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國之大計,學校乃育才之舟。教育保障工作宛如堅實的船槳,為學校這艘承載著萬千希望的航船破浪前行提供動力。作為的后勤工作者,我深感責重且艱。本文將圍繞預算管理、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后勤管理、采購管理、內控管理,細述教育保障工作的脈絡與成效,展后勤之力,鑄教育之魂。
一、預算管理:精打細算,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一)需求調研:從“被動分配\"到“主動供給”
每至年末,學校便開啟一場關乎全局的“資金謀劃”。由校長牽頭,后勤、教學、教研、德育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預算編制小組,深入各年級、科室調研需求。教學所需的實驗耗材、多媒體設備更新,校舍修繕、圖書采購,全部納入清單。學校結合三年發展規劃與實際財務狀況,采用“零基預算 + 滾動預算\"模式,打破歷史基數依賴,重新評估每項支出的必要性。2024年,學校根據教師建議優先撥付資金升級教室智能黑板,支持信息化教學;針對學生反映的夏季降溫需求,增設空調電路改造專項預算。采用“零基預算 + 彈性預留\"模式,確保資金向教學一線傾斜,全年應急備用金使用率控制在 5% 以內。
(二)過程管控:從“事后補救\"到“前置干預”
學校推行\"月度預警、季度評估\"機制,每月比對實際支出與預算進度,對超支項目及時研判調整。如2024年校舍維修項目因材料漲價面臨超支,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協調本地供應商降價,最終節約成本2.3萬元。年終組織預算執行“回頭看”,總結經驗教訓,為次年預算編制提供數據支撐。
二、績效管理:目標引領,激發后勤隊伍活力
(一)量化指標,多維考核
學校制定《后勤崗位績效考核細則》,設立“服務滿意度”\"工作時效”“成本控制”三大核心指標。如:食堂窗口實行“師生評分制”,連續3個月低于90分的檔口責令整改;維修工單要求“30分鐘響應、24小時解決”,逾期扣減績效分。2024年度,學校后勤團隊平均績效得分較上年同比提升 20% ,服務投訴率下降 60% 。
(二)正向激勵,賦能成長
學校設立涵蓋“后勤標兵\"“創新貢獻獎”等的榮譽體系,獲獎者優先參與培訓進修。鼓勵員工提出“金點子”:電工組設計“教室電路智能檢測系統”,減少故障排查時間;保潔組推行“錯峰清掃法”,降低對教學活動的干擾。學校通過物質獎勵與職業價值雙重驅動,激發團隊內生動力。
三、資產管理:精細運維,讓每一處資源物盡其用
(一)全生命周期管理
學校建立完善的資產電子臺賬,對資產從采購、入庫、領用、維修到報廢的全過程進行詳細記錄與精準管理,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跡可循。
對于價值超過1000元的重要資產,如投影儀、消毒柜等,學校實行“一物一碼\"的精細化管理方式。通過粘貼專屬的二維碼標簽,相關人員只需使用手機掃碼,即可隨時隨地查看該資產的詳細維保記錄、使用狀態、領用信息等。2024年,通過全面的資產清查工作,學校巧妙地將閑置電腦進行重組,將其改造為教師備課設備,不僅充分利用了閑置資源,還節省了5萬元的采購資金。這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資產的利用率,降低了學校的運營成本。
(二)預防性維護機制
為確保資產的正常使用,延長資產使用壽命,學校推行“日常巡檢 + 定期保養”的雙軌制維護機制。
在日常巡檢方面:學校安排專業人員每日對水電安全進行全面巡查,排查水電線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損、漏電等安全隱患,水電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每周對消防設施進行細致檢測,包括滅火器的壓力是否正常、消火栓的閥門是否靈活、消防報警系統是否靈敏;每月對體育器材進行養護,檢查器材的零部件是否松動、磨損,消防繩是否有斷裂跡象。
在定期保養方面:對于操場籃球架,每學期進行一次全面的上油防銹處理,確保其結構穩固,延長其使用壽命;對于實驗室通風系統,每季度進行一次清潔濾網作業,保證通風順暢,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
通過這些預防性維護措施,2024年學校設備故障率較上年下降 38% ,維修費用減少 20% ,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后勤管理:服務為本,于細微處見溫度
