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政策全面落地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深入實施的雙重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后服務正經歷從“基礎托管”到“素養培育”的轉型。然而,當前教育實踐中,課后服務與整本書閱讀呈現明顯的“割裂”狀態:一方面,課后服務存在內容碎片化、活動形式單一等問題,部分學校仍將其異化為“作業輔導班”;另一方面,整本書閱讀面臨課時緊張、學生畏難情緒嚴重等困境,導致閱讀淺表化、功利化。構建兩者協同推進機制,既是落實“雙減”政策、優化課后服務供給的迫切需求,也是踐行新時代教育觀、培養學生終身閱讀能力的關鍵路徑。
一、目標協同:建立一體化育人體系
1. 分層設計閱讀目標
結合統編教材要求和學生認知水平,將整本書閱讀目標進行階梯式分解。以《紅星照耀中國》為例,基礎層目標聚焦于信息梳理,要求學生繪制長征路線圖,標注重要事件與人物;進階層目標強調深度分析,引導學生從“人物采訪實錄”中提煉紅軍精神內核,撰寫《我眼中的紅軍領袖》人物小傳;拓展層目標則注重現實聯結,組織學生開展“新時代長征精神的傳承”主題辯論,通過對比歷史與當下,撰寫當代青少年責任宣言。這種分層設計既符合初中生從具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又能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需求。
2. 融入課后服務目標
將閱讀目標與課后服務的“興趣培養”“習慣養成”“能力提升”核心訴求深度融合。例如,在《朝花夕拾》閱讀中,課后服務階段開展“童年記憶分享會”:學生首先根據書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篇章的童趣描寫,創作個人童年故事;繼而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朗誦等形式進行展示;最后圍繞“傳統教育與現代成長”主題展開討論。這一過程不僅幫助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情感基調,更通過表達訓練、思辨活動,實現語言能力與情感共鳴的雙重提升,達成課后服務育人目標。
二、資源整合:構建多元支持網絡
1. 校內資源優化
圖書館資源:某實驗中學在圖書館設立“整本書閱讀專區”,除陳列教材指定書目外,還配套《西游記人物圖譜》《經典名著導讀手冊》等輔助資料,并定期舉辦“新書盲盒”活動,通過匿名推薦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數字化平臺: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教師為《昆蟲記》閱讀開發系列微課資源:如“法布爾的觀察日記”短視頻、昆蟲標本3D模型展示、在線互動測試題庫。學生可在課后服務時間通過平板掃碼,自主完成“虛擬昆蟲觀察”任務,將抽象文字轉化為具象認知。
2. 校外資源聯動
家校合作:某校推行“親子共讀打卡計劃”,要求家長與學生共讀《傅雷家書》,并通過班級群分享“家庭閱讀對話錄音”。例如,一位家長與孩子圍繞“傅雷的教育理念是否適用于當代”展開討論,教師據此設計延伸問題,引導全班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時代價值。
社區共建:某市初中聯合當地圖書館開展“名家進校園”活動,邀請《平凡的世界》研究學者舉辦主題講座,并組織學生參觀“路遙手稿特展”。學生在實地研學后,通過撰寫《黃土地上的奮斗精神》調查報告,將閱讀體驗與社會觀察相結合。
三、活動聯動:創新閱讀實踐形式
1. 項目式學習驅動
以《西游記》閱讀為例,設計“取經文化探索”項目:學生分組擔任“文化考據組”“路線測繪組”“角色研究組”,通過查閱地理資料繪制取經路線三維地圖,結合佛教文化解析“八十一難”的象征意義,并制作《西游人物性格分析手冊》。最終以“西游文化博覽會”形式展示成果,將文學閱讀與歷史、地理學科知識有機融合。
2. 情境化體驗活動
在《駱駝祥子》閱讀中,教師組織“老北京茶館沉浸式劇場”:學生改編劇本,分別扮演祥子、虎妞、劉四爺等角色,重現“祥子買車”“虎妞逼婚”等經典場景。表演后開展“角色心理研討會”,通過換位思考分析人物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使學生在體驗中深化對作品主題的理解。
3. 跨媒介閱讀延伸
針對《簡·愛》閱讀,教師選取2011年電影版與原著進行對比教學:先讓學生觀看簡·愛與羅切斯特初次相遇的影視片段,再細讀文本中環境描寫與心理刻畫的段落,討論“影視改編如何通過視聽語言強化情感張力”。學生通過制作對比表格、撰寫影評,培養媒介素養與批判性思維。
四、評價互促:完善動態反饋機制
1. 過程性評價:記錄閱讀軌跡
建立“閱讀成長檔案袋”,系統收錄學生的閱讀過程性資料。例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中,學生每周提交“三格漫畫讀書筆記”(用圖畫+文字概括章節內容)、“金句摘抄與仿寫”及小組討論錄音。教師通過批注反饋,如針對學生仿寫的勵志語句,提出“增加具體事例支撐觀點”的建議,實現個性化指導。
2. 多元化評價:豐富評價主體
采用“四維評價矩陣”:教師從專業角度評價閱讀深度(如《水滸傳》人物分析報告的邏輯性),學生通過互評表評價同伴的合作貢獻度(如小組匯報中的參與積極性),家長通過“家庭閱讀觀察表”反饋孩子的閱讀習慣變化(如是否主動討論書中情節),學生本人則撰寫《我的閱讀成長反思》。某學生在反思中寫道:“通過互評,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解讀林沖的性格轉變,比自己閱讀時更有收獲。”
總之,構建初中語文課后服務與整本書閱讀的協同推進機制,是落實新時代教育觀、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目標協同、資源整合、活動聯動和評價互促,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教學實踐中的痛點,實現課后服務與整本書閱讀的雙向賦能。未來,需進一步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實施路徑,推動閱讀教學從“完成任務”向“享受過程”轉變,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