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0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4496(2025)02-062-0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縱觀世界民主發展大勢,立足新時代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偉大實踐,以“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強烈歷史擔當,創造性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深化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開創新局面,取得歷史性成就。
正式發布。《意見》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這一定義抓住了領導力量、協商主體、協商內容、協商范圍、協商目的和地位作用等核心要素,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出了規定。概念首先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我國協商民主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發揮自身制度優勢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作出闡釋“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2]38。
一、協商民主理論體系日臻完善
(一)明確概念,闡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基本內涵
明確概念是實踐發展的基石。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概念,并將其作為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然而,理論界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具體內涵存在不同理解,難以達成一致。為回應社會疑問,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重申:“全面發展協商民主,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貫徹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3協商主體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包括了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基層組織和群眾、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等利益相關者。協商主體的選擇具體由協商內容決定,涉及全國利益,全體人民協商;涉及地方利益,地方群眾協商;涉及特定利益,特定群體協商;涉及基層利益,基層群眾協商。協商內容從大到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等“國事”,小到關乎群眾具體利益“家事”,涵蓋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立法協商、民主協商、行政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具體社會各項事務協商、特定群體和社區事務協商等廣泛內容。協商的“真”體現在協商進入決策領域,落實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將民主延伸到決策領域,是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最大區別。協商目的是“努力形成共識”,最大程度團結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最后“重要民主形式”的定位,是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我國政治領域地位的界定。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確回答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什么”的理論問題,澄清了社會上各種模糊認識,劃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邊界。
(二)自信自立,追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歷史淵源
弄清楚從哪里來,才知道向哪里去。“協商民主”一詞源自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西方協商民主理論,因此中共中央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概念后,社會上便出現了一種論調,聲稱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來自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甚至說成西方相關理論的簡單翻版。為澄清這一錯誤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揭示了我國協商民主的內生性。他還特別囑咐,全黨務必“要全面理解”這一重大判斷。首先,“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我們在治國理政時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商量”4],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已經開始,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傳統。其次,“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再次,摒棄某些國家民主形式主義弊端,我國實行選舉民主 + 協商民主的復合型民主形式,形成上下聯動、循環反饋、民主集中的完整運行體系。“這兩種民主形式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4,協商民主“豐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內涵”[4],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方式。為了進一步正本清源,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后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五個源自”深刻闡明了我國協商民主的文化根基、理論依據、實踐基礎和制度保障。表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上既不是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的翻版,實踐上更不是西方民主形式的移植,而是扎根中國大地、滋養中國文化、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歷史淵源的論述極為深刻,講清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歷史繼承性和本土內生性,回應了西方民主話語對我國民主政治的挑戰,批駁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進口論”錯誤認識,否定了西方競爭性選舉民主是世界上唯一民主模式的荒謬論調,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民主話語霸權對我國民主制度的攻擊和圍堵,彰顯了世界社會主義大國的民主自信,從根本上解答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從哪里來”的問題。
(三)人民導向,揭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內在聯系
