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8-0149-03
引言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未來成長,對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人格與情感的發展養成有直接關系。教育家精神強調教育情懷、育人智慧、學習與創新,蘊含深厚的教育情感和堅定的職業信仰,正是學前教育教師所需的寶貴品質。因此,融入教育家精神,不僅可以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職業認同與情懷,還能增強其專業與創新能力,助力學前教育事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一、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一)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教育情懷與職業認同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人格塑造和認知發展有著直接影響,要求幼兒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要有深沉的教育情感和堅定的職業信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對教育的深切熱愛與責任感,包含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無私奉獻、創新進取、以人為本等多方面的特質,致力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學前教育師范生深人了解和踐行教育家精神,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學前教育的崇高與使命,從而點燃對職業的熱情,全身心投人教學之中[1]。如此,將有助于引導師范生從內心尊重并熱愛自己的職業,自覺承擔起幼兒教育的重任,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教育情懷與職業認同感,培養出更多熱愛學前教育、具有高度職業認同的優秀幼兒教師。
(二)強化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素養與創新能力
學前教育教師的素養與創新能力對幼兒學習與發展影響深遠,教育家精神所倡導的終身學習與創新觀念,激勵師范生不斷精進專業素養。其“知行合一”理念,更使師范生深刻領悟教育的真諦,即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汲取教育家精神中的實踐智慧與創新意識,師范生在專業成長中不斷優化教法,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創新精神引領他們勇于打破傳統,探索教學新路徑,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這種創新意識豐富了學前教育模式,也為師范生未來職業的自我突破奠定堅實基礎??梢姡瑢W前教育師范生在專業發展過程中融入教育家精神,能夠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提升教育素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塑造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師德師風與人格魅力
教育家精神著重強調道德情操、舉止言談,均深刻塑造著幼兒的人格基石。對學前教育師范生而言,教育家精神所蘊含的師德師風,令其領悟到教師之責,非惟傳道授業,更在以身為范、立德為榜。此精神使師范生深知,幼兒教師不獨為知識之啟蒙,更是幼兒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的首要引領者[2]。教育家精神所倡導的人格修為,指引師范生養成真誠、耐心與關懷之品質,此既為護佑童心,亦為自我修煉。深悟教育家精神,師范生不僅肩負起崇高的職業道德使命,更在日常教化中流露真情、彰顯道德風范。
(四)促進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用教育家精神融合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是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步,既能保障師范生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的穩步提升,同時能夠引導學前教育專業規范化高效發展。教育家精神能讓學前教育師范生對幼兒教育充滿熱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內心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這份情懷與認同將助力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征程中保持忠誠與堅守,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促使他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勇于創新、不斷探索,追求卓越,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為幼兒的茁壯成長和全面發展傾盡所能,為學前教育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二、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困境
(一)課程體系整合與教學模式創新的實施難度
學前教育課程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在引入新的教育家精神相關課程時,需兼顧現有課程的邏輯架構與教學目標,確保新舊課程相互銜接、協同增效。但由于現有課程體系經過長期發展與完善,已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新內容的融入既要精準適配,又不能破壞整體布局。然而,部分教師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對新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掌握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引導學生。此外,新教學模式往往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如線上學習平臺、實踐材料等,而部分院校可能因資源有限,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從而影響教學模式創新的實際效果。
(二)導師隊伍建設和專家資源高效利用的難題
在導師隊伍建設方面,學前教育領域的導師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然而,由于學前教育涵蓋多個學科領域,各領域對導師能力的要求存在差異,統一的選拔標準難以全面考量這些因素[3]。此外,導師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升教育教學技能,但培訓資源的有限性限制了培訓的深度與廣度。在專家資源利用方面,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前沿的理論知識,對師范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然而,專家通常身兼數職,時間安排緊張,與院校的教學計劃難以協調一致,導致定期開展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存在困難。此外,專家提供的指導內容可能與師范生的實際需求存在偏差。
(三)實踐教學管理的復雜性與案例分析深化的挑戰
實踐教學管理涉及多個方面,優質的實習實訓基地應具備完善的教學設施、專業的指導教師以及豐富的實踐機會。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學前教育機構數量有限,且部分機構可能因自身條件限制,無法滿足師范生的實踐需求。同時,實習計劃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師范生的專業水平、課程進度以及實習基地的實際情況,確保實習內容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由于涉及多方因素,實習計劃的合理制定與有效執行面臨諸多困難。而案例分析是深化師范生對教育家精神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海量的教育案例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案例并非易事,且案例的時效性也需考慮,過時的案例可能無法反映當前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四)保持文化活動吸引力與促進精神內化的艱巨任務
為了激發師范生的參與興趣,文化活動需要不斷創新形式與內容,以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然而,在追求新穎性與趣味性的同時,過于注重活動形式而忽視精神內涵,可能導致活動流于形式,無法實現教育目標;而過于強調精神內涵,又可能使活動缺乏吸引力,降低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文化活動的持續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對院校的組織策劃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且教育家精神的內化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如何通過文化活動引導師范生將外在的精神理念轉化為內在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
為更好地將教育家精神融人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培養路徑,通過系統規劃課程體系,深入實施導師制與名師引領工程,切實加強實踐教學與深入案例分析,同時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前教育師范生將更深刻地領悟并踐行教育家精神,推動其職業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構建教育家精神課程體系
