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562.0;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131(2025)04-0098-12
一、引言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同時要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正在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沈體雁等,2023)[1],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輻射能力,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同時,成渝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還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基礎,特別是在電子信息制造業、航空航天產業等領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若干短板,尚需在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體系完善、管理體系優化等方面發力。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以明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學界普遍將低空經濟界定為以3000米以下空域為載體,以無人機、通用航空等為技術支撐的新興經濟形態(王樹森等,2025)[2],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三維空間的立體開發(沈映春 等,2025)[3]、產業要素的跨界融合(劉亞亞等,2025)[4]以及數字技術的深度嵌入(鐘成林 等,2024)[5]等方面。在微觀層面,低空經濟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重構產業價值網絡,例如無人機物流可使配送效率顯著提升(喬莉 等,2025);在中觀層面,低空經濟通過“低空 + ”模式催生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新業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莊茁,2024)[7];在宏觀層面,低空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劉松林 等,2025)[8]。從產業生態來看,低空經濟呈現“制造—運營—服務”三級結構(李曉華,2025)[9],應采取空域、技術與場景共同演化的產業發展策略,搭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平臺,形成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資源互補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歐陽桃花,2024)[10]。技術突破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比如金融科技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等優化低空治理與基礎設施運營效率(呂宛青 等,2025)[1],算力工程為綠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喬莉等,2025)[6]。
當前,低空經濟的發展受到學界高度關注,相關文獻不斷涌現。但是,一方面,已有文獻大多聚焦低空經濟的通用性政策設計,對不同區域低空經濟的研究相對薄弱,且更多的是探討東部發達地區的低空經濟模式,對西部地區低空經濟發展的關注不足;另一方面,現有低空經濟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實現和政策探討層面,定量分析需要加強,評價方法也有待完善。低空經濟作為新興業態,其復合性特征要求建立專門化的評價體系。因此,本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樣本,分析其低空經濟發展的現狀、挑戰與路徑,并通過構建“發展環境—資本投入—創新指數—基礎載體—產業成效\"五維評價模型,客觀評估包括重慶和成都在內的十大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在為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指引的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的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發展呈現出規劃引領、基礎完善、場景豐富、產業集聚、創新活躍、政策支持等良好態勢。
1.政策引領與區域協同形成新格局
川渝兩地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納入國家戰略框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區域協同機制,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24年,重慶市政府發布《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12」,明確提出打造“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之城”的目標。根據重慶市政府的規劃,2025年重慶將建成覆蓋全市的低空飛行網絡,實現低空飛行器的縣縣通達。這一目標的實現將顯著提升重慶偏遠地區的交通通達性和物流效率,特別是在山區和農村地區,低空飛行器的應用將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此外,重慶還計劃在2027年實現低空飛行“鄉鄉通”,進一步擴大低空經濟的覆蓋范圍,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在空管體系建設方面,重慶將以北斗應用為核心,構建智能化的低空交通管理系統。通過引人北斗導航、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低空飛行器的精準定位、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這一空管體系的建設不僅將為重慶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還將為全國低空經濟的空管體系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2024年,四川省出臺《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到2027年,將建成20個通用機場和100個以上垂直起降點,實現支線機場通航全覆蓋,試點城市低空監管、服務、應用一體化信息平臺建成投用,低空空域分類劃設和協同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通航裝備制造、低空飛行運營等領域各培育形成3~5家行業領軍企業。到203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蓋廣泛的飛行起降基礎設施網絡,空域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好適應飛行活動需求,通航裝備制造能力、產業配套協作水平國內領先,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產品(李霧玥,2024)[13]。2024年7月,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飛行服務能力培育低空經濟市場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從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樞紐打造、應用場景拓展和產業支撐強化四個維度提出具體舉措,其中最高支持額度可達3000萬元(操子怡,2024)[14]。
