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22.29;F061.3;S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6755(2025)08—0087-04
Abstract:Marin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engine of the modern economic system,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ing high一quality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Hebei Provi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insuficient innovation ability,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and legal ri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Hebei Province.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overning the sea according to law and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ine economic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egal path for the high一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rin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Hebei Province,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marine power.
Key words:marine;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For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aw-based marine governance;rule of law
海洋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拓展發展空間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2014年,中央作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決策[1;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2]。近年來,河北省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從數量看,2021年,河北省海洋生產總值達2651.6億元,同比增長 14.8% ,高于全國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5位。2022年前三季度,河北海洋經濟實現生產總值2039億元,同比增長 4% ,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從質量看,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質生產力發展勢頭較好。2021年,河北省海洋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2.2、924.5和1544.9億元,三次產業占比為6.9:34.9:58.2, 海洋第二產業占比穩中有升,為海洋經濟高質量增長提供了良好支撐[3]
然而,隨著海洋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問題也不斷涌現。在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過度開發、效率低下以及資源浪費等現實問題,不僅影響了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也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因此,加強海洋經濟法治建設,探索海洋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法治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1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發展現狀
河北省海域主要集中在渤海沿岸,形成了秦皇島、唐山曹妃甸和滄州渤海新區等三大主要經濟帶。
1.1.1 渤海新區沿海經濟帶
該區域海岸線 116km ,其中黃驊港已形成四大港區,2024年1—7月貨物吞吐量2.08億噸(同比增長 9.21% ),開通19條集裝箱航線,輻射40余個國家。產業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為主,2021年累計重大產業投資3579億元,建成265個重點項目,18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入圍中國民企500強[4]
1.1.2 曹妃甸沿海經濟帶
該區域地處環渤海中心,海岸線 251.33km (占全省 45.48% ),海域面積 4 336km2 (占全省64.3% )。曹妃甸港為天然深水港,2022年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全國第8),航線通達80國200余港,建成20個內陸港及中歐班列線路。產業以精品鋼鐵、綠色化工、裝備制造為主,2022年生產總值1010.3億元,三次產業占比5.1:57.5:37.4 ,人均GDP28.2萬元,2023年高質量發展績效全省第—[4]
1.1.3秦皇島沿海經濟帶
連接華北與東北,海岸線 162.7km 。秦皇島港為中國最大能源輸出港,2024年1—7月貨物吞吐量1.1億噸(同比增長 3.4% ,集裝箱47.6萬標箱(增長 5.4% )。產業以臨港工業、濱海旅游、海洋漁業為主,2023年接待游客5459.56萬人次,旅游收入646.13億元,海洋相關產業產值563.1億元[4]。
1.2 存在的問題
1.2.1區域發展不平衡
三大沿海經濟帶在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曹妃甸經濟帶憑借優越的港口條件和豐富的資源,在精品鋼鐵、綠色化工等產業方面發展迅速,規模較大,產業結構相對優化。而渤海新區和秦皇島經濟帶,在產業發展和規模上相對較弱。渤海新區沿海經濟帶的產業發展仍處于培育壯大階段,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秦皇島沿海經濟帶雖在濱海旅游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其他海洋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經濟增長動力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僅影響了河北省海洋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也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制約了海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1.2.2法律法規配套不完善
雖然,我國已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涉海法律法規,河北省也制定了《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地方性法規,但部分規定存在條款內容陳舊等問題,難以滿足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在海洋新能源、海洋大數據等海洋新興產業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尚有覆蓋不到之處,導致新興產業發展缺乏明確法律指引。
1. 2.3 涉海執法不到位
執法力量薄弱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海洋經濟監管涉及市場監管、海事、農業、生態環境等多個執法部門,但往往因職責不清、協調不暢導致執法中出現多頭管理、相互推溇現象。河北省沿海地區海洋執法人員數量相對較少,執法裝備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海洋經濟發展和執法監管需求。此外,對于偏遠海域,執法人員難以及時巡查和監管,致使個別違法違規行為未得到及時發現和處理。而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使得涉海執法難以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
1.2.4相關主體法律意識淡薄
部分海洋經濟從業者對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在經營過程中頻繁出現違法違規行為。漁民為追求短期利益,在禁漁期非法捕撈,嚴重破壞海洋漁業資源;企業在海洋工程建設和資源開發中,隨意排放污染物,對海洋環境造成破壞。地方政府對海洋經濟法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制定政策和決策過程中,忽視法律法規權威,存在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的現象。
2依法治海的理論基礎和國內外經驗
2.1 依法治海的內涵與意義
依法治海指在海洋領域全面貫徹法治理念,依據法律對海洋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活動、權益維護等進行管理治理。其內涵豐富,涵蓋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多個方面。
依法治海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法可依能夠減少海洋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避免資源無序開發和過度競爭,提高資源開發效率,保障資源合理利用,規范市場準入、競爭規則等,防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2.2依法治海相關法律基礎
2.2.1 國際法
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核心,內容涉及規范海域權利、環保及爭端解決等。
2.2.2 國內法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等相關法律法規,也有《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地方性法規。