導向是行動的燈塔。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了誰是一個根本問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一基本定性。他指出,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實行和發展協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要用好協商民主聽人民的意見,謀人民的福利,突破黨派惡性競爭的藩籬,消除不同政治力量排斥異己的不良生態,扭轉決策時剛愎自用的局面,打通人民群眾參與的梗阻,攻克各項政策和工作難以落地的難關,有效克服西方民主的諸多弊端。這一基本定位,理清了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在聯系,凸顯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我國政治領域的關鍵地位,精準解答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為了誰”的根本問題。
明確概念奠定了實踐的基石,追根溯源讓我們更加自信自立,人民導向豎起了前進的燈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發展抓住了基本問題,確保理論發展的每一步都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片沃土,也正因為這樣,我國協商民主實踐發展方能堅定從容、穩步向前。
二、協商民主實踐發展脈絡清晰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一論斷極具開創性意義。它精準地概括了我國民主涵蓋從選舉、決策、管理到監督等各個環節,貫穿于社會生活全過程的特質,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方位落實,標志著我們黨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為新時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錨定了前行方向。協商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一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要“實實在在發揮作用”,不做樣子,就必須切實推進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搭建起制度的“四梁八柱”。
(一)發揮“一個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5]26,緊接著黨的十九大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專門協商機構”[2138的定性。在我國廣泛多層的協商民主體系里,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核心主渠道,地位卓然。從歷史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政協始終高擎團結與民主的光輝旗幟,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砥礪奮進。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曙光初綻,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激情燃燒歲月,再歷經建設時期的艱苦拼搏、改革年代的銳意進取,人民政協一路櫛風沐雨,在各個關鍵歷史節點都發揮了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以非凡的凝聚力與卓越的協商智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從地位看,人民政協作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載體。在我國的政治運行體系里,政協與黨委、人大、政府協同發力,共同構筑起極具中國特色的“四大班子”架構。黨委掌舵定向,把握全局發展脈絡;人大依法履職,行使國家權力,將人民意志轉化為法律制度;政府務實篤行,負責具體政策執行與公共事務管理;而政協則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廣納群言、廣謀良策,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從制度看,人民政協構建起了一套組織嚴密、職能清晰、制度健全的運行體系,形成豐富多樣的議政形式。專題協商會、常委會會議等專題議政會議聚焦重點議題深入研討;提案辦理協商會、對口協商會以及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常態議政會議,推動諸多實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與回應。從組織結構看,人民政協組織包含了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性強、包容性大、聯系面廣,各民主黨派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政協通過協商、調研、建言等方式,充分發揮凝聚人心的政治優勢,消除謬論、傳播科學,發揮專家薈萃的人才優勢,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提供了智力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從職能上看,70多年來,人民政協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建言獻策,專注協商,不辱使命。新時代“專門協商機構”的新定位,明確了人民政協必須服務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強化使命擔當,把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作為工作重點,把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效能。
(二)做好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兩個環節”
“協商就要真協商,真協商就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4]。社會主義民主是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的優勢互補、力量疊加,選舉民主實現人民投票的權利,解決的是權力授予問題,實現了人民“當家”;協商民主保障人民日常參與的權利,解決的是權力實施問題,實現了人民“作主”。協商民主把民主引向了決策、管理和監督等政治全領域,這是選舉民主難以企及的,有效克服了“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西式票決民主的弊端。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民主決策是最重要的環節,是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前提,把民主引向決策領域,這是協商民主最大特點和優點。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能不能成“真”,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兩個環節。協商于決策之前,主要圍繞“信息收集、利益協調、方案評估、共識建立”開展協商,重點是通過協商民主廣納民意、廣聚民智,把握真情況,反映真問題,凝聚真智慧,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奠定基礎。人民政協嚴格遵循“三在前、三在先”原則,即重大決策、重要人事安排、重大規劃文件要先協商后決策,先協商后決定,先協商后通過。協商于決策之中,主要是圍繞“調整和優化、溝通和協調、解決沖突、反饋和改進”開展協商,重點是要在決策前做到充分知曉和溝通,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偏好轉移”的功能,在討論、溝通中,基于公共理性,不斷調整決策內容,使得決策結果更加科學、完善,繼而提高決策執行力。
