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培訓通過系統拆解典型案例,從選題策劃到文字打磨進行全流程解析,不僅讓我們精準掌握了建言技巧,更構建起完整的信息工作知識體系。”在近期舉行的濟源市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專題培訓班上,市政協委員李雅婭不禁感嘆。
這場以“解剖麻雀”式教學為特色的專題培訓,將抽象的履職方法具象為可復制、可操作的實踐指南,正是濟源市政協深耕主責主業、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質效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濟源市政協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為服務民生的“關鍵引擎”,以機制創新筑牢根基,以渠道拓展匯聚民智,以成果轉化彰顯擔當。2024年,市政協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數量同比增長 35% 5被省政協采用(批示)比例提升至 31% ,作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單位”受到省政協辦公廳通報表揚。切實用“小信息”的精準發力撬動“大民生\"的幸福杠桿,在服務發展大局中展現政協作為。
機制建設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行穩致遠的“壓艙石”。市政協強化頂層設計,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領導掛帥、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的立體化工作格局。通過完善“學習培訓、選題研判、信息匯集、閱編報送、定期匯總、正向激勵”六項機制,暢通“履職成果轉化、黨派團體直通、專委會聯動、熱點問題捕捉”四個渠道,形成環環相扣、協同高效的完整工作閉環,讓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更科學、更規范、更高效。
如今,市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已從過去突擊式的“階段性任務”,蝶變為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的“常態化行動”。市政協常委齊波深有感觸:

▲ 4月10日,濟源市政協召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專題工作會。示范區政協工委主任、市政協主席譚江出席會議并講話。

▲ 4月24日至25日,濟源市政協舉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專題培訓班。
“無論是政協會議上的思想碰撞,還是本職工作中的所見所聞,都成了我挖掘社情民意的‘富礦’。”在各項工作機制的驅動下,委員們時刻保持“在線”狀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處處皆可履職”的主動性,實現“履職無時限、建言無死角”。
為了讓民意“活水”充分涌流,市政協以創新為經、實踐為緯,精心編織覆蓋全域的社情民意信息“民情網”。
在基層一線,委員們化身“民情捕手”,穿梭于社區巷道、企業車間,在煙火日常與生產一線中探幽尋微,將最鮮活滾燙的民意“收入囊中”。2024年4月,市政協委員崔敏關注到街頭巷尾“僵尸車”這一頑疾:銹跡斑斑的車身占道積塵,恰似城市傷疤,不僅堵塞交通脈絡,更暗藏安全隱患。于是,她深入摸排、廣泛走訪,將所見所感精心梳理,凝結成一篇直擊痛點的社情民意信息,為城市精細化治理獻上破題良方。
在協同合作領域,市政協全力搭建與民主黨派、職能部門協作的“信息高速通道”。民主黨派憑借專業優勢提供獨特視角,職能部門依托實踐經驗夯實數據支撐。濟源是河南省首批綜合高中班試點城市之一,為總結試點經驗、破解發展難題,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與民建濟源市委會攜手,在市教育體育局的支持配合下,深入綜合高中班試點一線,通過走訪學校、訪談師生、分析數據,將調研中發現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升學銜接等痛點難點問題,撰寫成《綜合高中班試點建設中問題待解決》的精準建議,得到全國政協辦公廳的認可和采用,為全國綜合高中教育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市政協還開民意接納之門,以多元渠道搭建起群眾發聲的“立體舞臺”。鎮(街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成為傾聽家長里短的溫馨港灣,特色化專業化委員工作室架起委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橋梁,網絡平臺“社情民意直通車”打破時空界限,讓民意“一鍵直達”。這些創新舉措,將飽含溫度的鮮活案例與群眾訴求,精心淬煉為《關于緩解宣化街上下學高峰期嚴重擁堵的建議》《電梯維保市場亂象亟待整治》《讓中國農民豐收節真正成為農民的歡樂盛宴》等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的高質量社情民意信息,讓基層最真實的聲音“零損耗”直達決策層,為社會高效能治理注入強勁動力。
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街巷,從社會發展前沿到基層治理一線,濟源市政協通過構建社情民意“全鏈條”,讓民意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下一步,我們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深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持續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擦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品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濟源篇章貢獻更多政協力量。”市政協主席譚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