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圖書館資源管理主要負責各類資源的分類、保管、利用等工作,隨著電子資源數量的增加、讀者需求的多樣化,圖書館引入智能化技術是大勢所趨。依托智能化技術,可以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高效采集、分析和處理,并根據讀者個性化需求,智能化匹配信息資源,在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同時,推動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智能化技術在圖書館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總結一系列智能化技術應用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二、智能化技術在圖書館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促進紙質和電子資源有機整合
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傳統的紙質館藏資源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電子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一背景下,圖書館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不僅可以將現有紙質館藏資源快速、完整地轉化為電子資源,并對其進行智能分類,搭建數字資源庫,使讀者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行閱讀、獲取海量信息;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構建虛擬圖書館,對紙質與電子資源進行多元整合與創新利用,實現圖書資源價值最大化。
(二)有助于增強讀者體驗感
在圖書館資源管理中應用智能化技術,有助于帶給讀者更加豐富、優質的體驗。其一,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系統能夠通過收集讀者檢索歷史以及借閱記錄等數據信息,智能化分析讀者需求偏好,精準掌握讀者需求,并為讀者推送個性化資源。例如,對于一些喜歡歷史的讀者,系統可以個性化推送歷史書籍等資源。其二,依托RFID(射頻識別)技術與自主借還書設備,圖書館可以對圖書進行快速讀取,在借書流程中精準地為讀者定位圖書位置,在還書流程中實現批量掃描、快速還書,簡化圖書借還流程,提高圖書借還效率,節約讀者的時間,提升讀者滿意度。
(三)有助于提升檢索效率
圖書館擁有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但在傳統資源管理模式下,讀者查找資源往往較為不便,圖書館提供的資源和讀者需求不匹配,導致圖書館資源利用率不高。通過引入智能化技術,圖書館能夠根據關鍵詞精準定位相關資源,提高信息檢索效率。例如,一位讀者想要了解“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商業發展情況”,不需要完整、精確地輸入這一描述,只需在智能檢索系統中輸入“明清”“江南”“商業”等關鍵詞,系統便可通過語義分析正確理解用戶想要查找的內容,智能化提取與關鍵詞相關的資源,為其推薦《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一書和與之相關的學術論文等資料,并標明相關書籍在圖書館中的位置,使用戶能夠全面、快速地獲取相關資源。同時,圖書館通過建立智能化共享平臺,可以實現館際信息資源的流通和利用,提高圖書館整體檢索效率。
三、圖書館智能化資源管理系統建構
(一)感知層
感知層是圖書館智能化資源管理系統建構的基礎,依托新技術、新設備,智能化感知、測量和傳遞信息。對數據資源、文獻信息、讀者需求等信息,傳統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大多采用IC卡與條形碼數據采集技術進行處理,但隨著傳感器網絡、射頻識別等先進信息感知技術的應用,在圖書資料上粘貼發送無線信號的傳感器,能夠極大地縮短信息錄入時間,提高圖書資源傳輸效率。
信息感知層涉及的技術多樣:其一,標簽識別設備。圖書館在圖書資料上粘貼RFID標簽,RFID讀寫器可以快速、智能化讀取圖書資料借閱狀態、位置等信息,實時感知和傳輸圖書信息,動態管理圖書資料,避免圖書資料丟失。其二,環境傳感器。在圖書館內部設置空氣質量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裝置,實時采集圖書館環境信息,并將信息輸送到數據管理系統,一旦信息超出標準范圍,系統會發出警示信息,督促工作人員處理。例如,圖書館珍藏古籍資料的區域,借助智能化技術精準調控環境溫濕度,創設適宜古籍保存的環境。其三,定位技術。使用Wi-Fi或藍牙定位技術,精準定位圖書館內部讀者的位置。工作人員可以借助定位設備,及時響應附近讀者需求,快速找到讀者需要的圖書資料;跟蹤分析讀者在館內的活動軌跡,了解圖書館不同區域的資源借閱熱度,以此為依據優化圖書館內部空間結構布局。例如,如果發現大量讀者停留在小說區域,圖書館可以在此區域適當增加座位,調整書籍擺放布局。
(二)通信層
圖書館智能資源管理系統的通信層,依托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高效傳輸,將圖書館信息資源和讀者端電子設備有機整合,實現圖書資源信息高效采集、存儲和傳輸,促進圖書資源大范圍傳輸與共享。通常情況下,傳統圖書館布設局域網,經由X.25、共用電話網以及信息高速路網等平臺傳輸和共享信息。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一系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圖書館領域。例如,使用IP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并引入計算機、衛星通信等先進技術,建立通信網絡,能夠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信息實時傳輸
在圖書館內部大面積布設高速以太網線纜,用于計算機終端、交換機以及服務器等設備的連接。有線網絡信息傳輸速度快、穩定性高,可以實現系統之間的數據高效交互。例如,工作人員在開展編目工作時,可以基于有線網絡將圖書信息上傳到數據庫,實現數據庫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共享。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信息需求,可以在圖書館內部建設無線網絡,實現圖書館內部無線網絡全方位覆蓋。讀者可以在不同位置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連接無線網,在線訪問和檢索圖書資源。物聯網設備應采用統一的通信協議傳輸數據。例如,采用LPWAN協議,該通信協議功耗較低,能夠實現遠距離、低延遲數據傳輸;大規模數據適合采用TCP/IP物聯網通信協議傳輸數據,保障信息安全。
(三)處理層
圖書館智能化資源管理系統的處理層,主要負責對前期收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存儲與處理,并給出最終的決策。建立MySQL專業數據庫管理系統,分類存儲、管理圖書館資源信息,包含讀者信息、圖書資源、借閱記錄等,并采用存儲結構優化、建立數據索引等方式,提高數據信息檢索與利用效率。圖書館數據信息規模龐大,使用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可以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基于Hadoop與Spark的分布式云平臺架構,具有日均20TB級別的業務數據處理能力。使用數據挖掘算法,可以根據讀者的圖書借閱和信息檢索等行為數據,挖掘讀者的興趣偏好,個性化推送資源,提高讀者滿意度。此外,使用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還可以輔助圖書館采購決策和館藏布局優化,提高信息處理效率。
(四)應用層
圖書館智能化資源管理系統的應用層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包括圖書資料的在線查詢、圖書借閱和歸還、期刊查詢、專家查詢、個性化服務等。應用層是圖書館與讀者交流的主要渠道,讀者輸入檢索信息,傳輸給處理層進行智能化決策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反饋給讀者。例如,智能處理層根據讀者“《魯濱遜漂流記》借閱請求”,經過查詢書籍狀態,最終將“無法滿足借閱人的需求”的信息傳達到應用層,應用層經過處理后以更加人性化的語言反饋給讀者:“抱歉,您暫時無法借閱《魯濱遜漂流記》,請諒解!”