目前,成渝地區正在布局建設“成渝雙城低空經濟走廊”。成渝雙城不再只有高鐵、高速公路連接,還有更加快捷舒適的低空飛行可供選擇。這一走廊將依托成渝兩地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攜手競逐“萬億級”的低空經濟新賽場。
2.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形成新地標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重慶和成都兩地通過一系列規劃和項目,逐步構建起覆蓋城鄉的低空飛行網絡,并推動低空經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重慶在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根據《行動方案》,重慶將在主城區和周邊區縣布局多個通航起降點,重點覆蓋交通不便的山區和農村地區。例如,在渝東北的巫山、奉節等山區縣,通過建設多個通航起降點解決當地交通不便的問題,提升物流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截至2024年,重慶已建成50個通航起降點,計劃2025年新增150個,到2027年累計達到1500個以上,形成覆蓋城鄉的低空起降網絡。這一網絡將涵蓋城市、鄉村、山區和偏遠地區,為低空飛行器的起降和運營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四川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在通用機場、起降點、航線及信息平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四川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6—2030 年)》提出,構建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川西北通用機場群,布局規劃新增二類以上通用機場85個,總數達88個,且爭取到2030年建成500個以上三類通用機場。南充計劃到2027年建成1個通用機場,目前南充擁有高坪機場、閬中機場兩個4C級民用機場,南部縣、營山縣、西充縣三地均在規劃通用機場。同時,支持在旅游景區、醫療機構、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建設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和無人機起降平臺,在商業區、公園、露營點、社區等建設無人機物流配送起降平臺,還將高標準建設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打造綜合性研發平臺。截至2024年,成都市已成功建設80個低空航空器起降設施,預計到2025年底將增至140個,并在2026年進一步達到200個。與此同時,低空信息基礎設施、飛行保障體系及運營管理服務也將逐步完善,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產業建圈強鏈形成新規模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正在快速形成,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產業鏈條逐步完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川渝兩地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吸引了大量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入駐,形成了涵蓋物流配送、智能制造、空管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的產業生態鏈。
(1)市場主體快速擴容。截至2024年,重慶已有200余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預計 2025 年低空經濟領域的市場主體將增至400家(150家制造業企業和250家消費運營類企業),到2027年突破1000家(制造業類400家、消費運營類600家)。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重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四川低空經濟市場主體發展態勢良好,涵蓋了制造、運營、服務等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經濟活力與發展潛力。截至2024年6月,四川有3069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在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成都作為核心發展區域,擁有2243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位居全國城市第五。到2027年,成都計劃在通航裝備制造和低空飛行運營等領域分別培育3至5家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這將進一步帶動產業集聚,吸引更多市場主體投身四川低空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提升產業競爭力。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表現突出,其一款“飛行汽車\"驗證機成功完成了全尺寸、全重量及全包線傾轉過渡等系列飛行測試(李曉東等,2024)[15],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實現此類試驗突破的企業,彰顯出強大的研發制造實力。目前,四川大中型無人機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水平,不少企業積極拓展產品譜系,從消費級無人機向工業級、專業級無人機延伸,如在農林植保、測繪勘探、安防監控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無人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2)產業領域多元化發展。成渝地區低空經濟產業領域涵蓋物流配送、智能制造、空管技術研發等方面,并積極探索低空旅游、應急救援等新興場景。在物流配送領域,成渝地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低空物流產業鏈。重慶和成都兩地吸引了順豐豐翼、京東物流等知名企業人駐,推動了低空物流的快速發展。例如,2022年,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豐鳥科技成功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支線物流無人機試運行和經營許可,成為全球首家通過特定場景運行風險評估方法獲得監管批準、進人支線物流商業試運行的大型無人機企業,標志著大型無人機送貨時代的正式開啟。根據重慶市交通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重慶已建成30個無人機物流配送中心,預計2025年新增50個,到2027年累計達到200個以上。在智能制造領域,成渝地區吸引了北斗伏羲等知名企業入駐,推動了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四川中智物流智庫與北斗伏羲信息技術公司達成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在成都設立低空物流研究院,重點開展低空物流領域的融合創新、航線規劃及場景拓展等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成為全國首家在細分領域專門成立的低空物流研究院。在空管技術研發領域,重慶已吸引了包括中國電科、華為等在內的多家知名企業人駐,專注于低空飛行器的精準定位、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等技術的研發。2024年2月20日,國內首次低空空域實時靈活轉換與低空安全核心技術驗證試驗在永川大安通用機場成功舉行。未來,重慶全域智能管理平臺上線,率先建成“可感知、可預警、可管控、可追溯”的低空安全體系,將助力重慶市低空空域使用效率提升 40% 。在應用場景領域,重慶已在渝東北的巫山、奉節等山區縣開展了低空旅游試點項目,游客可以通過低空飛行器體驗獨特的空中觀光和飛行體驗。2024年10月30日,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協會低空飛行旅游分會正式成立,旨在搭建行業交流合作平臺,加強與政府、企業、景區等各方面的溝通與協作,積極探索“旅游 + 航空”的新模式,并專注于在重慶發展低空飛行旅游,在景區與景區之間開通城際擺渡、旅游包機、飛行體驗等場景,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體驗。成都文旅集團立足全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致力于打造“低空 + 文體旅商”場景(如“低空 + 研學”“低空 + 旅拍”“低空 + 文創”“低空 + 賽事”“低空 + 消費”等)。2025年,成都文旅集團重磅推出“熊貓飛的”低空文旅消費預訂平臺,探索設立“低空產業人才學院”,推動全市低空文旅發展走深走實。
