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5.0048.04
DOI: 10.3969/j.issn.2096-2665.2025.15.016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臟原發的惡性腫瘤,呈現高發病率與高病死率的特點,因其高度侵襲性和易轉移特性,患者總體生存期較短且預后不佳[。近年來,隨著分子靶向治療和精準醫學的發展,HCC的系統治療取得重要突破。侖伐替尼為口服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作為HCC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其主要通過抑制多種與腫瘤生長、血管生成相關的激酶活性,從而達到抑制腫瘤進展的目的,但單獨治療時患者易出現耐受性[2]。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是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解除T 細胞的功能抑制,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3]。兩者聯用可協同增強抗腫瘤效果并延緩耐受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上述兩種抑制劑聯合應用治療晚期HCC的效果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泗陽醫院收治的120例晚期HCC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 53.73±6.12 )歲;男性、女性分別為40、2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4:A級36例,B級24例;巴塞羅那臨床肝癌(BCLC)分期[5]:B期15例,C期4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0~74歲,平均年齡( 54.01±6.33 )歲;男性、女性分別為42、18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38例,B級22例;BCLC分期:B期14例,C期4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泗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晚期HCC的臨床診斷[,且經病理檢查證實;(②預計生存期 gt;3 個月者;(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器官功能出現明顯病理改變者;(②對本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者;(3伴有門靜脈主干或下腔靜脈內腫瘤血栓者;(④存在免疫系統疾病、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5伴有意識模糊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946,規格: 4mg/ 粒(按 C21H19ClN4O4 計)],依據患者體質量和Child-Pugh分級調整劑量:Child-PughA級患者,體質量 lt;60kg 者 8mg/ 次,1次/d,體質量 ?60kg 者 12mg/ 次,1次 /d ;Child-PughB級患者,均為 8mg/ 次,1次/d,3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聯合靜脈滴注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MSDIreland(Carlow),國藥準字 SJ20180019,規格: 100mg/4mL 1,取 200mg 藥物與100mL 生理鹽水混勻后靜脈輸注 30min 以上,每3周給藥1次。持續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系統評估,并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訪形式對患者進行為期24個月隨訪觀察。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完全緩解(CR):患者機體無靶病灶;部分緩解(PR):靶病灶最長徑總和縮小程度 ≥30% ;疾病穩定(SD):靶病灶最長徑總和縮小程度 lt;30% 或增大程度 lt;20% ;疾病進展(PD):靶病灶最長徑總和增加程度 ≥20%[7] 。客觀緩解率(ORR) ∣= ( CR+PR )例數/總例數 ×100% ;疾病控制率(DCR)=(CR+PR+SD 0例數/總例數 ×100% 。(②比較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者3mL 空腹靜脈血,離心機設置參數(轉速為 3000r/min 離心時間為 10min ,離心半徑為 8.50cm ),取血清送檢,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型號:ZY-1200M)檢測。(3比較兩組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 2mL ,離心機參數設置同(②,取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aFGF)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4比較兩組患者24個月生存情況。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生存率。(5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食欲降低、頭痛疲乏、腹痛腹瀉和發熱。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Σ=Σ 各項并發癥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 ×100% 。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 (%)] 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 t 檢驗。生存率比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描述,行Log-rank χ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OR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DCR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VEGF、aFG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
2.4兩組患者24個月生存情況比較隨訪24個月,觀察組患者生存率為 60.00% (36/60),對照組患者生存率為 33.33%(20/60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存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x2 值 =8.120 Plt;0.05 ),見圖1。
2.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見表4。
3討論
目前,臨床治療HCC主要采用手術、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手段,但傳統治療方法對于晚期HCC患者預后不佳,不良反應較多[8。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廣闊前景,然而,部分患者存在原發性耐受問題,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晚期HCC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
)
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TBIL:總膽紅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DCR更高,提示侖伐替尼聯合PD-1抑制劑在控制腫瘤進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分析原因為,侖伐替尼通過有效抑制VEGF受體、aFGF受體等多種與腫瘤血管生成和生長相關的激酶活性,從而阻斷腫瘤的血供和營養來源,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帕博利珠單抗作為一種PD-1抑制劑,通過特異性識別并阻斷PD-1免疫檢查點,有效干擾PD-1及其配體信號傳導軸,從而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作用,激活T細胞等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帕博利珠單抗與侖伐替尼聯合使用,可通過雙重機制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一方面,侖伐替尼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減少腫瘤的血供和營養來源;另一方面,帕博利珠單抗能通過解除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重建免疫監視功能,有效識別和清除HCC細胞,從而顯著提高HCC患者的DCR,并延長無進展生存期。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聯合治療方案有效改善HCC患者的肝功能。分析原因為,PD-1抑制劑通過特異性阻斷免疫檢查點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活化的T細胞能夠識別并殺傷腫瘤細胞,減輕腫瘤對肝臟組織的壓迫和浸潤,減少腫瘤相關的炎癥反應,進而改善肝功能[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VEGF、aFG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侖伐替尼聯合PD-1抑制劑能抑制細胞因子活性。分析原因為,PD-1抑制劑通過解除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狀態,增強免疫反應;同時,活化的免疫細胞可分泌干擾素-γ等細胞因子,抑制VEGF、aF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從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11]。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24個月,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存率更高,提示侖伐替尼聯合PD-1抑制劑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分析原因為,PD-1抑制劑能促進記憶T細胞的生成,記憶T細胞能夠在腫瘤抗原再次出現時迅速啟動免疫反應,從而對腫瘤細胞產生長期的免疫監視作用,提高生存率[12]。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侖伐替尼聯合PD-1抑制劑治療晚期HCC安全性理想。分析原因為,侖伐替尼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與其抗血管生成作用相關,而PD-1抑制劑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由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引起,兩者不良反應譜不同,聯合使用不會導致毒性疊加,從而保證良好的安全性[13]
綜上所述,在晚期HCC患者治療中采用侖伐替尼聯合PD-1抑制劑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細胞因子活性,提高生存率,同時安全性理想。
參考文獻
[1]侯振宇,孔銀龍,孫林,等.92例晚期肝細胞癌患者肝切除預后及危險因素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8,24(5):425-428.
[2]袁冰,王燕,張金龍,等.侖伐替尼治療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無效的中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11): 833-836.
[3]段斌煒,李文磊,曹俊寧,等.PD-1抑制劑聯合TKIs治療中晚期肝細胞癌后實施肝移植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22,28(1):28-32.
[4]榮春,鄭軍,肖建華.Child-Pugh分級的發展及臨床應用[J].山東醫藥,2011,51(52):114-115.
[5]詹澤鋒,洪建文,林健群,等.我國肝細胞癌巴塞羅那分期中晚期病人精確臨床分期方法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8):1054-1058.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7,25(12):886-895.
[7]張百紅,岳紅云.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簡介[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6,43(11): 8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