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響水縣清源高級中學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核心素養”為目標,成功舉辦第一屆“樹人杯”課堂教學競賽決賽。全校各學科教師踴躍參與,形成了以賽促研、以賽促教的良性互動格局,為校本教研體系注入了高質量發展動能。本次賽課決賽以學校推行的“125 成長課堂”為核心,即“引、思、探、展、結”五個環節。在比賽過程中,參賽教師們緊扣這一教學模式,各顯神通,展現出了扎實的教學功底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此次活動不僅為參賽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全校教師搭建了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對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是教育事業的核心力量。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已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響水縣清源高級中學積極響應時代號召,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核心素養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任務,精心謀劃、扎實推進,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一、謀篇布局,繪就改革發展藍圖
明確改革方向。學校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會,深入學習國家教育政策和先進教育理念。通過廣泛征求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明確了以“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效課堂”為課堂教學改革目標,以“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教師核心素養提升方向的總體思路。
強化組織保障。為確保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教學改革辦公室和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協調推進。同時,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和考核評價機制,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和工作任務,將改革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和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為改革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營造改革氛圍。學校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組織專題培訓、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引導全體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投身到改革工作中來。同時,利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發布改革工作動態和先進經驗,營造了濃厚的改革氛圍,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
二、深耕課堂,奏響教學改革強音
優化教學模式。學校在各學科教學中積極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學校在部分學科開展了項目式學習試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校加大了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投入,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和電子白板,鼓勵教師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加強教學研究。學校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圍繞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和交流,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同時,學校還邀請專家學者到校講學和指導,為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為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學校定期組織教學觀摩與評課活動。教師們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通過評課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分析和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完善教學評價。學校改變了以往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教學評價方式,建立了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專業發展等多個方面,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領導。通過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定期開展教學質量監測工作,通過考試、作業、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教學質量監測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同時,將教學質量監測結果與教師的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掛鉤,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強師賦能,鑄就教師成長引擎
加強師德建設。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師德規范和先進典型事跡,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同時,開展師德師風專題講座、演講比賽、征文活動等,豐富師德師風教育形式,增強師德師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將師德師風表現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體系。通過學生評教、家長評教、教師互評和學校考評等方式,對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全面考核。
開展專業培訓。學校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學校的發展規劃,定期組織校本培訓活動。培訓內容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應用、課程開發等多個方面。校本培訓由學校內部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專家學者擔任主講,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拓寬教師的視野,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學校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和學習活動。校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升和繼續教育,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搭建成長平臺。為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實施了青藍工程。為每位青年教師配備了一名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作為導師,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培養。導師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方面給予青年教師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通過觀摩導師的課堂教學、參與導師的教學研究活動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學校定期組織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如優質課評選、教學基本功大賽、微課制作比賽等。通過教學競賽活動,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教學才華和交流教學經驗的平臺,激發了教師的教學創新熱情和競爭意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培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發生了深刻變化,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教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和科研活動中,學校教師取得了優異成績,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