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媽常有句掛在嘴邊的話:“站崗的是我兒子!”
社區很多人都知道,逢年過節,黃大媽就會備下自己做的愛心小吃,送到附近軍營。部隊肯定不收啊,說這是紀律。黃大媽就指著站崗的士兵說,他是我兒子,當媽的給兒子送吃的,不算什么吧。
黃大媽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黃大媽的兒子就在外地當兵,已經有很多年沒回來了。黃大媽想兒子了,就在飯桌上多擺一雙碗筷,做一些兒子愛吃的時令小吃,邊吃邊往兒子飯碗里夾,直到看著兒子的飯碗被當媽的愛意填滿。
有一年發大水,城里許多街道被淹了,部隊派了很多士兵來幫忙清淤。早上,許多累了一宵的士兵都癱睡在剛剛清掃過的街頭。有一個士兵,腿被劃傷了,就用毛巾簡單包扎一下,滲出的血把毛巾都染了色。黃大媽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讓這些士兵進屋喝口熱水,但士兵們都不肯。黃大媽看見那位受傷的士兵,他多年輕啊,雖然疲憊但臉上卻透著軍人的堅毅,黃大媽一下想到了幾子。她想拉他進屋,但受傷的士兵站起來敬了個禮,親切地喊了一聲“媽媽”,然后微笑著婉拒了。
從那之后,黃大媽就決定做一件事。她沒別的能力,做一點時令小吃是強項,思念兒子卻盼不到兒子回家,那身邊這些戰士不就是她兒子嗎。黃大媽決定,趁逢年過節,她要去軍營著兒子送愛心。
黃大媽這固執的看望,持續了很多年。春天,黃大媽做艾花饃饃;端午節,黃大媽送自己包的粽子;秋天,黃大媽用新米釀制醪糟,再煮上熱騰騰的荷包蛋;臘月,黃大媽盛上香噴噴的臘八粥社區很多人慢慢習慣了,黃大媽這是給站崗的兒子送吃呢;部隊官兵勸也沒用,大媽給兒子送吃食,沒法子拒絕啊。
一年春節,黃大媽給站崗的兒子又送東西來了,但這次不是吃食,而是幾十雙新線襪,都是黃大媽過去一年親手織的。指導員接過溫暖的襪子,內心也熱騰騰的,請黃大媽到軍營小坐,但黃大媽搖搖頭。她說部隊有紀律,自己不添亂了,只要兒子能站好崗,她心里就暖暖的。
社區開表彰會,黃大媽被評為擁軍先進個人,指導員親手為黃大媽戴上大紅花。社區請黃大媽講兩句,黃大媽啜嚅了半天,說為站崗的幾子送點吃的穿的,是人之常情,但社區給的榮譽,讓她很驕傲,今后,她還要繼續去看望站崗的兒子。

這時,旁邊的指導員握住了黃大媽的手,轉頭動情地對大家說:“我身邊的黃媽媽,數年間堅持為站崗的兒子送吃送穿,起初我們以為是弄錯了,后來通過社區才了解到,黃媽媽的兒子是一名優秀的軍人,她這樣做,就是把我們都當成了她的孩子。這些年,部隊轉業退伍了很多兵,但每個兵臨走時都特別不忘愛兵如子的黃媽媽,所以今天,請允許我代表每一個站崗的兒子,給我們的老媽媽敬個禮!”
指導員說完,啪地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散場時,指導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送黃大媽出門,門外正飄著雪花,遠處,綻放的禮花把春節的夜空點亮。
指導員想送一程,黃大媽婉拒了。她對指導員說:“多年前,我兒子在部隊,因抗洪搶險犧牲。我曾經很難過,因為兒子再也回不來了。但部隊和社區的同志們經常上門看望我,幫助我,那些忙了一宵的士兵累得癱在街邊也不肯進門,這讓我想到了兒子,你們不都是為了國這個大家嗎!從那之后,我決定去部隊送點愛心。怕你們不收,才說是送給站崗的兒子,因為在我眼里,見到你們就像見到了我的兒子。你們就是我最親近的人了!”
雪花不斷飄飛,一顆流星劃過天空,很明亮。黃大媽相信,那一定是她犧牲的兒子在天上看著她。而人間這一幕,在春節鞭炮聲聲的寒夜里,正溫暖著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