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說的放療,指的是使用放射線治療腫瘤。放療為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手段,按照腫瘤分期不同,其所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乳腺癌術后患者放療的關鍵目的在于將復發風險降至最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全乳放療后,患者復發率從10%降至2%;全乳切除后輔助放療,可將腋窩淋巴結陽性患者5年局部區域復發率大幅降低。由此可見,放療對于乳腺癌的作用甚是明顯。
乳腺癌放療適應證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治療后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之后,第1次放療需要在手術完成后的4~6周內進行,可選擇三維適形技術或調強技術。其中,全乳照射劑量標準為45~50 Gy,1.8~2 Gy/次,每周放療5次。注意,全乳照射結束后需在患者瘤床區進行補量,標準為10~16 Gy,頻次為5~8次。另外,在無淋巴引流區照射狀態下可行大分割方案,頻次為16次,總劑量標準為42.5 Gy,或選擇其他等效生物劑量的分割模式。
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
若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患者需接受放療:其一,原發腫瘤最大直徑≥5 cm,腫瘤浸潤至乳腺皮膚和胸壁;其二,淋巴結轉移數量≥4個;其三,淋巴結轉移1~3個且臨床分期為T1或T2,患者年齡≤40歲,腋窩淋巴結清掃數目<10個,且轉移比例>20%,患者激素受體陰性,HER-2/neu過表達。
放療技術要點及其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
技術要點
(1)傳統放療技術。該項技術包括二維放療技術和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前者技術操作相對比較簡單,但照射范圍廣泛,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正常組織;后者能夠有效提升靶區劑量分布,降低正常組織損傷程度。
(2)調強放療。該項技術主要是調整射線強度,使靶區劑量均勻分布,在此基礎上降低射線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3)立體定向放療。該項技術主要是使用立體定向技術對靶區進行高劑量照射,具有治療精準、療程短等優勢。
(4)質子放療。該項技術主要是充分利用質子射線的布拉格峰特性完成對乳腺腫瘤的高劑量照射,同時防止正常組織受損。
乳腺癌治療
(1)術后放療。乳腺癌術后放療能夠降低局部復發率,大幅度提升患者生存率。另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以淋巴結陽性和腫瘤較大最典型,應及時放療。
(2)新輔助放療。局部晚期乳腺癌進行新輔助放療能夠縮小腫瘤體積,有效降低分期,從根本上提高手術切除率。
(3)姑息放療。放療能夠更好地緩解晚期乳腺癌患者癥狀,明顯提高其生活質量。
乳腺癌放療注意事項
心理治療
乳腺癌放療患者通常接受了患側乳腺切除手術。由于形體上存在缺陷,加上放療后局部皮膚會發生一系列反應,患者常痛苦不堪,伴隨焦慮、不安等情緒。醫護人員和家屬一定要齊心協力,幫助患者度過這段心理適應期,給予充分的關愛,多和患者談心,助其走出陰霾,重拾自信。
皮膚護理
放療的整個過程中,患者需著寬松、棉質衣物,不能穿有帽子的衣服,放療期間不能佩戴首飾,以免損傷皮膚。此外,保證放射野皮膚清潔和干燥,放射野、放射區注意防曬,不能使用沐浴液、香皂等洗護用品,禁止抓撓和擅自涂抹藥物。放射視野標識要清晰,以提升放療準確程度。
加強飲食管理
乳腺癌放療患者飲食需以清淡為主,可以吃一些高蛋白食物、高維生素食物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瘦肉、魚肉等,增強機體免疫力。避免攝入辛辣性食物,不可擅自服用雌激素類保健品,以免雌激素水平過高,使放療效果大打折扣。
觀察副反應
放療期間需密切觀察放療副反應,最為常見的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等。若乳腺癌患者反應較大,需要第一時間通知主治醫生予以對癥處理或調整放療方案。放療過程中密切觀察血象,若白細胞下降,需及時予以升白治療。指導患者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勤洗手,遠離人群聚集的地方。
加強功能鍛煉
針對患側肢體存在腫脹和功能障礙的患者,醫護人員需制定行之有效的功能鍛煉方案,提升肌張力,促進動脈淋巴順利回流,避免水腫;同時,不能在患者患側上肢抽血、注射治療等,以免患處受到感染及損傷。常見鍛煉內容如下。
其一,手臂側爬訓練。患者需與墻壁保持30 cm左右的距離,讓非患側與墻壁靠近,側對墻壁站立,用非患側手臂盡量往高處伸,做好記號,以此為參照點;接下來換側練習,讓患側面對墻壁,在墻上緩慢往上移動手臂,達到足夠手臂拉伸、無痛感的程度時反復深呼吸,并在此基礎上緩慢移動到最開始的位置。整套動作需做10次左右。
