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傳統體育教學“一刀切”的詬病一直爭議不斷,影響著學校體育的高質量發展。分層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態,它以其獨特的優勢與良好的口碑逐漸滲透到各學科教學實踐中,成為契合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訴求的重要教學方式。鑒于此,本文將分層教學引入體育教學,在厘析體育分層教學內涵與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坪山高級中學籃球項目的分層教學實踐窺探其效果,并提出改進建議,希望為新時期體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高中籃球課程分層教學,我們在坪山高級中學高二體育籃球選項班中隨機取兩個班,經過調整每班30人(全部為男生),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其中A班采用傳統體育教學,B班采用分層教學。實驗前兩個班級各項常規指標測試無顯著差異,實驗中B 班學生根據技術水平進行高階、中階、低階三個層次分層,每階10人,落實不同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的分層。
一、目標分層
簡單地說,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預期的學習結果或學生應達到的學習水平,它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同時還被稱為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學目標有效引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的走向,發揮著自身的“紐帶”功能。在籃球分層教學過程當中,教學目標強調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適用性、可達性等特征,對不同群體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
高階目標: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與運用比較復雜的籃球技術,學會分析不同技術的特點以及技術使用的對錯,能將戰術意識滲透到籃球比賽當中
中階目標:需要幫助學生加深籃球基礎技術的掌握,同時能夠實現多種運球方式、投籃命中率、傳接球、快速轉換方面的不斷加強與深度拓展。
低階目標:專注對學生籃球興趣和愛好的培養,助力學生掌握正確的運球姿勢、投籃方法、傳接球技巧等基本技術,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二、內容分層
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常指在課堂中所選用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知識體系,涵蓋了體育理論基礎知識、實踐運動技能、運動情感態度、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教學內容作為知識載體,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匹配性、趣味性、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分層教學中,我們根據不同籃球水平層級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教授與指導內容。
高階內容:強化遠距離投籃、持球突破等具有一定難度的技戰術精細化學習與練習,提升比賽中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協作能力,組織學生觀摩高水平籃球比賽以提升技戰術的整體運用水平;身體素質訓練主要側重于彈跳、速度、耐力等專項素質的訓練。
中階內容:以運球、急停急起、多種投籃方式(原地投籃、行進間投籃)等方式鞏固和提高基本技術,引導學生在籃球比賽中提高傳球的準確度、相互之間配合的流暢度、進攻與防守的意識度等;身體素質訓練關注有氧耐力和力量訓練等。
低階內容:以運球技術(原地高低運球、行進間直線運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傳球技術(原地雙手胸前傳球、反彈傳球、單手肩上傳球)、投籃技術(原地雙手胸前投籃、行進間低手投籃)教學為主;身體素質訓練則側重趣味游戲對靈敏與協調的提升。
三、方法分層
體育教學方法指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體育教育的教學目標,完成體育教學的學習任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方式和手段的總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立足設定的教學目標與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本實驗中通過高階、中階、低階教學方法矩陣的構建,形成知識強效粘合劑,真正地服務于教學內容的傳授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加速學生對學習知識和內容的內化。
高階方法: ① 探究學習法,教學中通過深層探討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各項技戰術的理解,使技戰術應用精細化和深層化; ② 觀摩學習法,組織學生觀摩高水平比賽,引導學生對比賽中的技術運用、戰術特點、節奏把控等進行分析與討論; ③ 任務教學法,給予學生不同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并逐步學會解決任務完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中階方法: ① 分步教學法,將復雜技術進行多步驟的分解,使學生實現從簡單到復雜、單一到連貫的技術掌握; ② 互助合作法,通過組建合作小組等方式相互幫助,實現共同提高; ③ 場景模擬法,通過多種學習和練習場景設計,讓學生在特定場景中收獲知識與技能。
低階方法: ① 鼓勵教學法,對學生的閃光點與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與肯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② 模仿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基本技術的模仿性學習,形成正確的技術認知; ③ 游戲教學法,將枯燥的籃球技術融入趣味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的客觀價值判斷。體育課堂質量涉及的因素多且復雜,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及時準確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獲得教學反饋,從而不斷優化和改進課堂實施策略,增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實踐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靈活采用定性與定量、過程性與結果性、發展性與終結性評價給予綜合評價。
高階評價:評價以具有一定難度的技術考察以及戰術理解為主,觀察學生技術的應用能力、戰術執行能力、關鍵球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表現。實踐評價標準并非固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重點關注綜合能力的培養成效。
中階評價:評價采用技術測試(運球繞桿、投籃命中率測試等)、比賽表現評價(比賽的積極參與性、團隊協作、競爭意識、自信心等)多元化方式。實踐評價中注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程度,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低階評價:采用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反思,關注自身進步與不足)、小組評價(了解技術動作的掌握與團隊協作情況)、教師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進步程度)相結合的方式。實踐評價中關注學生基礎技術動作認識的提升以及運動樂趣的獲取。
責任編輯 廖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