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為“新課標”)中,在闡述“思維能力”核心素養要素時,明確指出“思維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基于新課標的這一解讀,在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抓手。從宏觀層面來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1]。從學生視角來看,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養成有其必然過程,下面從三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一、批判意識的激活
批判性思維的首要特征在于其批判性特質。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前初中生在課堂中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表現,批判意識更是鮮有顯現。在此現實背景下,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要任務便是采取多種策略有效激活學生的批判意識。
批判意識最直接的表現是說“不”。批判意識表征為說“不”時,不是下意識地、不管青紅皂白地說“不”,而是經由經驗支撐或邏輯推理,敢于發現事物的不同之處,敢于提出不同的觀點,敢于表現出不同的主張。考慮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生成批判意識需要良好的心理環境,因此在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時,具有主導權的教師,要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引導性問題,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2]。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賣油翁》的教學為例,課文后設計的思考題尤其值得教師重視:“有人可能會問: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蘆里灌油嗎?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嗎?再讀課文,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覺得閱讀時的‘質疑’也很有意思?”這個問題的設計對激活學生批判意識具有重要價值。文中“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的表述,揭示了高超技藝與反復練習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一論斷在此類情境中幾乎已成為經典認知。教材在此基礎上有意打破常規,通過設問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尤其是批判意識的喚醒,創造了廣闊空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教學契機:不僅要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更要讓學生體會問題本身的設計意圖;不僅要分析“高超箭法”與“灌油技藝”的異同,更要讓學生認識到“質疑”這一行為本身的價值。對傳統認知大膽提出疑問,能夠為思維開拓新的疆域。當學生進人這個思維空間后,就能運用已有知識構建新的認知,形成獨到見解,最終發展出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思考邏輯。
應當說今天的初中學生是認可這樣的教學的,讓學生在質疑中學會說不、敢于說不,能夠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批判意識,從而推動批判思維的有效養成。
二、批判過程的體驗
批判性思維的外在表征是批判思維能力,具體又是在批判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因此,于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必須讓學生有足夠寬廣的批判空間。這一空間對應著批判性閱讀,其不僅僅是對文本的理解,更是一種培養學生深人思考、分析和評價的重要方法[3]。考慮到學生在批判性閱讀中必然有著教師預設之外的表現,因此教師的評價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通過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有安全的心理,這樣學生才能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說不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形成時空足夠且內容豐滿的批判性體驗。
比如上面所舉的例子中,學生對文本的質疑、對賣油翁邏輯的質疑,都是打開批判體驗空間的關鍵。如在回答射箭與灌油的關系時,就有學生表現出顯著不同的觀點:有學生認為兩者是高度相似的,都取決于熟練與否,這一觀點與課文相同;也有學生認為兩者不同,因為射箭是平拋或斜拋運動,需要考慮距離遠近、速度、風速等,而灌油是豎直方向的運動,可以在無風的地方進行,兩者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同樣,也有學生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觀點:很多技能性的動作不是靠重復訓練就能達成的,“手熟”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穩定、對環境因素要綜合判斷等。
所有這些觀點都是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的,這說明學生有了深度閱讀的體驗;所有觀點中都表現出顯著的質疑與自我觀點的重構,因此具有了批判意味。故而可以認為這樣的閱讀體驗是批判性體驗,其可以對批判思維培元固本。
三、批判思維的養成
批判思維反映著學生思維的品質,其由批判意識萌生,在批判體驗中養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批判思維培養,最終應當表現為與語文無關的、純粹指向思維本身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閱讀教學中批判思維的培養,本質上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批判能力,并將這一能力遷移到更多需要批判的領域。筆者以為,這也是語文學科基礎性的重要表現
因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就可以從遷移角度著力。比如在批判了《賣油翁》中的相關觀點之后,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會對課文中的觀點提出質疑?質疑的目的是什么?質疑的價值還能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里以質疑為話題切入并引發學生思考,是銜接著教材中的設計,同時也是延續著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思考質疑本質上就對應著批判思維的培養,且這樣的話題討論由于逐步脫離了課文的語境,因而具有普遍意義。當學生認識到質疑不是一味否定,而是基于經驗或邏輯提出不同的觀點且這些觀點同樣接受新的質疑時,真正的批判性意識就得以養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觀察、搜集、積累更多的經驗性認識,讓學生能夠形成更多判斷事物的邏輯,也就可以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進行合理的質疑,進而讓批判能力得以有效養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為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助力,而遵循批判意識激活、批判體驗以及批判能力養成的路徑,更能夠循序漸進地促使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這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開辟出一條新的通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李桂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5(03):128-130.
[2]楊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教育界,2024(26):38-40.
[3]高玲.批判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與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4(01):76-78.
作者簡介:山東省平度市鳳臺中學語文教師。