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單元主題研讀,深化對單元要素的理解
在單元視域下,聚焦主題研讀是學生理解單元內涵的首要環節。教師通過教讀課文引導學生掌握核心主題與語文要素,幫助他們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結構。這種整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明確自讀課文在單元中的作用,奠定了自主探究的基礎,有助于他們在后續學習中實現知識的整合與遷移。
例如,部編版七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體會求知的快樂、成長的欣喜,以及永恒的童真童趣”。本單元三篇教讀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往事依依》《〈論語〉十二章》,分別展現了不同時代少年對知識的渴望與成長體驗。在這三篇文章的研讀中,重點是通過魯迅的細節描寫理解敘事的藝術性,掌握于漪老師在敘述中融入情感的技巧,以及通過研讀《論語》領會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與深刻內涵。這種研讀為后續自讀課文《再塑生命的人》構建了完整的單元視域。在研讀《再塑生命的人》時,學生可以從前面幾篇教讀課文中獲得啟發,理解海倫·凱勒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境,感受到她對知識的渴望與成長的欣喜。這不僅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單元主題的整體把握,還能在對比中加深對不同人物求知經歷的理解,進而激發他們對自我成長的思考。
二、開展自主整合探究,提升深度解讀與審美鑒賞能力
在完成教讀課文的研讀后,自主整合探究是學生深人學習的關鍵[1]。自讀課文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和獨立探索,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現文本深層含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理解文本內容,還需深人挖掘其中的情感和審美價值,提升對語言美和文化內涵的敏銳感知,最終在獨立探究中培養深度閱讀與審美鑒賞能力。
基于單元視域,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逐層深化的自主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在《再塑生命的人》的自讀中實現知識的整合與突破。第一層為“建立整體視域,整合單元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三篇教讀課文的核心內容,梳理“求知與成長”的整體框架。學生需要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童趣與自由,《往事依依》中的成長經歷,《<論語〉十二章》中的求知精神,與《再塑生命的人》中海倫·凱勒的學習故事建立起聯系,理解求知的不同表現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單元視域,明確《再塑生命的人》在本單元中的位置,理解其承前啟后的作用。第二層次為“深度解讀文本,挖掘情感內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結合前面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細節描寫和情感表達方法,關注海倫·凱勒在面對困境時的情感變化以及莎莉文老師對她的引導方式。通過具體描寫段落的分析,學生可以理解這些描寫如何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渴望、掙扎與希望,從而深人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張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撰寫閱讀札記,記錄他們在文本中發現的情感與思想,并思考這些情感如何與單元主題相呼應,逐步培養他們的文本解讀能力。第三層次為“審美鑒賞與價值提升”,學生結合前面學習到的敘述藝術、情感表達技巧以及經典智慧,分析《再塑生命的人》在語言、結構和情感表達上的美學價值。教師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海倫·凱勒如何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自己內心的求知渴望,并要求每個小組總結文章在語言美與精神力量方面的獨特之處。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不僅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文本的藝術魅力,還能在彼此的啟發中更全面地理解海倫·凱勒所表現出的堅韌與成長精神,最終實現從文本解讀到審美鑒賞的突破。每個層次的探究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緊密圍繞單元主題,既有對教讀課文中知識的有效運用,又有對自讀文本的獨立思考與情感升華,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與審美素養。
三、融入單元綜合實踐,促進課外閱讀的融會貫通
教師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還應注重將課堂內的學習延展到課外閱讀之中,使學生能夠將單元內的學習內容與更廣泛的課外閱讀有機結合。通過單元綜合實踐的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模式自然地應用到課外閱讀中,有助于促進他們對單元知識的融會貫通[2]。這種從課內到課外的連接,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夠增強他們的文本理解力與綜合運用能力,使閱讀學習具有持續性和實踐性,真正形成貫穿課內外的閱讀體系。
《再塑生命的人》選自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完成自讀教學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課外閱讀活動,深化對海倫·凱勒求知精神的理解。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全文,教師提供閱讀指南,提示學生關注海倫·凱勒在面對生命限制時如何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知識的渴求。完成閱讀后,學生撰寫一篇閱讀反思,描述他們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并思考海倫·凱勒的精神對自己的啟發。然后,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閱讀反思,共同探討海倫·凱勒如何通過對感官的想象,賦予生活以深刻的意義。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并通過互相啟發,進一步感受海倫·凱勒精神力量的獨特之處。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每組學生用創意方式呈現他們對《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理解,例如制作思維導圖、繪制情感曲線圖、錄制朗讀片段等。通過這種多樣化的表達形式,學生能夠將對文本的理解轉化為個性化表達,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基于單元視域的自讀課文教學,旨在通過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的有機銜接,幫助學生構建全面而深人的學習體系。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在知識層面實現了理解與積累,還在思維深度和情感體驗上得到了逐步拓展。這種探索與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在不同文本之間建立聯系,在不斷閱讀實踐中發展出獨立的解讀能力與審美素養。通過引導學生在單元整體框架下深入研讀與自主探究,教師為他們開啟了一扇更加廣闊的語文學習之窗,讓閱讀成為他們學習與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1]王艷.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思路及方法探究[J]語文新讀寫,2023(23):126-128.[2]楊艷艷.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教學模式的有效構成路徑[J]學周刊,2023(31):151-153.
作者簡介: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鎮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