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新”(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著從知識傳授向核心素養培養的深刻轉型。項目式學習(PBL)作為一種強調真實情境、問題驅動、學生主體和深度探究的教學模式,為實現這一轉型提供了有效路徑。本文基于對項目式學習理論及其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探討,重點探討了在高中語文課堂實施項目式學習的關鍵策略,包括設計驅動性問題、提供有效支架、構建協作文化和實施多元評價等,推動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協同提升。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大概念;學科實踐
一、 項目式學習與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在契合
項目式學習深層邏輯與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學科特性高度契合。
首先,項目式學習凸顯了知識學習的實踐屬性與建構性。PBL蘊含著學科知識學習方式的范式轉換,這與語文學科的本質不謀而合。語文學習并非孤立的知識點記憶,而是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理解、運用、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如“家鄉文化”調研、“演繹經典”戲劇改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做”中學,調動已有知識儲備,主動探究新知,實現對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建構性掌握,而非停留在淺層應用。
其次,項目式學習強調圍繞“大概念”整合學習內容,促進深度學習。傳統教學容易導致知識碎片化,而PBL常圍繞一個核心的“大概念”或驅動性問題展開(如小說閱讀中的核心主題、議論文寫作的核心論證邏輯)。這與新課標倡導的“以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的要求一致。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達成對學科核心內容的深度理解。
再者,項目式學習是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與綜合能力的有效載體。語文學習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思維能力的訓練。PBL中的任務通常是復雜的、開放性的,要求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探究,還是議論文寫作的項目化訓練,學生都需要經歷信息的篩選整合、觀點的論證辨析、方案的設計實施、成果的創作展示等過程。
二、高中語文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高質量的項目式學習并非自然發生,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有效的策略引導。
一是精心設計驅動性問題與真實任務。一個好的驅動性問題應具有開放性、挑戰性,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或未來發展相關聯,并能自然引出核心知識的學習需求。例如,在《鄉土中國》閱讀中,可以設計“《鄉土中國》揭示的社會特征在當代社會有何回響與變遷?”。任務設計應圍繞驅動性問題展開,分解為具有邏輯關聯的階段性任務,并指向明確、公開的項目成果如調研報告等。
二是提供適切的教師支架。教師的“支架性指導”旨在幫助學生完成超越其獨立完成水平的任務,在語文PBL中,支架可以多樣化,如提供閱讀方法指導、寫作模板或范例、研究工具、技術支持如多媒體制作指導,以及及時的反饋和引導性提問,根據學生進展動態調整。
三是強化核心知識的融入與深化。 避免PBL流于形式、“淺嘗輒止”的關鍵在于確保核心學科知識的學習落到實處。教師需在項目設計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嵌入核心知識如文學術語、語法規則、修辭手法、文化常識、論證邏輯等,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尋、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并通過反思、討論、修改等環節,深化對知識的建構性理解。
四是構建支持性的課堂文化與協作機制。 PBL的成功實施離不開相應的課堂文化土壤。教師需要營造開放、包容、安全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于試錯、樂于分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同理心和真實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實施貫穿全程的多元評價。PBL的評價應是多元化、過程性的,評價主體可以包括教師、學生自評、同伴互評。評價方式應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生在知識理解、思維能力、實踐技能、協作溝通、成果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表現。評價工具可以包括學習檔案袋、觀察記錄、答辯展示、作品評析等。評價結果應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反思改進,實現評價的育人功能。
三、 結語
項目式學習為高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貼近生活、強調實踐、促進深度學習和綜合能力發展的特性,成為落實新課標理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一線教師應深入理解PBL的內涵與價值,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勇于探索與實踐,不斷優化設計與實施策略,處理好學科知識學習與項目活動開展的關系,避免“淺項目式學習”的誤區,項目式學習定能有效賦能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出更多具備扎實語言功底、深度思維能力、良好審美情趣和深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夏雪梅.從設計教學法到項目化學習:百年變遷重蹈覆轍還是涅槃重生?[J].中國教育學刊,2019 (04):57-62.
[2]郭華.項目學習的教育學意義[J].教育科學研究,2018(01):25-31.
[3]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6-17.
[4]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43-160.
[5]施良方. 學習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