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陽哈尼族的“日月盤”是其傳統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紋樣體系融合了豐富的自然元素。通過對“日月盤”紋樣的整理與分析可以發現,盤面上的動物形象以及日月星辰等圖案,往往與哈尼族對特定自然物象的認知和表達相關聯,承載著族群的文化記憶?,F聚焦“日月盤”紋樣的起源、組合紋樣的構成形式、各元素象征意義的展現、在哈尼族文化發展脈絡中的地位,以及動物紋樣從具象描繪到抽象表達的演變過程,揭示了這些紋樣如何體現了哈尼族對自然世界的深刻觀察和理解,并展現了紋樣系統與哈尼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之間的緊密聯系。
元陽哈尼族“日月盤”紋樣
“日月盤”紋樣的文化淵源
哈尼族“日月盤”紋樣主要見于哈尼族昂保支系,是一種由女性佩戴的圓形銀制胸飾牌(如圖1所示)。紋樣以“日”和“月”為核心元素,這類天體紋樣的運用在中國擁有悠久歷史。例如,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約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上就繪有精美的太陽紋、月亮紋等圖案,反映了早期先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記錄。紋樣的產生通常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太陽與月亮的周期性運行直接影響著農耕生活的作息規律,由此衍生出具有特定文化含義的紋樣組合?!叭赵卤P”紋樣正是將傳統日月天體紋樣與動物紋樣相結合的典型代表。作為飾品,“日月盤”通常佩戴于婦女和兒童身上,具有重要的裝飾功能與社會文化象征意義。其紋樣體系根植于哈尼族對自然規律的長期認知,不僅體現了對日月運行、晝夜交替的觀察,也融入了對生命歷程與時間流轉的理解。
圖1“日月盤”紋樣

“日月盤”紋樣的結構特點
首先,點的構成形式。“日月盤”紋樣的構圖主要包含兩大類別元素,即四類生物與三類天體。四類生物分別為魚、螃蟹、青蛙、白鳥,三類天體分別為日、月、星。這些元素共同反映了哈尼族生活區域的環境特征及其生產生活經驗。紋樣中心位置凸起的圓形圖案,代表太陽與月亮這兩個天體,周圍散布的鼓起點狀紋樣,則象征著星辰。在中心天體圖案的四周,通常環繞著魚、螃蟹、青蛙、白鳥四種生物形象。這些生物的選擇與哈尼族生存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魚、螃蟹和青蛙是水田、溪流等水域環境中的常見生物,與哈尼族梯田稻作生產息息相關;白鳥則是當地山林中的代表性鳥類,其活動規律與晝夜交替、季節變化有著緊密聯系。
其次,對應分布布局。在哈尼族的各類紋樣與圖案研究中,一個顯著特征便是自然元素的普遍運用。諸如日、月、魚、螃蟹、青蛙、白鳥等自然界的物象,構成了其視覺表達的重要主題。“日月盤”作為哈尼族(特別是昂保支系女性)佩戴的一種傳統銀飾,其紋樣是融合了多種自然元素的復合體。它以圓形為基本造型,內部紋樣呈環繞式布局,集中于中心區域,形成向心結構。這些紋樣組合反映了與人類生活和發展密切相關的自然要素,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月盤”紋樣的研究,涵蓋其起源背景、形式演變、構成特點以及相關的社會習俗,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例如,在女子婚嫁時,父母常會延請當地技藝精湛的銀匠,通過烙解、拋光、打磨、花等一系列復雜工序,精心打造一件“日月盤”銀飾。這一過程體現了對傳統工藝的重視和傳承。新娘在婚禮上佩戴“日月盤”,是哈尼族婚俗儀式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承載著特定的社會文化含義,象征著新娘進入人生新階段。
“日月盤”紋樣的主體地位與美學價值
哈尼族銀飾紋樣是在客觀性與主觀性相統一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也是哈尼族人民思想演進的映射。在民族遷徙和與外族融合的過程中,哈尼族人民在堅守原有客觀根基的同時,逐步融入主觀創新,實現了主客觀和諧統一,保證了單一紋樣形象在銀飾刺繡的演變過程中能夠維持其根本特征。哈尼族銀飾“日月盤”紋樣的主體表現形式與紋樣內容緊密相連,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各紋樣均承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與特定的文化價值。例如,青蛙、螃蟹等水生動物,整體體現并傳承了哈尼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出鮮明的共性特征。
首先,主體性。哈尼族雖無文字,卻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外來文化。因此,紋樣的呈現方式受哈尼族銀飾風格影響最深,多從紋樣特點出發裝點銀飾,而銀飾的裝點又讓紋樣得到了更好的保存與發揚。
其次,審美性。哈尼族銀飾紋樣的審美形態在文化藝術領域中展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深刻的哲思,兼具實用性與象征性。銀飾如“日月盤”上的紋樣,并非單純裝飾,而是哈尼族自然生活生產的物化表達。哈尼族銀飾的制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傳承,與傳統刺繡技法協同,使銀飾與服飾相得益彰,形成流動的文化符號。而哈尼族銀飾紋樣的多樣性源自哈尼族神話、詩歌和節日儀式,傳遞了族群的集體記憶和精神追求,不僅在視覺上彰顯了簡約與繁復的和諧美學,從側面映射出該族群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藝術的發展狀況,還展現了哈尼族的審美價值理念,以及哈尼族人民的審美意識。
元陽哈尼族“日月盤”中動物紋樣的文化意蘊
動物紋樣在哈尼族“日月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是裝飾性的圖案,更是哈尼族深厚文化底蘊的載體。每一種動物紋樣都蘊含著特定的文化意義和象征價值,是哈尼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生動體現。
魚紋:稻作系統的共生符號
在哈尼族傳統文化中,魚紋作為重要的裝飾元素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日月盤”的紋樣設計中(如圖2所示)。這一圖案不僅因其優美的形態而備受喜愛,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具有特殊意義。魚作為稻作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共生符號,與哈尼族的農耕生活緊密相連。哈尼族世代居住于梯田環繞的山區,稻田不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更是他們精神世界的寄托。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魚成為哈尼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符號之一,代表著豐收、富足和吉祥。在《天、地、人類起源的傳說》這一文獻中,詳細敘述了混沌中霧氣匯聚成海,一條巨魚隨之誕生。巨魚以右鰭上甩,化為遼闊的天空;以左鰭下揮,形成堅固的大地。魚化生谷物的神話在紅河流域的元陽、紅河等縣域廣泛傳播,并細分為原生谷種與再生谷種兩種類型。
圖2魚紋紋樣

