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電子監禁制度中國化路徑研究

2025-08-23 00:00:00李亞龍張峻瑋
西部學刊 2025年13期
關鍵詞:監禁服刑人員犯罪人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3-0087-06

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of 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Li YalongZhang Junwei

(LawSchool,Kunm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

Abstract:Theelectronicmoitoringsystem,asapradigmofdigitaliovationinnocustodialpunishmnts,hasdemonstratedmultiplevaluesinteuleoflalballuchsaatigprisonpresue,lgtoregself-silidinginentegt ciety,protectingublicsfetyndpreveigecidiisAtpresntiaaslcdpilotprasofteltroicoorngte insomergiosadasachevdaserisoflocalutcomesHoweer,intesofthcurentpractice,thearestllproblemssuchasisuffcientnstitalsupportootoossupisoryeasuresaoofalicatiosoaeofhuasouesdsisao traditionalconceptsBasedontheuentisitutioalaumlation,hardarefodation,ndpublicsupport,thefurterlocaatiod deepeningoftheelectronicmonitoringsystemincontemporaryChinashowsinfcantcontemporaryrelevace.Therefore,Chinasouldexpandthesopeofaplicatiofteetroicmoiingsystem,clarifyapplicablesubjets,stablishspeliedistitutiosspeifyte methodsofapplication,strengthenenforcementsupervisionandbuildaChineseimplementationpathfortheelectronic monitoringsystem.

Keywords:electronic monitoring; non-custodial punishments; community corrections

電子監禁制度一般是指由監管者通過計算機、電子觀測和監督、電話服務的監聽等技術方式進行對標記、信號、文字等的觀察和監測來達到對人類活動信息的分析目的1,并在收集信息的同時對犯罪人的人身自由進行一定限制的新型刑罰執行方式。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電子監禁制度與社區矯正制度、非羈押性刑事強制措施執行的部分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有益成果,然而囿于制度實施的時間短、范圍窄,取得的實踐經驗不足,導致我國電子監禁相關制度的落地實施與完善遇到了很多阻力。

隨著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推進,廣大群眾法治意識逐步提升,人民對于和諧法治社會的向往進一步具象化、清晰化,這就要求刑事強制措施的決定和執行更加精準與適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長久以來,我國的刑事強制措施以監禁刑罰為主,電子監禁制度是一種非監禁刑罰制度,推動其中國化有利于豐富刑罰的執行方式,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通過良法實現善治。本文現就電子監禁制度中國化路徑進行研討。

一、電子監禁制度的施行現狀

(一)缺乏規范支撐

目前,我國制定法中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在監視居住中使用電子監禁的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區矯正法》)在社區矯正中對被矯正對象使用電子定位設備的條款,為該制度在刑事強制措施與社區矯正領域實行提供了制度支持。除了制定法依據的匱乏,電子監禁制度也缺乏具體的規范支撐。對電子監禁制度進行法律的規范,目前只對其進行了粗放的、部分的調整,對于制度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的諸多細節問題僅進行了方向性的引導,并未作出具體的規定。

(二)力度措施單一

當前,我國各試點地區基本采用的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一刀切”模式,針對不同被監管對象適用相同的監管方式和力度。在監管方式方面,江蘇省率先采用統一配發GPS定位手機的方式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管[2],該監管方式對使用智能手機存在困難的犯罪人(年齡較大、身體殘疾的犯罪人)而言將會成為積極遵守規定、配合社區矯正工作的障礙。在監管力度方面,不能根據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確定合適的監管力度,導致過度監管與監管不足現象并存,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威脅公共安全。

(三)運用領域狹窄

在域外,電子監禁制度運用范圍廣泛,基本可分為兩類:第一,大規模集中監禁的替代措施;第二,其他刑罰措施執行的監督手段,如社區矯正制度的輔助監管手段[3]。目前,我國在社區矯正實施中引入電子監禁制度作為輔助措施①,《刑事訴訟法》規定可以對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犯罪嫌疑人采取電子監禁手段以加強管理。因此,可以積極借鑒域外先進經驗,適當拓寬電子監禁制度的適用范圍,充分發揮電子監禁的制度潛力。