其二,旋轉運動訓練。患者患肢上肢呈自然下垂姿態,然后五指伸直并攏,從身體正前方慢慢抬高,到了最高點后從身體外側慢慢恢復到原位。上肢高舉時需盡可能伸直,動作要連貫且不能彎曲,也可以反方向做這套動作。
其三,頭部鍛煉。患者需將患側上肢肘部支在床頭柜上,身體保持筆直狀態,然后用木梳從一側梳頭,接下來是整個頭部。這套動作力度不能過大,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用力,循序漸進。
總之,乳腺癌患者在放療期間需要加強心理治療和飲食管理以及康復訓練等,且日常護理中不能使用含有酒精和香精的護膚產品,照射區域禁止暴曬以及摩擦;每周都要進行血常規檢查以及肝腎功能檢查,若指標異常,醫生會酌情調整方案;若存在嚴重黏膜損傷、長時間高熱、呼吸急促等情況,需要第一時間聯系醫生,由醫生提供專業化的診療方案。
乳腺癌放療常見并發癥及其防護
放射性皮炎
通常在放療后第2~3周出現,普遍表現為照射野內皮膚色素沉著、發紅、干燥等,偶爾會有瘙癢情況,且放療后可能會慢慢加重,最為常見的是干性脫皮、紅斑區皮膚疼痛等,嚴重者皮膚褶皺位置會有一定的濕性反應。對此,建議患者盡可能穿柔軟寬松、吸濕性良好的純棉內衣,每周剪指甲,避免肥皂、沐浴露、酒精等接觸照射野皮膚。當皮膚有脫皮或結痂現象時,囑咐患者千萬不能撕剝,可用局部濕敷法處理濕性皮炎。
放射性咽炎
多會發生在放療中后期階段,患者咽喉部疼痛非常明顯。對此,建議乳腺癌患者以流質食物和半流質食物為主,不能吃辛辣、生冷類食物,飯后多喝溫開水,癥狀比較嚴重者需要進行霧化治療。
放射性肺炎
通常發生在放療結束后的1~6個月左右,少數患者會在放療期間出現,臨床表現為氣短、發熱、干咳。患者需多休息,做好保暖,預防感冒,謹遵醫囑規范治療。
患側上肢淋巴水腫
對于這種情況,需指導患者避免上肢血流過快,如禁止強度較大的上肢鍛煉、不能將患肢浸泡在熱水中、不能穿著過緊或不舒服的內衣,以免增加淋巴回流阻力。必要時,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穿戴壓力套袖。
總的來說,若想減輕放療一系列副作用,關鍵在于根據計劃完成放療。患者和家屬不得擅自調整劑量和次數,日常不能抽煙喝酒,可以適當高蛋白飲食,促進組織修復。若患者有發熱、呼吸急促、長時間疼痛等情況,應第一時間就醫。
乳腺癌放療用藥注意事項
(1)希羅達。即卡培他濱,患者需要放療前2周停止服用該藥,放療結束后1周復查血常規,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后可以正常服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乳腺癌放療時應一律停用化療藥物。
(2)內分泌藥物。具有代表性的藥有阿諾新、法樂通、來曲唑等,均可在放療階段正常服用。
(3)“肚皮針”。具有代表性的藥有諾雷得、抑那通等,可在放療期間正常使用。
(4)靶向藥物。針對HER2陽性的靶向藥也可以在放療階段正常使用,如赫賽丁。
(5)基礎病用藥。乳腺癌患者之前長時間服用的心血管類藥物、降糖藥及降壓藥均可在放療階段內正常服用。
(6)對癥藥物。放療次數增多可使乳腺癌患者身體出現不適,如皮膚發紅、緊繃以及刺痛感強烈等。這些都是放療的副作用,相對比較輕微,必要時可用康復新、易孚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患者或家屬需自行選擇用藥時間,不需要強制性在放療前后使用。若乳腺癌患者皮膚存在輕微水泡和破損情況,需遵醫囑外涂貝復新治療。
(7)中藥湯劑。放療階段禁止使用中藥湯劑,若乳腺癌患者有中醫調理需要,可在放療結束后遵醫囑服用,禁止擅自調整藥物劑量。
乳腺癌放療常見問題解答
問題一:放療非常痛苦嗎?
放療期間患者可能會有一些不適,以皮膚干燥、瘙癢、脫皮最為常見,但基本上都是暫時性的,可以通過皮膚護理等手段緩解。放療后患者極易疲勞,食欲也會有所減退,但后期通過充分休息和飲食調整可以緩解。
問題二:放療會引起不育嗎?
放療可能影響患者生育能力,但影響一般都是短暫的。針對年輕的乳腺癌患者,主治醫生會在放療前評估生育能力,選擇針對性的保護方法,如冷凍胚胎和卵子,具體需根據患者自身意愿選擇。
問題三:放療會引發放射性肺炎嗎?
放療可能引發放射性肺炎,但發生率低。放射性肺炎的主要癥狀表現有咳嗽、痰多、呼吸費力等。若患者確實存在以上癥狀,應該第一時間通知主治醫生,由他給出后續治療方案。
問題四:放療需要多久?
放療的時間取決于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所采取的治療方案。通常術后輔助放療需要35 d左右,保乳術后放療需要45 d左右,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放療時間為數周至數月。
問題五:放療費用高嗎?
放療具體費用主要由地區、治療方案、醫院情況等多種要素決定。通常放療所需費用很高,患者和家屬需要做足充分的經濟準備。
結語
總的來說,放療是治療乳腺癌的一種關鍵手段,能夠殺死癌細胞,減少癌癥復發和轉移風險,提高患者生存率。放療期間患者應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和飲食習慣,不能過度勞累,還要防止感染。患者自身要加強康復訓練,醫護人員和家屬要從各方面照顧好患者,使其保持身心愉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