(三)錨定廣泛多層制度化“三大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5]26的戰略任務,接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二十屆三中全會均做出了具體部署。圍繞這一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精心構建起全方位、多樣化、多層次的協商民主格局。所謂“廣泛”,就是“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④。協商民主的“廣泛”體現在協商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廣泛問題,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到涉及群眾利益的“小事”。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通過網絡協商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民法典編纂過程中,也通過網絡收集了100萬條意見和建議。這種“廣泛”還體現在協商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協商民主要求所有受政策影響的人都要參與到政策的協商中,是在“人民內部各方面”,不僅包括人民中的個體,也包括階級、階層、黨派、團體等人民中的群體。所謂“多層”,就是協商民主不僅要體現在國家層面,還要體現在地方和基層,從上到下全方位的協商;不僅體現在政治層面,還要擴展到經濟、文化、社會層面。所謂“制度化”,就是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④,避免隨意性、即時性的協商,發展常態化、制度化的協商,讓協商由民主政治活動的“自選動作”變為“規定動作”,賦予協商民主以憲法和法律的保障。
(四)圍繞\"四類內容\"開展協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這明確了四類協商內容,它遵循了“受政策影響者參與協商”的原則,為協商民主發展劃定了邊界,為議題的設置提供了遵循。四類內容的確定有兩大特點:一是協商的層次性強。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的廣泛商量,是確保國家層面的決策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地方人民群眾中的廣泛商量,是確保地方政策符合當地實際情況;部分群眾中的廣泛商量,是保障特定群體的合法權益;基層群眾中的廣泛商量,是促進基層治理的有效性,筑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基。“四類內容”瞄準推動協商民主“多層發展”目標,兼顧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多數利益和特殊利益。二是聚焦“利益”問題。馬克思曾指出:“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6]187“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起點。在現代社會,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利益訴求更復雜多樣。協商內容聚焦不同層次“利益”問題,通過提供平等、開放的平臺,使各利益主體能夠充分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訴求,從而有效地平衡和協調不同利益關系,在促進決策科學性民主性的同時,增強了社會的穩定性和諧性,充分展現了協商民主的適應性。
(五)確定協商程序“五個步驟”
協商民主具體按照什么樣的程序進行?《意見》指出:“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簡便易行、民主集中的要求,制定協商計劃、明確協商議題和內容、確定協商人員、開展協商活動、注重協商成果運用反饋,確保協商活動有序務實高效。”[]第一步:周密制定計劃,這是協商有序推進的前提。協商計劃要建立在廣泛且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唯有全面了解各方訴求、精準把握現實狀況,才能為后續協商鋪就堅實基石。第二步:事先明確議題。將協商議題及內容提前告知協商參與者,留足準備時間,以便其深入調研,認真思索,在公共理性的指引下形成獨到見解與合理偏好,為協商做好準備。第三步:審慎確定協商人員。按照利益相關性原則確定協商人員,并確保廣泛性與代表性,讓不同立場、不同背景的群體都能參與其中,使協商反映多元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第四步:規范開展協商活動。必須嚴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營造平等對話、理性交流的氛圍,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暢所欲言,充分表達意見,將個體智慧匯聚成推動問題解決的磅礴力量。第五步:做好成果運用與反饋。充分挖掘協商成果在建言獻策、政策咨詢等方面的價值,力促協商成果有效落地,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為國家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的改革任務。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按照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簡便易行、民主集中的要求,妥善制定協商計劃、明確協商內容、確定協商人員、開展協商活動,完善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3],協商民主程序進一步細化。
(六)遵循\"六個堅持\"基本原則
《意見》規定: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依法有序、積極穩妥;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堅持廣泛參與、多元多層;堅持求同存異、理性包容。“六個堅持”既是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歷史的經驗總結,也是對未來推動協商民主發展的實踐要求。第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作為具有鮮明社會主義屬性的民主范式,必須毫不動搖地錨定政治方向,強化制度根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第二,聚焦中心服務大局。協商民主應以經濟建設為第一要務,緊密圍繞中心任務精準發力,致力于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充分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第三,筑牢法治保障根基。協商民主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治體系支撐,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始終將民主實踐嚴格限定在法治軌道之內,保障協商過程的公平公正、有序高效。第四,真協商促優決策。將確保協商真實有效、決策科學合理作為重要遵循,摒棄形式主義,以扎實的協商成果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推動各項事業決策朝著精準化、科學化方向邁進。第五,緊密聯結人民權利。把協商民主深度融入保障人民權利的實踐之中,讓人民群眾切實成為協商民主的參與者、受益者。第六,秉持包容達致共識。多元并存是協商的基石,求同存異是協商的目標。在協商實踐中,倡導以包容心態接納不同觀點,通過充分溝通、理性探討,不斷消弭分歧、凝聚共識,攜手共創和諧共進的發展新局面。
(七)健全“七類渠道”制度化平臺
《意見》規定了七類渠道,“繼續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各類協商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協商內容和方式”[。渠道建設有三個特點:一是體現了協商的廣泛性,不局限于人民政協協商民主,而是通過其他六大渠道廣泛開展。二是依據歷史基礎、發展程度的不同,提出差異性發展要求。實踐經驗豐富的要“重點加強”,開展不足的要“積極開展”,剛剛起步的要“逐步探索”。三是體現了協商策略的靈活性,不同協商渠道依據自身特點,靈活確定內容和方式。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統籌完善協商民主體系”的新要求,強調指出這六類協商渠道“是一個有機整體”。“既要立足不同協商渠道的特點和實際,突出各自工作重點,遵循各自規則,發揮各自不同作用;又要加強各種協商渠道的協同配合,做到目標一致、形成合力,不斷提升整體效能。”[3]
