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著“四強行動\"的浩蕩東風,吹響“引大引強'的嘹亮號角,邁出“地企融合\"的堅實步伐。近年來,永昌縣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大抓招商、項目為王”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項目建設三大行動\"工作要求,樹牢“以項目論英雄,以發展論能力\"鮮明導向,錨定“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 20% 以上\"推進目標,推動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火熱招引局面,以招商引資“快進鍵”跑出縣域經濟“加速度”。近三年,累計落實招引項目168項,到位資金312億元、年均增長 53.6% 以上;累計簽約蘭洽會項目63個,總投資294.6億元、年均增長 11% 以上;2024年度招商引資考核在全省86個縣區排名第4位,助力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三年保持 7.5% 左右的增長,特別是2024年歷史性突破 11% 、位列全省86個縣區第3位,在全省縣域經濟運行綜合監測、工業主導型縣域監測、生態功能型縣域監測中分別排名第18位、第11位、第3位,較上年提高38個、4個、6個位次。
一、堅持用資源引商,夯實招商引資“基本盤” 二、堅持用產業聯商,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
始終把握“永昌全省縣域經濟工業主導型和金昌市工業經濟副中心”發展定位,深度挖掘資源稟賦,系統盤點產業基礎,持續厚植招商的基石、發展的底氣。資源“點石成金”,依托富硒含鋰水質,背靠龍首資源富地,鎳鐵銅、磷鉛堿等儲量富集,三酸兩堿、石灰螢石等高端優質,精細化工、鑄造冶煉等體系完備,擁有60多種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冶煉達到40萬噸,化肥、水泥、精細化工產能達到1300萬噸,化肥產能超過西北地區總產能的一半,先后引進產業類項目118個、234億元,項目數、投資額年均增長 38%.75% ,年均近3000小時的充足日照、6200兆焦/平方米的輻射量,帶動風光電開發潛力達400萬千瓦左右,釋放出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平臺“聚合突破”,省級工業園區永昌工業園“一區三園”模式深入推進,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統一供汽(氣)全面覆蓋,入園項目全部享受“七通一平”,安全風險等級達到D級,被列為全國發展農藥產能重點園區、全省二級化工園區,園區總產值突破170億元、增長76.5% ,總產值是2021年的3.3倍,在63個省級開發區排名第11位、提升近25個位次。省級農業園區清河農業園“一心四區三帶\"發展布局全新構建,道路、綠化、管網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元生奶綿羊等16個縣級特色園區發展壯大,3個鄉鎮獲評國家產業強鎮,1個鄉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永昌肉羊肉”“永昌胡蘿卜”入選全國名特優新名錄,整縣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高原夏菜產業園,打造出產業發展的堅實平臺。合作“借勢發力”,把華電集團等“央字頭”甕福化工等“國字號”元生農牧等“獨一份\"企業作為寶貴資源,緊緊抓住金川公司這個“家門口最大的商”,依托調峰煤電、資源利用、奶綿羊、銅產業等項目,藍圖同謀、政策同定、信息同享、客商共邀、招商同往,吸引更多企業協同發展,目前德強儲能、永筑環保、郴金磊鑫等鏈上企業加快建設,三元食品等意向企業有望落地,構建出地企聯動的共贏格局。
始終錨定“高品質菜草畜、精細化大化工、集群式新能源、全降解新材料、有色金屬新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六大主導產業鏈\"發展方向,緊跟省市產業步伐,創新實施招商模式,持續構建招商的核心、發展的支柱。盯著龍頭“找”,聚焦“三個500 強”行業100強、上市公司等優質企業,應納盡納建立意向開工、投資機會、目標企業“三個清單”,謀劃總投資263億元的項目100個、企業70家,先后與易廣集團、江蘇綠港、重慶富燃等125家企業深入對接,主動對接新希望、陜西神木等百強企業,積極邀請百合花、易事特等頭部企業,宇龍藥業8600噸農藥原藥及3900噸精細化工中間體、合力科技1萬噸農藥原藥及9000 噸農藥中間體等集聚發展,甘肅能化低階煤制氫及50萬噸尿基復合肥、聯凱生物2.75萬噸精細化工產品等賦能增勢,總投資30.8億元的域鎂基材對接落地、20億元的鑄造產業園即將簽約,與金川公司在產業培育等6個方面達成合作意向18項、公司累計在永投資超80億元,引進500強企業5個、頭部企業6個,落地億元以上項目51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龍頭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圍繞鏈條“引”,深度嵌入金昌市“ 2+4: \"現代化產業集群,立足\"六大主導產業鏈\"拓展招商,全面推行“鏈長制”精心繪制“全景圖”系統梳理“項目庫”,動態更新《招商指南》,6名縣級領導掛帥督導,先后實施1393億元的產業鏈項目244個,產值突破180億元、年均增長 24.5% ,其中招商引資項目占比近七成,精細化工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銅冶煉、銅電解2024年投產僅6個月便實現產值38億元,預計2025年可達到百億,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創新方式“招”,全面推行一個主導產業、一幅產業圖譜、一名牽頭領導、一支招商隊伍“四個一工作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項目招引過程中的堵點、阻點和難點問題,創新開展“企業點單、政府招商\"\"企業需要、政府跑腿\"等新模式,深化園區招商、外出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精心策劃奶綿羊高峰論壇、杭州特色優勢產業推介會等交流平臺,選聘招商大使3名,組建招商專班8個,累計開展“走出去\"招商46次(其中主要領導招商17次),“請進來”考察214次,招商賦能效應不斷增強。
三、堅持用服務留商,實現招商引資“零距離”
