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是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財政透明度和科學性的重要途徑。探討了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包括提高資產利用效益、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加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時提出實現路徑,包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人員素質和完善監督機制。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深度融合,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預算管理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7.148
引言
在當前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往往各自為政,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產使用效益不高、預算編制缺乏科學依據等問題。因此,探索二者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夠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還能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同時加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對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必要性
1.1 提高資產利用效益
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起來,是提升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能夠充分把握單位資產情況,確定資產利用方向及用途,避免資產閑置、資源浪費。這一組合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有限資源的最大限度使用。在預算編制時,將資產管理信息與預算相結合,可詳細掌握已有資產的用途及未來需要,使預算分配時資金投放更準確,避免出現重復購置及不必要支出。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也能增強資金運用透明度、規范性。通過定期進行資產盤點、預算執行分析等工作,發現并整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與缺陷,避免資產流失、資金浪費。同時,這一組合可以推動資產更新與提升,增加資產使用效率。例如,通過對資產性能、使用壽命等方面進行定期考核,能夠及時淘汰落后設備、引進先進技術與裝備,進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的提高。此外,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也能夠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健全的管理制度與流程可以有效地預防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保障資產安全與完整。
1.2 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行政事業單位把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的一個重要途徑。資產管理所提供的翔實基礎數據能夠為預算編制奠定精確基礎,對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進行綜合盤點,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其數量、價值與用途,以便在預算編制中對其維修、更新與購置等進行合理計劃。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有利于對單位財務狀況及未來需要進行綜合評價,以編制更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將資產管理信息與預算編制相結合,可以較好地預測各項開支的真實需要,從而避免預算超支或者資金浪費,也能增強預算編制精確性與可執行性。通過翔實的資產管理數據能夠清楚地了解各項資產使用周期、折舊等信息,以便合理地安排預算中資產更新、維護等成本,以保證預算執行符合實際。
1.3 加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行政事業單位把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提高經費使用透明度的一項重要措施。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可以提供詳盡而準確的資產信息和更明確透明的資金運用(信息)。在進行資產管理時,對其進行細致記錄并定期盤點能夠充分了解其數量,價值及使用情況。這些資料可為預算編制時的預算分配及資金的使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通過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可實現資金流向全程監控。在預算執行時,與資產管理數據相結合,可以及時跟蹤實際資金運用狀況,及時發現資金運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以及潛在風險,適時采取調整與完善措施,使資金使用更加透明規范。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也能增強財務信息披露準確完整。在預算編制與執行期間,對資產管理進行細致的記錄可以準確地記錄每筆資金流入與流出的信息,保證財務報告準確、真實,使得資金的運用更公開、透明。
2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實現路徑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1.1 制定科學的資產管理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應先建立一套科學的資產管理制度,包括對資產進行分類、登記、使用、保養、處置各環節。同時,應建立健全資產分類、登記制度,對本單位固定資產、流動資產要有細致劃分,對各項資產要有管理責任人,做到每項資產有據可查。資產使用管理制度要明確使用權限、使用規范等內容,保證資產合理使用、高效配置,以免造成資源浪費、資產閑置。資產維護管理制度還應當規定對其定期檢查和保養,以保證其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和延長使用壽命。資產處置管理制度應當明確規定資產報廢、轉移和處置的全過程,以確保資產處置活動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從而避免資產和國有資產的流失。為了保證資產管理制度科學有效,應建立與完善監督與考核機制,定期檢查與考核資產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糾正,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與效益。
2.1.2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
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進行有效融合的關鍵所在。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應包含預算編制、執行、監測、考核等環節。預算編制部分要綜合資產管理信息對單位資產狀況及未來需要進行綜合評價,合理分配各類資金投入,保證預算科學合理。預算編制要按照“量入為出”,結合實際情況及發展規劃對各項開支數額進行合理預測,以免發生預算超支或者資金浪費。預算執行環節要嚴格執行核定預算方案,保證每筆經費用到實處。在預算執行期間,應加強資金流向實時監測,發現并修正執行偏差,保證預算執行規范透明。預算監控環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定期檢查審計預算執行情況,保證經費使用合法、合規。通過制定預算執行報告制度、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制度等,將預算執行情況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領導,提高預算管理透明度、公信力。
2.2 加強信息化建設
2.2.1 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
構建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是行政事業單位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信息管理平臺能夠系統化地集成與管理單位內部各種資產信息與預算信息,并實時更新與分享。通過該平臺,各單位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資產使用,維護與處置狀況,并對預算進行編制,實施與調整,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數據支持。信息管理平臺能夠提高管理效率與準確性。傳統資產與預算管理方式通常依靠手工記錄與紙質文檔進行管理,不僅工作效率低,還容易產生數據誤差與信息遺漏。信息管理平臺可對各種數據進行自動化采集與處理,極大地減少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增強數據準確性與可靠性。信息管理平臺能夠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安全性。通過對用戶權限與信息查看權限的設置,該平臺可以保證信息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與不正當利用。
2.2.2 推進資產與預算管理系統對接
