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中提出“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并在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強調在課程實施中要變革教學方式,注重實踐性與情境性。項目式學習與整本閱讀之間在教學內容、方法與評價等方面存在著相互促進、借鑒的關系。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民間故事單元,單元主題為“民間故事”,語文要素為“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教師選擇單元推薦書自《中國民間故事》作為項自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對象,在年級適配度、自標導向和持續探究性等方面符合學生學情,能充分落實核心素養。通過分析,教師可將項目主題確定為:“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可將核心知識確定為: ① 通過閱讀,品味民間故事的語言、動作與細節描寫等,對于民間故事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加以理解; ② 在對民間故事整體內容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理解其重復特點和固定類型,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一、設計驅動問題,制訂項目計劃
驅動問題對于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的深人探究和深度學習,以及實現教學活動的連貫性起著提綱挈領的指引作用,影響著項目式學習后續階段中各項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展開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基礎性條件是創設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興趣和個人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具有真實性問題的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具有真實性、復雜性、開放性和可持續性等基本特點的驅動問題,并逐步引導學生對驅動問題加以分解、細化,形成子問題。其中,要求子問題與分解任務以最終形成的“子產品\"建立“驅動問題分解一子任務分解一階段性子成果”的對應關系。
結合“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項目主題與核心知識,教師可設計本次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驅動問題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是否包含民間故事呢?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對于民間故事的傳承,可以做些什么呢?兩個驅動問題均來源于學生在民間故事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符合項目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同時,教師結合驅動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分解,形成系列子問題:民間故事有哪些特點?中外民間故事有什么異同點?民間故事的創新傳播方式是什么?如何講好民間故事?結合分解和細化后的子問題,學生更加明確后續的整本書閱讀任務,進而逐步深入實現問題的解決,促進高階思維的培養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提供閱讀支架,開展項目活動
在“做中學\"視角下理解和運用核心知識是項目式學習的本質。因此,開展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其內核與關鍵在于項目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教師應通過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做到“做中學”,進而深人理解、構建核心知識,實現在驅動問題的引領下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在項自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協作者和促進者,要求在必要時為學生提供閱讀支架,以有效促進學生深度閱讀和推動項目順利進行。
在“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結合所分解的系列子問題,教師可以將整個項目拆解為三項活動任務:民間故事特點探究、民間故事多種傳播形式探尋、舉辦民間故事會。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核心知識開展系列活動。
(一)強化理解核心知識
核心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對其理解和把握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在活動中讓學生反復經歷“具體一抽象\"的過程,使其以事實性知識為基礎建構知識體系。項目式學習強調對項目成果加以展示,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在教學中,考慮學生普遍喜歡漫畫的學情,而漫畫是以比擬、夸張或變形等手法對時事或生活加以描繪而成的具有詼諧、幽默特征的圖畫,以取得歌頌或諷刺的效果,教師可緊緊圍繞核心知識 ① 的關鍵字眼為“豐富的人物形象”,設計“民間故事漫畫大賽”活動: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中國民間故事》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民間故事,以漫畫的形式畫出其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要附上推薦詞。學生若要以最佳形式表現民間故事人物形象的特點,就需要多遍閱讀民間故事并反復琢磨。學生展開“閱讀一繪畫一修改”的過程,也是深人理解民間故事人物形象、內化民間故事本質的過程。在教學中,筆者提供學習支架,制訂閱讀記錄單,制作民間故事人物分享卡以及撰寫推薦詞:“我推薦,是因為”,通過“民間故事漫畫大賽”活動重新呈現民間故事及其中人物形象,思考民間故事的多種傳播形式。
圍繞核心知識 ② 的關鍵字眼為“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教師可先設計“民間故事寫作目的分享會”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中國民間故事》目錄中題目的瀏覽,掌握民間故事所包含的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等固定類型。接著,教師可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單篇民間故事,展開“民間故事寫作自的分享會”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民間故事的重復特點,理解其目的在于方便講述者記憶和加深聽眾印象,為后續創新性地復述故事作好準備。最后,教師設計“故事大王賽\"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交流平臺\"“口語交際\"等板塊的相關要求,展開民間故事復述大賽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對核心知識 ② 的深人理解。
(二)強化運用核心知識
對于閱讀活動而言,其本質并非在于閱讀篇目的多少,而是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深刻理解核心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同時對核心知識加以遷移運用。在深人理解“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項目核心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進一步強化運用核心知識,對民間故事加以改編。教師可設計“二選一\"的改編任務:一是在不改變原本民間故事的寫作目的、行文格式等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改編故事內容。這一任務要求學生對民間故事的主旨、固定類型、重復特點有深刻理解后,展開遷移運用。
二是在改變原本民間故事的寫作目的、行文格式等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改編、豐富故事內容。這一任務則要求學生在理解故事主旨的前提下,創新性地提出新的故事主旨而形成創作自的,并依此展開選材、成文等活動,其挑戰性更強。
三、回歸項目目標,進行項目評價
項目的評價方案是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核心因素。其中,在評價內容層面上,要求評價回歸新課標,重點在于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就離不開對學生過程表現和項目成果展示的評價。在評價標準層面上,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并及早公布,以便學生在后續項目式學習中結合評價標準進行表現和成果展示。教師應追求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真正做到“教一學一評”一體化。
在項目過程評價中,教師可以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為核心,設計“民間故事漫畫大賽”等三項項目活動,并設計相應的評價量表(見表1)。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項目成果需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對核心知識加以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運用,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則要充分理解核心知識和考量遷移能力(見表2)。
表1“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項目式學習活動過程評價量表
表2“我是民間故事傳承人\"項目式學習活動改編評價量表
總之,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應堅持“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基本原則,充分考慮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項目式學習不同階段的特點,通過合理的流程指導和恰當的工具支持,為學生展開系列實踐活動提供有利條件,進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新翠.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3(33).
[2]易楊.以項目式學習推動小學整本書閱讀走向可視化[J].教育科學論壇,2025(4).
(責任編輯:姜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