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并將其與數學學習相結合,筆者選擇了農歷除夕這一具有文化意義的時間節點,設計了“策劃我家年夜飯\"這一基于真實情境的項目式學習課程。將項目式學習與傳統節日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策劃年夜飯的過程中,不僅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并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如菜量的準備、菜價的計算、菜品寓意的體現、□味的調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學生經歷用數學方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能夠提升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在項目式學習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是達成教學任務的首要衡量指標,即《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強調的“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落實。從教學實踐來看,這三者是互相融合、發展、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當三者指向共同的目標時,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分析項目式學習內容流程及實施過程
教師要結合項目式學習課程、活動任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科學明確、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并圍繞其設計高質量、引導性的核心問題,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始終圍繞著學習目標展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項目式學習的整體效率。教師要做好項目式學習的合作者,有效地啟發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也就是通過適當的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將“大任務(驅動性任務)\"分解成有序的子任務,這是項目式學習課程內容設計的關鍵。
“策劃我家年夜飯”項目式學習共分4個課時開展活動。第一課時:策劃我家年夜飯;第二課時:收集年夜飯信息;第三課時:制訂年夜飯方案;第四課時:分享年夜飯方案。具體內容與流程如圖1所示。
圖1項目式學習內容流程及實施過程
在本項目式學習活動中,融合了語文、美術、勞動等學科知識,通過尋找具有美好寓意的菜名,將語文學科知識融合其中,同時為了最后呈現的菜品既好吃又好看,又將美術學科學到的色彩搭配、造型創意等知識巧妙融合。在方案制訂完成后,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嘗試自已制作菜品,通過整個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完成項目式學習要經歷明確任務、收集信息、制訂方案、補充完善等數學問題解決路徑,發展應用意識,初步形成數據意識。
二、構建以核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涉及“教\"和“學”兩個部分,項目式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問題是對學生開放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也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教學活動的關鍵是教師、學生之間的真實互動,二者是互相融合發展的。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真實情境中提出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能否設計并提出引導性的核心問題,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其主動深人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核心素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以核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活動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
(一)在真實情境中以真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師:如果你來當家,準備策劃一場年夜飯,你認為需要從哪些方面做準備?
生:年夜飯是家庭大聚會,應該讓每個人都吃得開心,吃到自己喜歡的菜。
師:誰來說一說他是從哪個方面考慮的?生:口味。
師:還有誰想說?
生:我覺得過年做的菜,數量要比平常多,種類也要更豐富,要考慮菜品的數量。
生:老師,我覺得她只說對了一半,也要考慮避免浪費的問題。
師:為你的節約意識點贊,我們還要充分考慮菜品的種類和分量。
生:過年要有過年的氣氛和感覺,我們可以給每道菜起一個既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如甜甜蜜蜜、紅紅火火、財源廣進等,所以也要考慮菜品的寓意,討一個好兆頭。
生: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是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也要注重營養的搭配,不能吃太多肉,講究營養平衡。
師:(板書經費、色澤、營養、口味、寓意)你們考慮得真全面,通過交流我們知道了要從這些方面著手考慮。
(二)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分組
師:如果讓我們獨立完成任務有些困難,你覺得可以以什么樣的形式完成呢?
生:小組合作。
師:那么該怎樣分組呢?像以前那樣前后四人為一組可不可行?
生:我覺得應該按每家的家庭人數分組,家庭人數一樣的分到一組,要不然菜品的數量、預算這些小組成員都不一樣,就沒法合作完成了。
師:一個小組的家庭人數必須相同嗎?
生:不一定,如我家的家庭成員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同學家則多了一個兄弟姐妹,雖然比我家多了一個人,但是我們的家庭成員結構非常相似,我覺得也可以組成一個小組。
師:下面請家庭成員人數相近的組合成新的小組。快和你的組內成員打個招呼吧!
(三)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師: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在策劃時都遇到了問題。
說一說你的問題是什么?你打算怎樣解決?
生:不知道家人的口味喜好、年夜飯預算可以回家詢問家人或者到市場調查菜價。
師:有些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不能直接給出答案,像這樣當前無法確定的因素,需要先做調查。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還要考慮哪些問題,并完成學習任務單,將策劃方案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記錄下來。
師: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完成補充記錄,最后提交。
(四)引導學生明晰解決任務的路徑
師:現在大家明確要想策劃出年夜飯方案,該怎么做了嗎?
生:我們按照家庭成員的結構先分組,然后分工合作完成策劃。
生:應該先解決遇到的問題,收集好信息后再制訂方案。
師:同學們總結得非常好,要想完成策劃年夜飯方案的任務,我們必須經歷“分解任務 $$ 收集信息 $$ 策劃方案”的過程。
(五)引導學生發現共同點
各學生小組展示年夜飯方案作品。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小組的年夜飯方案,不同小組的方案有什么共同之處嗎?為什么呢?