四、圖書館資源管理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數據管理和利用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成為圖書館的一項重要資產,應加強數據的管理和利用,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為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和決策部署提供支持。例如,圖書館可以建立智能書架,借助智能傳感器實時掌握圖書資料位置變動數據,智能分析讀者對不同區域圖書資料的興趣偏好;還可以開發讀者管理系統,記錄讀者日常借閱、預約、下載資料等信息。在數據管理方面,圖書館要對重復、失真的數據進行清洗、去重、降噪,保留完整、真實的數據;要增進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信息連接,以實現資源實時傳輸和共享;還要根據收集的數據信息繪制數據視圖,為后續數據信息深人分析和處理提供支持。在數據利用方面,要采用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探索信息規律。例如,智能分析讀者的借閱歷史,為數字資源利用以及圖書資源的個性化推薦提供數據支持,如果發現相關領域作品訪問量增加,圖書館應考慮增加該領域資源的采購預算,豐富圖書館館藏資源儲備。
在數據管理與利用中,圖書館要注重保障信息安全。圖書館數據資源規模較大,保障數據信息安全十分重要。圖書館應布設網絡安全設備,設置入侵檢測系統、權限控制系統以及防火墻,禁止外部非法訪問行為;重視數據加密和備份,對館藏數據、讀者個人信息以及借閱記錄等隱私數據著重加密傳輸,定期備份重要數據,避免數據被泄露、破壞;定期更新升級系統,消除系統漏洞,最大程度上保障各類數據信息的安全。此外,制定嚴謹、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機制,工作人員在采集和使用信息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安全管理機制;在出現突發情況時快速啟動應急預案,減少損失,維護圖書館與讀者的合法權益。
(二)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意識
在圖書館資源管理中應用智能化技術,需要工作人員同步轉變思維和角色定位,從單一資源管理者向服務者轉型。圖書館可以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學習智能化資源管理軟件操作方法,熟悉各類智能化設備,發揮先進技術優勢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應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以讀者為本的原則,主動了解讀者需求,運用智能化技術為廣大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工作人員在掌握讀者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采用智能化技術設計特色服務項目;或線上線下聯合進行閱讀推廣,依托智能推送系統以及社交媒體平臺大范圍推廣宣傳,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和支持。
(三)關注讀者體驗反饋
讀者的體驗反饋,直接反映了圖書館智能化服務的水平。其一,開拓反饋渠道。線上,圖書館應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設置反饋入口,定期發布問卷,調查讀者對圖書館智能化服務的滿意度,讀者可以隨時隨地提出意見和建議;線下,圖書館應設立意見箱,同步收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其二,增強讀者體驗感。圖書館應派專人整理、歸納讀者反饋,將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轉達給相關部門;對于資源推薦精準度不高、系統穩定性不強等復雜問題,技術部門應與其他部門進行交流,共同制定改進方案,并跟蹤方案落實效果,提高讀者滿意度。
五、結語
資源管理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引入智能化技術可以輔助工作高效開展。圖書館要建立安全可靠的智能化資源管理系統,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并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意識,增強讀者的體驗感。通過此類措施,全面提升圖書館資源管理水平,助推圖書館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敏.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采寫編,2024(11):168-170.
[2]邱曉東.智能化轉型:人工智能在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中的應用與展望[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24,19(02):17-22.
[3]劉檳霞.計算機技術在高校圖書館資源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11):87-88.
[4]王陳東.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智能化管理方法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4):52-53.
[5]周柳.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方法[J].辦公自動化,2021,26(02):42-45.
[6]李鵬.智能化技術在高校圖書館過刊信息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20,27(07):189-190.
[7]郝蕊霞.從高職院校智慧圖書館建設談資源管理[J].國際公關,2020(07):164-165.
[8]田紅偉.計算機在高校圖書館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智庫時代,2020(05):160-161.
[9]孫笑,韓佳伶,馬知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數字圖書館智能化信息資源服務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1):57-60.
[10]趙海珍.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優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7):67-68.
(作者簡介:王瑜潔,女,專科,隴南市西和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責任編輯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