始終秉承“只要企業定了干,一切手續政府辦”發展理念,企業無事不插手,企業有事不撒手,全力打造“政策穩定、競爭公平、服務高效、成本優惠\"營商環境名片,持續優化招商的環境,厚植發展的熱土。位列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表現突出縣區第2位,在全省縣市區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中排名第9位、較上年提升14個位次,其中市場準入方面位居全省第一。政務服務快而簡,全面落實只進一門、一網通辦、一窗受理、一環到底、一線體驗“五個一\"舉措,創新推行一圖聯審快批、一證準營快用、一站服務快裝“三快\"服務,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解難題”沉浸式體驗化解辦事堵點,26個部門單位、1532項事項 100% 授權入駐大廳,26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審批環節、申報材料精簡超 50% ,通水通電、財產登記辦理時限全面壓縮,233項涉稅業務全程網辦、網上申報率超 99% ,線下參評率、滿意度持續穩定在 99.5% 以上,不斷打造政府有為的營商環境新高地。市場服務好而穩,全面落實即來即辦、證照聯辦、上門即辦、免費印章、送照到家、市域通辦等便企措施,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現“非禁即入”,水氣熱報裝“一窗受理、聯合勘察、協同設計、聯動審批”,招投標項目實現跨市域遠程異地評標,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拓展至社保、稅務、住建等13個領域,“隴商通\"專窗高效運行,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全縣市場主體登記總量超2萬家、較“十三五\"末增加 36% ,不斷打造市場有效的營商環境新高地。人文服務暖而安,常態落實“包抓聯、六必訪\"服務機制,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行政審批便捷高效、為企服務紓困解難、法治環境提質增效、組織保障統籌調度“五大行動\"創新推行,解決一批問題、簡化一批流程、解讀一批政策、制定一批機制、宣傳一批典型、開展一批回訪、做出一批承諾\"七個一批\"整治頑疾,全面推行一企一策“定制式\"服務、一企一員“代辦式\"服務、一企一群\"應答式\"服務,疏通涉企堵點難點100多個,代辦企業服務事項800多件,信用承諾審批項目600余項,企業訴求事項化解率達 90% 以上,不斷打造企業有感的營商環境新高地。

四、堅持用政策惠商,提升招商引資“加速度”
始終堅持“政策紅利、創新賦能、招才引智\"發展驅動,推動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夯實招商的實力、發展的支撐。要素保障惠企,全面落實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實施市場主體穩增長、促消費等“真金白銀\"措施,細化制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等工作機制,召開\"政銀企擔\"融資對接會2場、民營企業座談會14場,落實留抵退稅1.3億元,促成簽約融資40家6.5億元,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81家6.2億元,推薦沃農達等475家企業申請特色產業發展貸款20.5億元,出讓“標準地\"16宗5000余畝,完成信用修復88家141次,讓政策活水精準滴灌企業需求。科技賦能惠企,全面落實\"強科技\"行動要求,深入實施主體培育、能力提升、成果轉化、平臺提優“四項舉措”,兌現省市級科技創新獎補資金39家、670萬元,爭取科技項目近百項、2.2億元,53名院校專家掛帥技術顧問,4名科技專員下沉賦能,38名科技特派員扎根一線,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9家、省級創新型企業31家,推薦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家,創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5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17個,組建創新聯合體2個,掛牌運行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金昌綜合試驗站,組建成立苜蓿科技小院、奶綿羊科技小院,全縣科技創新指數達到 96.3% 、排名全省第17位,讓科技服務充分引領企業發展。人才服務惠企,全面兌現“鎳都企業家服務卡\"服務政策,為全縣90家企業179名優秀企業家量身定制專屬服務憑證,在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就業創業、養老服務、健康服務、住房保障、景區游覽等9大領域提供便捷、高效、優質服務,切實增強企業家獲得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廣大企業家在永昌安心創業、舒心發展,讓服務關懷持續激發企業信心。
五、堅持用法治護商,譜寫招商引資“同心曲”
始終聚焦“健全機制、柔性執法、優化監管\"發展保障,牢固樹立法治意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持續健全招商的保障、發展的護航。健全機制護公平,嚴格落實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議\"五大程序,全面執行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成立企事業調解委員會8個,69名法律顧問全程護航政府決策,29名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企業紓困解難,依法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34件,以依法行政守護市場公平。柔性執法有溫度,深入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穩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涉企行政執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改革賦權鄉鎮執法事項96項,公示涉企行政檢查事項163項,動態調整“首違不罰\"事項232項、“兩輕一免\"事項331項,編制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清單1025項,60場法律服務活動直通企業,198件涉企案件高效辦結,以執法溫度守護市場公平。優化監管促發展,創新“執法監督 + 行政復議\"工作模式,首發行政執法監督意見書,及時糾正發現問題;立足府院聯動機制優勢,促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有效銜接,定期召開疑難復雜行政復議案件分析研判會,妥善化解重大、復雜、敏感行政爭議,行政復議辦結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均達 100% ,涉企法院執行完畢率、執行到位率、調撤率均優于全省平均,以公正司法守護市場公平。
同進于大道,共臻于大同。當下的永昌,發展基礎厚重、發展局面喜人、發展勢頭振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招商引資,也必須狠抓招商引資,集中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條件,以最優政策筑巢、以最強平臺引鳳、以最好服務護商,全力以赴推動招商引資結出累累碩果。
期待,招商引資,扛旗爭先!
展望,永昌發展,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