的高大莖稈和葉片能為魔芋營造適宜的遮蔭環境,而魔芋根系分泌物及枯落物分解后可顯著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套種作物生長[8]。由此推斷,糖料蔗套種魔芋既能有效解決甘蔗連作障礙問題,又能實現單位面積內套種作物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貴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2023年在本院糖料蔗新品種示范基地( 23° 6′57′′N,109°32′27′′E ,海拔 23.9m 建設糖料蔗套種魔芋試驗基地 3.34hm2 ,初步探索出糖料蔗套種魔芋的可行模式;2024年,在覃塘區黃練鎮糖料蔗“雙高基地 (23°13′18′′N,109°15′30′′E ,海拔 81.6m 建設56.67hm2 糖料蔗套種魔芋試驗基地,系統探究糖料蔗與魔芋套種模式中2種作物的生長規律與管理需求,并對該模式的改土作用及取得的效益進行了報道[9。通過2年的試驗示范,貴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糖料蔗產業科技先鋒隊歸納出包括高標準選地與整地、適時種植與進行田間管理、有針對性地進行病蟲害防治及按時收獲等糖料蔗與魔芋套種栽培技術,初步形成糖料蔗套種魔芋栽培技術模式,旨在為廣西貴港市及廣西各地面臨糖料蔗連作障礙挑戰的甘蔗種植戶提供套種技術支持,助力廣西蔗糖產業與魔芋產業協同發展。
1糖料蔗套種魔芋的優勢
1.1有效破解糖料蔗連作障礙難題
連作障礙是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所導致的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病蟲害增加及產量減少與品質下降現象。貴港市是廣西的糖料蔗傳統生產區,長年連續種植甘蔗(大部分蔗區種植甘蔗超過20年),土壤因得不到休養而退化嚴重,土傳病蟲害較多,甘蔗產量和品質均在逐年下滑,當地蔗農僅能依靠增加化肥用量來穩定甘蔗產量,但增加化肥用量會進一步加速土壤退化。傳統的魔芋種植容易發生魔芋軟腐病和白絹病,嚴重影響魔芋的產量和品質,為避免魔芋軟腐病和白絹病發生流行,種植戶多選擇在高海拔( 1800~2000m 區域種植,但產量非常低,且種植過魔芋的土地10年內無法再繼續種植魔芋[]。貴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糖料蔗產業科技先鋒隊研究發現,糖料蔗與魔芋套種模式通過生物互作與資源優化配置,可有效破解連作障礙難題,主要機制:其一,糖料蔗根系分泌物可定向調節土壤微生物群落,在促進固氮菌和放線菌等有益菌群增殖的同時,顯著抑制軟腐病、白絹病和根腐病等土傳病原菌生長,使魔芋連作周期延長至3~4年,與糖料蔗宿根栽培周期高度契合,便于實施土地輪作規劃;其二,2種作物養分需求的差異化(甘蔗偏好氮和鉀,魔芋偏好磷和鉀)形成互補效應,通過精準匹配糖料蔗與魔芋的養分吸收節律,可避免單一作物連作引發的土壤養分失衡,持續維系土壤肥力。此外,甘蔗葉和甘蔗尾梢等農業廢棄物經原位還田處理后,可轉化為優質土壤有機質,不僅能有效遏制甘蔗連作導致的土壤退化,還能通過循環利用實現土壤肥力的逐年提升,構建可持續的農田生態系統[12]。
1.2保障糖料蔗與魔芋的單產和品質
糖料蔗與魔芋套種的“一地兩用”模式,可通過以下方式使糖料蔗與魔芋的單產和品質均得到保障。(1)通過適當稀植和加強肥水管理,糖料蔗的單產和品質能保持在正常水平;糖料蔗可為魔芋遮蔭及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可節省搭建魔芋遮蔭設施所需的成本,且大幅度提高其產量,是魔芋種植的最佳方式;魔芋種植配套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可解決糖料蔗的春旱和秋旱問題,使糖料蔗產量和蔗糖分得到提高,實現真正“雙高”。(2)糖料蔗屬于喜陽與高稈的C4植物,魔芋屬于陰生與矮稈的C3植物,二者吸收太陽光譜不同,二者套種的模式可充分利用陽光。(3)魔芋的種植、管理和采收跟糖料蔗同步,不影響機械化或人工作業,同時主要病蟲害種類不同,不存在交叉感染或傳播現象。(4)糖料蔗的葉片(包括枯葉)和尾梢,可直接還田或覆蓋壟面改良王壤結構,促進糖料蔗和魔芋生長。
1.3提高糖料蔗與魔芋種植效益
