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強調“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屬于第二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形式,在新時期教學中逐步受到教師的關注。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創新語文學科教學模式,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任務,組織學生人情、人境,體驗詩歌作品的文字魅力、語言架構的方式,領會其中的深厚文化內涵,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創意表達進程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為此,教師應著眼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來推進有序的課程組織、實施,帶動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升華審美認知,促使學生產生真實體驗,形成不同程度的感悟,萌發更多創意融人表達進程中,獲得多維度發展。
一、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推進詩歌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學生的語言感知與建構能力
詩歌代表了語言文字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可以說,眾多的詩歌作品都圍繞著作者的“巧妙構思\"形成了獨有的形式。只有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煉,才會使詩歌變得富有感染力、更具形象性。詩歌所涵蓋的語言十分豐富,教師應引導學生代人到語言感知體驗中,形成感性經驗,使其在不同程度的賞析視角下升華感知體驗。與此同時,設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能夠促使學生在有效積累的基礎上,融人遷移應用的進程,通過理解感悟,汲取更多的靈感,進行不同程度的語言表達,提升關鍵能力。
(二)升華學生的審美認知與情感
新課標視域下,詩歌作品作為教材重要的文本被教師所關注。教師應結合詩歌作品本身內容,讓學生融入一定程度的欣賞品鑒中,陶冶其情操,升華其審美認知以及情感。教師可突破時空界限,引導學生圍繞詩歌作品,從中發掘更多“美的因子”,彰顯學科教學本身的育人價值。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推進“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運用,以豐富詩歌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將學生以任務為主線,帶人不同的詩歌情境之中,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教師結合詩歌主題思想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能夠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嘗試思考及判斷,在浸潤式的氛圍中獲得持續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承意識
詩歌中蘊含真摯的情感、典范性質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教師可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從育人的視角出發,彰顯出活動任務鮮明的文化特性。同時,教師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可以發揮文學寶庫的巨大價值,讓學生在不同的任務活動中產生有序的思考、判斷。為此,教師聚焦詩歌作品中蘊含的課程育人因素,巧妙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能夠對學生的成長起到奠基作用。此外,在詩歌作品之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和體現的哲理,教師也可以據此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幫助學生汲取更多的啟示、道理,從而學會有針對性、有創造性地闡述、表達,促進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承意識發展。
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關注誦讀欣賞,表達詩歌的韻律美縱觀當下的詩歌教學,誦讀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教師可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之上產生明確的情感共鳴,在更富有感染力的環境氛圍中持續升華認知、分享見解。教師可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不同詩歌的吟誦中,感受詩歌的內在韻味,體驗其中的節奏,同時對不同信息進行整合。教師也可以將誦讀欣賞作為一個重要的契機,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出發,劃分節奏,直觀感受到詩歌之中蘊含的各種“美”,為學生深層次的閱讀、靈感激發奠定基礎。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白樺》為例,教師可以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有感情地朗讀,體驗詩歌的韻律,初步感知白樺在雪花中的美、在朦朧的寂靜中的美、在朝霞中的美。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標詩歌之中蘊含的各種“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設置啟發性任務:請對《白樺》詩歌發表個性化見解,并嘗試采用不同程度的創意表達,分享在誦讀中體會到的作者情感,明確詩歌的特點,如高度概括、抒情言志、豐富的想象及蘊含的音樂美。
(二)聚焦詩歌語言,在意境體驗中描述畫面
圍繞著語言的“賞析”,能夠使學生融人審美感知、體驗的進程中。在詩歌作品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入情人境,真正將“動態”的畫面轉述出來,達成創意表達的目標。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賞析品鑒的空間,讓他們實現思維的不斷轉化,立足于自己腦海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進行表達。教師應巧妙設計活動模式,引領學生獲得原有背景之下的提升。教師要對標“任務\"的實施,營造出浸潤式的育人氛圍,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聯想力,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嘗試對詩歌句子的解析,理解其中大意,在意境體驗中描述畫面,進行有創意性的闡述。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江南春》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畫面想象,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真正人情人境,嘗試表達。教師可以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表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例如,霏霏細雨,淡淡輕煙,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蒙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三)強調思維發散,在創編中想象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時,應使用靈活的方式,巧妙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使其發散思維,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創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應讓學生萌發更多的表現靈感,在一個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之中進行思考、探索。教師應把握詩歌的特點,深人分析其中詩句的內涵,引導學生在創編之中持續想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生成相應的任務,促使學生成為主動的發現者,積極的探索者、分享者,極具創意的表達者。在一定程度的積累和沉淀之后,學生能夠由“量變\"轉化為“質變”,真正提升自身的語言建構、表達能力、審美感知與創造表現素養,實現多個維度的拓展、延伸。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夜宿山寺》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想象對詩句進行改編,并嘗試創意表達。教師可以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我們在詩歌的最后講到了,李白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到了天上的仙人,那神仙們在做什么?大家是否可以通過改編詩句來告訴老師?預設:不敢高聲語,恐驚玉帝眠。不敢高聲語,恐驚仙女舞。教師賦予學生稱號“才華橫溢的小詩人”,讓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在對所學資源的整合優化的基礎上,進行符合自身個性特點的創意表達。
(四)信息技術賦能任務實施,密切聯動
當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應積極優化課程資源,配合信息技術來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圖文并茂、視聽融合的環境氛圍中解讀作品,體驗其中所刻畫出來的不同“角色形象”及表現出來的畫面等。教師在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時,可融人一系列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資源,促使學生在協調多重感官的基礎上升華閱讀認知、感悟,達成預期的目標;也可以借助極具動態性、高效性特點的智慧功能,呈現拓展性資源,如“連環畫\"“思維導圖”“海報”“情景表演”等,形成融通效果,讓學生萌發不同的創意靈感,并且從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營養,在“發現美”“感知美”的基礎上,逐步融人“表現美\"的進程中,達成預期的目標。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綠》為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生態資源,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基于畫面的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綠色,再探討為何風、雨、水、陽光都是綠色的?這些東西真的都是綠色的嗎?并通過動畫資源展現,讓學生感悟并進行表達與分享。預設:雨中的草地是綠色的,水中則倒映著綠色的…)同時,教師創新學習任務表達:艾青筆下的綠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請模仿《綠》進行改寫,表達自己喜歡的其他顏色。
綜上所述,教師應通過創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效果,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持續深人學習中完成一定的賞析品鑒、創意表達,以達成預期自標。展望未來,教師仍需要不斷研究、探討,豐富詩歌教學活動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形式和內容,聚焦任務實施模式,實現對學生的正向引領和帶動,促使學生在極具動態性的活動中持續探索、嘗試想象、創意表達等,逐步達成詩歌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香.“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下的單元教學建議:以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2023(35).
[2]崔超,李綿,王菲菲,等.聚焦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進行詩歌教學[J].河北教育(教學版),2023(Z2).
(責任編輯:姜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