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深入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核心理念,強化素質教育實踐,《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需依托大概念的構建,統籌規劃并有效執行大單元教學模式,旨在引導化學教學向核心素養培養傾斜。在該理念的指引下,實施大單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系統化建構,幫助學生培養嚴謹的化學思維,形成深刻的化學觀念。因此,以大概念為基石的單元教學策略,成為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基于此,本文對大概念視域下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展開研究,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出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深化學習體驗。
關鍵詞:大概念;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4-0137-03
收稿日期:2025-02-15
作者簡介:鄭松英,本科,中級教師,從事中學化學教學研究。
在課程改革的深化進程中,大概念成為教育領域探討的熱點,《課程標準》的頒布更是將大概念理念納入其中,極大地促進了相關研究的深化。在此框架下,教師采用大概念教學策略,將廣泛分散的事實性知識提煉為精煉的化學核心理念,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將所學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之中,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創新。從大概念視角出發,教師需系統規劃單元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靈活運用已學知識,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1 大概念視域下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1.1 符合新時代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初中化學學習階段作為理科教育的基石,不僅是學生后續深入化學領域的基礎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科學素養的關鍵階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過程細化、具象化、生動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講授知識,確保學生在優化的教育環境中實現學習質量的飛躍。為此,將大概念理念融入化學單元教學中尤為重要,這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全面把握,還能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精準對接新時代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1.2 有效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大概念以其可持續性、廣泛聯結性及靈活遷移性的特質,為初中化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側重于孤立知識點的傳授,導致學生知識體系碎片化,難以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更不用說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面對未來挑戰時,難以有效拓展、遷移并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長此以往,很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需深化對大概念的研究,利用其特性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結構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清晰、高效且深入,并成長為能夠靈活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 大概念視域下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系統梳理單元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2.1.1 明確單元教學任務
在“應用廣泛的酸堿鹽”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預先深度剖析單元內容,提煉并聚焦大概念,以此為基石,引領學生從宏觀視角構建全面的知識應用框架,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酸堿鹽的基本概念和關鍵性質,還能熟練掌握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具體而言,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掌握以下學習內容:(1)酸堿鹽的定義;(2)學會檢測溶液酸堿性與pH值的方法;(3)明確同類酸堿鹽間的共性與個性特征。針對上述教學任務,教師需將以上基礎的知識點,連同如何利用酸堿鹽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等實踐技能作為教學核心,通過具象化的整合與創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在未來考核中做到游刃有余[1]。
2.1.2 深入分析教材內容
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材與《課程標準》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與導向,共同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路徑。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深度整合,對內容進行精髓提煉,同時緊扣《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出既宏觀把握又微觀深入,富含實踐價值的學習活動。例如,在“應用廣泛的酸堿鹽”單元教學中,依托“物質類別決定性質與反應規律”這一學科核心觀念,教師可將其細化為兩大單元核心概念:(1)依據元素構成對物質進行分類,揭示同類物質間的性質相似性;(2)在特定條件下,含相同元素的物質能夠實現相互轉化。接著,教師從單元整體教學的視角出發,圍繞“家庭生活中的化學”這一主題,將“自制潔廁劑”與“自制皮蛋”作為實踐載體,設計一系列生動具體的學習任務,以驅動整個單元課程的學習進程,從而將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成條理清晰、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靈活遷移應用。通過“揭秘潔廁靈核心成分→剖析除垢原理→實踐自制潔廁劑”及“認識皮蛋→深入探究→科學分析→親手制作”的遞進式學習路徑,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酸堿鹽的組成與性質,深刻理解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由此,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分析,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塑造學生的科學態度。
2.2 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提高學習的注意力