(四)既有觀念抵觸

我國公民受重刑主義影響深遠,對刑罰的功能認知是監禁形式的嚴懲而非矯治。作為以貫徹矯治功能為出發點的刑罰,電子監禁制度注重矯治而非嚴懲,與人民群眾要求嚴懲罪犯的樸素刑罰觀存在差異,導致其在試點和推行過程中難以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影響著制度在我國的施行。

二、電子監禁制度中國化的法治價值

(一)緩解監獄壓力,優化財政支出

在域外,電子監禁制度與非監禁措施相結合,在監獄外構建了全天候監控的“虛擬監獄”(virtualprison)[4]。該種非監禁刑罰可以讓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罪犯在電子監禁設備的監管之下在家中和社區中服刑,實現“居家監禁\"(homearrest),減輕監獄的收容壓力并降低刑罰執行成本。1966年前后,美國進人戰后犯罪高潮[5],聯邦政府加大了犯罪的打擊力度[6],監獄囚犯數量激增,其獄中生活水平與基本人權難以得到保障。通過電子監禁制度的適用,讓部分犯罪人在監獄之外的家中以及社區中服刑,在改善其基本生存條件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了監獄收容壓力。

監獄收容壓力的降低,帶來的是刑罰執行成本的降低。犯罪人在監獄中服刑,監獄需要承擔服刑人的食宿、醫療等費用,還需要聘請相應的獄警與專業管理人員,成本較高。美國的有關調查表明,在監獄中關押一名囚犯,每年的開銷在3.5萬至5萬美元之間,而使用電子監禁方式服刑的罪犯每年僅需1500—3000美元;電子監禁項目平均每日的財政開銷在5至25美元不等,被稱為“最能有效省錢的懲罰方式”[8]對符合條件的犯罪人采取電子監禁的方式執行刑罰,“是一個極具成本效益和安全效益的項目”[7]

(二)幫助強化自律,助力復歸社會

在監獄中服刑必然導致犯罪人與社會的隔離,他們很有可能因自身的經歷而遭到社會系統性歧視,有的迫于生活壓力或是萌生報復社會心理,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對部分犯罪人適用非監禁刑罰措施,有利于加強刑罰的矯治作用,幫助犯罪人復歸社會。

第一,增強自律能力,預防再次犯罪。監禁刑罰對犯罪人起到一種威懾作用,通過嚴厲的刑罰處罰威慢他們不得再次實施犯罪行為;電子監禁刑罰則以犯罪人自律為主,管理人員對犯罪人的監控僅起輔助作用。根據米歇爾·福柯的“全景敞視主義”,電子監禁刑罰實質上構筑了一個“電子圓形監獄”[9],處在監獄之中的服刑人知道自己受到監控,但無從得知管理人員是否正在密切關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因而不得不加強自律,這有利于預防服刑人員再次實施犯罪,幫助其再社會化。

第二,防止脫離社會,緩解排斥心理。監禁刑罰在強化監獄人格的同時將犯罪人長期隔離于正常社會生活之外[10],致使其服刑多年后與社會脫軌。針對符合條件的犯罪人實施電子監禁輔助的非監禁刑罰,犯罪人可保留自己原有的工作崗位,保持與同事、朋友和家庭成員的聯系,并承擔部分電子監禁制度的開支;電子監禁輔助的非監禁刑罰具有強化刑罰的矯治功能,有利于緩解犯罪人與國家之間的對立,緩解他們對刑罰執行的排斥和逆反心理,提高刑罰施行效果。

第三,提升自身技能,助力回歸社會。犯罪人只有具備一定的謀生技能,才能盡快重新融人社會,減輕社會系統性歧視的沖擊。有關部門可以面向社會內服刑的犯罪人開辦技能培訓班,保證他們在服刑結束時都能有一技之長,能夠依靠自己的技能謀生,過上正常的生活。

