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在實踐執行層面,還是在理論研究領域,主要都是從學生視角出發,著重發現、分析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一一輔導員的關注則相對較少。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高校輔導員核心能力素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因此,將研究視角聚焦于高校輔導員自身,梳理并總結輔導員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文獻,對于有針對性地探尋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律、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關于高校輔導員建設的政策文件研究
1993年,中組部、中宣部及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構建一支以專職人員為主導、專兼職融合的政工隊伍,并對其政治與業務能力設定了既“紅”又“專”的高標準。該文件對高校輔導員的思想境界與基本素質作出了清晰界定。2000年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學生政治輔導員是專職投身并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人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構成輔導員素質的核心。2004年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則要求輔導員堅守正確政治導向,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成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正確的政治方向與立場成為其精神基石。2005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輔導員的選拔必須遵循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精、紀律觀念嚴、作風形象正的原則,吸納那些德才兼備、樂于奉獻、致力于教書育人且熱愛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人才,從而豐富了輔導員素養的內涵[1]。2006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不僅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要求與職責,還為核心素養提供了基礎參照,標志著輔導員核心素養建設從總體要求邁向具體細化的新階段。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指出,輔導員整體素質要實現全面提升,育人能力顯著提高,作風修養持續提升,對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首次將輔導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等級,不同等級形成了不同的素養與能力的要求,進一步細化。2017年教育部先后下發《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詳細指出高校輔導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將工作職責聚焦到九大核心工作,并從“政治素質、工作意愿、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和基本要求”對高校輔導員素養提出了具體要求。以上為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階段性建設的成果,對輔導員素質的要求逐步明晰。
2020年,教育部與中組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進一步細化了輔導員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角色,并強化了其職業發展體系,為輔導員的職業化與專業化進程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輔導員作為大思政課師資體系中的一支隊伍要善于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和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對輔導員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及如何不斷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是時代所需更是實際所需。
二、關于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趨勢研究
以“高校輔導員”作為核心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會發現近年來對于高校輔導員的研究逐年增多,研究學者主要聚焦到思想教育領域專家和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反映出國家社會對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認可程度及重視程度逐漸提升,更反映出輔導員隊伍自身在不斷實現自我要求與自我提升。在上述研究中,2006年、2014年和2017年后發表論文數明顯增加,這也順應了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對于高校輔導員建設制度上的創新與新要求。
以“輔導員核心素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截至2024年12月,共檢索到相關學術期刊論文148篇、學位論文10篇、會議論文14篇,論文所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高校輔導員素質、素養的內涵,對于核心素養內容與構建、培育路徑研究較少有發掘空間,見圖 1

從發文趨勢來看,學界對高校輔導員的研究呈現出從常態化輔導員工作的研究向輔導員核心素養研究進行轉變,對輔導員核心素養的研究呈上升趨勢,且近兩年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也表明了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輔導員本身,更加重視輔導員的個人素質與能力在提高學生工作效果、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研究時間較短,關于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三、關于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內容研究
(一)輔導員核心素養的內涵研究
自2016年起研究主要集中在關于定義、內涵、理論等方面的研究,諸多學者基于各自的研究領域,對輔導員核心素養的含義進行了界定。例如,基于思政工作者的內涵研究角度,張愛秀在2016年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六素質論,認為輔導員同樣作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思想要素、政治要素、能力要素、知識要素、心理要素、道德要素[2]?;谖募赋龅妮o導員職業能力視角,伍康欽在2018年指出,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是在其職業生涯中通過實踐塑造并積累的。他將輔導員職業角色的核心素養特點總結為4個方面:“政治素養的鮮明性、業務素養的精深與廣泛、紀律素養的嚴格性以及作風素養的公正性”[3]?;谳o導員素質能力大賽視角,鄧天開2019年從3個維度探討了大賽如何提升輔導員的核心素養,強調思想政治素養是輔導員核心素養的“核心”,理論素養是關鍵所在,而業務素養則是基礎和支撐[4]。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社會及學生工作對輔導員的實際需求日益增長,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內涵亦逐漸豐富,相關政策文件亦隨之不斷完善。周楚婷在2018年認為,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是指在職業生涯中,為適應職業發展和學生需求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養、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3個方面[5]。王鵬2020年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除了政治、職業和文化素養外,還應加入教育精神,以增強高校輔導員對教師角色的理解,提升其職業滿足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從而更有效地管理學生[。江子揚在2022年則提出一個包含政治素養、能力素養、發展素養、社交素養和協同素養的5C模型,其中協同素養強調與其他教師共同維護創新精神,構建家校合作的良好環境[。盛知恒在2023年詳細構建了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管理評價指標,包括政治立場、理論水平、人格魅力、知識儲備、管理能力、家國情懷、道德情操以及媒介素養,將輔導員使用和運用網絡的能力、對于輿情的監控與處理能力列入輔導員的核心素養[。劉漢川在2024年參照輔導員行業內的“兩次大會、兩項文件、一項賽事”,輔導員的核心素養可歸納為以下6個方面:政治素質、人文素質、學習素質、職業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
