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金融政策如何引導商業銀行實現環境責任與市場價值的雙贏?論文《“雙碳”目標下碳減排支持工具對商業銀行市場價值的影響研究》以中國碳減排支持工具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信號傳遞一聲譽積累一風險治理”三維分析框架,系統闡釋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何重塑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邏輯。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環境治理與經濟增長融合的橋梁,其政策效率與市場反饋機制日益成為研究重點。作為資金配置的重要中樞,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實踐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綠色項目通常面臨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的難題,使銀行在參與意愿上出現分化。如何精準激勵銀行積極投身綠色金融實踐,成為政策制定者和學者關注的重要課題。
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創新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低息再貸款資金,直接與銀行的綠色貸款績效掛鉤,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投向綠色低碳領域。然而,這一政策能否真正實現商業銀行環境責任與市場價值的“雙贏”呢?講師鞏冰、高級經濟師張蓓、博士后楊斯堯和博士后徐照宜通過2024年8月發表在《金融研究》的論文《“雙碳”目標下碳減排支持工具對商業銀行市場價值的影響研究》(以下簡稱“論文”)給出了答案。
“信號傳遞一聲譽積累一風險治理”三維分析框架
他們的研究表明,碳減排支持工具確實有效提升了銀行的市場價值,而背后的秘密在于三個重要機制一一信號傳遞、市場聲譽與風險治理。
首先是信號傳遞效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碳減排貸款的銀行定期公開貸款情況和減排效果,以透明的信息有效降低了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凸顯了銀行對綠色發展的承諾,增強了市場和投資者對銀行長期價值的認可度和信心。其次是市場聲譽效應。積極落實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銀行,通過具體行動展示出良好的社會責任擔當,不僅吸引了更多具備環境意識的客戶和投資者,更開拓了新的業務機會,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進一步提升了銀行的品牌形象。最后是風險治理效應。碳減排支持工具促進銀行將環境風險管理全面納人整體風險控制體系。央行提供的低成本資金有效降低了銀行在綠色信貸業務中的資金成本和創新風險,提前適應了更為嚴格的環境監管要求,增強了銀行整體風險抵御能力。
隨后,論文通過實證分析檢驗商業銀行參與碳減排支持工具對市場價值的具體影響。第一部分檢驗了銀行碳減排貸款活動對市場價值的直接影響;第二部分則進一步驗證了信號傳遞、市場聲譽、風險治理三大機制的有效性。
第一部分,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影響關系論證。研究以42家A股上市商業銀行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間的數據為樣本,通過逐一收集銀行官網披露的碳減排貸款信息,包括貸款金額、項目領域、利率及減排績效等,運用雙向固定效應與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了政策的市場效果。研究發現,在控制了銀行經營特征與風險水平等因素后,碳減排貸款的投放顯著提升了銀行的市場價值,表明投資者認可銀行積極踐行環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進一步通過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確認了上述結論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三天效應機制的實證檢驗。針對信號傳遞效應,論文選取股票日均換手率、股票非流動性和Ro11指標,結果發現銀行碳減排貸款金額的增加顯著提升了股票流動性。這說明銀行通過碳減排貸款信息的披露,有效降低了投資者信息不對稱,強化了市場對銀行環境責任承諾的認可。針對市場聲譽效應,論文以網絡社交媒體平臺投資者討論數據為基礎,發現銀行參與碳減排貸款后,不僅網絡討論的數量顯著增加,且積極評價比例和互動量明顯提升。這表明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行動有效提升了其市場聲譽和品牌形象,從而增強了投資者的長期信心。在風險治理效應方面,論文發現參與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銀行,其央行再貸款占總資產比重明顯提高,資本充足率也有所提升,同時有效降低了股價崩盤風險。這表明央行的資金支持強化了銀行的流動性和抗風險能力,也推動銀行更早將環境風險融人整體風險管理框架。
最后,論文指出,節能環保與清潔能源領域的碳減排貸款對銀行市場價值提升效果最顯著,監管機構可以在未來政策設計中予以重點關注。此外,相較于普通綠色貸款,碳減排貸款在央行低息資金支持下對銀行市場價值的提升效果更顯著,提示監管部門未來應進一步擴天此類工具的應用范圍。
實踐案例及啟示意義
為了更具體地說明這一政策的實施效果,讓我們聚焦浦發銀行的真實故事。作為首批參與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銀行之一,浦發銀行創新發放了全國首筆“碳中和掛鉤貸款”。這筆貸款將利率與項目減排績效掛鉤,定期根據發電量、碳減排量等指標的完成情況調整利率,發電越多、減碳越多則貸款利率越優惠。同時,浦發銀行借助區塊鏈平臺實時監測項自減排數
據,確保信息真實可靠。
浦發銀行的實踐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饋。首先,在信號傳遞上,浦發銀行通過實際行動對接央行政策,按季度披露碳減排貸款成效,向監管和市場傳遞出支持綠色發展的信號,增強了市場信心;其次,在市場聲譽上,浦發銀行在綠色貸款領域的突出表現,使其市場聲譽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長期投資者的關注;最后,在風險治理上,碳減排支持工具促使浦發銀行強化環境風險管理。銀行將碳減排指標納入信貸管理,引人數字平臺跟蹤減排績效,有效降低了“綠項不綠”等聲譽風險。
浦發銀行參與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成功經驗對其他商業銀行和綠色金融政策實踐具有啟示意義。一方面,浦發案例表明商業銀行在政策支持下通過產品機制創新可以實現業務發展與環境效益的雙贏。積極推出碳減排掛鉤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不僅能獲得低成本資金支持、開拓業務增長點,還能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的形象,提升市場認可度。另一方面,該案例也為監管部門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參考:未來可考慮延長和優化碳減排支持工具的實施周期與靈活性,吸引更多銀行效仿浦發模式深耕綠色金融,從而加速金融體系服務“雙碳”目標的進程。
總結
總體而言,論文生動地展示了貨幣政策創新如何有效激發商業銀行參與綠色金融的積極性,實現了銀行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責任的雙贏。未來,監管機構應推廣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成功經驗,擴大政策覆蓋面。同時加強信息透明與披露機制建設,幫助市場準確評估銀行綠色金融實踐,有效增強投資者信心。此外,監管部門與銀行應加強對碳減排技術領域的支持與研究,助力長期綠色轉型??傊?,通過貨市政策的精細化設計,可引導金融資源有效投向綠色低碳領域,實現金融與綠色實體經濟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