(三)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往的社區矯正工作之中,基層司法所對矯正人員的管理方式以定時報到等人工核查手段為主,監管盲區較大,矯正對象易出現脫管、漏管情況。電子監禁制度能夠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對社區矯正對象、犯罪人與犯罪嫌疑人的全天候自動追蹤,管理人員僅需在出現設備解除、信號消失等異常情況時再進行人工干預即可,在保證社區公共安全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10]。除此之外,在刑事強制措施的執行中適用電子監禁制度具備相同的效果。例如,公安機關可以通過電子監禁制度,實現對監視居住對象的電子化監視,無需派駐人員值守,在提高監管效率的同時節

約人力資源。

(四)阻斷交叉傳染,預防再次犯罪

傳統監禁刑罰將犯罪人混合關押,不同犯罪人之間的惡劣品質與惡習容易發生“傳染”,甚至成為犯罪經驗交流的溫床。電子監禁輔助的非監禁刑罰的實施,讓犯罪人在各自家中或者社區中服刑,有效阻斷了犯罪惡習的“交叉傳染”,有利于幫助犯罪人徹底改正。

電子監禁制度還可以有效預防犯罪人在服刑期間再次實施犯罪行為。當電子監禁系統監測到服刑人員出現異常活動時,管理機構可派專人前往查看,確定犯罪人是否違反了相關規定,或是否在進行犯罪準備活動,將犯罪行為抑制在萌芽階段。此外,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監控設備上裝備的人體數據傳感器檢測犯罪人身體各項數據,對服刑人員再犯行為實現科學的預判預防。

三、電子監禁制度中國化的施行基礎

(一)法治目標與政策導向

第一,實施電子監禁制度,是我國國情的必然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從高速發展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打擊違法犯罪的工作形勢愈發嚴峻。不僅如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基數大,服刑人員數量眾多,財政開銷巨大。基于此,實施電子監禁制度,在監獄外構建限制服刑人員活動的“電子監獄”,有利于緩解我國監獄收容壓力,降低財政支出,發揮刑罰的矯治作用,降低服刑人員再犯率。

第二,實施電子監禁制度,是司法信息化的必然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政務服務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水平。這就要求司法系統積極適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推動司法工作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電子監禁系統,公訴機關得以高效收集和分析證據,及時發現和識別違法行為,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刑事司法程序的高效運行。

第三,實施電子監禁制度,是提升現有制度執行效能的必然選擇。將電子監禁制度與社區矯正制度相融合,有利于為社區矯正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預防被矯正對象脫管、漏管或再次從事違法犯罪行為;有利于降低社區矯正制度的實施成本,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管理效率;有利于拓寬社區矯正制度的適用范圍,讓更多的犯罪人適用社區矯正制度,提升改造矯治效果,切實保障服刑人員的合法權利。

(二)社會認知和接受程度

一是試點施行提升公眾認同。目前,我國已有上海、江蘇、福建、湖南、青海等地開展電子監禁制度試點實施,試點地區居民在社區中見證電子監禁制度的落地實施,部分居民親身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促進了人民群眾對于電子監禁制度的了解與認同。隨著電子監禁制度試點范圍的擴展,人民群眾對于這一制度的認知和認同定會逐步增加。

二是社區矯正促進人民接受。我國于2002年正式引入社區矯正制度,并開始在上海和北京試點實施[1]。經過多年實踐,社區矯正于2011年被刑法確定為刑罰執行制度,專門性法律《社區矯正法》于2019年出臺。作為社區矯正制度施行的必要輔助手段,大規模推行的社區矯正制度實質上有利于促進電子監禁制度在人民群眾中接受程度的提高。