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結合過程中,加強信息化建設非常關鍵,促進資產和預算管理系統的銜接是關鍵一環。例如,目前工作中存在兩個一體化系統,即某地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資產管理和某地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二者有效銜接,有很多方面的意義。一方面,系統對接可以打破“信息孤島”使數據無縫流轉。在預算編制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某地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資產管理來獲得資產的存量,用途等細節信息,從而為科學地編制預算提供了精確的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對接,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勞動。以資產采購為例,過去在不同的系統中獨立操作可能導致數據的不匹配和錯誤,但通過對接,相關任務可以在一個流程中完成,這大大減少了時間和努力。為了順利實現兩大系統之間的銜接,必須建立統一標準與接口規范以保證數據一致與兼容。在強化技術支持與保障的前提下,及時化解對接中存在的問題。培訓相關工作人員,讓他們熟悉新型對接系統運行過程及功能應用,只有將兩大體系進行有效銜接,才能夠真正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從而為本單位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3 提升人員素質
2.3.1 開展專業培訓
專業培訓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素質,使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專業培訓能增強員工專業知識與技能。資產管理及預算管理涵蓋了財務,法律及管理等方面的繁雜知識,員工經過系統專業培訓后,能夠對資產管理及預算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有深刻認識、操作流程及最新發展趨勢、掌握科學管理方法與技術手段等,以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專業培訓有利于強化員工實踐操作能力。培訓期間,員工通過模擬操作、實際案例分析等方式,能夠切身感受并踐行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等具體操作流程,從而積累實戰經驗、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專業培訓也能促進各科室間的溝通和協作。通過聯合參與訓練,各部門員工能夠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與經驗,加強相互了解與信任,有利于團隊合作、協同作戰。專業培訓還能為機構儲備、培訓專業人才。經常性地舉辦培訓,使單位能夠發現并發掘有潛力、有才華的職工,給他們更多的學習、成長機會,從而培養出一批既有資產管理知識,又有預算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單位長期發展打下扎實的人才基礎。專業培訓也能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與歸屬感。提供培訓機會能使單位表現出對職工成長的關注與支持,調動職工學習熱情與工作積極性,提高職工歸屬感與忠誠度。
2.3.2 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強化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融合的關鍵所在。管理人員責任意識的提高能夠促使他們對工作更嚴格、更有責任感,無論是資產管理還是預算管理,管理人員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責任意識直接關系到管理的成效與好壞。通過強化責任意識教育,管理人員能夠建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與工作態度,強化自身職責認知與了解,使其工作更加嚴格與細致,保證管理工作規范有效。強化責任意識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員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能力。具有強烈責任意識的管理人員能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操作規范,對各種不良風氣、違法違規行為自覺進行抵制,保護單位利益與信譽。他們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并改正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預防管理風險與漏洞。強化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也能提升他們團隊合作與協作精神。在進行資產和預算的管理時,管理團隊不僅要獨立地完成自身職責,還需與其他部門及團隊成員保持緊密的協作關系。通過強化責任意識教育可以使管理人員更注重團隊合作、強化協作精神、共同促進單位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強化責任意識也能提升管理人員職業素養與公信力。具有強烈責任意識的管理人員能率先垂范,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與工作作風,獲得同事與領導的信賴與尊敬,提高單位公信力與社會影響力。
2.4 完善監督機制
2.4.1 建立內部審計體系
內部審計體系的建立是行政事業單位將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進行有效融合的重要保證。建立內部審計體系能夠有效地提升單位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能力,保證各項管理工作規范、高效。內部審計體系要覆蓋單位所有管理環節與領域內部審計體系主要由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組成,并通過有計劃的審計程序與方法來實現,全面深入地檢查與評價各項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并整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保證管理工作規范合法。內部審計體系應建立與完善審計制度與程序,界定審計范圍、內容、方法與程序,保證審計工作科學,系統。審計人員應具備專業審計知識與技能,通曉有關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能夠獨立公正地進行審計工作。內部審計體系應對本單位資產及預算管理情況開展經常性審計與評價,發現并應對可能存在的管理風險與問題,保障資產安全與預算合理利用。內部審計體系要建立健全審計報告與反饋機制,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與建議及時告知單位領導及有關部門,促進問題整改與提高。審計報告要翔實和準確,能客觀地反映本單位管理情況及存在問題,并為領導提供可靠決策。
2.4.2 強化外部監督
加強外部監督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途徑。外部監督既能彌補內部監督之缺陷,又能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與公信力。外部監督應該包括從政府監管部門、審計機構、社會公眾以及媒體等不同層面進行的,以多層次,多角度監督為手段,面面俱到、對單位管理工作進行客觀評價,及時發現并整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政府監管部門要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與預算管理監督檢查力度,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專項檢查和專項審計相結合的形式,對本單位資產管理及預算執行情況開展全面深入地審核,保證各項管理工作規范合法。外部審計機構要獨立設置審計工作,針對本單位財務狀況,資產管理及預算執行情況等進行審計與評價,并提出客觀性建議、公正審計意見與建議促進單位管理改善與升級。審計報告要及時公開,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公信力。社會公眾與媒體監督在外部監督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信息公開、透明化管理等方式,使單位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社會公眾、媒體等方面的監督,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及責任意識。社會公眾與媒體監督可通過投訴舉報,輿論監督,信息公開等來實現,從而對本單位管理工作產生有效外在壓力,促使其自覺遵守管理行為并提高管理水平。同時,外部監督也要重視監督結果的利用與反饋。政府監管部門、審計機構等要建立健全監督結果反饋工作機制,對監督中查出的問題及整改要求要及時告知各單位,并督促其及時糾正、完善。對嚴重違規、問題要依法依規處置,并對有關人員予以問責,提高監管威懾力、公信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是提高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增強財政透明度的關鍵。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人員素質和完善監督機制,可以有效促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深度融合,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運行提供堅實保障。未來,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管理方式,確保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得到有效實施,為公共財政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程曉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探究[J].大眾投資指南,2021(16):137-138.
[2]牛偉.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創新路徑[J].大眾投資指南,2021(14):150-151.
[3]張振瑜.事業單位資產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途徑探討[J].質量與市場,2021(10):128-129.
[4]王翠芳.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思考[J].當代會計,2021(07):129-130.
[5]金亮.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探討[J].當代會計,2021(06):76-77.
作者簡介:董芬(1986-),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