“一大機構”作為統籌協調各方協商事宜的核心樞紐,發揮著引領全局的關鍵作用,保障協商工作有序開展。“兩個環節”精細把控協商流程的關鍵節點,從議題的選定到成果的落實,環環相扣,不讓協商流于形式。“三大方向”為協商指明前路,無論是聚焦國家大政方針制定、社會民生改善,還是基層矛盾化解,都有清晰指引。“四類內容”框定重點協商范疇,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關鍵議題,全面且精準。“五個步驟”細化操作流程,從籌備、啟動到實施、反饋、總結,步步為營。“六個堅持”筑牢制度根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等原則底線。“七類渠道”廣開言路,協同發力,讓各方聲音都能涌入協商體系,全景展現出制度建設向著完善、成熟邁進的鏗鏘步伐。
三、國際治理踐行協商民主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國內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完善
和發展,中國的國際民主話語權持續提升,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國際治理中倡導和踐行協商民主理念,為全球治理作出了新貢獻。
(一)在國際治理中倡導和踐行協商民主理念的背景
從國際看,全球格局正經歷著一場驚心動魄的百年未有之變革,其演進的節奏不斷加快。誠然,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宛如熠熠生輝的星辰,持續照亮人類社會進步的征途,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各類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恰似隱匿于黑暗中的礁石與漩渦,愈發頻繁地對前行之路構成嚴峻挑戰。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種族沖突、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思潮抬頭,貧富分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持續蔓延,地緣沖突加劇,治理赤字問題越來越嚴重,人類面臨著更為復雜、多元的挑戰,國際社會期盼解決全球問題的新方案。另一方面,西方大國衰落,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更加多邊化、更加平衡,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持續提升,全球治理越來越朝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國際治理問題的民主解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從國內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邁進,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贊譽,中國已成為世界格局演變的主要推動者,有望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扮演更重要角色,國際社會也對中國有更多的期待。為回應國際社會這一期待,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鏗鏘有力的回答:“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開創性地鑄就了人類文明的全新范式。在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之中,包含著中國在政治文明上的突出貢獻,那就是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倡導和踐行協商民主理念。
(二)在國際治理中踐行協商民主理念的新主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精準洞察中國與世界發展的宏觀態勢,深度聚焦人類前途命運的關鍵議題,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凝練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其中,倡導在國際事務中踐行協商民主理念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只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著辦。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國際社會應該共同遵守。”[7]274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出了對世界現狀的追問“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進而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答案,闡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大原則”,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8541。足見“協商理念”在習近平外交思想中舉足輕重。2019年3月,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面對全球嚴重的治理赤字,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為世界再次開出了藥方,“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圖460。這些都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踐行協商民主理念的明確主張。
我國主張在國際治理中踐行協商民主理念,有堅實的現實基礎和完善的平臺支撐。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各國人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期待更加強烈,世界各國人民并不缺乏利益交匯點,中國人民在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斗,世界人民也都在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努力,中國夢與世界夢緊密相連、血脈相融。“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9]43344 這是我們能夠提出在國際治理中踐行協商民主理念的現實基礎。與此同時,二十國集團、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際和區域組織,在國際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斷推動國際治理朝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這都為國際協商民主實踐提供了平臺支撐。此外,包含協商理念的“亞洲方式”“東盟方式”“上海精神”等在國際協商民主制度探索中也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為全面推進新時代對外工作明確前進方向。本次會議最重要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義主要包括10個方面,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共商”成為第一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在國際領域踐行協商民主理念,不斷探索實踐發展,取得了促成沙特和伊朗世紀和解和巴勒斯坦14個派別大團結的偉大成就,為解決局部地區沖突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EB/OL].(2015-02-09)[2024-11-25].http://www.xinhuanet.c0m/politics/2015-02/09/c_1114310670_2.htm.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4-09-21(2).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1(2).
[5]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