大概念作為知識的頂層架構,其核心在于整合與引領學科內外的知識體系。若直接灌輸化學單元大概念,不僅不能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應用,反而易導致學生陷入機械記憶的誤區。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化學學科的單元大概念,精心創設一系列教學情境,確保這些情境能夠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脈絡,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其學習過程更加主動且富有成效[2]。
例如,在“認識化學變化”的教學單元中,教師聚焦核心大概念“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即為化學變化”,以此為主線,串聯起燃燒現象、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學方程式書寫等關鍵知識點。為了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教師可圍繞大概念設計一個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觀察截斷小木棒的過程,注意木棒的物理變化,但強調此過程中并無新物質生成;隨后,引導學生觀察點燃小木棒時的化學反應,見證木棒轉化為木炭并伴隨二氧化碳釋放的奇妙瞬間,深刻體會新物質的產生。由此,教師通過創設生動且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僅突出了單元的核心概念,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化學變化的探究熱情,促使他們主動投身化學世界的探索。
2.3 組織化學實驗,提升學習的參與度
實驗是化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其直觀動態性為學生提供了化學探索的動力。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形象與抽象思維,細致審視實驗現象,并從中提煉出科學規律與結論,從而促進對化學知識的構建與理解,為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積極組織并引導學生參與實驗操作活動,以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雙重目標[3]。
在化學課堂上,農業選種實踐激發起了學生濃厚的化學探索興趣。于是,教師分發實驗器材,包括干癟稻谷、清水、藥匙、量筒及膠頭滴管等,鼓勵學生分組合作,展開實驗探索。在實驗開始之前,學生組內熱烈討論,共同探究配制質量分數為16%氯化鈉溶液的方案,并細致規劃實驗步驟。作為引領者,教師需傾聽學生的交流,細致觀察,適時提供指導,并幫助各組解決實驗設計中的難題。隨后,各小組順利完成了干癟稻谷在氯化鈉溶液中上浮的實驗,學生對比觀察稻谷在不同溶液中的現象,并依據觀察結果,積極與小組成員交流探討,共同探尋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為了深化知識理解,教師可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環衛工在雪地撒鹽的場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物理知識與化學新知,綜合分析這一現象,進一步感知物質溶解對水性質的影響。由此,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掌握了化學知識與方法,有效鍛煉了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進而提升了化學學習的效果。
2.4 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習成效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承載著勉勵、判斷等多重教育功能。在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秉持系統性思維,教師需緊密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精心構建評價標準,旨在確保教學評價能夠精準對接教師的教學需求與學生的學習進程,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反饋,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自我認知發展[4]。
例如,“酸和堿”單元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聚焦兩大核心概念:一是界定堿為溶于水后陰離子全部為OH-的化合物,二是定義酸為溶于水后陽離子全部為H+的化合物。基于此,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設計教學評價標準:(1)學生是否清晰理解酸、堿的基本概念;(2)是否熟知多種常見酸、堿的關鍵性質與實際應用;(3)是否掌握溶液pH值的含義;(4)是否透徹領悟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5)是否熟練運用酸堿指示劑監測反應進程。與此同時,除了上述基礎性的評價標準,為了深入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化評價指標,從更高層次評估學生的整體表現,如由具體到抽象、從宏觀現象洞察微觀機制的科學思維方法。為了有效實施上述兩部分的評價標準,教師需在教學初期采用激勵性評價策略,積極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行為,激發其化學探索的熱情與自信,引導他們主動運用大概念框架深入探究單元核心知識。而進入教學中后期,則應適時引入診斷性評價,以客觀、精準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幫助學生自我審視在大概念學習上的不足,從而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鞏固提升。
3 結束結
初中化學知識雖然大多是基礎性知識,但因為知識點的繁多,對初涉此領域的學生而言,掌握起來頗具挑戰性。學習化學知識的關鍵在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構建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從而培養獨特的化學學科思維。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模式,正是破解此難題的有效途徑,該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化學觀念的逐步形成,使知識在腦海中結構化、網絡化,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從而增強知識的遷移與應用能力。對教師而言,以大概念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從宏觀層面把握教學目標,細致地規劃教學活動,確保大單元教學的深度與廣度,真正實現教學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大概念視域下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的有效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參考文獻:
[1]季曉云。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12):57-59。
[2] 范效峰,唐懷慶。大概念視角下的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案例研究: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教學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8):118-120。
[3] 吳金鳳。大概念統攝下初中化學大單元教學模式研究[J]。成才,2023(19):60-62。
[4] 肖凱琦,鄧麗娟,黃小玲,等。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我們周圍的空氣”為例[J]。云南化工,2022,49(11):171-175。
[責任編輯:孫美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