(一)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餐飲安全:食堂從源頭把關,與優質供應商簽約,每日抽檢食材;廚房操作透明化,廚師持健康證、著工裝規范作業。菜品研發結合營養師建議,葷素搭配、口味多樣,滿足學生營養需求。
住宿安全:學校在宿舍內安裝智能限電裝置,有效避免學生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引發的安全事故;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消防演練,提高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與自救能力;夜間安排值班人員每小時巡查一次,檢查學生的就寢情況、宿舍設施是否完好等,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安全隱患。
環境安全:學校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安全工作。在風雨天來臨之前,組織人員對圍墻、樹木等進行細致檢查,排查是否存在倒塌、折斷等危險情況。針對極端天氣,制訂完善的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人員的職責分工。例如,在暴雨天氣中,及時啟動排水系統,組織人員對校園積水區域進行強排,確保師生出行安全。
(二)服務細節彰顯溫度
醫療保障:學校醫務室配備齊全的常用藥品及先進的AED設備,為師生的健康提供基本保障。校醫實行輪值制度,在學生午餐后等關鍵時間段堅守崗位,及時處理師生身體不適等情況。對于特需學生,如患有慢性疾病、過敏體質的學生,校醫為其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密切關注其身體狀況,提供個性化的醫療建議與護理服務。
文化浸潤:校園文化建設注重于細節之處傳遞人文關懷。在走廊設置“失物招領角”,方便師生找回丟失的物品,營造誠信友善的校園氛圍;在綠化帶開辟“責任認養區”,鼓勵師生積極參與校園綠化維護工作,增強環保意識與責任感。學校通過這些細微之處的文化設計,讓師生在校園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五、采購管理:規范透明,降本增效
(一)陽光采購,嚴守程序
采購嚴格執行“五步法”:需求申報一市場調研一三方比價一集體決策一驗收審計。2024年,學校運動器材采購通過競爭性談判,選中本地企業,不僅節省運費1.2萬元,還獲得“當天報修、當天響應\"的售后服務。
(二)本土協同,雙向賦能
學校優先與新蔡縣農戶合作采購食材,既保障新鮮度,又助力鄉村振興;與周邊文具店、印刷廠簽訂長期協議,降低辦公用品成本。同時學校建立供應商評價退出機制,2024年因交付延遲淘汰2家不合格供應商。
六、內控管理:陽光透明,降本增效促規范
(一)權責分明:從“模糊審批”到“精準授權”
學校及時修訂了《后勤管理制度匯編》,明確審批權限:5000元以下維修由后勤主任審批,5000元至2萬元需分管副校長簽字,超過2萬元則提交校委會集體決策;推行“線上審批 + 紙質存檔\"雙軌制,杜絕“口頭請示、事后補票\"亂象。
(二)風險防控:從“事后追責”到“前置監督”
學校每學期定期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組織后勤人員參觀法治教育基地,通過真實案例展示與法律知識講解,讓后勤人員深刻認識到廉潔自律的重要性與違法違規行為的后果。同時,學校設置“匿名舉報箱”,拓寬監督渠道,鼓勵師生對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督舉報。2024年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3項流程瑕疵,學校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同時,根據發現的問題對固定資產報廢流程進行優化完善,進一步加強學校內控管理體系建設。
教育保障工作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后勤團隊將繼續以“匠心精神\"持續深耕,從一張課桌的平穩、一盞路燈的明亮中傳遞教育溫度,以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為師生撐起一方安心耕耘、舒心成長的晴空,助力學校教育事業行穩致遠。未來,學校后勤團隊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責編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