三是觀念改變促進人民支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社區矯正制度的施行,民眾對刑罰的認知從最初的懲戒為主,逐漸演變為矯治與懲戒兼備。人民群眾在實踐中見證了社區矯正在幫助犯罪人改過自新、復歸社會過程中體現出的強大力量,提升了對非監禁刑罰的認同,更新了刑罰觀念,為社區矯正與電子監禁制度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奠定了基礎。

(三)法規儲備與經驗積累

第一,法律規范性文件中的現行規定。公安部于2012年出臺了《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規定》,明確公安機關在執行監視居住時可以采用電子監控手段[12];2020年實施的《社區矯正法》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信息化核查”核實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情況和行為表現。除了制定法層面的制度支持,各地區結合試點實踐,出臺了諸多地方性法規,為電子監禁制度在我國的試點實施提供細化制度支撐的同時,也為后續規范性立法提供借鑒。

第二,國內試點實踐經驗。電子監禁制度已在我國部分地區試點實施,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江蘇省于2009年率先使用手機GPS定位追蹤社區矯正對象的位置與活動軌跡,并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共建社區矯正追蹤平臺。上海市率先將專業的電子定位監控裝置引入社區矯正實施,是國內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電子監禁系統[13]。歷經多年的實踐與發展,各試點地區的電子監禁制度逐漸成熟,為其在全國的施行奠定了實踐基礎。

(四)技術基礎與設施建設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制度的落地實施取決于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電子監禁設備及系統的推廣與運轉需要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強大的設備研發和制造能力。

1.基礎設施。電子監禁系統的構建,離不開高速穩定的蜂窩網絡。《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指出,我國5G網絡建設全球領先,2022年5G基站數量創新高,覆蓋范圍不斷拓展,為電子監禁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推行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另外,我國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廣泛投入使用,降低了系統運行的國家安全隱患,

2.制造能力。我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業體系。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運行穩定期,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與技術貢獻率不斷提升;高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被調查的中國制造企業平均研發強度與法國等發達國家持平[14]我國有能力研發與量產電子監禁所需要的設備及系統,為我國大規模實施電子監禁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優化電子監禁制度中國化的路徑

(一)居家監禁執行

1.適用分類

在域外,電子監禁刑罰執行取代了部分青少年犯、初犯和輕罪犯的傳統監禁刑罰,讓罪犯在佩戴電子定位監管設備的情況下,于社會環境中完成服刑,開展“居家監禁”,替代大型監禁刑罰執行。居家監禁執行的約束性與強制性遠不如監禁刑罰,若不加分辨地一概適用,極有可能形成對服刑人員監管不足與過度監管并存的局面,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對此,應當結合域外先進經驗與我國具體國情,創制人身危險性評估量表,根據已決罪犯人身危險性的等級來決定其能否適用該種服刑方式。

可將罪犯按其人身危險性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人身危險性高;第二類為涉嫌非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如詐騙罪、包庇罪等,其人身危險性中等;第三類為生活較為規律固定的涉嫌非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如在校學生、企業正規員工等,其日常受到來自多

方的監督,人身危險性低。

2.適用方式

第一類服刑人員人身危險性高,不能直接適用,應當先對其處以監禁刑罰措施;若服刑人員在監獄中表現良好、人身危險性顯著降低,可經評估后決定是否對該類人員改用居家監禁執行。改用后,服刑人員必須全天候佩戴電子定位裝置,管理機構通過電子監禁系統對其進行監控;必須在執行地點安裝監控設備,并進行24小時監視。第二類服刑人員人身危險性總體較低,可采用定期走訪、手機APP定時打卡報告等強度較低的監控方式。第三類服刑人員生活相對規律,不可控因素較少,對其定期進行走訪即可[12]

在監控設備的選擇方面,對于人身危險性高的第一類服刑人員,應選擇定位精準、自行拆卸難度大的電子定位手表,確保精確定位的同時保護了服刑人員的隱私;對于人身危險性較低的第二類和第三類服刑人員,可通過服刑人員自有的智能手機開展APP定時報告打卡,監督幫助服刑人員再社會化的同時節約成本,降低地方財政負擔。總體而言,在制度具體實施中要依照不同服刑人員的不同情況,個性化定制服刑方案。