采用行距 2.4m 交叉種植糖料蔗和魔芋,新植蔗下種量為37500~45000芽 /hm2 ,魔芋下種量為 15000~ 22500株 /hm2 ,能保證新植蔗的有效莖數達 45000~ 60000條 /hm2 ,實現糖料蔗產量 60~90t/hm2 和魔芋產量 15~30t/hm2 ,糖料蔗與魔芋套種模式的產出較單一種植糖料蔗增加45000~52500元 ?hm2 ,扣除水肥一體化管網(6000元 /hm2 )、種子(第1年購買種芋需22500元 /hm2 ,第2年后可自留種芋)和肥料(12000元/hm2 )等投入,第1年可增收4500~12000元 hm2 ,第2年后每年可增收22500~37500元 ?hm2 。糖料蔗與魔芋套種后糖料蔗能持續穩產,加上套種魔芋的收益,種植戶的收入得以提高。
2 糖料蔗套種魔芋栽培技術
2.1高標準選地與整地
糖料蔗套種魔芋的地塊選擇與整地管理需遵循高標準要求。應優先選擇土層深厚(耕作層 :?30.0cm )、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且pH為 6.1~7.7 的地塊,同時要求地勢平坦(坡度小于 15° )及靠近水源,以滿足灌溉、排水及機械化作業需求。整地時,采用大型拖拉機配套深耕犁進行 30.0~40.0cm 深耕作業,打破犁底層,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及保水保肥能力。深耕后,利用圓盤耙或釘齒耙進行深度為 10.0~15.0cm 的耙地作業,將土壤耙平耙細,為糖料蔗和魔芋根系生長營造優良環境。結合整地,科學施用基肥并防治地下害蟲。具體措施:每公頃施用充分腐熟農家肥22500kg 過磷酸鈣 450~750kg, 硫酸鉀 150~225kg 及 3% 呋喃丹顆粒劑 45~60kg ;肥料與藥劑混合后均勻撒施于土壤表層,通過耙地或旋耕方式翻入土層,確保藥肥與土壤充分融合,為作物生長提供長效養分,并有效預防地下害蟲[13]
2.2加強種植管理
2.2.1 開溝與起壟
糖料蔗套種魔芋的行距為 2.4m ,其中,糖料蔗種植2行,行距為 1.2~1.3m ,種植穴規格為深 × 底寬 ?× 面寬 =20.0cm×20.0cm×20.0cm ;其余的 1.1~1.2m 起壟(壟高 10.0~15.0cm 壟面寬 70.0~80.0cm ,用于套種魔芋(雙行品字形種植)。
2.2.2適時種植糖料蔗和魔芋
糖料蔗種植:在糖料蔗套種魔芋模式中,鑒于魔芋喜陰的特性,需利用糖料蔗提前生長形成遮蔭環境,因此糖料蔗宜盡早種植,秋植蔗一般在10一11月播種,春植蔗一般在1一2月播種,宿根蔗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完成砍收,并加強護理促進幼苗生長。在品種選擇方面,可優先選用高產高糖、種莖較大的桂糖55號和壯糖6號,或分蘗能力強的桂糖44號。蔗種應選取有資質良繁基地生產的脫毒種莖,經種莖加工廠加工成雙芽段后,進行精選、包衣和消毒處理。采用雙軌式種植,蔗種行距控制在 8.0~10.0cm ,種植密度為37500~45000芽 /hm2 。種植完成后覆蓋60.0cm 寬的地膜,通過地膜覆蓋獲得保溫、保水和抑草效果,為糖料蔗前期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從而為后續套種魔芋提供適宜的蔭蔽環境[14]。糖料蔗出苗長至2~3片真葉時開展全面查苗工作,對蔗行內連續30.0cm 以上無蔗苗的地段,采用就地移密補疏或帶土移栽的方式及時補苗,補苗工作一般在套種魔芋前完成。
魔芋套種:糖料蔗長至 50.0~70.0cm 高時(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魔芋的最佳套種期。種芋品種應選擇品質優良、產量高、抗病性及葡甘聚糖含量高的珠芽魔芋。選取種芋時要求表皮光滑、色澤正常、無損傷、無病蟲害且芽眼飽滿,重量在 50~100g/ 個,以保障出苗整齊度以便統一田間管理措施。若采用葉面球莖作種,需按規格分級,并分地塊種植,便于精準管理。種芋消毒是預防病害的關鍵環節,采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與芋種按 1:100~1:200 的質量比充分攪拌均勻,或用 72% 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5000倍液浸泡芋種 30~60min ,能有效預防多種病害。無論采用何種消毒方法,種芋消毒后均需及時晾曬或置于通風處,待種芋表面水分完全干燥后再行播種,防止因濕度過高引發腐爛。雙行品字形種植,行距 x 株距 =50.0cm×60.0cm ,種植密度為15000~22500株 /hm2 。種植完成后,澆足定根水,可在壟面覆蓋蔗葉、干雜草或鋪設地膜,以保、抑草和促進快速出苗[15]
2.2.3搭建水肥一體化設施
