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李阿姨,是一位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患者,盡管醫生反復叮囑需終身規律服用抗凝藥物,但她總以“感覺良好”為由自行減量。
一天,李阿姨在和家人看電視聊天時突發說話吐詞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家人立即將她送往湖南旺旺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黃龍飛接診后,迅速完善相關檢查,結果提示:大面積腦梗死,腦動脈栓塞,遂立即啟動“腦卒中綠色通道”進行緊急救治。
介入室準備就緒,立即行腦血管造影術+經皮顱內動脈取栓術,成功取出暗紅色血栓。手術成功,術后第1天,李阿姨活動自如,自行下床行走。
李阿姨有房顫病史,因房顫引起血栓脫落再發腦梗死的風險也時有發生,盡管醫護人員高度關注李阿姨的病情變化,但在介入術后第5天,李阿姨還是再次突發意識障礙、失語、大汗淋漓、小便失禁,確診再次出現大面積腦梗死。
神經外科醫護團隊迅速進入戰斗狀態,再次實施爭分奪秒的取栓手術。手術過程順利,李阿姨有驚無險,恢復良好,患者家屬感激不已。歷經兩次生死救援,李阿姨化險為夷,也深知以后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按時服藥。
為了避免李阿姨漏服藥,醫院護理團隊協助李阿姨進行藥盒分裝提醒,通過微信設置提醒用藥打卡,并且聯動家屬一起參與督促。李阿姨出院后,醫護人員進行定期隨訪,了解到李阿姨執行得非常好,還養成了寫用藥日記的好習慣。
下面就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給予解答。
1.房顫患者為何反復發生腦梗死?
房顫導致心房內血流紊亂,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隨血流堵塞腦血管,若長期堅持抗凝治療,可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2.腦梗死取栓術的“黃金時間窗”是何時?
腦梗死發生后,每1分鐘都是寶貴的。腦梗死取栓手術的最佳時間是在發病后的4.5小時內。這是因為腦細胞在缺氧狀態下,每過1分鐘就會死亡一部分。盡早進行手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腦細胞,減少后遺癥。
3.堅持規范用藥
按時服藥 尤其是醫生開具的抗凝藥物,不可隨意調整劑量或停藥。
留意藥物反應 如出現異常出血(如牙齦出血、皮膚淤青、嘔血、大小便出血)或頭暈、乏力等癥狀,應盡快就醫。
關注心功能 如果出現氣短、下肢水腫,可能提示心力衰竭,需及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