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我國傳統的醫療方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理論體系,其應用從早先的治療疾病慢慢延伸到了日常保健中。
針灸簡介
針灸起源于中國,是古人對抗身體疼痛和疾病的一種方法。最初的工具為木棍等,隨著經驗的增加和技術的發展,所用工具逐漸規范化和統一化,手法也逐漸成熟。在進入漢代后,實現了金屬針進行針灸。
針灸包含兩種手法:針刺和灸療。針刺是中醫師將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特定的穴位,通過不同手法達到減輕疼痛、治療疾病等目的;灸療則通過艾草等中藥,結合溫度等作用于特定的穴位,起到減輕疼痛、治療疾病的作用。前者為針法,后者為灸法,兩者結合稱為針灸。
針灸立足于中醫穴位、經絡理論之上,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針灸從誕生到現在能夠被全球認可,并逐步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不僅是因其有效性,更是因為不用吃藥、開刀,只需要對身體特殊部位進行針刺或灸療就可達到治療目的,綠色無創且簡便廉驗,符合現代人自然健康的理念。
針灸的功效和應用
人體穴位和經絡學說是針灸治療的基礎。中醫將人體內的氣血運行,溝通上下內外、聯絡臟腑肢節的通道稱為經絡。人體能夠正常進行生命活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體內存在一種充滿能量、不斷流動的“氣”,而“氣” 在體表的一些特殊聚集點被稱為穴位。經絡具有“內聯臟腑、外絡肢體”的作用,穴位關系到體內的氣是否可以正常運行,故刺激穴位、經絡可達到影響身體臟腑和肢體功能的作用。
針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溫通經脈:正常情況下,人體經絡通暢,氣在體內運行自如,人會感到神清氣爽。當經絡不暢時,氣凝集在體內滯留,導致供血等多方面都出現問題。正所謂“不通則痛”,此時人會感到渾身不適,不是這里痛,就是那里難受。通過針灸,能夠幫助經絡恢復通暢,使得氣血運行正常,改善血液循環,重新恢復健康。
(2)祛邪扶正:外邪入侵是疾病發生的基礎。針灸可幫助機體盡快祛除邪氣,使氣運恢復正常。
(3)調和陰陽:疾病的發生及身體出現的不適與陰陽失衡也有關,針灸可幫助機體逐步恢復到陰陽平衡狀態。近年來,針灸在面癱、偏頭痛、高血壓、中風、肩周炎、失眠、增加免疫力等方面均有諸多應用,同時在疾病診斷中也發揮了作用。
不是人人都可以針灸
針灸雖好,但不能包治百病,對人體也有很多要求。如果人體存在禁刺穴和禁灸穴,不可盲目進行針灸,所以到正規的醫療機構請專業的中醫師進行操作非常重要。此外,以下幾類人進行針灸需格外謹慎。
(1)嚴重過敏體質人群:針灸過程如果用到可引發患者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可能會造成巨大危險。所以,嚴重過敏體質人群在針灸前一定告知中醫師自己的身體狀況。
(2)孕婦、兒童、體質虛弱、耐受能力差等特殊人群:盡量不要進行針灸治療,如必須進行,需要和醫生溝通好。
(3)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出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等人群:這類人群要謹慎選擇針灸,因為針刺后容易出血不止。
如果身體存在的特殊情況,一定需詳細向醫生說明,溝通后再確定是否進行針灸治療。
針灸前注意事項
(1)針灸屬于侵入式治療手法,操作者需要精準把握穴位、灸療溫度距離、針刺深度,所以一定選擇正規醫療機構且有資質的中醫生進行操作。
(2)針灸前需適當進食,但不宜過飽,以免在針灸過程中引發胃腸不適;同時,注意排空小便,因為膀胱充盈狀態下人容易有緊張感,不利于針灸。
(3)針灸前幾天應不要飲酒,注意作息時間,不要熬夜,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4)精神高度緊張、大怒過后不宜進行針灸。只有生理和心理上均處于良好的狀態,才能發揮針灸的最大作用。
(5)既往在針灸時出現暈針、不良反應等人群不宜再次進行針灸。
(6)針灸盡量避開濕氣較重的陰雨天,因為針灸后短時間內人體氣血運行會加快,腠理開泄,容易被外邪入侵。
(7)穿衣盡量不要穿裙子、緊身衣等,因為針灸某些穴位需要露出部分皮膚,穿寬松的兩節式衣服更舒適和方便。
針灸中注意事項
(1)放松身心,肌肉不緊繃,均勻深呼吸,將感知集中到針灸部位。
(2)針刺的角度、深度、留針時長以及灸療的時長等評判具有一定主觀性。很多時候,針灸的深度以被治療者出現酥麻腫脹感為節點,拔針也是一樣。所以,在進行針灸治療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將感受告訴施針者。當施針者詢問感受時,也應盡量詳細告知,以幫助施針者判斷進針是否合適、何時能結束治療。
針灸后注意事項
(1)控制感染:針灸后,特別是針刺部位會有針孔,如果過早沾水可能引發感染。所以,最好針灸3 h后再洗澡,洗澡水選擇溫熱水。對于進行了針刀、火針、刺絡放血、埋線等操作的患者,應保持操作部位的皮膚干燥、清潔,2~3 d內盡可能避免沾水,具體適宜洗澡時間需咨詢醫生后決定。
(2)防寒保暖:針灸治療后身體處于舒適、開放的狀態,毛孔張開,容易受到風寒濕邪入侵。如果這時不注意保暖,喝涼水、進行冷水浴、吹空調或淋雨,風寒濕邪便會趁機入侵身體,不僅達不到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效果,還可能引發身體不適,得不償失。
(3)合理飲食:針灸會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需要借助飲食進行補充。但需注意,飲食應以溫熱、清淡、易消化、高能量為主,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切記不要立刻食用過于油膩和大補的食材。
(4)適當休息:針灸完成后,人體經絡打通,身體開始進入恢復階段,需要體力提供支撐。如果太過勞累,身體沒有經歷休養生息的過程,氣血就沒有辦法快速恢復,會導致針灸效果欠佳。
(5)注意自身感受:針灸完成后,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是否出現不適,如有,應立刻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6)醫患配合:針灸完成后可能還要進行其他的治療,需遵醫囑,以保證治療效果。
結束語
針灸作為中華醫學流傳下來的瑰寶,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及身體保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我們應依據自身條件和疾病需求合理選擇,不可盲目認為“針灸包治百病”。正視針灸,才能讓其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