完成魔芋套種后,應及時搭建水肥一體化系統??紤]到2種作物的生長特性與需求的差異,可組合應用滴灌與微噴灌系統:糖料蔗植株高大、根系分布廣,每行鋪設1條滴灌帶,實現精準浸潤式供水供肥;魔芋作為淺根系作物,為避免滴灌堵塞及保持土壤透氣性,采用高腳微噴灌系統,每 666.7m2 鋪設1條主管道,配套高腳噴頭按 1.5~2.0m 間距均勻布設。該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壓力調控與精準配比,可將水肥直接輸送至作物根際,水分利用率提升至 80% 以上,相比傳統灌溉方式,田間濕度可降低 30%~40% 既能高效應對干旱脅迫,又明顯減少濕生性病害(魔芋軟腐病)的發生風險,為套種模式下2種作物的協同生長提供理想的水肥環境。
2.2.4適時進行田間管理
完成魔芋套種后,需圍繞2種作物的生長特性進行協同化與精細化管理,確保二者在共生期內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產量與效益雙提升。在對糖料蔗套種魔芋進行田間管理過程中,應以糖料蔗管理為主,魔芋管理為輔。(1)糖料蔗分糵期管理:5-6月,糖料蔗進入分蘗期,魔芋進入幼苗展葉期,需采取差異化管理措施。針對糖料蔗,應開展揭膜一中耕一除草一培土一施肥一體化作業,中耕深度 15.0~ 20.0cm ,破除板結層;培土高度 10.0~15.0cm ,促進氣生根發育;施尿素 1500kg/hm2 ,或利用水肥一體化系統針對糖料蔗施用高氮水溶肥;針對魔芋,在芋芽長至約 5.0cm 高時,選擇無風晴天,用特制淺鋤(刃口角度 ?30° )小心鏟除初生雜草,避免傷及幼芽;出苗后,按\"除早、除小\"原則,在雜草未長至 10.0cm 高前進行人工拔除,全生育期共除草2~3次。同時,對魔芋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平衡復合肥 300kg/hm2+ 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 600kg/hm2°(2) 糖料蔗伸長期管理:5月底一6月中旬,糖料蔗進入拔節期,魔芋進入塊莖膨大前期,需強化培土與水肥管理。其中,糖料蔗實施大培土作業,培土高度 geqslant20.0cm ,形成龜背形壟面,以增強抗倒伏能力;重施攻莖肥,可用平衡復合肥 750~1500kg/hm2+ 氮肥 450~750kg/hm2 ,結合滴灌分2~3次施用,期間每隔10~15d剝除基部3~5片老葉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將剝除的老葉覆蓋于魔芋壟面發揮其漚肥、防草和保濕作用;魔芋在7月中下旬換頭結束后,進行第2次追肥,在距魔芋植株15.0~20.0cm 處開深度為 5.0~8.0cm 的環形溝,施用平衡復合肥 300kg/hm2+ 硫酸鉀肥 250kg/hm2 ,施肥后覆土;若遇連續高溫干旱氣候,于清晨或傍晚采用滴灌 + 葉面噴水組合補水,土壤濕度保持 65%~70% 。(3)糖料蔗生長后期管理:7一10月為糖料蔗快速生長期及魔芋塊莖充實期,管理上需兼顧產量與品質提升。期間,糖料蔗每月撒施氮肥 450kg/hm2+ 磷鉀肥 100kg/hm2 ,8—11月重點防范旱澇災害及臺風侵襲,提前疏通排水溝渠,對株高超過 2.5m 的蔗株采用\"井\"字捆扎加固[1;魔芋進行第2次追肥后,每隔15d噴施 1% 草木灰浸出液,促進糖分積累;若出現魔芋旺長現象,可葉面噴施多效唑1000~1500倍液調控生長;定期檢查病害情況,發現軟腐病、白絹病和根腐病等病害應立即拔除病株,同時用生石灰 +50% 多菌靈混合粉(1:1)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7]。
2.3有針對性地防治病蟲害
2.3.1 糖料蔗病蟲害防治
種植脫毒種苗的甘蔗田間病害主要有黑穗病、梢腐病和黃斑病,極少發生鳳梨病[18]。目前尚無糖料蔗黑穗病的有效化學防治方法[19],只能通過采取種植抗病品種與健康強壯種苗、蔗種消毒及平衡施肥等措施進行預防,梢腐病、黃斑病和鳳梨病等可采用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糖料蔗蟲害主要有螟蟲、綿蚜蟲和薊馬等[20]螟蟲主要危害蔗苗和蔗莖,可利用其天敵赤眼蜂進行防治,在螟蟲產卵初期每隔7~10d放蜂1次,連續放蜂3~4次,每次每 666.7m2 放蜂8000~10000頭,可有效減少螟蟲數量;也可在螟蟲卵孵化盛期,選用2.5% 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 20%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 3000~5000 倍液噴霧,或在甘蔗大培土時,每 666.7m2 用 3% 辛硫磷顆粒劑 3~5kg 與細土混合后施于甘蔗基部,然后培土,毒殺蔗螟幼蟲。綿蚜蟲主要危害蔗葉,誘發煤煙病,可用內吸性殺蟲劑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蔗螟清300倍液、48% 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 25%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8000倍液等噴霧防治,重點噴施葉片背面。薊馬主要吸取蔗汁,危害蔗葉,可選用 50% 殺螟腈乳油1000倍液或 22% 氟啶蟲胺腈懸浮劑3000~5000倍液,在清晨或傍晚薊馬活動頻繁時噴霧防治[21]
