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教育部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STEM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持續推動該領域發展。2017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明確提出,“STEM教育應該納入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這為STEM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STEM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與接納。幼兒園作為STEM教育的起始階段,如何在園本課程背景下實施STEM教育成為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深圳市南山區M園基于項目課程開展STEM活動實踐案例為研究對象,總結梳理了四個階段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幼幾園在項自課程背景下開展STEM活動提供參考借鑒。
一、項目課程及STEM教育的概念解析
項目課程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的幼兒學校中被廣泛應用,是針對某一值得學習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的一種課程模式。項目課程更多地提倡課程內容來自兒童的生活,以兒童為主體,關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鼓勵其自主探究。
STEM教育源自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主要涵蓋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STEM教育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展開探究,實現知識建構。
可以說,STEM活動是項自課程的天然組成部分,二者都聚焦探究,都具有動態性、整合性、建構性等特點,均以幼兒為主體,以真實情境為切入點,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形式。
實施階段,容易出現“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在師幼角色定位上,存在“重教師主導,輕幼兒自主探究”等現象。這些問題都制約著STEM教育在幼兒園階段的有效落地。
三、項目課程背景下STEM活動的實施路徑
(一)選題階段
1.選題來源:聚焦項目課程中的真問題
在STEM教育中,我們倡導研究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那么,在項目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基于兒童的興趣需要及項自實施中的真實問題,合理預設可能發生的STEM活動。例如,在中班“彩虹菜地”項目活動中,孩子提出節假日期間班級種植的蔬菜無人照料。基于這一真實困境,師幼共同生成了“制作自動灌溉器”的STEM活動。表1為M園中、大班在項目課程背景下的STEM活動實施計劃表。

二、項目課程背景下STEM活動的實施現狀
M園自2019年開始接觸STEM教育理念,2020年開始嘗試在項自課程背景下開展STEM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然而,縱觀M園在項目課程背景下開展STEM活動的歷程,以及我們對相關文獻分析發現,當前項自課程背景下STEM活動的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和有待完善之處。在前期研究實踐中,教師對STEM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到位,易出現選題偏差,存在著“多偽問題,少真問題”的現象;在活動
2.選題原則:以幼兒為主體的五原則
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結合項目課程與STEM教育都強調以幼兒為主體,我們提煉出“STEM活動選題五原則”為科學選題提供理論支撐。(1)生活性原則。基于兒童真實生活場景,當現實問題被轉化為一系列探究任務并貫穿于整個活動時,它既是貫穿活動始終的線索,也是幼兒在項目中直面的真問題。(2)經驗性原則。立足幼兒已有認知經驗,結合當前項目進展,選擇符合幼兒現有經驗水平的主題,這也是STEM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3)挑戰性原則。充分考量幼幾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設置具有適度挑戰性的探究任務,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幼兒內驅力,推動其實現已有經驗的遷移學習,從“現有發展區”向“最近發展區”進階。(4)趣味性原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拓寬其視野。同時,在選擇主題之前,教師應注意傾聽幼兒的聲音,尊重幼幾的想法,給予其自主選擇主題的權力,從幼幾的興趣出發選擇適宜的活動主題。(5)融合性原則。幼兒的全面發展要求我們為幼兒提供多領域學習的機會。STEM活動作為跨學科學習的重要載體,在選題階段無論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內容,都應確保其能夠涵蓋多學科、多領域知識。
(二)準備階段
1.構建“五階段式”實施框架
合理的實施框架是STEM活動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結合實踐探索經驗,我們構建了“五階段式”實施框架(見圖1),旨在幫助教師明確活動思路。第一,基于項自課程背景、幾童興趣需要,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現實問題;第二,根據問題建立師幼經驗,將探索的問題與已知經驗聯系起來;第三,引導幼兒展開探究、設計及制作活動;第四,結合制作進行測試優化;第五,針對整個STEM活動進行總結評估。

2.建立師幼共同經驗
教師作為STEM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首先應積極充實自身與活動主題相關的通識知識,其次應深入探究問題的內涵,確保活動不偏離方向且能及時給予幼兒科學支持,從而確保活動內容的準確性與專業性。此外,在STEM活動中,幼兒主要通過與教師、同伴、材料互動獲得發展。教師應重視幼兒的經驗準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資料查找等形式,幫助幼兒做好充分的探究準備,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幼兒在原有經驗基礎上不斷建構新經驗,促使新舊經驗緊密銜接,層層推進活動實施。
(三)實施階段
1.問題驅動的活動過程
STEM活動注重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其實施過程也遵循“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流程,通過問題驅動激發幼幾的思考和探究興趣。以M園中班STEM活動“自制魚便吸便器”為例,整個實施過程圍繞多個問題展開深度探究(見表2)。

