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發(fā)展趨勢。高中英語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綜合語言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面臨著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提升等諸多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往往以單篇閱讀為主,缺乏對多文本的綜合分析和比較,難以滿足學生在信息時代對多元文本的閱讀需求。而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強調在特定主題下對多篇文本的閱讀與探討,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DeepSeek作為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代表,具備強大的語言處理和知識生成能力,為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人探究DeepSeek在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核心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概述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它通過對海量文本數據的學習,構建了龐大的語言知識體系。DeepSeek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種,能夠在理解上下文語義的基礎上,生成連貫、準確且富有邏輯的文本內容。與傳統(tǒng)語言工具相比,DeepSeek具有多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在語言理解上,它能夠精準分析文本的語義、語法和語用信息,準確把握用戶的問題意圖。在文本生成方面,DeepSeek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主題、要求等生成多樣化的文本,如故事、文章、對話等,為教學資源的生成提供了便利。
(二)群文閱讀教學理念
群文閱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將多篇相關主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和評價。群文閱讀教學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單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更注重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比較性,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不同文本在主題、觀點、結構、語言等方面的異同,從而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和認識。
(三)相關教育理論支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應該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探索和互動來建構知識。支架式教學理論則主張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這些理論為基于DeepSeek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支架,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幫助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基于DeepSeek的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應用
以“科學與技術”主題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為例,教師可進行基于DeepSeek的教學設計實施。
(一)教學實踐過程
1.課前準備階段
以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第六單元“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為例,該單元閱讀文章為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教師利用DeepSeek篩選與整合了其他兩篇與“科學與技術”主題相關的語篇,分別為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的第六單元“Computers\"的閱讀文章 WhoAmI? 和滬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的第四單元“Lifeand technology\"的閱讀文章TechnologyandOurLife。這三篇語篇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了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主題上緊密相連,涵蓋了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體裁,在體裁和內容上具有互補性,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閱讀材料。
2.課堂導人階段
教師通過DeepSeek生成一個關于互聯(lián)網和通信技術發(fā)展歷程的案例。案例中提到從早期的電報通信到現代5G乃至6G技術的飛躍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從雛形階段到如今全球互聯(lián)的深刻變革。學生被這些驚人的發(fā)展速度和巨大變化所吸引,紛紛舉手發(fā)言,分享自己對互聯(lián)網和通信技術的初步認識和體驗。有的學生提到自己家中使用互聯(lián)網的方式從過去的撥號上網到如今的高速光纖寬帶,感嘆通信技術的飛速進步;有的學生則對5G技術在智能交通、遠程醫(yī)療等領域的應用表現出濃厚興趣,提出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教師在引導學生分享的過程中,適時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如“互聯(lián)網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們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哪些具體影響?”“你認為未來通信技術還可能有哪些突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學習狀態(tài)。案例引發(fā)學生對“科學與技術”主題的興趣和思考;學生積極分享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為后續(xù)的閱讀活動作好鋪墊。
3.群文閱讀階段
學生運用略讀和尋讀技巧,快速瀏覽三篇語篇,初步了解了每篇文章的大意。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DeepSeek生成的思維導圖模板,梳理群文的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框架。
在略讀環(huán)節(jié),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掃視文章標題、段落首句、黑體字等關鍵信息,對每篇語篇的主題和大致內容有了初步印象。例如,在閱讀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時,學生通過略讀發(fā)現文章主要聚焦于技術的發(fā)展脈絡和應用場景;在閱讀WhoAmI?時,意識到這是一篇探討科技與人類自我認知關系的深刻文章;而TechnologyandOurLife則側重于列舉科技對生活各個方面的具體影響。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尋讀,讓學生帶著特定問題在文中尋找關鍵信息,如“互聯(lián)網在哪十年間取得了重大突破?\"“作者在WhoAmI?中提到的科技對人類身份認知的影響有哪些具體表現?”通過閱讀,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細節(jié)的把握。
在學生對三篇語篇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將DeepSeek生成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刪除一部分信息,要求學生填充。在填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積極交流討論,互相補充完善,不僅對群文的整體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還對各語篇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了初步感知,為后續(xù)的深度解讀和分析奠定了堅實基礎。
4.深度解讀與分析階段
針對每篇語篇,教師設計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細節(jié)。例如,在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一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探討互聯(lián)網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其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學生通過細讀文本,結合DeepSeek生成的詞匯釋義和例句,深人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
對于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如“文章中提到的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有哪些,這些節(jié)點對技術進步起到了什么作用?”“通信技術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如何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試舉例說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人研讀文本,逐段分析。當遇到一些專業(yè)詞匯如“telecommuni-cationsinfrastructure\"(通信基礎設施)時,教師通過DeepSeek生成的釋義進行講解,同時展示相關例句,如“The country has been investing heavily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to improve its digital connec-tivity.\"(該國一直在大力投資通信基礎設施以改善其數字連接。)這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在文本中的含義,還提升了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并分享各自對互聯(lián)網和通信技術影響現代社會的看法。有的小組從全球貿易的便利化角度闡述觀點,有的小組則關注到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課堂氛圍熱烈,思維碰撞激烈。