(3)資本市場活躍。成渝地區低空經濟領域正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投融資活動頻繁,資本與技術的深度融合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注人了強勁動力。2024年,成都舉辦的“中國低空產業投融資大會”成為低空經濟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大會規模宏大,涵蓋了低空物流、無人機研發制造、空管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吸引了北斗伏羲、中信信金、蘇交科、民航投資、聯合飛機、騰盾、沃飛、中電無人機、豐翼、中通無人機、韻達無人機等參與,與會代表達800余人,集權威性、國際性、專業性于一體。資本市場的活躍不僅體現在投融資大會的成功舉辦,還反映在成渝地區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融資活動中。重慶已落實 28個低空經濟重點項目,協議投資總額達294億元。成都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聚焦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建設,集中簽約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47個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額超500億元。這些項目的簽約落地將進一步助推相關產業鏈“補空白、強弱項、國產自主”,推動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產業邁入集群化發展新階段。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發展水平評估
為避免主觀判斷的偏差,本文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和可比性,從發展環境、資本投入、創新指數、基礎載體、產業成效5個維度選取27個具體指標構建城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并計算得到我國GDP前十名城市(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iFinD、企查查以及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統計公報等,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計算結果見圖1。十大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武漢、蘇州、重慶、南京)覆蓋了四大核心城市群的核心節點,這些城市不僅是各城市群的經濟引擎,也是國家低空經濟政策試點和產業布局的核心載體,比較其發展水平能夠發現不同區域(如東部沿海與西部)的差異化特征,并揭示城市群間的競爭格局。由圖1可知,深圳的低空經濟發展領跑全國;除“北上廣深”以外,成都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而重慶僅領先于南京。可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低空經濟發展與東部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其內部的“雙城”發展也不均衡。進一步從五個維度來看,創新指數和資本投入是成都和重慶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
表1城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1

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1.空域資源利用與審批受限的挑戰
目前,低空空域管理仍存在軍地民協同不足、可用空域有限等問題,制約了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發展。成渝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航空樞紐,空域資源更加緊張,軍民航空域重疊度高,協調難度大。低空空域的利用限制仍未得到有效突破,制約了低空經濟場景的規模化應用。以成都為例,受雙流機場等因素影響,目前僅都江堰、彭州等周邊地區被納入低空協同管理空域,且飛行高度限制在500米以下,而中心城區尚未納人試點范圍,適飛空域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僅占全市總面積的 18.84% (趙坤等,2024)[16]。同樣,重慶的低空空域資源開發率也低于 30% ,大部分空域為管制區域,可供通航使用的空域比例極低,且分布零散,難以滿足多點飛行和高效運行的需求(洪群聯,2024)[7]。
同時,飛行審批流程復雜,跨省協調機制尚不完善。低空飛行活動需要經過軍民航多個部門審批,流程復雜、耗時長。以無人機為例,根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無人機飛行需提前向空管部門申請,對于復雜的、涉及多部門的大型飛行任務(如舉辦無人機燈光秀表演、跨區域的物流配送演練等)至少需要提前7~10天。且跨省飛行還需額外協調,進一步增加了時間和成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涉及四川和重慶兩個省級行政區,低空經濟發展需要跨省域協調,但目前兩地在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機制,制約了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
2.成本約束與技術瓶頸凸顯的挑戰
發展低空經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資源,并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比如,通航機場建設成本很高。
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建設一個通用機場的平均成本約為5億元人民幣,而大型運輸機場的建設成本則高達數百億元。高昂的建設成本使得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望而卻步,制約了通航機場網絡的完善。再如,飛行器研發投入巨大。重慶的《行動方案》就明確提出需破解“飛行器研發制造成本高”等痛點。以eVTOL為例,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高,需要投人大量資金,其機體結構研發成本占總成本的 40% 左右,噸級eVTOL的整體研制需要200萬元左右。與此相矛盾的是,由于低空經濟尚處于發展初期,投資風險和技術不確定性較高,金融機構對相關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貸款意愿較低,導致低空經濟發展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3.應用場景開發與可持續性不足的挑戰
