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自2019年被確定為“基層減負年”以來,通過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2024年以來,在管理上“提級”、在要求上“提標”、在推進上“加壓”,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制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案例發現、核查、通報、整改機制》,每季度召開專項工作機制會議、通報一批典型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許昌市緊跟省委部署,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從嚴落實政策、開展專項整治、深化賦能增效等舉措,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全市上下已經形成重視基層、大抓減負的濃厚氛圍。
盡管各級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但形式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明責減負:以“清單化”“實效化”破解形式主義。全面規范制定鄉鎮(街道)履職清單,及時研判并進行調整,確保權責事項與基層實際相符。精簡督查檢查考核,將群眾滿意度、實際工作成效等作為核心考核指標,減少形式化考核。精簡文件會議,推行“合并發文”“無會周”“無會日”制度,嚴格控制會議規模和時長,確保基層干部有充足時間下沉一線。
二是賦權增效:以“精準化”“體系化”強化基層能力。精準放權賦能,下放審批服務權限,并通過開展培訓等方式,幫助基層加強承接能力建設,確保基層接得住、用得好下放的權力。針對鄉鎮經濟發展、社區服務等不同需求,定向設置崗位,建立管理晉升、專業技術普升的普升體系,吸引具有社會工作專業背景、豐富社會經驗的人員加入基層隊伍。健全激勵機制,落實鄉鎮工作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充分發揮容錯糾錯機制作用,激勵更多干部擔當作為、爭先創優。
三是共建共享:以“多元化”“協同化”凝聚治理合力。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吸納駐區單位、企業、群團組織負責人參與基層治理,引導企業參與鄉村振興、老舊小區改造等,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強化協同聯動,推行“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增強基層治理的實效性。激發群眾自治活力,完善“居民議事廳”“群眾意見直通車”等參與平臺,推動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四是政協助力:以“協商化”“聯動化”釋放獨特優勢。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建設多種形式的協商議事場所,逐步形成以鄉鎮(街道)為主,向村(社區)延伸的“ 1+x′′ 協商陣地網絡,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通過“委員薦題、群眾出題、黨政點題”等方式確定協商議題,組建由“政協委員+ 基層代表 + 專業人士”的聯合調研團隊,推廣“微調研”“嵌入式調研”等新模式,深入基層開展聯動式調研。搭建政協與基層信息共享平臺,組建“協商智庫”,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技術指導等服務,為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