3.適用機構

居家監禁制度雖形式上沒有完全剝奪服刑人員的人身自由,但本質上仍屬刑罰,其適格的管理機關應是我國司法部下轄的監獄管理局。鑒于居家監禁制度與社區矯正制度的相似性,可將居家監禁人員的日常管理權交給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基層司法所,省司法廳監獄管理局只需定期檢查司法所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即可。

(二)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輔助執行

1.適用分類。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刑事強制措施有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種。這五種刑事強制措施中,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屬于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可根據適用對象在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期間是否有再次犯罪行為和脫逃行為,將適用對象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無危型,該類對象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執行期間既無故意犯罪行為,也沒有主觀脫逃行為;第二類是危險型,該類對象在非羈押強制措施執行期間存在主觀脫逃或嚴重違規行為,但不存在犯罪行為;第三類是高危型,該類對象在非羈押強制措施執行期間存在主觀脫逃及故意犯罪行為。所有適用對象在開始時都會被視作為第一類無危型對象,其對象類型歸屬隨其行為動態調整。

2.適用方式。當前拘傳措施公安機關、檢察院與法院均可執行,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措施只能由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方式大多為派人駐守監管“人盯人”的方式,效率較低,且容易出現由于監管不足導致的脫管、漏管情況。可根據前文劃定的三類適用對象,結合電子監禁手段,適用三類監管強度不同的監管方案。第一類對象主觀違規與脫逃意愿極低,可通過手機APP定位加上定時向管理機構報告的方式進行監管;第二類對象有一定的脫逃與違規故意,脫逃成功可能性較高,必須為其佩戴電子監控設備,如電子定位智能手表或電子定位腳環,并對其進行全天候監控;第三類適用對象人身危險性高,不適宜繼續適用非羈押強制措施,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應將犯罪人先行拘留或變更適用羈押刑事強制措施。

3.適用機構。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都有權決定是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三項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公安機關是主要的執行機關,擁有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獨家執行權。因而電子監禁手段輔助的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輔助執行應當由公安機關負責,并由同級檢察院對公安機關非羈押刑事強制措施的執行進行監督。

(三)社區矯正執行輔助監管

1.適用分類。2020年實施的《社區矯正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了使用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的情形,明確了電子監禁手段的適用對象,為電子監禁制度在社區矯正中的適用奠定了制度基礎。以該條文為基礎,可將社區矯正中適用電子監禁手段的對象界定為兩類:第一類是有較強脫逃脫管意愿的,如無正當理由,未經批準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第二類是有較高再犯可能性的,如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2.適用方式。關于第一類對象,應針對其脫逃意愿,加大定位監管強度,為其佩戴電子監控設備并限制矯正對象的活動范圍,管理機構應對該類人群的活動軌跡進行全天候監控,并在出現異常時進行實地調查。對于第二類對象,管理機構應加強對其再犯行為的預防。一方面,加強對矯正對象的定位管理,通過其佩戴的電子定位設備實時獲取對象位置;另一方面,加強人工干預與預測,通過分析矯正對象的軌跡數據預測再次犯罪行為;加大管理人員走訪教育頻率,幫助矯正對象改正惡習,將潛在的犯罪行為扼殺在準備階段。根據《社區矯正法》的規定,每次適用電子定位設備的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期限屆滿后經評估仍有必要繼續使用的,經批準期限可以延長,每次不得超過3個月。

3.適用機構。根據我國《社區矯正法》的規定,社區矯正的執行由各級司法行政部門主管,落實到基層,就是由基層的司法行政部門司法所開展具體的社區矯正工作,對社區矯正對象通過電子監禁手段加強監管的職責自然而然歸屬于基層司法所。

