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建設史,也是一部撼天動地的英雄史。從古至今,從中到西,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創造令人驚嘆的人間奇跡。回首三線建設那段“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麗篇章,重溫三線建設那段“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激情歲月,我們要更加深刻把握三線精神的時代內涵,以更加緊密的團結協作精神、更加頑強的奮斗精神,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三線建設,是1964年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針對當時的嚴峻國際形勢,為加強戰備、建設內地工業基地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遼寧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不講條件、不計價錢、不提困難,自覺在大局下行動,全力以赴把黨中央確定的三線建設的援助任務不折不扣貫徹好、落實好。當前,我們正在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規模前所未有,艱難復雜程度也前所未有。面對異常艱巨繁重的任務,我們更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進一步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準確認識和深刻把握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把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善于算大賬、總賬、長遠賬,破除“一畝三分地”的狹隘眼光,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高揚團結奮斗旗幟。三線建設者用青春和汗水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三線精神即“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團結協作是三線建設者最顯著的精神標識。三線建設是舉全黨全國之力進行的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三線建設需要什么,舉國上下就支援什么,充分體現了各行各業行動一致的團結協作精神。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更加需要團結的力量、協作的力量、奮斗的精神。我們要繼承發揚三線精神,凝聚眾智、匯聚眾力,持續攻堅、久久為功,心連著心一起向前走,手拉著手一同向未來,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頑強奮斗、不懈奮斗,在強國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中寫下精彩篇章。
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回顧三線建設的歷程,有兩句話流傳甚廣,一句是“好人好馬上三線”,一句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在援助過程中,遼寧的廣大三線建設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義無反顧地從生活便利的大城市奔赴祖國邊遠山區。冒風雨,頂酷暑,斗嚴寒,上高原。在貧瘠的土地上,廣大干部職工及家屬克服了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精神生活嚴重匱乏、家中長幼無法照顧、自然災害頻發等重重困難,以堅定的愛國信念和樂觀進取的革命精神與困難作斗爭,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了人間奇跡,在我國的西部地區打造了堅實穩固的后方基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無私奉獻精神,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努力續寫中華民族更加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