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學科融合和跨學科教學,聚焦大單元情境任務教學[1]。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鄭振鐸散文《貓》是教材中典型的文本案例,教學時實施在大單元背景下跨學科大情境的教學理念,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單元的重點,構建一個全生態、可生成的單元文本,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情境化教學設計分析
首先,大單元整體設計可以讓情境任務更好地形成一張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由淺入深地把單元知識呈現在課堂上。第五單元設計成三個課段七個課時,《貓》被安排在主題閱讀課中的第二個課時里,主題是:愿萬物被溫柔以待,這樣可以更好地呈現整個單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人文理念。
其次,適當的跨學科可以使情境教學更加靈動。教學《貓》時,為了提高了課堂趣味,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準確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導入和“養貓速成”培訓第一個環節都采用了跨學科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習模式,讓學生在靈動的活動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再次,一系列的情境教學活動要構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文本解讀。教學《貓》時,全班分組,組建三組“家庭”,分別“領養”文中三只小貓,完成“養貓速成”培訓活動,爭取成為“養貓專家家庭”,其中“養貓速成”培訓活動共有五個環節:養貓知識測試,介紹我家的貓,分享酸甜歲月,專家指點迷津和養貓感悟啟示。活動情境緊湊,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文本解讀,既表達了“我”對第三只貓悲劇的內疚、痛苦之情,也體現了“我”對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單憑主觀臆斷,否則難免會出現謬誤,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悔恨。
情境化教學課堂亮點
1.課前準備
實施跨學科情境化教學模式,課前準備要充分,做到讓學生了解課堂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教師可以做一個課前準備清單,按照清單逐一布置。教授《貓》時,課前要將班級學生分配到三組“家庭”里,每組“家庭”選出“家庭組長”,并根據課文的主題給各自“家庭”起個好聽的名字,為課上開展“領養”培訓活動,爭取成為“養貓專家家庭”作好準備。
2.激趣導入
情境化教學的導入主要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授《貓》時,可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文,吸引學生興趣。
3.情境活動
這里的情境活動等同情境化教學,是指根據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課文在課堂中實施的一系列情境化教學活動。情境活動一般分為大情境和小情境,一系列的小情境構成一個統一且聯系緊密的大情境。情境活動要指向明確,簡單易操作,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易生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最終完成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2]。
教學《貓》時,三組“家庭”開啟“養貓速成”培訓大情境,完成五個小情境環節。
(1)養貓知識測試:你認識這些貓嗎?你認識這些養貓器材嗎? (學生搶答)(2)介紹我家的貓。(學生搶答)(3)分享酸甜歲月。可以是文字片段,或課本短劇等藝術形式,主題明確,形式活潑。為增添趣味和觀賞,表演時可以原文為基礎衍生創作。(4)專家指點迷津:勇敢地指出本家庭或者其他家庭在養貓中的過失,說出具體的補救措施。(5)養貓感悟啟示: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分享你的感悟和啟示,然后詳細講解。
情境化教學實施路徑
情境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承載或再現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實施標準和規律為:
1.教學目標的確立與突破是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新課標”強調學科融合和跨學科教學,提出了大單元大情境教學,聚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及教材文本和單元文本、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認知特征,這些都影響著教學目標的確立。
通過對教學目標影響因素的解讀和分析,可確立符合本單元或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進而實現突破。教學《貓》時,在解讀文本同時結合其他因素,把“培養學生愛閱讀、愛生活、愛思考的好習慣和跨學科融合思維”作為重點教學目標,把課文文本轉化為學生養貓培訓的情境,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激發了閱讀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實施跨學科使情境更立體多樣
方法一:超鏈接。跨學科超鏈接教學策略指在教學過程中,用跨學科的圖文視頻用超鏈接的方式呈現一系列層層深入的問題,從而達到跨學科學習和思維的過程。教學《貓》時,有關貓的品種、養貓知識、貓的習性,都以圖文超鏈接的方式在課堂中呈現,把學生對貓的興趣導入課文閱讀中去,讓學生沉浸在跨學科思維中。情境化教學的立體多樣,讓中學語文走向大語文時代。
方法二:多學科教師參與課堂。教學《貓》時,邀請了生物教師參與課堂,講解和點評“貓的生物學知識”,呈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境化教學呈現要完整有效
情境教學要整體考量,讓學生系統學習,形成完整的知識和認知體系。適當的跨學科教學新穎有趣,展現知識融合的樂趣;情境教學寓教于樂,更形象、更能激發興趣。教學《貓》時,巧妙地用三組“家庭”“領養”文中三只小貓,完成情境任務,提高了課堂趣味,代入感強烈,激起學生閱讀學習欲望,調動參與熱情,培養愛閱讀、愛生活、愛思考的好習慣和跨學科融合思維,準確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4.樹立大單元情境化跨學科意識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時刻要有創造情境意識。情境要整體化,符合大單元或課文內容要求。情境活動方案和細節,尤其涉及評分標準,要遵循科學合理原則。教學《貓》時,學生積極搶答為本組“家庭”爭取小星星,評分標準簡單易懂,科學合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嚴肅又活躍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情感體驗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7.
[2]宋健.從“語境”到“情境”—初中語文情境化教學初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10):17.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局2024年教育信息技術立項課題《數字教育賦能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實踐研究》(課題號:HDJ2403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伍義保系肥西縣上派初級中學教師;解梅系安徽省肥西農興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