雖然成渝地區人口密集且經濟活躍度較高,但在低空經濟的具體應用場景開發上尚處于起步階段。例如,在物流配送、旅游觀光等領域尚未形成規模化應用,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以eVTOL為例,雖然技術研發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商業化運營仍面臨諸多挑戰。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測算,全球范圍內的eVTOL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但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商業化運營的盈利模式尚未明確。盡管無人機物流配送在理論上具有高效、便捷的優勢,但在實際運營中卻面臨成本高、效率低的難題。此外,無人機配送的載重和航程有限,難以滿足大規模、長距離的物流需求。當前,多數低空經濟場景的商業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較大程度上依賴于政策的補貼。例如,物流配送場景的規模化運營仍面臨成本與效率的平衡難題。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 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超過5000 億元,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依賴于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因此,如何在各應用場景中建立有效的商業盈利模式,是實現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盡快解決的難題之一。
4.人才缺乏與安全風險并存的挑戰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高校和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尚不完善,人才培養速度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如飛行員和無人機操控員的培養周期長、成本高,且對專業技能和安全意識要求極高,導致市場上合格人才供不應求。據業內數據估算,目前低空經濟催生出的新崗位中,僅無人機操控員這一項就有100萬的人才缺口(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2025)[18]。低空經濟涉及航空、通信、導航、氣象等多個專業領域,目前成渝地區在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有效應對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技術和管理挑戰,尤其是高端研發人才和運營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低空經濟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根據《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目前我國低空飛行安全管理技術體系尚不完善。在安全標準方面,大型無人機和eVTOL等新型飛行器的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尚未建立;在安全管理體系方面,低空飛行器的駕駛員培訓和資質認證體系不完善,給飛行安全帶來潛在風險;在安全技術方面,無人機在復雜城市環境中易受信號干擾導致飛行失控,尤其是在一些繁忙的低空區域,由于缺乏有效的飛行間隔管理,飛行器碰撞風險不容忽視。低空飛行安全管理涉及飛行器監控、空域動態管理、飛行沖突預警等多個技術領域,要求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和專業人才儲備,而成渝地區在低空飛行安全管理、空域動態監控等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儲備不足,難以滿足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安全管理需求。
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抉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一哄而起,需要因地制宜,在多個方面協同共進,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形成系統合力。
1.建立跨省域跨部門協調機構和信息共享平臺,科學配置高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
發展低空經濟首先需要有相應的低空空域資源,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低空空域資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川渝兩地政府要加強與軍民航主管部門的溝通,并推動成立軍民航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空域規劃、使用和管理等重大事項,形成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打破部門和區域壁壘,確保低空空域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明確各參與方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職責,軍航負責軍事飛行空域的管理和協調,民航負責民用航空飛行空域的管理和服務,地方政府負責統籌區域內低空經濟發展規劃與空域需求,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和應用需求反饋,形成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管理格局。此外,還須搭建低空空域資源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將軍民航、地方政府、機場、航空公司、低空領域企業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實現空域信息、飛行計劃、氣象數據等的實時共享,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和準確性,促進低空空域資源的科學配置。
對低空空域資源的高效管理,一方面要科學規劃。運用先進的空域評估技術和模型,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低空空域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空域容量、飛行流量、氣象條件、地形地貌等因素,準確掌握空域資源的現狀和潛力,為科學規劃提供依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低空空域的飛行數據、氣象數據、地理信息等進行綜合分析,為空域資源配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根據低空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如通用航空飛行、無人機物流配送、低空旅游等)對低空空域進行分層分類規劃。例如,劃分不同高度層的空域用于不同類型的飛行活動,設置專門的無人機飛行通道和隔離空域,避免不同飛行活動之間的干擾。另一方面要嚴格監管。制定和完善低空空域資源使用監管制度和標準,加強對空域使用單位和個人的監督檢查,確保其嚴格按照空域規劃和使用規定開展飛行活動,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采用先進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如基于衛星通信、導航和監視技術的低空飛行服務系統),實現對低空空域內飛行活動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和飛行安全性。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飛行計劃的智能優化、沖突檢測和自動調配,提高空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此外,還應定期對低空空域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空域規劃和管理措施,確保空域資源的配置和使用始終符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