2.跨學科融合的活動內容
美國早期教育學者穆莫提出,STEM教育的核心特點是整合性,主要體現為活動內容有學科間的知識關聯。項自課程背景下STEM活動的實施,更應該關注跨學科融合,為幼兒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注重活動過程中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培養幼兒的跨領域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推動各學科內容有機融合,并將語言、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融入其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例如,在大班STEM活動“走馬燈”中,教師通過多學科要素的交織滲透,有效支持幼幾在真實情境中實現認知整合與能力提升。活動前期,幼兒通過資料查閱和談話活動了解到走馬燈的由來及寓意(語言、社會);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探究走馬燈的轉動原理和光影現象,了解動能和光學基礎(科學),運用測量、數數等確定走馬燈的尺寸及所需材料(數學),借助鋸子、膠槍等工具制作完成走馬燈框架(技術),設計走馬燈剪影造型(藝術),安裝白熾燈同步開展安全教育(健康),等等。
3.多元表征的探究形式
結合布魯納的認知表征理論,STEM活動中的表征能力可以理解為:幼兒運用語言、圖像、動作、符號等多元方法表達自身想法與經驗的能力。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運用圖像表征、言語表征、符號表征、建構表征等積極展開探究。例如,在大班“蒙古包”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表征了解幼兒對蒙古包的已有經驗及搭建想法;確定蒙古包選址后,結合場地特征和實際需求,引導幼兒運用圖像表征、符號表征進行方案設計;設計完成后,為避免直接制作產生材料浪費,可先進行模型表征,再完成實物搭建;活動結束后,鼓勵幼兒運用語言、圖像、符號等表征形式記錄并回顧整個活動過程,提升幼兒經驗。
4.鷹架引導的活動支持
當幼兒在STEM活動中展現出以探究為導向的工程行為時,教師需搭建適宜的鷹架,助力幼兒順利解決問題,深度參與活動。我國臺灣“清華大學”周淑慧教授針對學前兒童提出了多種鷹架策略,包括材料鷹架、言語鷹架、回溯鷹架、示范鷹架、架構鷹架、同儕鷹架等。在STEM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鷹架策略可以有效支持幼兒展開深度探究(見表3)。

(四)總結分析階段
總結分析作為STEM活動的關鍵環節,常因重視不足而被忽視。這一階段通過系統性反思,不僅能評估活動實施成效,更能為后續教學優化提供依據。總結分析主要涵蓋活動要素分析、兒童發展分析、教師鷹架分析三大維度,形成多視角評估體系。
1.活動要素分析
聚焦STEM活動四大核心要素(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對活動內容進行分析。以中班“自動灌溉器”活動要素分析為例,具體見表4。

2.兒童發展分析
兒童發展分析在活動中能起到反饋信息和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總結分析階段,我們重點圍繞幼兒學習品質發展及核心素養發展展開分析。學習品質發展主要包含好奇心、專注程度、主動性、目標意識、堅持性、抗挫折能力六方面,核心素養發展則包含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四方面。當然,在兒童發展分析中,我們不能忽視活動本身所蘊含的學科知識對幼兒知識、能力和經驗的提升作用,通過兒童發展分析可以進一步推動和優化STEM活動的實施。
3.教師鷹架分析
教師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那么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如何運用適宜的鷹架策略推動幼兒深度探究呢?在總結分析階段,我們應結合活動過程分析教師鷹架策略的運用。例如:教師如何運用言語鷹架與幼幾進行對話交流?教師如何通過示范鷹架、架構鷹架支持幼幾展開深度探究?通過鷹架策略分析,可以促使教師展開教學反思,進一步優化自身教育行為,支持幾童主動展開探究。
STEM教育符合幼兒的天性與未來人才培養需要,在幼幾園實施STEM教育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在項自課程背景下開展STEM活動,則為STEM教育在幼兒園的落地提供了可行性模式。通過近兩年的探索,我們從理論的初步了解邁向實踐的初步嘗試,逐步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是,如何實現STEM教育與園本課程相生相融,推動STEM教育在幼幾園真正落地生根,還需要我們不斷實踐、探索。P
參考文獻
[1]赫爾姆,凱茲.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項目課程教學[M].林育瑋,等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穆莫.早期STEM教學: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整合活動[M].李正清,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周淑惠.嬰幼兒STEM教育與教保實務[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5]周淑惠.幼兒園STEM教育:課程與教學指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6]巴伯.寶寶邁向 STEM:0~3 歲兒童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活動[M].杜丹,劉四元,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