當前,學前教育師范生的課程雖涵蓋了幼兒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專業內容,但教育家精神的滲透仍顯不足。因此,學校應增設專項課程,集中闡述教育家精神的精髓。通過系統介紹杰出教育家的典范,深入闡述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并探討這些理念在學前教育中的具體應用,旨在幫助師范生領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如尊重兒童、全人教育、關注教育細節的把握,這些與學前教育的兒童發展觀高度契合。在教學手段上,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講授、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互動方式,使師范生在模擬實踐中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價值追求,并學會將其融人學前教育實踐。同時,課程考核中可設置“教育家精神反思報告”,以促使師范生在反思中深化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并激發他們思考如何將這種精神個性化地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4]。通過這一系統的課程體系,學前教育師范生將能更全面地把握教育家精神,奠定其未來教育職業生涯的堅實基礎。
(二)實施“導師制”與“名師工程”
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師,除了需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還應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沉的教育責任感。為此,學??烧邕x那些充分體現教育家精神的優秀教師,擔任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導師,構建“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師徒關系。通過定期的溝通交流、課堂實地觀摩,以及實踐環節的親身指導,導師們能夠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向師范生展示教育家精神的實質。例如,導師可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幼兒的行為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從而幫助學生領悟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體現教育家精神,如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個性、鼓勵其自由表達等。與此同時,邀請學前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來校舉辦講座或公開課,為師范生提供直觀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學習機會。此外,通過“跟崗實習”和“校外觀摩”等活動,師范生還有機會走進優秀的學前教育機構,直接從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中汲取養分,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師范生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更能激發他們在未來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的內在動力,使教育家精神真正內化為他們的專業素養。
(三)強化實踐教學與案例分析
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作為未來幼教領域的棟梁,需能將教育家精神中的價值理念與幼兒教育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培養他們的過程中應著重加強實踐教學與案例分析,以助力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深刻領悟并內化教育家精神。具體而言,學校可積極組織師范生前往幼兒園等一線學前教育機構參與實習實訓,安排他們深入觀察并思考幼兒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從而深刻理解教師如何通過日常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例如,教師在幼兒活動中的鼓勵話語、對幼兒的包容態度與支持行為等,都是教育家精神的鮮活體現。師范生通過細致的觀察與深入的反思,能夠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案例分析同樣是傳遞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一系列真實、生動的教學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與熱烈討論,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可以學習并掌握將教育家精神巧妙融入幼兒教育各個環節的實用技巧。比如,在面對幼兒間的沖突、情緒管理等棘手問題時,如何以耐心和尊重為指引,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的積極作用。在案例討論的環節中,學生們還可以就如何在特殊教育、情感教育等特定領域靈活運用教育家精神展開深入探討,并反思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應如何加以應用。綜上,通過實踐教學與案例分析的有機結合,可幫助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在教育實踐中真切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獨特魅力,并將其逐步內化為自身的專業核心素養。
(四)營造教育家精神校園文化
營造浸潤教育家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而言,是使其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持續感受教育家精神熏陶的關鍵舉措。校園文化應滲透至每個角落,成為師范生學習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在無形中深化其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與體悟。為實現這一目標,學??啥ㄆ诨I辦“教育家講堂”系列活動,誠邀深具教育家情懷的學前教育專家或資深名師,親臨現場分享他們的育人經驗與智慧。通過真實且生動的案例,師范生能夠更直觀地領悟教育家精神的實踐價值。同時,設立“教育家智慧讀書沙龍”,定期研讀教育先驅的傳記與經典之作,為師范生提供一個深入交流與思考的平臺,進而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其學習熱情,深化其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5]。此外,可在校園顯眼位置打造教育家風采展示區,陳列中外杰出教育家的肖像、事跡及教育箴言,以此作為對師范生的常態激勵,引導他們在日常學習中踐行教育家精神。為進一步激發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進取之心,建議構建教育家精神榮譽激勵機制,定期評選并表彰在學習與實踐方面表現卓越的學生,以展示對他們努力的認可,鼓勵他們以教育家為楷模,樹立高遠的職業理想與堅定的教育信仰。通過精心營造富含教育家精神的校園文化,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將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啟迪,逐步將教育家精神內化為自身的職業操守,為未來投身幼兒教育事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結語
文章分析了教育家精神在課程體系、導師與名師引領、實踐教學與案例分析以及校園文化塑造中的實施路徑,揭示了其對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教育情懷、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深刻影響,并得出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職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不僅可以激發師范生的職業操守和教育熱忱,更為從事未來幼教事業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面對教育環境的快速變革,如何更有效地在學前教育中踐行教育家精神,將是我們未來探索的重要課題。未來,研究可聚焦于教育家精神的動態傳承,結合教育科技創新,推動其在師資培養中的創新應用,以助力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瑩.數字賦能教育家精神融入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05):61-64.
[2]李夢琪,李姍澤.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40年:回溯與展望[J].學前教育研究,2020,(08):42-59.
[3]吳皖贛.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育情懷培育:內涵、價值與策略[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6):21-26.
[4]文延榮,徐捷,文玉萍.核心素養視域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師范生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24,(17):176-179.
[5]孫洪兆.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數字賦能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4,(24):54-58.(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