2.積極探索低空經濟政策創新,協同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要制定統一的低空經濟法規標準,明確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產業支持、技術創新和安全管理等內容,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的專項規劃,確立發展目標、關鍵任務及支持政策,為相關產業成長提供明確的指引和保障;要出臺扶持政策,在稅收優惠、土地使用、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低空經濟企業大力支持;要整合審批環節,減少冗余步驟,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要制定“負面清單”,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的低空經濟活動,清單之外的活動則實行備案制或告知承諾制,推動低空經濟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低空經濟發展需要整合川渝兩地的資源和市場優勢,必須通過兩地協同推進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川渝兩地,一要共同構建以成都和重慶主城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的通用機場網絡體系,建立區域性的通用機場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二要合作打造涵蓋“研發—制造—應用—服務”的低空經濟完整產業鏈,重慶可依托現有優勢企業在整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方面繼續發力,成都可在航空電子設備等核心部件研發生產上持續深化,同時共同拓展運營服務領域,發展低空旅游、物流配送等業務;三要共同規劃和建設跨區域低空飛行服務站,開發特色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如開通更多跨區域的低空旅游航線),建設和完善陸空交通組網,形成立體化出行體系;四要共同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促進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組織企業參加行業展會、技術研討會等活動;五要共建技術研發平臺,加強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技術合作,推動新能源、新材料與航空技術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低空經濟整體技術水平。此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還應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及周邊地區協同發展低空經濟,同時加強低空經濟與旅游、物流、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3.加快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低空領域技術創新
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全國已注冊的通用機場數量為475個(111個獲得使用許可證的機場和364個通過通用機場信息管理系統備案的機場),僅為美國通用機場總數(2956個)的 16% 。可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渝地區通航起降點網絡覆蓋不足,在冊通用機場數量僅為21個,難以滿足低空飛行活動的需求。因此,川渝兩地要進一步完善低空經濟領域的基礎設施,加快拓展通航起降點的網絡覆蓋。要加大對通用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REITs等模式參與建設和運營,如建設集通用航空、旅游觀光和物流配送于一體的綜合性通用機場;此外,要對現有的老舊機場進行技術改造和功能拓展,增加跑道長度、停機位數量,引進先進航空設備,提升機場吞吐能力和運行效率。
技術落后是阻礙低空經濟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川渝兩地要進一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低空經濟領域技術創新。加大對通用航空器整機制造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同時,加強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飛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生產,提高本地配套率,降低生產成本。“北斗 +5G ”空管技術是保障飛行安全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低空飛行的“殺手锏”,要大力推廣“北斗 +5G ”空管技術,積極研發“北斗 +6G ”低空飛行數字化管理平臺。飛行器輕量化、新能源動力核心技術是降低低空飛行成本、提升飛行效率的關鍵,可以顯著降低低空飛行的運營成本、提升飛行效率,要在航空新材料的研發上加大力度,支持高校與企業聯合攻關飛行器輕量化、新能源動力核心技術。要集中力量攻克低空飛行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如自動駕駛技術、避障技術、智能導航系統等,提高低空飛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4.加大對低空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低空經濟的投資量大,需要耐心資本的持續投人和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搶抓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深度寬松貨幣政策協同的機遇,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按規定對從事通用航空制造運營等業務的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積極包裝好低空經濟領域的超長期國債和專項國債項目,設立更多的低空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對低空經濟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建設等給予補貼,并對購買低空飛行器等設備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購置補貼。同時,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通用機場、低空飛行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提升耐心資本能級。鼓勵符合條件的低空經濟企業上市融資,并對成功上市的企業給予獎勵。推動低空經濟企業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實現股權融資和股份轉讓。支持低空經濟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等,拓寬融資渠道,籌集發展資金。支持企業通過股權融資、REITs等工具實現規模經營。
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通用航空企業的信貸支持,放寬貸款條件,提高貸款額度。針對低空經濟企業的特點,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創新信貸產品。加強政企、銀企協同,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為企業購置飛機、無人機等設備提供資金支持。積極開發低空經濟相關的保險產品,如航空器機身險、第三者責任險、操作人員意外險等,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5.拓展低空經濟多元化應用場景