(二)輔導員核心素養提升路徑研究
關于輔導員核心素養的提升路徑主要從輔導員自身、高校、社會環境3個維度展開。從輔導員自身角度,周超在2019年指出,輔導員要堅持研究學習,強化職業生涯必備的核心素養,不斷擴充自身知識儲備[10]。黃上峰在2019年強調,輔導員需增強在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及崗位職責等領域的知識積累[]。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個人素質和理論水平,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實際工作。從高校角度,王丹丹在2017年強調,高校應基于核心素養來制定輔導員的人才培養計劃,旨在通過加強教育培訓、促進輔導員之間的交流活動以及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從而提升輔導員的核心能力[12]。孟興林在2018年則提出,高校應鼓勵和支持輔導員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以此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13]。陳瑩在2018年指出,高校要從入口關從輔導員的選拔上提升整體隊伍的核心素養,在選拔高校輔導員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優化和完善自身的各項機制,包括但不限于培養、管理和發展的機制[14]。伍康欽在2018年指出,高校應致力于打通輔導員理論與實踐研究之間的通道,以促進其核心素養的顯著提升。為此,需要不斷加大建設針對輔導員專項申請的科研項目,整合現有的科研平臺開設面向輔導員的專項平臺,同時打通輔導員攻讀博士專項計劃,以此來暢通輔導員提升學術水平的途徑。最終目標是實現輔導員角色的轉變。盛知恒在2023年談到隨著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變化,高校要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對輔導員的指標考核[15]。從社會等外部環境角度,鄧天開在2021年指出從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及訓練營的角度出發,倡導構建一種“以賽促學”的文化氛圍,旨在將參賽動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的態度[16]。他提倡創建一個由上級指導、學校主導并結合科學方法引導的參賽環境。張劍在2021年則從更廣泛的視角考慮,認為應當整合來自高校、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等多方面資源,為輔導員創造一個有利于其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良好平臺,從而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核心職業技能[17]。
結語
國家對高校輔導員提出新的要求與行動指南,輔導員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也成為推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對當前文件政策、文獻的梳理發現,一方面研究呈現“熱點”趨勢,表明各個領域確實在重點關注輔導員隊伍建設;另一方面,研究中所指出的相關路徑對于當下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但是研究仍存在不足,可以從問卷調查、理論模型、實證分析甚至跨學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上進一步深度挖掘研究,以期推動高校輔導員工作提質增效。
本文系2024年度陜西高校學生工作研究重點課題《90后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構建及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XKT00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芳轉.高校輔導員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角色、任務
及路徑解構[J].公關世界,2022,(20):43-49.
[2]張愛秀.綜合改革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研究[J].現代
職業教育,2016,(07):136-137.
[3]伍康欽,肖曉哲.核心素養:高校輔導員職業角色的價值檢
視[J].理論觀察,2018,(08):120-122.
[4]鄧天開.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視野下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
提升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133-136.
[5]周楚婷.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路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 (27):55-56.
[6]王鵬.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培育的內涵、困境及實現路徑[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4):58-61.
[7]江子揚.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構成及培育探析——基于“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的分析[J].中國輕工教育 ,2022,25(05);47-54+63
[8]盛知恒.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管理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高校輔導員,2023,(01):34-38.
[9]劉漢川.“大先生”視角下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體系建構與實踐路徑[J].科教導刊,2024,(22):69-71.
[10]周超.核心素養: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高原的破解理路[J]高等農業教育,2019,(02):53-56.
[11]黃上峰.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結構分析和提升策略[J].管理觀察,2019,(34):146-148.
[12]王丹丹,張聰.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結構分析及培養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7,27(08):51-54.
[13]孟興林,代敏.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0):157-158.
[14]陳瑩.高校輔導員促進就業工作的研究與思考[J].學園,2018,11(30):175-176.
[15]盛知恒.協同治理視角下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2023,(03):93-95.
[16]鄧天開.全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媒介形象的建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1):25-31.
[17]張劍.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提升路徑及分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4):249.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