2.3 國外經驗
美國通過構建全面的海洋法規體系,加強部門協同與新能源政策扶持。日本則以《海洋基本法》為核心,注重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科技研發。挪威以完善漁業配額制與環保法規為抓手,推動綠色海洋產業發展[5]
2.4 國內經驗
廣東省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通過建立綜合執法機制保障法的實施。2025年5月又通過了《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7-8],為該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9-10]。浙江省則注重立法前瞻性,制定了《浙江省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管理辦法》[11]《浙江省無居民海島管理實施細則》[12],加強執法與司法聯動。
3河北省海洋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法治路徑
3.1制定和完善海洋經濟立法
制定和完善的海洋經濟法規體系是保障河北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
3.1.1制定綜合性《海洋經濟促進條例》,確保有法可依
通過立法,明確政府職責,明晰各方主體責任,突出資金專項支持、人才培養、責任與罰則等細節,構建基本的依法治海框架。
3.1.2對現有法規修訂完善
對《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河北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應根據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進行全面梳理和修訂。進一步細化海洋污染防治措施和標準,明確海洋污染責任主體和處罰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和程序;完善海域使用權的取得、流轉和退出機制,提高海域資源的利用效率;明確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程序,規范海域使用權流轉行為,促進海域資源合理配置。
3.1.3加強海洋新興產業立法
在海洋新能源開發方面,制定專門法規規范海上風電、潮汐能等的開發利用;在海洋大數據應用方面,出臺法規規范數據采集、存儲、使用與共享,保障數據安全。
3.2加強執法監管力度
加強監管是確保法之必行的重要保障,針對當前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中執法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強化執法監管。
3.2.1建立健全執法監管機制
通過制定詳細職責清單,明確各部門在海洋經濟活動中的具體監管職責,確保各司其職。建立海洋綜合執法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由綜合執法大隊統一執法監管,加強部門協作以提高效率。完善執法監督機制,強化內外部監督,防止權力濫用。建立執法人員考核評價制度,定期考核并嚴肅處理執法不力、違規執法人員。加強社會監督,鼓勵公眾監督,設立獎勵制度提升參與積極性。
3.2.2提高執法隊伍素質
定期組織執法人員參加法律和業務培訓,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執法程序,熟悉執法工作標準,準確適用法律打擊違法行為。
3.2.3加強涉海執法協作
應加強海洋執法部門與司法機關協作,建立聯動機制。在處理海洋污染、非法捕撈等案件時,執法部門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形成“行刑銜接”合力。加強與周邊省份執法協作,共同打擊跨區域海洋違法犯罪,并推進國際執法合作,構建全方位監管網絡,有效整治海洋經濟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3.3提升法治觀念與守法意識
提升法律意識與守法意識是促進河北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保障海洋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
3.3.1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政府應創新宣傳方式,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傳播海洋經濟法律法規。針對不同群體,開展針對性的普法活動。
3.3.2加強企業合規建設
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明確企業在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行為規范。加強員工合規培訓,提高其合規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3.4構建法治保障的配套機制
構建法治保障的配套機制是促進河北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完善海洋經濟法治體系、優化海洋經濟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3.4.1建立健全海洋經濟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仲裁因程序靈活、保密性強,更適配海洋糾紛特點,可加強仲裁機構建設,提升涉海仲裁專業性與公信力。可借鑒國內外經驗,完善仲裁規則,提高仲裁員素質,分流海洋經濟糾紛至仲裁渠道。同時加強海洋司法機構建設,提升法官專業水平,優化訴訟程序、縮短周期,確保糾紛及時公正解決。此外,應推動海洋調解工作,建立專業調解組織和隊伍,鼓勵通過調解解決糾紛。
3.4.2加強法律服務供給
培育發展海洋法律服務機構,鼓勵律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等參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高素質人才,通過培訓、交流提升現有人員專業水平。此外,建立海洋法律服務信息平臺,為相關主體提供便捷信息及在線咨詢等服務。
3.4.3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加強海洋經濟政策與法律協同,完善相關政策以支撐依法治海。產業政策上,加大對海洋新興產業的扶持,鼓勵企業投資研發;稅收政策上,通過減免優惠降低企業成本;金融政策上,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提供多元融資渠道;財政政策上,設立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保障項目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4結論與展望
向海而生,向新而行。河北省具有海洋資源優勢稟賦,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效顯著,但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法律風險等問題。通過完善法規、強化執法、提升意識、構建配套機制,依法治海,未來有望實現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生態與經濟協同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累累碩果習近平指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N/OL].(2021—03—17)[2025-07—10].http://cpc.people.c0m.cn/nl/2021/0317/c164113—32054005.html.
[2]人民網.第一觀察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N/OL].(2023-09-12)[2025-07-10].http://politics.people.c0m.cn/n1/2023/0912/c1001—40075615.html.
[3]人民網.去年河北省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速位列全國第五[N/OL].(2023—06—16)[2025—07—10]. http://he.peo-ple.com.cn/n2/2022/0616/c192235—35317695.html.
[4]2025—2031年河北省港口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報告[R/OL].(2025-07-08)[2025-07-10].https://news.sohu.c0m/a/911786142_121273712.
[5]趙千慧,李少帥,李永進.日本《海洋基本法》對我國海洋法律體系建設的啟示[J].中國軍轉民.2024(17)134—136.
[6]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R/OL].(2022—01-14)[2025—07-10].https://www.gd.gov.cn/zwgk/wjk/zcfgk/content/post_2527826.html.
[7]廣東人大網.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R/OL].(2022—06-03)[2025-07—10].https://www.gdpc.gov.cn/gdrdw/zyfb/ggtz/content/post_235926.html.
[8]孫傳旺.海洋經濟:為中國經濟注入“藍色動力”[J].人民論壇,2025(11):91-95.
[9]劉夏子.立法賦能“藍色經濟”:《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出臺前后[J].人民之聲,2025(6):27-28.
[10]戚耀琪.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大立法保駕護航正當其時[J].人民之聲,2025(6):61.
[11]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浙江省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管理辦法[R/OL].(2021—12-23)[2025—07—10].https://www. zj.gov.cn/art/2021/12/23/art_1229604638_2383187.html.
[12]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無居民海島管理實施細則[R/OL].(2022—12—14)[2025—07—10].https://zrzyt.zj.gov.cn/art/2022/12/14/art_1229098242_2451274.html.
(收稿日期: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