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未來發展趨勢,在空域規劃中應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以適應低空經濟新興業態和新技術的發展需求,確保空域資源能夠持續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成渝地區要積極發展低空旅游、低空物流、城市通勤、應急救援等運營服務業務,豐富低空經濟多元化的應用場景。
低空物流是低空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具有高效、便捷的優勢。在城市地區推廣無人機配送,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提升配送效率;在農村地區開展無人機物流服務,解決偏遠地區物流不便的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植保是低空經濟的另一重要應用場景,具有高效、精準的優勢,要通過推廣農業植保無人機改善農業植保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通過無人機搭載不同的任務裝置,可以開發城市通勤、勘察通信、輔助決策、應急處置、災情偵察、救援保障、物資投送、喊話照明等豐富的應用場景。
消費是低空經濟重要的商業化應用場景,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盈利潛力。盡快出臺支持低空經濟消費場景發展的專項政策,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鼓勵和支持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建設“低空經濟示范縣(區)”,積極探索適宜的低空經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低空經濟效率,形成可復制的低空經濟商業模式;定期舉辦低空經濟消費場景的體驗活動,吸引消費者參與和體驗;大力打造低空經濟消費品牌,提升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
6.加強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引進
通過政府推進人才引進、高校設置相關專業、企業開展職業培訓等多種方式,培育和引進低空經濟領域的專業人才,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川渝兩地政府要聯合出臺針對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引進專項計劃,對引進的高端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給予住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資金等支持。簡化人才落戶手續,為引進人才及其家屬提供便捷的落戶服務。在子女人學、醫療福利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如確保引進人才子女能優先入學當地優質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項目,吸引海外低空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才來成渝地區創新創業;鼓勵企業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鼓勵成渝地區的高校根據低空經濟發展需求,增設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通用航空飛行技術等相關專業,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并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人才。推動職業院校開展低空經濟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開設無人機操控與維護、航空服務等專業課程,采用\"工學結合”“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模式,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低空經濟產業一線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搭建低空經濟領域的繼續教育平臺,為在職人員提供技能提升培訓、專業認證培訓等課程,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等組織開展各類短期培訓、專題講座,幫助從業人員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鼓勵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共建低空經濟產業學院,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
鼓勵企業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激勵機制,如實施股權期權激勵、分紅激勵等,提高人才的獲得感和歸屬感。設立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激勵基金,對在技術創新和產業推動中表現卓越的人才進行表彰和獎勵。定期舉辦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交流活動、學術研討會、行業峰會等,為人才提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促進人才之間的思想碰撞和技術交流。建立以創新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低空經濟領域人才評價體系,打破學歷、職稱等限制,注重對人才實際能力和貢獻的評價,為人才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7.構建和完善低空安全防控體系
將安全管理貫穿于低空空域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建立健全低空飛行安全保障機制,加強對飛行人員的培訓和資質管理,提高飛行器的安全性能,完善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從而有效保障低空空域飛行活動的安全和秩序。
建立低空經濟發展“負面清單”,針對高風險場景(如人口密集區無人機配送、高壓線附近飛行)設定準入條件。建設\"低空天網\"監測系統,充分利用各地雷達、ADS-B、5G 基站等設施構建全域覆蓋的無人機監控網絡,實現“一機一碼”可追溯。開通低空安全“隨手拍\"舉報平臺,建立違規飛行行為公眾舉報獎勵機制,并利用AI技術快速定位違法主體。
依托成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優勢,建立“研發—制造—運營\"安全標準閉環,推動企業聯合研發安全可控的飛控系統。設立飛行產品安全認證中心,強制要求物流無人機配備加密通信模塊和反劫持系統,推廣抗干擾技術應用,防范GPS欺騙、信號干擾等惡意攻擊。打造安全培訓示范基地,在重慶兩江新區、成都天府新區設立低空經濟安全實訓中心,強制飛手通過模擬復雜場景考核。此外,針對成渝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特點,構建低空救援無人機調度系統,預設應急空域通道和優先通行權限。
開展低空安全科普教育,針對農村地區(如農藥噴灑無人機用戶)和城市社區(無人機配送覆蓋區)進行相關安全操作規范的差異化宣傳和普及。推動低空飛行保險強制覆蓋,發展低空經濟保險衍生品,鼓勵保險公司開發無人機第三者責任險、數據泄露險等產品,通過保費杠桿倒逼企業規范運營。
參考文獻:
[1]沈體雁,王茜,肖金成.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第24次專題研討會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23(11):20-29.
[2]王樹森,倪紅福.低空經濟的概念辨析與經濟含義[J/OL].西安財經大學學報,1-14(2025-05-24).https://doi.org/10.19331/j.cnki. jxufe.20250415.001.
[3]沈映春,趙雨涵,周昕怡.低空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邏輯框架與戰略路徑[J].江蘇社會科學,2025(2):104-112,242-243.
[4]劉亞亞,楊德林,戴永.低空經濟的概念內涵、發展特征與推進策略[J].技術經濟,2025,44(3):29-37.
[5]鐘成林,胡雪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邏輯與提升路徑[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1(5) :84-93.
[6]喬莉,霍達,顧雯嘉,等.低空經濟現代化發展的路徑優化研究——基于3D無人飛行的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25,43(2) :29-38.
[7] 莊茁.人工智能賦能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與未來方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15):38-44.
[8] 劉松林,張虹,楊青龍,等.低空經濟現代化水平的統計測度與時空特征[J].統計與決策,2025,41(5):109-115.
[9]李曉華.政府引導、產業生態構建與低空經濟發展[J].改革,2025(2):21-35.
[10]歐陽桃花.低空經濟的技術創新與場景創新[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15):57-68.
[11]呂宛青,余正勇.金融科技創新賦能低空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OL].當代經濟管理,1-12(2025-05-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50517.1316.002.html.
[12]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J].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24(18):1-7.
[13]李霽玥.聚“新”成勢,航空產業“飛”出新高度[J].經營管理者,2024(11):22-24.108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 and Path Selection of Low-altitud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YANG Ji-rui, WANG Ping (China Wester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611130,Sichuan,China)
Summary: In recent years,the low-altitude economy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has become the core eng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in western China.Based on five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capital investment, innovation index,basiccariers,and industrial achievements,thelow-altitudeeconomy development indexof the top ten GDP cities in China in 2O24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enzhen leads the n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in Chengdu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ities except for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and Shenzhen,while Chongqing only leads Nanjing.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g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betwee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s.Moreover,th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twin cities”of the circle is also unbalanced.Additionaly,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limited utilization and approval of airspace resources,prominent cost constraints and technical bottlenecks,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as well as the coexistence of talent shortage and safety risks.Sichuan and Chongqing should collaborat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They should establish cross-provincial and cross-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agenciesand information-sharing platforms to efficientlyalocateandutilize low-altitude airspace resources,promote innovation in policiesand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he low-altitude economy,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altitude economy infrastructure,expand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scenarios for the low-altitude economy,improve the low-altitude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and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as well as the efforts in talent cultivationand introduction.This will providea“twin-city model”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Keywords: low-altitude economy;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airspace resources;general aviation airports;drones;low-altitude safety
CLC number:F562. 0; F127 Document code : A
(編輯:吳倩;朱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