2.3.2魔芋病蟲害防治
魔芋病害主要有軟腐病、白絹病和炭疽病,多由連作障礙造成的土壤傳染性病原菌積累引起。魔芋病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原則,經合理輪作、種芋精選、消毒及地下害蟲防治,可有效預防大部分病害[22]。田間出現病害時需及時采取化學防治措施:軟腐病發病初期,使用 72% 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或灌根處理;針對白絹病,應立即拔除病株,并用 50%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對病穴及周邊植株實施重點噴霧;炭疽病發病初期,選用 25% 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或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控制病害蔓延。
魔芋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夜蛾、金龜子、甘薯天蛾、蟒螬、蚜蟲和螨類。其中,在備耕整地時施用 3% 呋喃丹 45~60kg/hm2 可有效預防地老虎、夜蛾和金龜子為害;在田間管理中,可采用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或 1.8% 阿維菌素乳油 1500~ 2000倍液防治甘薯天蛾,采用 48% 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防治螃螬,采用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 25%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8000倍液防治蚜蟲,采用 5% 噻螨酮乳油 1500~2000 倍液防治螨類,重點噴施葉片的背面和葉柄[23]。
2.4適時收獲糖料蔗和魔芋
廣西貴港市的3家制糖企業一般在11月中旬至下旬開榨,在糖料蔗套種魔芋栽培模式中,為了不影響第2年魔芋種植,應盡早將糖料蔗砍收入廠,通常最遲在次年1月中旬前完成砍收工作。
在糖料蔗套種魔芋模式中,魔芋采收一般在糖料蔗砍收結束后(1一2月)進行。魔芋是多年生植物,如果種植當年長勢較弱或售價不理想,可留地繼續生長,待來年長成商品芋規格后再采挖,但需在魔芋倒苗后去除葉柄,并重新覆土,加強水肥管理。魔芋采收應注意減少機械損傷,對有機械損傷的應挑出優先銷售;魔芋應區分種芋(含葉面芋)和商品芋,對商品芋按大、中、小3個等級分類貯藏,貯藏溫度保持在 7~10% ,相對濕度以 70%~80% 為宜[24]
3結語
文章總結貴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糖料蔗套種魔芋試驗示范工作,歸納出一套糖料蔗套種魔芋的可行性栽培技術,包括高標準選地與整地、加強種植管理(開溝與起壟、適時種植、搭建水肥一體化設施、適時進行田間管理)有針對性地防治病蟲害及按時收獲糖料蔗和魔芋。糖料蔗套種魔芋模式可有效實現糖料蔗為魔芋遮蔭及魔芋經濟收益補充糖料蔗效益的協同效應,但該模式中的種植密度優化、糖料蔗與魔芋植株間距的量化標準及糖料蔗寬窄行和等高行種植與魔芋不同壟距的適配性,還需結合不同地形和氣候條件進行探討,以篩選出光能利用效率更高及田間管理更便捷的空間布局方案。此外,在糖料蔗套種魔芋的種植時序優化、養分互補機制及機械化作業協同等方面也有待探究,以期為該模式的規?;茝V與標準化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與實踐依據,助力廣西蔗糖產業與魔芋產業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寶生,唐思懿,梁寶蕓,等.貴港市糖料蔗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廣西糖業,2024,44(1):32-35.