生:幾乎每家都有魚、雞這兩道菜,我覺得因為這兩道菜的營養比較豐富。
生:還有就是寓意比較好,因為代表著年年有“余”和“機”會多多。
生:過年家家肯定都要吃餃子,因為吃餃子是過年的重要習俗之一。
生:海鮮出現的頻率也很高,因為海鮮很美味,而且我們大連靠海,所以本地人大都愛吃海鮮。
師:年夜飯的餐食很講究,不僅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美好寓意的呈現,還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有著不同的地方特色。
三、利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構建評價體系
傳統評價體系往往側重通過紙筆測試來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新課標提倡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這些方法不僅包括多種評價形式,還涵蓋了不同的評價維度和評價主體。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學和評價活動應緊密圍繞學習目標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行。評價方式應綜合考慮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以全面反饋學生的學習進展。要求教師除了課堂上互動的即時反饋外,更應系統地評價學生在準備、探究、思考和交流等學習環節中的表現,確保評價有針對性。
(一)多維度的評價量表設計
項目式學習的評價應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在項自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每課時不同的教學內容分別設計適切學習內容的評價量表。在第一課時“策劃我家年夜飯\"學習結束后,學生需在課后進行信息的收集與初步整理。于是筆者設計了關于信息收集的調查(見表1),為第二課時的評價做準備。
表1信息收集調查
第二課時的內容為“收集年夜飯信息”,學生在課上交流各自小組的信息收集情況后,結合第一課時課后的信息收集調查填寫情況,應對策劃年夜飯方案的前期準備工作進行階段性評價,為此設計的評價量表見表2。
表2對前期準備的評價
項目式學習的第三、四課時內容分別為“制訂年夜飯方案”“展示年夜飯方案”,在制訂方案并進行展示后,教師應注重整個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和最終的學習成果“年夜飯方案”的評價,為此可設計評價量表(見表3、表4),通過自評與互評,使學生能夠進行總結反思、優化方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增強學習的信心。
表3表現性評價
表4結果性評價
(二)多主體的評價方式
該項目式學習不僅包括教師的評價,還融人了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家長的反饋。這種多主體的評價方法不僅全面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促進了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學生能夠基于自己的學習表現,認真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并對收集到的評價數據進行深人分析,從而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態和能力水平,為未來的學習提供指導。此外,通過開放的交流和反饋,學生積極吸取同伴的長處,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種評價方式的實施,不僅豐富了教學互動方式,也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以下是課堂上典型的互動場景。
生:以上就是我們小組的年夜飯方案,請問大家有什么問題或建議嗎?
生: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小組的年夜飯準備了兩道湯,我覺得湯類應該準備一個就可以了。
生:我來回答你的疑問,剛才我們可能沒有介紹清楚,其實我們的牛肉湯雖然稱作湯,但其實里邊主要是牛骨肉,所以真正的湯是這個西紅柿雞蛋湯。
生:我覺得你們小組的方案很有特點,你們不僅畫出了菜品,而且還畫出了餐桌,這個設計讓我感覺很有創意,而且很有節日聚餐的氣氛。
生:感謝你的夸獎,請問大家還有問題嗎?
生:我覺得你們組往餃子里包硬幣的設計很好,這也是過年的一個習俗,但是我們小組沒有想到,值得我們學習。
生:你們小組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你們小組設計了4種不同餡兒的餃子,可以讓大家吃著不會膩,這一點也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我們也要學習。
生:我覺得有時候我們自己組的作品自己看不出問題來,通過今天的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和給出的建議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了自己的方案,正應了那句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三)借助信息技術巧妙評價
遵循新課標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教育改革中作用的重視,本項目式學習充分融人了現代信息技術。通過C30智能教學系統和智慧大屏的運用,教師創建了引人入勝的互動環節和創新評價機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顯著提升了學習效率。
以第四課時為例,展示欣賞各組的年夜飯方案后,教師設計了“年夜飯方案大比拼\"互評環節。學生在課堂上創造性地設立了各類獎項,并通過C30智能教學系統將投票活動實時推送至學生的PAD端。投票結束后,系統立即展示了投票結果,這種即時反饋不僅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也顯著提高了課堂互動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動力。除上述投票互評環節外,教師還可以利用C30智能教學系統對學生的多項表現型指標進行評價,評價的數據將會持續保留,形成學生個人的檔案,方便分析其學習情況。
本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操作和探究等數學活動來構建知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體驗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并拓展至實際應用的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確立了清晰的學習目標,并圍繞核心問題構建數學活動。同時,運用了多元評價策略,扎實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促使學生在思考、質疑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凸顯項目式學習的綜合性、應用性,扎實推進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李鐵安,楊九詮.《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分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艷麗.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的系統設計與實踐研究:以校本主題學習課程“我們的生態園”為例[J].遼寧教育,2024(12).
[3]楊紅艷.小學數學跨學科項目活動設計思考:評《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25(5).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