在分析 WhoAmI? 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對自身身份的認知經歷了哪些變化?\"“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關于人類身份危機的觀點是否合理,為什么?”等問題。學生發(fā)現,文章中作者運用了豐富的哲學理論和現實案例來闡述觀點,如引用了哲學家對“自我”的定義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如何模糊虛擬與現實界限的實例。通過DeepSeek生成的對一些復雜句子的分析,如“Astechnologyblursthe line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the virtual,our per-ceptionofwhoweareisinevitablyaltered.\"(隨著技術模糊了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界限,我們對自己是誰的感知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改變。)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論證邏輯和深層次思考。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結合自身在使用社交媒體和虛擬游戲等科技產品的體驗,深人探討科技對個人身份認知的影響。有的學生認為科技豐富了自我表達的方式,但也有的學生提出了過度依賴虛擬身份可能導致現實社交能力退化的擔憂,展現了多角度的思考。
對于TechnologyandOurLife,教師引導學生探討“科技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不同年齡群體在適應科技變革方面存在哪些差異,文章中有哪些體現”等問題。學生在細讀文章過程中,通過DeepSeek生成的對一些描述性語句的分析,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如“Technologyhaswoven itself into theveryfabricofourdailyroutines,transforminghowwework,play,andconnectwithoneanother.\"(科技已經編織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以及彼此聯(lián)系的方式。)在班級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自身觀察和經歷,分享了不同年齡群體在使用科技產品方面的特點和面臨的挑戰(zhàn),如老年人對智能設備的適應困難以及年輕人可能沉迷科技的問題,進一步拓展對主題的思考深度。
5.小組合作探究階段
學生分組討論三篇語篇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不同作者對科學與技術發(fā)展的觀點差異。各小組積極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并形成小組匯報材料。
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先梳理三篇語篇在主題上的共性和差異。在共性方面,大家都認同三篇語篇都圍繞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展開,體現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在差異方面,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更側重于技術層面的發(fā)展歷程和具體應用場景,關注科技如何作為一種工具推動社會進步;
WhoAmI?則從人文哲學角度出發(fā),深人探討了科技對人類內在認知的沖擊和改變,帶有強烈的思辨性;TechnologyandOurLife聚焦于科技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以大量實例呈現科技對生活細節(jié)的全方位影響。各小組通過激烈的討論,對這些異同點進行了深人剖析,并在組內推選代表準備匯報材料。
在小組匯報環(huán)節(jié),各小組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討論成果。有的小組制作詳細的PPT,通過圖表和文字對比直觀地呈現三篇語篇的異同;有的小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三個作者就一個特定科技問題展開辯論,生動展現不同觀點的碰撞;還有的小組制作思維導圖,在課堂上進行現場講解,梳理三篇語篇的關聯(lián)脈絡。這些多樣化的匯報方式不僅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進一步加深全班同學對群文整體的理解,使大家對科學與技術這一主題有了更全面、深人的認識。
6.創(chuàng)新表達階段
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撰寫一篇關于未來科技生活方式的短文。教師鼓勵學生借鑒DeepSeek生成的示例文本,創(chuàng)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寫作任務布置后,教師通過DeepSeek生成一篇示例短文,如描述未來智能家居系統(tǒng)如何根據人體生理數據自動調節(jié)室內環(huán)境,以及人們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實現高效溝通和信息獲取的場景。該示例短文在結構上清晰合理,在內容上富有想象力且結合一定的科技原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范例。學生在閱讀示例后,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三篇語篇中提到的科技發(fā)展趨勢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思考,開始撰寫短文。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展現出極高的熱情和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有的學生構思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系統(tǒng),描繪人們乘坐飛行汽車便捷出行,且交通由智能AI系統(tǒng)精準調控,有效避免擁堵的場景;有的學生聚焦于醫(yī)療科技的進步,設想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人們可以通過實時健康監(jiān)測設備,隨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并與醫(yī)生遠程互動的未來醫(yī)療模式;還有的學生從教育領域出發(fā),暢想虛擬現實課堂成為主流,學生可以在虛擬環(huán)境中與世界各地的同學交流學習,沉浸式體驗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場景的教育變革。教師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同時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并提醒學生可以參考DeepSeek生成的詞匯和句式來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在學生完成初稿后,教師組織同伴互評環(huán)節(jié)。學生兩兩一組交換短文,互相提出修改建議,從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邏輯的連貫性以及語言的準確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通過互評,學生不僅能夠從他人角度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還能吸收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學生提交修改后的短文,教師從中挑選一些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內進行分享展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熱情。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效果反思
從教師的角度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活動的有效性、DeepSeek的應用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筆者認為該教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各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學生參與度高。DeepSeek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有效支持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部分學生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存在過度依賴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引導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小組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個別小組討論不夠深人,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和指導。
總之,基于DeepSeek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促進批判性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深入探索DeepSeek在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策略,為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國棟.淺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學習,2024(1).
[2]史珺,徐永軍.人工智能賦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單設計研究[J].江西教育,2025(1).
(責任編輯:周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