(四)監獄服刑人員離監外出輔助監管

1.適用分類。目前我國在押人員離監事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離監探親,另一種是保外就醫。可根據外出目的將離監外出人員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離監探親人員,根據《監獄法》和《罪犯離監探親和特許離監規定》,只有“服刑期間一貫表現好,離監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服刑人員才能獲得離監探親的機會,此類服刑人員人身危險性較低、脫逃概率較小;第二類是保外就醫人員,其相對于離監探親實現門檻更低,此類人員人身危險性與脫逃概率相對更高[15]

2.適用方式。為節約人力成本,提升監管效率,對離監外出服刑人員的監管應以電子監禁監管為主,人工監管為輔。對離監探親服刑人員可通過佩戴不得自行拆卸電子定位手環的方式進行監管,在保護隱私的同時降低脫逃風險。對保外就醫人員,應在適用電子監禁手段的同時,由服刑人員所在監獄、看守所定期檢查其離監醫療情況,預防潛在的脫逃與再犯行為。3.適用機構。離監探親、保外就醫人員均屬于特定監獄或看守所的服刑人員,具體執行管理權限歸屬于服刑人員所屬監獄所在地的監獄管理局。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同級檢察院依法對離監探親、保外就醫等活動進行監督。

參考文獻:

[1]周學峰.解讀美國電子監控制度的演變[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10-118.

[2]武玉紅.電子監控在我國社區矯正管理中的運用與優化[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3):74-83.

[3]The Pew Charitable Trs.Use of Electronic Offender-TrackingDevices Expands Sharply[R/OL].https://www. pewtrusts.org/-/media/assets/2016/10/use_of_electronic_offender_tracking_devices_expands_sharply.pdf.

[4]左然然.我國社區矯正中電子監控應用的實踐、困境與發展[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2.

[5]王勇哲.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犯罪走勢述評[J].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7(5):19-34.

[6]ZAMORA IIIM. A Historical Tracing of Electronic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D]. Long Beach: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ng Beach,2004.

[7]NELLIS M. Surveillance and Confinement:Expl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of Electronically Monitored Curfews[J].European Journal of Probation,20o9(1) :41-65.

[8]WISEMAN SR. Pretrial Detention and theRight to Be Moni-tored[J].TheYaleLaw Journal,2013(5):1344-1404.

[9]CORALLO M. Electronic Monitoring as an Electronic Panopti-con:A Foucauldian Perspective[J].The Manchester Review ofLaw,Crimeand Ethics,2021(10):110-120.

[10]郭健.關于構建我國社區矯正電子監控制度的設想[J].犯罪與改造研究,2017(1):19-24.

[11]于濤.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50-52.

[12]許慶永,單寶雄.我國社區矯正中電子監控的法律規制研究[J].人權研究(輯刊),2020(1):504-542,578-579.

[13]王汀.電子環監控技術在非羈押性強制措施中的應用:基于現狀調研的SWOT分析[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8(5):121-131.

[14]佘惠敏.經濟日報;3.6萬億元標注中國創新力[EB/OL].(2025-02-02)[2025-03-25].https://www. jingjiribao.cn/static/detail. jsp? i d=568552

[15]余智明.法治國家視域下罪犯離監就醫探析[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9(4):15-20.

作者簡介:李亞龍(1990—),男,哈尼族,云南玉溪人,法學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張峻瑋(2004—),男,漢族,湖南長沙人,單位為,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

猜你喜歡
監禁服刑人員犯罪人
什么是電子監獄時間
青年文摘(2025年15期)2025-08-24 00:00:00
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芻議
西部學刊(2025年13期)2025-08-23 00:00:00
貪賄犯罪終身監禁適用條件的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久久不卡精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亚洲天堂区|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色AV色 综合网站| 国产91成人|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伊人AV天堂|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看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综合18p|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免费看美女毛片| 婷婷五月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亚洲综合天堂网| 天天爽免费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色天天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欧美伦理一区|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久操中文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久久a级片|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伊人色天堂|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乱码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欧美成人aⅴ| 狠狠干综合| 亚洲婷婷丁香| 黄色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