魚紋在“日月盤”上的呈現,更多地體現了哈尼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他們觀察到魚在稻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魚不僅食用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種子,其糞便還能為稻田提供養分,促進稻谷的生長。這種互利共生的關系,讓哈尼族人民深刻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并將這種智慧融入他們的文化創造。魚紋的設計,既是對這種自然現象的生動描繪,也是對哈尼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傳遞。在“日月盤”紋樣中,魚紋往往以簡潔流暢的線條勾勒而出,形態各異,既展現了魚類的靈動之美,也體現了哈尼族人民對豐收和富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蛙紋:物候時序的自然標識
蛙紋作為“日月盤”紋樣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僅是裝飾藝術的體現,更是哈尼族人民觀察自然、理解物候時序的智慧結晶(如圖3所示)。蛙類在哈尼族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是稻田生態的守護者,能夠捕食害蟲并保護稻谷免受侵害。同時,蛙類的鳴叫聲被哈尼族人民視為季節變換的信號,預示著降雨和農耕時節的到來。這種對自然現象的敏銳觀察和準確判斷,體現了哈尼族人民高超的生存智慧和對自然的深刻認識。神話《青蛙造天地》中記載,遠古時代,沒有天地人煙,只有漫無邊際的海水,水中有千萬種動植物。隨著歲月的推移,水中的植物被動物吃光。為了防止水中生物互相蠶食殆盡,海龍王命青蛙到水域之外造天地。青蛙經過千辛萬苦,才造就了天地日月和世間萬物。
圖3蛙紋紋樣

蛙紋在哈尼族“日月盤”上的運用,進一步加深了哈尼族人民對蛙類及其所象征的自然規律的崇敬之情。哈尼族人民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巧妙將蛙紋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不僅能使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美好,也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在哈尼族的農耕文化中,蛙紋成為連接人與自然、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提醒著人們要尊重自然和順應時令,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此外,蛙紋還承載著哈尼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象征著豐收和繁榮。因此,蛙紋在“日月盤”上的呈現,既是哈尼族藝術文化的瑰寶,也是他們生存智慧和自然觀念的生動體現。哈尼族人民通過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展示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蛙紋在“日月盤”上的運用,不僅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傳遞了哈尼族人民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蟹紋:水境生計的文化印記
螃蟹紋樣的演變映射出哈尼族人民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螃蟹紋樣的出現時間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其形象在陶器和青銅器上均有體現,表明螃蟹在哈尼族先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螃蟹紋樣作為“日月盤”紋樣的一部分,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如圖4所示)。
圖4蟹紋紋樣

在哈尼族“日月盤”上,螃蟹紋樣以其獨特的形態,展現了哈尼族人民對水域生態環境的深刻理解和依賴。它不僅是哈尼族漁民生活方式的直觀反映,也是哈尼族人民對水資源珍視和利用智慧的展現。螃蟹作為水域中的常見生物,其堅硬的外殼和靈活的步態在哈尼族人民的眼中,象征著堅韌不拔和機智靈活。這種象征意義與哈尼族人民在艱苦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精神相契合,激勵著他們在面對自然挑戰時保持堅韌和樂觀。此外,螃蟹紋樣還體現了哈尼族人民對水域生態系統的細致觀察,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智慧。通過“日月盤”上的螃蟹紋樣,我們可以窺見哈尼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理念。
通過對“日月盤”紋樣的分析解構發現,哈尼族“日月盤”紋樣不僅是族群共同的文化記憶和信仰基礎,還體現了哈尼族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哲學智慧。通過紋樣與自然生產的鏈接,展現了哈尼族人民對自然和宇宙的理解,蘊含著深厚的生態智慧和生命觀念。這種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不僅豐富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內涵,也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寶貴的靈感源泉。在未來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中,我們應深入挖掘“日月盤”紋樣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讓這一古老的文化符號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