[2] 王小明,覃逸明,廖政達,等.糖料蔗生產中土壤劣變原因、機制與治理對策綜述[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1):6-11.
[3] 李成寬,李朝正,孟愛寶,等.甘蔗間套種試驗效益分析[J].中國糖料,2016,38(3):24-25.
[4]陳道德,呂達,肖祎,等.甘蔗間套種植效應研究[J].甘蔗糖業,2014(1):12-19.
[5]黃飛,馬麗娟,黃國迪,等.甘蔗輪作模式選擇及糖蜜廢水處理方法[J].廣西糖業,2023,43(6):34-37.
[6]張燕,秦梅,沙毓滄,等.云南省魔芋產業綠色發展對策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22,37(3):121-129.
[7]崔萬軍,劉明魯.佛坪山茱萸套種魔芋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2024(9):15-17.
[8]吳楊,盧秋云,姜學峰,等.不同套作模式對魔芋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南方農業,2024,18(11):19-22.
[9]曾令造,李春萍,胡妹瑀.貴港市覃塘區黃練鎮:甘蔗套種魔芋激發產業\"新魔力\"[EB/OL].(2024-05-07)[2025-05-03]. http://njfwzx.gxzf.gov.cn/gzdt/gddt/t18380273.shtml.
[10]陳太春,宋佳,秦濤,等.芹菜連作障礙原因分析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4(24):73-76.
[11]王東俠,趙洪德,王明生,等.魔芋主要病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21(20):98-99.
[12]Li Y F,Tan Y M,Li D,et al. Effects of sugarcane leafreturn and fertilizer reduction on maize growth,yieldand soil properties in red soil[J]. Plants,2023,12(5) :1029.
[13]李寶生,覃東少,黃婷佳娜,等.貴港市甘蔗高產高糖栽培實用技術[J].廣西糖業,2023,43(6):19-26.
[14]黃美華,梁家亮,李寶生,等.糖料蔗套種藿香栽培技術及效益分析[J].廣西糖業,2024,44(2):97-101.
[15]曾蘭.魔芋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19):93-95.
[16]黃榮波,賈云.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料蔗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1):5-6.
[17]陳金煥.魔芋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綜合),2021(3):8-9.
[18]張帥,王文棣.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探討[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5):88-90.
[19]李鴻博,謝雨彤,蔡偉俊,等.甘蔗新品系對甘蔗黑穗病菌的抗性鑒定與評價[J].植物保護,2020,46(5):167-173.
[20]覃興云,覃兮然,周慧文,等.中耕施藥肥對甘蔗病蟲防治及生產效果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22,35(9):2045-2061.
[21]羅亞偉,覃振強,梁闐,等.殺蟲劑一次性施用對甘蔗螟蟲、綿蚜和粉的防效[J].亞熱帶農業研究,2021,17(2):126-130.
[22]龍秋梅,周浩.魔芋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8):10-11.
[23]潘佐然.魔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J].中外食品工業,2025(3):108-110.
[24]李莎莎.不同包裝模擬運輸對魔芋種芋采后生理及栽培的影響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責任編輯:李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